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鱼片切骨机的制作方法目前,海鳗、草鱼等水产鱼类的鱼片肌肉中有大量长细刺骨,人们在食用时往往不小心伤及口腔咽喉。目前,我国与水产加工业相配套的水产加工设备整体水平较低,设备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为了人们食用安全健康,在加工这类鱼片细刺骨切除技术中,传统加工方法就是人工切断,即加工时依靠一人一把刀加工方式将需要加工的鱼片通过刀具在鱼片上横向割切将鱼片的肌肉中细刺骨切断成细细小块,这种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刀具还容易割伤人手,不容易做到安全生产,另外人工切割的深浅精度误差较大切割不均勻,往往使加工后的鱼片上的细刺骨切割不彻底或将鱼片割断,规格不一,也不卫生,影响了产品外观和品质。而且人手加工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缺点,就是加工效率低,不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制约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不利于水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因此,必须寻求一种生产效率高,能确保鱼片外观完好并且自动化程度高的一种切断鱼片上细刺骨机设备,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图1是鱼片切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驱动电机与输送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机架1、输送带2、驱动电机3、推压辊4、切刀5、推压辊支架6、碾压联动提杆7、配重片8、调节螺钉9、软质胶套圈10、切刀支架11、调节螺栓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片切骨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下设有4个滑动轮,便于本实用新型移动。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输送带2和驱动输送带运动的驱动电机3,所述的机架1在输送带2中后部带面的上方设有压在输送带2带面上的推压辊 4,所述的推压辊4上套装有软质胶套圈10。所述的推压辊4通过驱动电机3驱动以与输送带2的带面同步转动。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推压辊支架6,推压辊4安装在推压辊支架6下面,机架1上设有碾压联动提杆7,碾压联动提杆7的一端铰接在机架1 上,碾压联动提杆7的另一端设有配重片8,碾压联动提杆7的中部与推压辊支架6上面压接。所述配重片8主要是增加推压辊4的压力使鱼片在输送机构的输送带与推压辊4之间平稳移动。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顶在碾压联动提杆7靠配重片8 一端下面的调节螺钉9,调节螺钉9可调节推压辊4与输送带之间距离,适合厚度不一样的鱼片顺利通过。所述的机架1在输送带后部带面的上方设有可上、下运动的切刀5,所述的切刀5通过驱动电机3驱动上、下运动以切割输送带上的鱼片。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切刀支架11,所述的切刀5安装在切刀支架11上。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与驱动电机3连接的主驱动轴13, 所述的主驱动轴13通过曲轴连杆机构与切刀支架11连接以驱动切刀支架11上、下移动, 驱动电机3通过连杆机构将转动变换为直线运动,从而驱动切刀支架11上、下运动。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与驱动电机3连接的主驱动轴13,所述的主驱动轴13通过曲轴连杆机构与切刀支架11连接以驱动切刀支架11上、下移动,主驱动轴13上设有连杆传动盘15,输送带 2的主动轴14上设有棘齿轮16,所述连杆传动盘15通过连杆机构17与输送带2的棘齿轮 16连接以驱动输送带2间歇性前向移动。所述的连杆机构17上设有调节机构18,调节机构18可调节输送带2间歇性向前运行的辐度。所述的切刀支架11上设有可调节切刀5固定位置的调节螺栓12。调节螺栓12可调节切刀5与输送带之间距离,控制切骨的深度。本实用新型作业时,首先把需要加工的鱼片顺序排放在输送带2上,启动电源开关,驱动电机3运行后,通过皮带轮驱动输送带2的主动轴转动,同时驱动推压辊4与输送带2的带面同步转动,另外还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切刀支架11上、下运动。这样输送带2将鱼片向推压辊4运送,然后手动抬起碾压联动提杆7,推压辊支架6通过碾压联动提杆7也随着升高将排放在输送带2上鱼片压好,再由切刀5进行切割。切割时,主驱动轴在驱动切刀上下运动的同时通过连杆传动盘驱动棘齿轮驱动输送带。在刀片每切下一刀的同时输送带通过棘齿轮驱动往前运动一段距离。皮带的运动可根椐加工的需要通过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了切骨、输送和碾压行程一致,进行循环、有序同步工作。由于切刀与输送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在切割时确保了鱼肉上的细刺骨切碎且不会割断鱼片底皮,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分布在鱼片肌肉上的细刺骨呈粉碎性小断块,人们在食用时,不会伤到健康,并且确保了鱼片外观完整。最后将加工好的鱼片通过出口收集贮存或再加工生产。总之,本实用新型虽然例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鱼片切骨机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刘永健刘永健于刚杨宗铭杨以祥杨以祥陈小娥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