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快速升降防护棚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快速升降防护棚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王鹏, 王树峰, 颜见雄, 罗开迪
  • 公开日
    2013年6月19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31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31日
  • 申请人
    西安飞豹科技发展公司
  • 文档编号
    E04B1/343GK203008124SQ2012207479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槽(I)、地槽盖板(2)、在地槽(I)中升降的防护棚、防护棚升降动力系统和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所述防护棚包括连接构成框架结构的多根横梁(3)和覆盖在所述框架结构上部的顶棚(4),所述横梁(3)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横梁(3)且能够在地槽(I)内升降的多根升降式支柱(5),所述升降式支柱(5)的顶端与所述横梁(3)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式支柱(5)的底端设置在地槽(I)内,所述横梁(3)上连接有用于在升降式支柱(5)从地槽(I)中升起后遮蔽多根所述升降式支柱(5)之间的空隙的多个卷帘门(6);所述防护棚升降动力系统包括通过油管连接的液压油箱(7)、液压泵(8)和多根用于带动所述防护棚升降的液压油缸(9),所述液压油缸(9)活塞杆一端与所述横梁(3)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9)底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地槽(I)底部;所述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模块(10),所述主控制器模块(10)的输入端接有控制按钮(11)和多个分别对多个液压油缸(9)的行程进行实时检测的位移传感器(12),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12)分别对应安装在多个所述液压油缸(9)的底座上,所述主控制器模块(10)的输出端接有用于对液压泵(8 )进行控制的交流接触器(13),所述交流接触器(13 )串联在所述液压泵(8)的供电回路中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槽(I)内设置有支柱运行导轨,所述升降式支柱(5)上固定连接有与支柱运行导轨相配合且沿支柱运行导轨运行的导柱(14)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4)包括顶棚骨架(4-1)和覆盖在所述顶棚骨架(4-1)上的防护布(4-2),所述顶棚骨架(4-1)为由多块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的钢板构成的可拉伸折叠结构,所述顶棚骨架(4-1)上连接有用于带动顶棚骨架(4-1)和防护布(4-2 )进行拉伸或折叠的钢索(4-3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由工字钢构成,所述横梁(3)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横梁(3)连接构成的框架结构的形状为矩形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式支柱(5)的数量为十一根,所述液压油缸(9)的数量为六根,相应所述位移传感器(12)为六个,六根所述液压油缸(9)分别对应设置在其中六根所述升降式支柱(5)的旁侧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包括与主控制器模块(10)相接的数据通信模块(15)和与数据通信模块(15)相接的监控计算机(16)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10)的输出端接有用于对防护棚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的工作状态指示灯(17)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8)的供电回路中串联有用于对液压泵(8)进行过流保护的热继电器(18),所述热继电器(18)与所述主控制器t吴块(10)相接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10)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棚,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升降防护棚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升降防护棚,包括地槽、地槽盖板、防护棚、防护棚升降动力系统和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防护棚包括连接构成框架结构的多根横梁和覆盖在框架结构上部的顶棚,横梁下方设置有多根升降式支柱,横梁上连接有多个卷帘门;防护棚升降动力系统包括通过油管连接的液压油箱、液压泵和多根液压油缸,液压油缸活塞杆一端与横梁固定连接,液压油缸底座一端固定连接在地槽底部;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模块,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接有控制按钮和多个位移传感器,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接有交流接触器。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具有快速升起和降落功能,使用操作便捷,解决了目标的快速遮蔽和测量要求,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具有快速升起和降落功能,使用操作便捷,很好地解决了目标的快速遮蔽和测量要求,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槽、地槽盖板、在地槽中升降的防护棚、防护棚升降动力系统和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所述防护棚包括连接构成框架结构的多根横梁和覆盖在所述框架结构上部的顶棚,所述横梁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横梁且能够在地槽内升降的多根升降式支柱,所述升降式支柱的顶端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式支柱的底端设置在地槽内,所述横梁上连接有用于在升降式支柱从地槽中升起后遮蔽多根所述升降式支柱之间的空隙的多个卷帘门;所述防护棚升降动力系统包括通过油管连接的液压油箱、液压泵和多根用于带动所述防护棚升降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活塞杆一端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底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地槽底部;所述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模块,所述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接有控制按钮和多个分别对多个液压油缸的行程进行实时检测的位移传感器,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对应安装在多个所述液压油缸的底座上,所述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接有用于对液压泵进行控制的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串联在所述液压泵的供电回路中上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槽内设置有支柱运行导轨,所述升降式支柱上固定连接有与支柱运行导轨相配合且沿支柱运行导轨运行的导柱上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包括顶棚骨架和覆盖在所述顶棚骨架上的防护布,所述顶棚骨架为由多块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的钢板构成的可拉伸折叠结构,所述顶棚骨架上连接有用于带动顶棚骨架和防护布进行拉伸或折叠的钢索上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由工字钢构成,所述横梁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横梁连接构成的框架结构的形状为矩形上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式支柱的数量为十一根,所述液压油缸的数量为六根,相应所述位移传感器为六个,六根所述液压油缸分别对应设置在其中六根所述升降式支柱的旁侧上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包括与主控制器模块相接的数据通信模块和与数据通信模块相接的监控计算机上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接有用于对防护棚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的工作状态指示灯上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的供电回路中串联有用于对液压泵进行过流保护的热继电器,所述热继电器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相接上述的快速升降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2、本实用新型用于保护和遮蔽被保护目标,具有快速升起和降落功能,实现了全自动控制,使用操作便捷3、本实用新型升起后能够保护目标,降落后可隐藏于地面,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很好地解决了目标的快速遮蔽和测量要求4、本实用新型结合工程应用需求,采用了液压技术、结构力学、折叠技术、测控技术和监控技术等,关闭时高度与地平面平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风沙、雨、雪及水进入地槽5、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具有快速升起和降落功能,使用操作便捷,很好地解决了目标的快速遮蔽和测量要求,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快速升降防护棚的制作方法目标物体在进行特性测量时,需放置空旷的平整场地(一般选择机场),要求周围无障碍物,否则将影响测量精度和结果。测量任务完成时,需将目标物体进行保护,防止卫星等探测和风沙或雨水腐蚀。快速升降防护棚根据任务需求,能够快速搭建,对目标物体进行遮蔽或防护,同时也可快速撤离防护棚,进行目标物体的测量任务工作,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具备此种功能的快速升降防护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支柱顶棚、卷帘门和液压油缸的布设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箱、液压栗和液压油缸的连接关系不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棚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地槽;2-地槽盖板;3-横梁;4一顶棚;4-1 一顶棚骨架;4-3—钢索;4-2—防护布;5—升降式支柱;6—卷帘门;7一液压油箱;8—液压泵;9一液压油缸;10一主控制器模块;11 一控制按钮;12—位移传感器;13—交流接触器; 14一导柱;15—数据通信模块;16一监控计算机; 17—工作状态指不灯; 18—热继电器。[0034]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地槽1、地槽盖板2、在地槽I中升降的防护棚、防护棚升降动力系统和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所述防护棚包括连接构成框架结构的多根横梁3和覆盖在所述框架结构上部的顶棚4,所述横梁3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横梁3且能够在地槽I内升降的多根升降式支柱5,所述升降式支柱5的顶端与所述横梁3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式支柱5的底端设置在地槽I内,所述横梁3上连接有用于在升降式支柱5从地槽I中升起后遮蔽多根所述升降式支柱5之间的空隙的多个卷帘门6 ;所述防护棚升降动力系统包括通过油管连接的液压油箱7、液压泵8和多根用于带动所述防护棚升降的液压油缸9,所述液压油缸9活塞杆一端与所述横梁3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9底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地槽I底部;所述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模块10,所述主控制器模块10的输入端接有控制按钮11和多个分别对多个液压油缸9的行程进行实时检测的位移传感器12,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12分别对应安装在多个所述液压油缸9的底座上,所述主控制器模块10的输出端接有用于对液压泵8进行控制的交流接触器13,所述交流接触器13串联在所述液压泵8的供电回路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地槽I内设置有支柱运行导轨,所述升降式支柱5上固定连接有与支柱运行导轨相配合且沿支柱运行导轨运行的导柱1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棚4包括顶棚骨架4-1和覆盖在所述顶棚骨架4-1上的防护布4-2,所述顶棚骨架4-1为由多块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的钢板构成的可拉伸折叠结构,所述顶棚骨架4-1上连接有用于带动顶棚骨架4-1和防护布4-2进行拉伸或折叠的钢索4-3。防护布4-2和顶棚骨架4-1展开后外形一致.具体实施时,防护布4-2采用PVC三防布,具有防火、防雨、防霉功能,同时具有强度好、抗撕裂、重量轻的特点。防护布4-2铺设在顶棚骨架4-1上表面,顶棚骨架4-1对其提供足够支撑和连接,防止防护布4-2在外力作用下脱落。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3由工字钢构成,所述横梁3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横梁3连接构成的框架结构的形状为矩形;横梁3是整个结构的核心受力部件,所述液压油缸9通过横梁3将防护棚顶起,所有自重和外力产生的载荷均需通过横梁3来分散或集中,同时为顶棚4提供支撑。所述升降式支柱5的数量为十一根,用于承受防护棚在风力作用下产生的侧向载荷和垂向载荷并为侧围的卷帘门6提供支撑;所述液压油缸9的数量为六根,相应所述位移传感器12为六个,六根所述液压油缸9分别对应设置在其中六根所述升降式支柱5的旁侧。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包括与主控制器模块10相接的数据通信模块15和与数据通信模块15相接的监控计算机16。所述主控制器模块10的输出端接有用于对防护棚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的工作状态指示灯17。所述液压泵8的供电回路中串联有用于对液压泵8进行过流保护的热继电器18,所述热继电器18与所述主控制器模块10相接。所述主控制器模块10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体实施时,为满足该快速升降防护棚的大跨度的特点,升降式支柱5采用400mmX400mmX8mm方钢,横梁3米用400mmX400mmX 10mm工字钢,顶棚骨架4-1米用80mmX40mmX3mm方钢焊接后通过合页连接,使顶棚4成为类似手风琴式的可拉伸折叠结构,在展开后相邻钢板间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在保证整个升降防护棚满足大跨度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使结构重量最轻。另外,还可以在升降式支柱5的底端设置支柱锁定机构,例如,支柱锁定机构由限位板和设置在限位板上的限位销构成,当升降式支柱5承受大的侧向和垂向载荷时,能保更好地证防护棚的使用功能。本实用新型用于遮蔽、保护被测目标,具有快速升降功能。在需使用时,可快速升起搭建,不需使用时,可全部收于地平面以下,不影响目标物体测试。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防护棚在不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按钮11,发出防护棚降下的控制信号,主控制器模块10根据该控制信号通过交流接触器13控制液压泵8,使得液压油缸9收缩,液压油缸9带动防护棚收入地平面下地槽I内,地槽I通过地槽盖板2覆盖,以满足通行及测试要求。在需要搭建时,打开地槽盖板2,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按钮11,发出防护棚升起的控制信号,主控制器模块10根据该控制信号通过交流接触器13控制液压泵8,使得液压油缸9伸展,整个防护棚在六根液压油缸9作用下竖直升起到需要高度,防护棚重力载荷由六根液压油缸9均匀承载,然后,通过拉动钢索4-3,拉伸顶棚4,并依次拉开各个卷帘门6,完成防护棚搭建工作。防护棚收起按相反步骤进行,先依次折叠各个卷帘门6、折叠顶棚4,再将整个防护棚降到地面地槽I内盖起地槽盖板2,地槽盖板2完全封闭状态下,整个地槽I被全部封闭,高度与地平面平齐,可保证50T以下车辆通过。防护棚升降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模块为核心的智能全自动集中控制方式,通过监控计算机16实现实时监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