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次性大便失禁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大便失禁多见于危急重症、昏迷及截瘫病人,由于其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控制功能发生障碍,加之肠腔内压力高于大气压,使大便不自主地溢出肛门,导致病人肛周皮肤炎性反应,甚至引起肛周皮肤溃疡、坏死,同时由于大便恶臭,严重污染室内环境。极大增加了病人痛苦,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以往护士主要采取不停地清除溢出的大便,清洗肛周皮肤等方法护理病人。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护理此类病人需要大量的纸巾、纱布、棉垫、不透水的床单、手套,以及保护皮肤的药物等,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有人采取了一些护理大便失禁病人的方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人用普通肛管外套橡皮气囊自制气囊肛管护理大便失禁病人,由于气囊和导管没有整合在一起,气囊容易滑动、移位,难以有效固定导管。由于负压引流器是一个没有刻度的密闭装置,不便于记录大便量,加之大便失禁时病人肠腔内压力增高,如果引流物达到一定量时,瓶内负压消失,导致大便引流不畅,因此经常需要人工按压引流器使之产生负压,在按压过程中有可能导致大便从排气孔溢出,污染操作者和周围环境。还有人用鼻腔气管导管护理大便失禁病人,虽然气囊和导管整合在一起,可以防止气囊滑动、移位,达到有效固定导管的目的,但是由于气管导管的前端为一45°的斜开口,有可能因开口顶住肠壁,导致引流不畅,此斜开口有刺破肠壁、导致肠穿孔的危险。也有人采取留置气囊肛管持续负压引流稀大便,由于肠腔持续处于负压状态,改变了肠腔的生理环境,有引起肠腔黏膜出血、坏死的危险。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大便引流装置使用不方便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引流有效,便于固定,不损害病人身体的引流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大便失禁引流装置,由气囊肛管、引流瓶以及连接气囊肛管与引流瓶的连接管三部分组成,气囊肛管前端为圆形开口,气囊肛管上安装有固定肛管的气囊,气囊上连接气囊管,在接近气囊肛管前端处开有两个引流侧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气囊能固定在气囊肛管上,使用牢靠卫生,有利于病友的身体健康。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由气囊肛管1、引流瓶2以及连接气囊肛管与引流瓶的连接管3三部分组成,气囊肛管1前端为圆形开口,气囊肛管1上安装有气囊4,气囊4上连接气囊管5,在接近气囊肛管1前端处开有防堵孔6。防堵孔6一般为两个且对称。引流瓶2的瓶底装有脚架7,瓶身两侧附有挂钩8,瓶体上标有刻度9,瓶体上端有两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10接连接管3,另一个开口11直接与大气相通。
本实用新型有下列优点1、气囊肛管前端为圆形开口,可以防止导管对肠壁的损伤;2、两个引流侧孔有利于充分引流,防止导管堵塞;3、气囊充气后可以直接固定导管,不需要用胶布粘贴固定;4、引流瓶标有刻度、且透明,有利于观察大便的性质和记量;5、引流瓶上端有2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通过连接管与气囊肛管相连,用于引流大便和排气;另一个开口直接与大气相通,使引流瓶内的压力恒定为大气压,既有利于引流,又没有改变肠腔内的生理压力状态,有效防止肠腔黏膜出血、坏死的危险。当疑有大便引流不畅时,可以通过此开口间断外接负压引流大便,使引流通畅。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根据病人的情况,病人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护士戴手套后,先检查气囊肛管有无破损、漏气;安装引流装置;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自病人肛门插入7-9CM;用注射器抽空气注入气囊,量约20ml,然后向外轻拉肛管,有阻力时表明肛管已卡在肛门括约肌上方,继续向气囊内注气10ml,使肛管在肠道内位置固定为止,检查肛门处无粪液外漏后,取出注射器;将大便引流瓶挂于床旁。
一次性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坂口智, 石川浩树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M·罗萨尼桥本达也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杉田守男杉田守男田畑宪一田畑宪一田畑宪一程得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