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爬升式卸料平台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爬升式卸料平台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文进, 吴玉, 钟志平
  • 公开日
    2013年6月12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26日
  •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G5/14GK202990427SQ2012207271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爬升式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框架(1),钢框架(I)上设有踏板(2),钢框架(I) 一侧与爬架桁梁(3 )连接,远离爬架桁梁(3 )的钢框架(I)两侧经钢丝绳(4 )与爬架(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前述钢框架(I)包括两根悬臂梁(6),悬臂梁(6 ) —端的连接段(7 )与爬架桁梁(3 )连接;悬臂梁(6 )的其余段经一组横梁(8 )连接;远离爬架桁梁(3)的横梁与悬臂梁(6)端部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前述悬臂梁(6)为长度3500mm的16号工字钢,一组横梁(8)包括四根长度为3000mm的16号工字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前述钢框架(I)两侧和顶端均设有护栏(9),护栏(9)与钢框架(I)焊接或经螺栓连接;钢框架(I)顶端的护栏上设有卸料缺口(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前述护栏(9)为C32钢筋焊接件,护栏(9)内侧的下部焊接有防护板(11),护栏(9)内侧的上部焊接有钢板网(1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前述护栏(9)内侧下部的防护板(11)为厚度为Imm的普通钢板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前述悬臂梁的连接段(7)经U型箍(13)、压板(14)和螺母(15)与爬架桁梁(3)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前述连接段(7)的端部低于爬架桁梁(3)内侧边缘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前述踏板(2)为3mm厚的花纹钢板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升式卸料平台,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爬升式卸料平台。包括钢框架(1),钢框架(1)上设有踏板(2),钢框架(1)一侧与爬架桁梁(3)连接,远离爬架桁梁(3)的钢框架(1)两侧经钢丝绳(4)与爬架(5)连接。本实用新型用型钢将卸料平台制成永久性的平台,卸料平台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的爬架桁梁固定连接,卸料平台远离建筑物的一端两侧分别用钢丝绳斜拉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的爬架上。本实用新型的卸料平台可以随着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同步升降。避免了每升降一层,都要拆除原有卸料平台并在新层重新搭设卸料平台的麻烦和安全隐患。使主体结构施工安全得到保证,有效地缩短了施工工期。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爬升式卸料平台的制作方法随着高层建筑不断增加,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已经完全普及,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可以随着建筑的升高进行整体提升。因此传统的悬挑式卸料平台不能适应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需要。如果要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外搭设传统的悬挑式卸料平台,搭设时,卸料平台悬挑钢梁必须要穿越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爬架桁梁锚固在楼层板上,并且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每升高一层,都要拆除卸料平台在新层重新搭设,非常麻烦,卸料平台的多次搭设拆除,给施工现场带来长期的安全隐患,且增加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升式卸料平台,将卸料平台固定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爬架桁梁上,并做好卸料平台的永久防护。以解决传统卸料平台不能适应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作要求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爬升式卸料平台,包括钢框架,钢框架上设有踏板,钢框架一侧与爬架桁梁连接,远离爬架桁梁的钢框架两侧经钢丝绳与爬架连接。前述卸料平台中,所述钢框架包括两根悬臂梁,悬臂梁一端的连接段与爬架桁梁连接;悬臂梁的其余段经一组横梁连接;远离爬架桁梁的横梁与悬臂梁端部平齐。前述卸料平台中,所述悬臂梁为长度3500mm的16号工字钢,一组横梁包括四根长度为3000mm的16号工字钢。前述卸料平台中,所述钢框架两侧和顶端均设有护栏,护栏与钢框架焊接或经螺栓连接;钢框架顶端的护栏上设有卸料缺口。前述卸料平台中,所述护栏为C32钢筋焊接件,护栏内侧的下部焊接有防护板,护栏内侧的上部焊接有钢板网。前述卸料平台中,所述护栏内侧下部的防护板为厚度为1_的普通钢板。前述卸料平台中,所述悬臂梁的连接段经U型箍、压板和螺母与爬架桁梁连接。前述卸料平台中,所述连接段的端部低于爬架桁梁内侧边缘。前述卸料平台中,所述踏板为3mm厚的花纹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型钢将卸料平台制成永久性的平台,卸料平台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的爬架桁梁固定连接,卸料平台远离建筑物的一端两侧分别用钢丝绳斜拉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的爬架上。这样一来,卸料平台就可以随着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同步升降。避免了每升降一层,都要拆除原有卸料平台并在新层重新搭设卸料平台的麻烦和安全隐患。使主体结构施工安全得到保证,有效地缩短了施工工期。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卸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楼层板平接的示意图。图中的标记为:1-钢框架、2-踏板、3-爬架桁梁、4-钢丝绳、5-爬架、6-悬臂梁、7-连接段、8-横梁、9-护栏、10-卸料缺口、11-防护板、12-钢板网、13-U型箍、14-压板、15-螺母、16-槽钢、17-楼层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一种爬升式卸料平台,如图1所示,包括钢框架1,钢框架I上设有踏板2,踏板2为3mm厚的花纹钢板。钢框架I 一侧与爬架桁梁3连接,远离爬架桁梁3的钢框架I两侧经钢丝绳4与爬架5连接。钢框架I如图2所示,包括两根悬臂梁6,悬臂梁6 —端的连接段7与爬架桁梁3连接,连接段7长度为1000_ ;悬臂梁6的其余段经一组横梁8连接;远离爬架桁梁3的横梁与悬臂梁6端部平齐。悬臂梁6为长度3500mm的16号工字钢,一组横梁8包括四根长度为3000mm的16号工字钢。如图3所示,钢框架I两侧和顶端均设有护栏9,护栏9与钢框架I焊接或经螺栓连接;钢框架I顶端的护栏上设有卸料缺口 10。护栏9为C32钢筋焊接件,护栏9内侧的下部焊接有防护板11,护栏9内侧的上部焊接有钢板网12。护栏9内侧下部的防护板11为厚度为Imm的普通钢板。如图4所示,悬臂梁的连接段7经U型箍13、压板14和螺母15与爬架桁梁3连接。前述连接段7的端部低于爬架桁梁3内侧边缘。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楼层板平接时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爬升式卸料平台与楼层平接时,将两根背靠背的槽钢16与预埋在楼层板上的锚固螺栓连接,两根槽钢16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大于构成卸料平台悬臂梁6的工字钢中间垂直筋的厚度,槽钢16的型号小于工字钢的型号,可以插入工字钢的槽内,将悬臂梁6夹在两根槽钢之间,并用螺栓将槽钢与工字钢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先按图3所示制作卸料平台,卸料平台用2根悬臂梁6和4根横梁8焊接成3mX 2.5m的钢框架I,悬臂梁6和横梁8采用16号工字钢。钢框架I上焊接3mm厚花纹钢板。钢框架I侧面采用C32钢筋焊接1200mm高围护,围护下部600高采用Imm钢板封闭,上部600mm采用密目钢板网围挡。卸料平台前部预留600宽出卸料缺口 10,卸料缺口 10处可设置钢筋挂钩,不用时插入临时护栏,通过临时护栏防止出现意外。然后如图1所示,将制作完成的卸料平台用3个A20的U型箍13固定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底部的爬架桁梁3上,采用A20圆钢制作吊环焊接在卸料平台主受力钢梁悬挑端以内200mm处,距第一个吊环400mm处设置第二个吊环供钢丝绳拉结用。钢丝绳4上部吊点固定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爬架5上。爬架爬升完毕后,松开悬臂梁根部螺栓,采用2根14号槽钢16将悬臂梁接长延伸至楼层板17内预埋有卡环内固定,槽钢与工字钢用3根20号螺栓固定。然后松开卸料平台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底部的爬架桁梁3上的拉结点,将上部吊点移至楼层板17的卡环上。拉结时钢丝绳必须拉紧,使卸料平台呈向上10-15度倾斜,确保卸料平台在使用过程中与外架脱开。拉结钢丝绳两端采用4个绳卡固定,钢丝绳上设置花兰螺栓,便于调整钢丝绳紧固程度。外架爬升完毕后,钢丝绳4上部吊点移至结构梁预埋卡环上。转换钢丝绳的连接点时,应先将楼层板上的钢丝绳与悬臂梁6端部连接好,然后再松开爬架上的钢丝绳,以防卸料平台滑落。悬臂梁6端部的钢丝绳在上部楼层板上的吊点与卸料平台等宽,钢丝绳角度控制在45°至60°。紧固钢丝绳时可使卸料平台悬挑端略高,整个平台水平倾斜角度控制在15至20°。钢丝绳两端分别用四个绳卡固定,绳卡口朝钢丝绳一侧。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爬升过程中,钢框架的连接段用螺栓固定在脚手架上,脚手架爬升到位后,拆除工字钢固定螺栓,将楼层板上的两根槽钢16插入工字钢后用螺栓连接接长,槽钢伸至楼层内预埋U型卡环内固定。钢框架I靠近建筑一侧不设置护栏留出材料运输通道,通道两侧采用模板一次性防护到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楼层之间采用活动式水平防护,爬升过程中水平防护收至架体内,方便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过程中,卸料平台悬臂梁根部采用螺栓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的爬架桁梁固定。悬臂梁端部采用14号钢丝绳与爬架上部的吊环拉结。通过以上改进,使卸料平台与外架整体美观,安全可靠,便于操作,且不需要塔吊多次配合拆装,多次搭拆卸料平台位置的临边防护。此方法可与主体结构穿插施工,从而大大节约了施工工期,减少安全隐患。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