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新型藻类隔开培养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新型藻类隔开培养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付杰, 刘常宏, 宋双, 张平, 张莉蓉, 张雪薇, 朱海亮, 杨先辉
  • 公开日
    2012年2月22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5月9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5月9日
  • 申请人
    南京大学
  • 文档编号
    C12M1/18GK202148312SQ201120142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藻类隔开培养装置,由培养槽和通气装置构成,培养槽由有机玻璃构成,盖上设有放置通气装置的圆孔,底部设有旋转放液装置,其特征是用微孔滤膜将槽室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培养槽材质为有机玻璃,滤膜为0.45 μ m微孔滤膜,通气装置为双孔增氧泵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实验室条件下的新型藻类隔开培养装置,该装置可以避免共培养时藻类之间的相互接触和空间竞争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方式
    将培养槽与通气装置组装好后紫外照明30min在超净台中将无菌培养液注入紫外灭菌后的培养槽内,塞好灭菌的棉塞、玻璃管和空气过滤装置,连接增氧泵,按需求接入藻种之后即可将培养装置安置于培养环境中,接通增氧泵电源,开始培养取样时选取适合体积的容器,在酒精等下打开旋转阀,即可完成取样
  • 专利摘要
    一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对多种藻类隔开培养的装置,由培养槽和通气装置构成。有机玻璃糟内设有0.45μm微孔滤膜可以隔开不同的藻类,放液取样装置为旋转方式,方便取样,不易染菌,双孔增氧泵通气装置通入无菌空气可使藻体均匀分布。该装置可以避免共培养时藻类之间的相互接触和空间竞争,可以广泛应用于藻类研究中。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新型藻类隔开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目前,实验室培养藻类应用的一般装置为各种规格的三角瓶,采用封口膜或棉塞封口,手动或者借以摇床等装置进行摇勻,无菌条件下应用微量移液器或倾倒取样。这类装置对一种藻类的单独培养有良好的效果。但当我们对藻类进行共培养并观察其相互作用时,使用上述装置不能判定对藻类生长产生影响的是培养液中的化学物质还是藻类之间的相互接触或是空间竞争作用。而且上述取样方法在操作时也不方便,容易使藻液染菌。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新型的藻类隔开培养装置,能够在藻类共培养时隔绝不同藻类之间的相互接触和空间竞争作用。发明内容发明目的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对藻类进行混合培养,本新型培养装置提供一种能将各种藻类隔开培养并且便于取样的培养装置。本培养装置不仅适用于单独培养,更适用于多种藻类混合培养的隔开,取样也更为方便、无菌。技术方案本新型培养装置所采用的部件及外观设计方案是根据所需培养藻的种类的多少确定槽的数目,在每个槽靠近底部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旋转放液取样口。预先设计切割好有机玻璃板块,用防水的有机玻璃粘合剂组装好,每两个槽之间用微孔滤膜(0.45μπι)隔开。培养装置的盖子上打有若干(根据盖子面积设置,便于均勻通气)圆形(直径约为 2-4cm)的孔,用来安装通气装置。通气装置采用双孔增氧泵连接无菌通气管,无菌棉花过滤装置,无菌玻璃管,无菌棉塞。由于微孔滤膜的限制作用,培养过程中,各种藻类之间的培养液可以通过滤膜进行互相交换,但藻体却不能通过滤膜,这样就便于观察分析确定和排除对藻类生长造成影响的因素是培养液还是藻体。另外,通气装置可使藻类均勻分布,旋转放液取样装置也减少了取样过程中藻液染菌的可能性。本新型培养装置的有益效果是不但可以对藻类进行隔开培养,便于进行观察分析,而且便于取样和无菌操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藻类隔开培养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藻类隔开培养装置的简易结构图。图中,1为双孔增氧泵,2为橡胶管,3为空气过滤装置(无菌棉塞),4为纱布棉花赛,5为0. 45 μ m微孔滤膜,6为玻璃管,7为旋转放液装置,8为通气圆形孔。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