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机器人玩具移动机构的制作方法图1、图2中主动轮1、2由一个电机驱动,主动轮3、4由另外一个电机驱动,轴5由第三个电机驱动带动杆6绕轴5转动。轴5与水平框架平行,并且不在该水平框架内。本实用新型总体重心在主动轮1、3和轴5所确定的平面附近,本实用新型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行走,并且几种行走方式之间可以自由切换,提高了该玩具行走变化的多样性,更加吸引玩玩具者。其几种行走方式及变化叙述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姿态是图1的姿态前后行走,左右转弯,同时杆6上下摆动,相当于机器人的手臂作巡查动作。机构转弯时可以采取两种策略,一种策略为两边主动轮1,2和3,4向相反方向转动,机构绕自身回转中心转动,另一种策略为单边主动轮1,2或3,4驱动,另一边主动轮不驱动,机构绕一侧边或侧边外的某一点转动。此种转弯方式不如第一种转弯方式灵活,转弯速度比较慢,转弯半径比较大。本实用新型图3和图4的姿态行走,被动轮9与地面接触,同时杆6继续向下摆动,将主动轮2抬起,机构以主动轮1,被动轮9支撑前后,左右行走,并且杆6作前后摆动。此时杆6可以相当于机器人的前足,并且可以通过杆6的摆动做出机器人“踢”球的动作。具体描述如下,机构向前行走时杆6向前摆动,当杆6摆动到图3和图4之间的某个位置时被动轮9,10之间的轴碰到机构前边的球,将球向前方或前上方“踢”出。在图4的姿态时杆6继续向后摆动,将机构中心位置移动到主动轮1的后边,使机构向后倾翻,被动轮7与地面接触,主动轮1和被动轮7支撑机器人前后左右行走,如图5所示。此时杆6又变成机器人手臂,可以做上下前后巡查工作。主动轮1、2、3、4转动但机器人不移动的姿态。在图5姿态中杆6继续向下摆动接触地面,并使主动轮1脱离地面悬空,由被动轮7和被动轮9支撑机构,如图6所示,此时,无论主动轮1、2、3、4怎样转动,机构都不移动,这种姿态可以给玩玩具者展示机构的行走原理。在图6姿态杆6向上摆动,恢复到图5所示状态,此时在机构正常向前行走的情况下突然停止运动,则由于机构本身的惯性可以从图5状态转换为图4状态,这是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另一种状态切换方法为在图5状态时杆6逆时针转动到图7所示状态,杆6继续逆时针方向转动,则被动轮7被抬起悬空,机构重心向前移动。当机构重心移动到主动轮1前边时,机构向前倾翻,恢复到由主动轮1,2支撑的状态,此时杆6顺时针方向转动,则机构恢复到图1和图3所示状态,机构完成了各种姿态的动作,回到初始状态。本实用新型可以采取多种姿态行走,结构简单,运动动作灵活。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动姿态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运动姿态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运动姿态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运动姿态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运动姿态原理示意图。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主动轮直径50毫米,被动轮直径26毫米,箱体宽180毫米,长160毫米,高140毫米,电机15000转/分,直流电压3伏。
一种机器人玩具移动机构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叶长龙叶长龙张兴权王元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王元王元
专利相关信息
-
宋贞坤孙培龙赵增友, 赵恒赵增友, 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