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髌骨平衡固定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髌骨平衡固定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陈伟, 宫修建, 许玉朋, 陈建华
  • 公开日
    2006年8月30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6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6月28日
  • 申请人
    陈伟
  • 文档编号
    A61B17/60GK2810514SQ2005200847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髌骨平衡固定器,由克氏针和装在克氏针两端的固定架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架由固定块(3)、滑块(4)和连杆(2)构成,连杆(2)顶端为直径比连杆杆体部分直径大的球体(1),固定块(3)有一横向通孔,该通孔的后部为比连杆球体(1)直径略大的有螺纹的圆孔,通孔前端为缩径的圆孔,连杆(2)从固定块(3)后端插入在该通孔内,连杆(2)的杆体部分伸出固定块(3)外,在固定块(3)通孔的后端通过螺纹固定紧定螺钉(5),紧定螺钉(5)的前端顶紧在连杆球体(1)的后部,滑块(4)上有一横向的通孔,滑块(4)套在连杆(2)杆体上,连杆(2)杆体与固定块(3)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在滑块(4)的侧面打有与通孔连通的螺纹孔,在该螺纹孔内旋有紧定螺钉(7),紧定螺钉(7)压紧在连杆(2)杆体的侧面上,在固定块(3)和滑块(4)的顶面通过螺钉(6)固定压针板(8),在压针板(8)的下平面与固定块(3)和滑块(4)的顶面对应有用于容纳克氏针(9)的沟槽,克氏针(9)被夹持在沟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髌骨平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连杆(2)杆体为过半圆的圆弧面和平面构成的截面为“D”形的形状,固定块(3)侧面的紧定螺钉(5)前端顶在连杆(2)杆体的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髌骨平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块(3)和滑块(4)上分别固定两根克氏针(9)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医疗器械,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髌骨横断骨折的平衡加压外固定器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髌骨平衡固定器,由克氏针和克氏针两端的固定架构成。固定架由固定块、滑块和连杆构成,连杆顶端为球体,连杆杆体截面为“D”形状,固定块有一横向通孔,前端为缩径的圆孔,连杆从固定块后端插入在其通孔内,在固定块通孔的后端通过螺纹固定紧定螺钉,滑块套在连杆杆体上,在滑块的侧面旋有顶在连杆杆体的紧定螺钉,在固定块和滑块的顶面通过螺钉固定压针板,在压针板与固定块和滑块结合面对应有用于容纳克氏针的沟槽。本固定器适用于髌骨横断骨折,减少了操作时穿针的难度,固定不容易出现骨折成角现象,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疗效显著。治疗不需切开复位,能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骨折痊愈后克氏针容易拔除,皮肤不留疤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髌骨平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中国骨伤》1995年第5期第13页“自制微型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髌骨骨折”(作者黄美传等)一文中公开了一种治疗髌骨骨折的微型外固定器,主要是由带孔的铝板与两根克氏针组成,适用于髌骨横断骨折。《中国医刊》2004年第2期第43页“自制微型外固定器对糖尿病髌骨骨折的治疗”(作者刘建林等)一文中也公开了一种治疗髌骨骨折的微型外固定器,主要是由中间开槽的铝板与两根克氏针组成。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丁平应用了一种名为“可调式加压固定器”的外固定器,适用于髌骨、跟骨、尺骨鹰嘴骨折,并于1989年申请了国家专利。前两种固定器结构简单,髌骨上下断端各横穿一根克氏针,但在应用时复位困难,且固定后容易出现断端成角现象。后一种它主要是由三根克氏针及克氏针两端的固定架所构成,固定架由横杆、下折页和竖杆组成,三支克氏针分别固定在下折页和竖杆上,下折页可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进行调整,但是在治疗髌骨时,一侧断端仅穿一根克氏针,复位仍有困难,固定后仍易出现断端成角的现象,在早期功能锻炼时不易维持骨折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髌骨平衡固定器,可以平衡加压,使骨折断端实现复位和固定,并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它由克氏针和装在克氏针两端的固定架构成,两固定架结构相同,可以调节克氏针的松紧及其相对位置。固定架由固定块、滑块和连杆构成,连杆顶端为直径比连杆杆体部分直径大的球体,固定块有一横向通孔,该通孔的后部为比连杆球体直径略大的有螺纹的圆孔,通孔前端为缩径的圆孔,连杆从固定块后端插入在该通孔内,连杆的杆体部分伸出固定块外,在固定块通孔的后端通过螺纹固定紧定螺钉,该紧定螺钉的前端顶紧在连杆球体的后部将其固定,滑块上有一横向的通孔,滑块套在连杆杆体上,连杆杆体与固定块通孔之间间隙配合,在滑块的侧面打有与该通孔连通的螺纹孔,在该螺纹孔中旋有紧定螺钉,紧定螺钉压紧在连杆杆体的侧面上,在固定块和滑块的顶面通过螺钉固定压针板,在压针板的下平面与固定块和滑块的顶面对应有用于容纳克氏针的沟槽,在该沟槽中插入克氏针,旋紧螺钉,克氏针被夹持在沟槽中。连杆通过球体端与固定块连接,可以使连杆相对于固定块在各个方向上能进行一定幅度的摆动,也就使固定在连杆上的滑块相对于固定块摆动,从而调整克氏针的方向,便于固定髌骨时调整角度,角度调整后通过固定块端部的紧定螺钉将连杆相对于固定块固定。滑块可以在连杆杆体上自由滑移,用于调整滑块与固定块的相对位置,也就可以调整两组克氏针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患者髌骨穿针位置的不同,同样,当滑块位置调整好后,用紧定螺钉将滑块固定在滑杆杆体上。连杆杆体为过半圆的圆弧面和平面构成的截面为“D”形的形状,固定块侧面的紧定螺钉前端顶在连杆杆体的平面上。这样更有利于滑块与连杆之间的轴向和周向固定,使固定更牢稳。固定块和滑块上分别固定两根克氏针,对固定髌骨时为比较合理的数量。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髌骨横断骨折,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疗效显著。治疗不需切开复位,能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骨折痊愈后,克氏针拔除容易,且皮肤不留疤痕,骨折上下断端各横穿两根克氏针,可以使断面实现良好的复位、固定,最大的优点是滑块可以相对固定块摆动,可以保证上下两组克氏针不在一个平面上时也能进行有效地固定,减少了操作时穿针的难度,更能确保固定的位置,固定不容易出现骨折成角现象。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髌骨平衡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该髌骨平衡固定器由四根克氏针9和在克氏针9两端的固定架构成。固定架由固定块3、滑块4和连杆2构成,连杆2顶端为直径比连杆2杆体部分直径大的球体1,连杆2杆体为过半圆的圆弧面和平面构成的截面为“D”形的形状,固定块3有一横向通孔,该通孔的后部为与连杆球体2部分直径略大的螺纹孔,前端为缩径的圆孔,连杆2从固定块3后端插入在该通孔内,连杆2的杆体部分伸出固定块3外,在固定块3通孔的后端通过螺纹固定紧定螺钉5,紧定螺钉5的前端顶紧在连杆球体1的后部,滑块4上有一横向的圆形通孔,滑块4套在连杆2杆体部分上,连杆2杆体部分与固定块3通孔为间隙配合,在滑块4的侧面平行打有2个与通孔垂直连通的螺纹孔,在该螺纹孔内旋有紧定螺钉7,固定块3上的紧定螺钉5前端顶在连杆2杆体的平面上,在固定块3和滑块4的顶面用螺钉6压有压针板8,在压针板8的下平面与固定块3和滑块4的顶面对应有4个用于容纳克氏针9的沟槽,在固定块3和滑块4的沟槽中分别固定两根克氏针9,克氏针9所在的沟槽根据实际手术需要而定。
使用时,让患者仰卧,在麻醉及无菌条件下,抽净膝关节内积血,膝关节伸直,在C型电视光机下扪清髌骨的上下断端,用巾钳维持,分别在上下断端各平行于断面穿入两根克氏针9,将克氏针9连上固定架,用压针板8将固定块3和滑块4与克氏针9连接,持两组克氏针9将髌骨复位,位置满意后将固定块3和滑块4尽量靠扰,调整两侧的平衡,拧紧固定块3端部的紧定螺钉5和滑块4侧面的螺钉7,固定连杆球体1和滑块4,截去克氏针9过长的部分,敷料包扎针眼,石膏托外固定。术后4~6周,去除石膏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至骨折完全痊愈后,去除髌骨平衡固定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