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铜藻硬质附着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铜藻硬质附着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张鹏, 王铁杆, 谢起浪, 陈少波, 张华伟, 黄贤克, 张立宁
  • 公开日
    2015年1月7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9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9月28日
  • 申请人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文档编号
    A01G33/00GK204070057SQ20142056402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 一种铜藻硬质附着基,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对平行的固定杆(1),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 所述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呈长条形,其内部结构包括中心部位的木条,木条外侧 具有维尼龙筛网层,所述维尼龙筛网层外部具有水泥层;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的平均 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固定杆(1)设于水下一定深度,所述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的两端通过牵引绳索(3) 与固定杆(1)连接,调节牵引绳索(3)的长度可调节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潜入水下的 深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藻硬质附着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 呈矩形体结构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藻硬质附着基,其特征在于多个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 在一对固定杆(1)之间平行布置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藻硬质附着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 的长宽高分别为120cm、15cm、5cm
  •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藻附着基,尤其涉及一种铜藻硬质附着基,属于铜藻培育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藻硬质附着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平行的固定杆(1),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所述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呈长条形,其内部结构包括中心部位的木条,木条外侧具有维尼龙筛网层,所述维尼龙筛网层外部具有水泥层;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固定杆(1)设于水下一定深度,所述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的两端通过牵引绳索(3)与固定杆(1)连接,调节牵引绳索(3)的长度可调节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潜入水下的深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规则、硬质、且可漂浮的铜藻附着基,可根据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的高度需求,方便的进行调节,铜藻附着的效果良好。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铜藻硬质附着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铜藻硬质附着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2] 铜藻属马尾藻属,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大型暖温带性海藻,分布于我国沿海浅 海区。铜藻植株高大,枝叶繁茂,多生长在潮下带浅海岩礁上,成片漂浮水面,堪称"海中森 林"、"生态型渔礁"。形成的海藻场中栖息生活着多种门类的海洋生物,为之提供避敌、索 饵、产卵的理想场所。铜藻快速生长和巨大的生物量引起海洋工作者的关注与兴趣,被海洋 生态学家列为重建海底藻场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之一。而且在水产养殖、食品、 医药及化学工业等行业中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0003] 传统的铜藻育苗方式主要是以布帘、网绳、石片、瓦块等作为附着基质放于育苗池 的底部,进行铜藻的采苗,由于铜藻幼苗发育前期基部主要以须状假根为主,不适合附着在 质地柔软的苗帘和网绳上,而硬质的石片、瓦块虽然附着牢度好,但是外部形状特殊,不利 于后期换水、冲洗等的管理。因此,铜藻采苗过程中需要一种方便的硬质人工附着基。

[0004]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铜藻附着基,或硬度不足,不利于铜藻 的附着,或外部形状特殊,不利于后期换水、冲洗等的管理。
[0005]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 -种铜藻硬质附着基,包括一对平行的固定杆1,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 ;所述铜 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呈长条形,其内部结构包括中心部位的木条,木条外侧具有维尼龙筛 网层,所述维尼龙筛网层外部具有水泥层;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 度;固定杆1设于水下一定深度,所述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的两端通过牵引绳索3与固定 杆1连接,调节牵引绳索3的长度可调节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潜入水下的深度。
[0007]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在于:提供了一种硬质、而且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铜藻硬质附 着基单元,而且通过一对平行的固定杆以及牵引绳索,实现了对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的牵 引固定,通过调节牵引绳索的长度还可以调节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埋入水面的深度,对铜 藻硬质附着基实现了良好的布置和调节。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呈矩形体结构。
[0009] 进一步的,多个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在一对固定杆1之间平行布置。
[0010] 进一步的,所述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2的长宽高分别为:120cm、15cm、5cm。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 1)提供了一种结构规则、硬质、且可漂浮的铜藻附着基。
[0013] 2)可根据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的高度需求,方便的进行调节。
[0014] 3)结构布置合理,规则。
[0015] 4)铜藻附着的效果良好。
[0016] 5)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前景。




[0017] 图1是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内部结构分层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铜藻硬质附着基的结构布置图。
[0020] 图中,1、固定杆,2、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3.牵引绳索。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2] 首先,从具体结构上对本实施例的铜藻硬质附着基进行说明。
[0023] 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的外观如图1所示,硬质附着基外形为长柱形,尺寸为长 120cm、宽 15cm、厚 5cm。
[0024] 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的浇筑如图2所示,铜藻硬质附着基主要由木条、80目维尼 龙网、水泥等烧筑而成。木条尺寸为长120cm、宽14cm、厚4cm,维尼龙厚度为0. 5cm,水泥厚 度 0· 5cm。
[0025] 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的使用与摆放如图3所示。
[0026] 由于铜藻硬质附着基内部木条的浮力作用,将附着基单元放置于水泥育苗池中 时,应在池底两侧设置支架,用绳索将铜藻硬质附着基固定于支架上,通过调节绳索的长短 来控制附着基在水中的深度,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有序排列,间隔为2cm。
[0027] 新浇筑的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使用前处理:由于新浇筑的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外 层为水泥,放置于水中时有碱性物质放出,不利于铜藻孢子的附着和生长,因此在使用前应 当提前在水中浸泡2个月以上,或加入少量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待铜藻硬质附着基没有或 很少有碱性物质放出时,方可进行铜藻采苗。
[0028] 铜藻孢子的移植:将成熟的铜藻种菜放置于水泥育苗池内,用200目网袋收集铜 藻的孢子;将收集的孢子倒至方桶中,搅匀制成孢子水;用喷壶将铜藻孢子均匀喷洒移植 到准备好的铜藻硬质附着基单元上,前3天静止培养,3天后流水培养。本发明所具有的优 点为:铜藻硬质附着基简单、轻便,增强了铜藻幼苗的附着牢度,同时又利于后期的操作、管 理等。
[0029] 具体实施例的过程详述如下:
[0030] 种藻为南麂岛人工养殖且已经成熟的铜藻,养殖地点为浙江省温州市南麂岛海 域。
[0031] 采用仪器设备为:铜藻孢子收集装置;室内8 口培养池(6mX4mXl. 2m);铜藻硬 质附着基;取样框(IcmXlcm)。
[0032] 试验方法过程:为了对比不同附着基的采苗效果,分别设置8 口育苗池,分别铺设 铜藻硬质附着基(标记为1#、2#)、布帘(标记为3#、4#)、网绳(标记为5#、6#)、石块(标记 为7#、8#)等附着基,向8 口培养池内注入80cm深的海水(经过48h暗沉淀,二级沙滤的海 水)。将收集好的铜藻孢子混匀后,均匀的喷洒到8 口池内,8 口池除附着基不同外,其余培 养条件相同,试验周期为15天。
[0033] 数据处理:试验结束后,利用以下公式测算铜藻的孢子密度和附着率。
[0034] 孢子密度(个 /cm2) =Ml+S1-公式(1)
[0035] 式⑴中,Ml为取样框中孢子的数量;Sl为取样框的面积。
[0036] 孢子附着率=(L2 +LI)X100% -公式(2)
[0037] 式(2)中,L2为培养15天经过冲洗后孢子体的密度,Ll为孢子体的采苗密度。
[0038] 结果与分析:
[0039] 通过表1可以看到,在对铜藻孢子体培养15天后,对育苗池进行冲洗,铜藻硬质附 着基的孢子密度和附着率都为最高,比其它附着基附着效果提高1. 3?2. 5倍。由此可知 使用本实用新型铜藻硬质附着基可有效提高铜藻孢子的附着率。
[0040] 表1铜藻孢子体附着率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