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通风洋伞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通风洋伞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林耀钦
  • 公开日
    2000年1月19日
  • 申请日期
    1999年3月25日
  • 优先权日
    1999年3月25日
  • 申请人
    亚洲洋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45B25/18GK2358735SQ9920382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通风洋伞,它包含伞架和伞布,其中伞架由一伞杆、若干个主伞骨、若干个侧伞骨等组件组成,可展开收合,而组设于伞架上的伞布则由主伞布、副伞布组成的复合式伞布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架为可展开呈四方形的伞面形态,连接于伞架上的主伞布小于主伞骨展开后的全伞面,副伞布为配合于全伞面外环部的环状,其环形径向长度略大于全伞面外周缘至主伞布外周缘的长度,主伞布、副伞布同心覆设于伞架上,位于内侧的副伞布内周缘有若干根弹性拉绳连结至伞架中央的伞杆上,以扩大主伞布外缘与副伞布间的进风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洋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上装设一使弹性拉绳连结于伞杆部下方顶抵的顶抵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洋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绳在其连结伞杆端设置一固定勾,而固定于伞杆上的顶抵块外环面上设有若干个可供固定勾组设定位的勾掣孔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特别涉及一种针对洋伞中伞布及伞架设计的通风洋伞,它以一组可展开成四方形伞面的伞架配合一组特殊的伞布设计,除可有效地精简伞布材料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扩大有效受风面处的通风口,并提高伞具的通风透气效果伞具,依其用途可区分为遮雨用的雨伞和单纯遮阳用的洋伞两大类,其中用于遮挡阳光的洋伞,传统上主要包含一组伞架及一可遮蔽强光的伞布,其中伞架是在一伞杆上枢设若干个活动式伞骨所构成的可展开收合架构,而覆设于伞骨上的伞布可在洋伞展开后,形成一阻隔面以遮挡强烈的阳光,收合后,则可方便于人们携带、收藏由于洋伞主要用于避免阳光直照人身上,故早期洋伞的伞布设计,其伞布是由单层式的不透光布体制成的,也因伞布为达到不透光的目的,其伞布组织较为细密,致使其透气性较差,因此,当使用者手持洋伞在阳光下行走时,由于伞内的空气无法有效地对流,再加上阳光照射于伞布后积聚了高温,故在伞内形成一闷热不通风状态,造成了使用者使用上的不适感因此,为增加伞具的通风效果,目前已有相关业者开发设计了数种具复合式伞布的通风洋伞,其中一通风洋伞如图5所示,其伞布3包含主伞布30及副伞布31,其中主伞布30为配合伞架40的主伞骨41展开后的全伞面形态,且主伞布30对应于各相邻主伞骨41间的位置处形成一缺空部301;副伞布31小于主伞布30且与主伞布30同心覆设于伞架40的主伞骨41上,而副伞布31覆盖于外侧遮蔽缺空部301,通过上述复合式的伞布3设计,在展开使用时,空气可经由副伞布31外缘311与主伞布30间的间隙流入,并经主伞布30缺空部301流入伞内空间,以促进伞内空气流通另一通风洋伞如图6所示,其伞布5亦包含主伞布50和副伞布51,主伞布50为配合主伞骨61展开后的全伞面形态,且主伞布50中段位置设有一环圈且孔目较大的纱布501;副伞布51小于主伞布50并与主伞布50同心覆盖连结于伞架60的主伞骨61上,同时使主伞布50的纱布501区由副伞布51在外侧遮蔽,藉上述复合式的伞布5设计,在展开使用时,空气可经由副伞布51外周缘511与主伞布50间的间隙流入,并经主伞布50纱布501区流入伞内空间,以促进伞内空气对流上述两种具复合式伞布的通风洋伞或许会增进伞内空气对流,但其伞具尚存在有若干缺点,造成该通风洋伞在通风效果及制造上仍无法呈现最佳状态,其中的缺点可归纳如下1、有效受风面处的进风口偏小,对流空气进入量较少上述两种通风洋伞均采用八边形的伞骨架构,其每一相邻主伞骨的间距较窄,因此其有效受风面较小,而可经由主、副伞布间进风间隙进入的流通空气量较少,影响了空气对流的效果2、进风间隙过小,空气对流效果不佳同上所述,因该二洋伞均采用八边形伞骨架构,各相邻主伞骨间的间距较短,且主、副伞布是同心叠接固定于伞骨上,并无任何辅助的可有效扩大两者的间隙,故当洋伞展开时,副伞布的外周缘几乎贴近于主伞布的布面上,造成主伞布与副伞布间的间隙过小,导致对流空气无法顺利地进入伞内空间,使得伞内空气通风对流的效果不佳3、伞布所需材料多上述二通风洋伞的复合式伞布中,主伞布及副伞布均使用大面积的材料,且二者间的叠接面积过多,造成伞布材料不必要的浪费,使得伞具所需的材料成本偏高4、制造程序繁琐上述二通风洋伞的复合式伞布中,为使伞布具有通风对流的效果,在其主伞布上开设若干个缺空部或连接粗孔目的纱布,由此造成伞布在加工制造上的程序较为繁杂,加工制造的时间偏长,导致伞具制造成本偏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通风洋伞,它可扩大透气进风口并能有效增进空气对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风洋伞,它包含伞架和伞布,其中伞架由一伞杆、若干个主伞骨、若干个侧伞骨等组件组成,可展开收合,而组设于伞架上的伞布则由主伞布、副伞布组成的复合式伞布构成,所述伞架为可展开呈四方形的伞面形态,连接于伞架上的主伞布小于主伞骨展开后的全伞面,副伞布为配合于全伞面外环部的环状,其环形径向长度略大于全伞面外周缘至主伞布外周缘的长度,主伞布、副伞布同心覆设于伞架上,位于内侧的副伞布内周缘有若干根弹性拉绳连结至伞架中央的伞杆上,以扩大主伞布外缘与副伞布间的进风间隙所述伞杆上装设一使弹性拉绳连结于伞杆部下方顶抵的顶抵块所述弹性拉绳在其连结伞杆端设置一固定勾,而固定于伞杆上的顶抵块外环面上设有若干个可供固定勾组设定位的勾掣孔与前述各传统通风洋伞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具有较大的进风口本实用新型的伞架采用四方形伞面架构,各单边相邻伞骨间的间距较大,可形成一较大的有效受风面,并可使主、副伞布间的进风口拓宽,使伞具展开使用时,有利于更多的流通空气经由该大进风口流入,以提高通风透气的效果2、空气对流效果佳本实用新型的主、副伞布是小面积的叠接,同时副伞布内周缘在弹性拉绳的拉引下,可有效地扩大主、副伞布间的间隙,使得主、副伞布不至于叠接到一起,从而使空气更易于流入伞内空间,并藉此有效地增进伞内通风对流的效果3、节省伞布材料本实用新型的伞布设计,主伞布是一小于主伞骨展开后的全伞面,而副伞布则是一略大于全伞面外周缘至主伞布外周缘长度的环状形态,故本实用新型的主、副伞布均小于全伞面的形态,主、副伞布可以最少的伞布材料,达到通风对流的效果4、制作简便同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伞布仅需将主伞布裁切制成小于主伞骨展开后的全伞面,副伞布制成略大于全伞面外周缘至主伞布外周缘长度的环状形态,即可覆设于伞架上,并配合弹性拉绳即可在伞面上形成进风口,而无需在伞布上剪出若干个通风的缺空部或连接透气的纱布,故在制造上简便易行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洋伞,该通风洋伞在一可展开收合的伞架上覆设一组由主伞布和副伞布组成的复合式伞布,其中伞架是一可展开呈四方形的伞面架构,主伞布小于全伞面,副伞布呈配合全伞面外环部的环状,主、副伞布同心覆设于伞架上,位于内侧的副伞布内周缘有若干根弹性拉绳连结至伞架中央的伞杆上,藉以扩大主伞布外缘与副伞布之间的间隙,并在四方形伞架构下,使其有效受风面的进风口拓宽,从而提高伞具的通风对流的效果。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通风洋伞的制作方法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伞布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拉绳固定于伞杆上的另一种实施状态参考图。图5是一传统洋伞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6是另一传统洋伞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参阅
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洋伞包含一组可展开收合的伞架1和一复合式伞布2。伞架1是一伞杆10配合上环巢、下环巢、若干个主伞骨11、若干个侧伞骨12等组件组合成一可展开呈一四方形伞面的架构。
伞布2包含主伞布20和副伞布21。主伞布20小于主伞骨11展开后的全伞面,且大于侧伞骨12枢设于主伞骨11的位置,应在全伞面的3/4至4/5之间为最佳。副伞布21呈配合全伞面外环部的环状形态,其环形径向长度略大于全伞面外周缘至主伞布20外周缘201之间的长度,而且,副伞布21在其内周缘211设有一具伸缩弹性的弹性拉绳22,弹性拉绳22一端连结于副伞布21内周缘对应于相邻主伞骨11间隔的中间处。
组设时,配合
图1和图2所示,主伞布20与副伞布21同心覆设连结于伞架1的主伞骨11上,主伞布20以其外环部小面积地覆盖于副伞布21的内环部上,其次,连结于副伞布21内周缘的弹性拉绳22分别设置在伞杆10偏上方位置,即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洋伞。另外,在伞杆10上可装设一顶抵块13,该顶抵块13在弹性拉绳22连结于伞杆10部下方顶抵,以限制该弹性拉绳22的连结端下移。
弹性拉绳22装设在伞杆10上的方式,亦可如图4所示,即在各弹性拉绳22的末端设置一固定勾221,而装设在伞杆10上的顶抵块13上设置若干个勾掣孔131,弹性拉绳22可通过固定勾221勾接在顶掣块13的勾掣孔131中固定。
当通风洋伞展开使用时,主伞布20和副伞布21同被伞架1的主伞骨11撑开,其中的副伞布21内缘在弹性拉绳22的拉引下,使副伞布21与主伞布20外周缘201间形成一较大的透气间隙,如图3所示,加上伞架1展开后可呈四方形的伞面形态,更可扩大主、副伞布20、21间的透气间隙,使得空气得以大量地、顺利地自该间隙直接流入伞内空间,能有效地增进伞内空气对流效果,且可藉此减轻在烈日下伞内的闷热现象。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