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钟江波, 陈徐栋, 徐正东
  • 公开日
    2015年3月1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16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16日
  • 申请人
    杭州中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01G33/00GK204211544SQ20142059810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包括种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框包括用于种植浮水植物的第一种植框(I)和用于种植藻类的、位于第一种植框下方的第二种植框(2),在第一种植框内形成贯穿的腔道,一外管(3)设置于该腔道内,外管内套设有一内管(4),内管的下部通过第一套环(5)枢接有数个支架(6),支架的末端设置第二种植框(2 ),在内管上还设置有控制所述支架开合的控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端设置于各支架、另一端通过第二套环(7 )滑动连接于内管下部的数个撑杆(8),第二套环位于第一套环的下方,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设置有一弹簧(9),在内管上还设置有一可卡合第二套环从而限制其滑动的卡档(10),在内管的上部设置有控制该卡档的按钮(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种植框(2)、支架(6)以及撑杆(8)的数量为4-6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种植框的底部设置有人工水草(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管(4)的上端形成具有防滑凸沿的手持部(4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框(I)和第二种植框(2)均呈方形,数个第二种植框的横截面积之和与第一种植框的横截面积相等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种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 >J-U ρ?α装直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包括种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框包括用于种植浮水植物的第一种植框(1)和用于种植藻类的、位于第一种植框下方的第二种植框(2),在第一种植框内形成贯穿的腔道,一外管(3)设置于该腔道内,外管内套设有一内管(4),内管的下部通过第一套环(5)枢接有数个支架(6),支架的末端设置第二种植框(2),在内管上还设置有控制所述支架开合的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种植框和第二种植框、以及人工水草,可对污染水体的上层、中层以及下层水体进行净化,水体净化能力强;同时,方便植物的安置和收割。
  •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制造方法 [0002]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我国现有湖泊2700余个,总面积达9.1万平方千米。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生态景观浮岛是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它的净化作用原理表现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来减少水中营养元素,改善水质,创造良好的水环境。研究表明,生态浮岛与人工湿地在同等面积条件下,生态浮岛的净水效率比人工湿地高出70%以上。它并具有极高的环境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推广运用前景。 [0003]现有的浮岛植物种植篮需要逐个放置,在收割时又需要逐个收割,速度慢,效率低;同时,由于植物根部的长度有限,对河水或湖水污染治理的深度也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快速安置和收割,同时对污染的水体治理深度大的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包括种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框包括用于种植浮水植物的第一种植框和用于种植藻类的、位于第一种植框下方的第二种植框,在第一种植框内形成贯穿的腔道,一外管设置于该腔道内,外管内套设有一内管,内管的下部通过第一套环枢接有数个支架,支架的末端设置第二种植框,在内管上还设置有控制所述支架开合的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种植框和第二种植框,可分别用于种植浮水植物和水草,增强了植物净化污染水体的深度和净化能力,数个第二种植装置在水中可分散开,进一步增加了植物净化水体的面积。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端设置于各支架、另一端通过第二套环滑动连接于内管下部的数个撑杆,第二套环位于第一套环的下方,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设置有一弹簧,在内管上还设置有一可卡合第二套环从而限制其滑动的卡档,在内管的上部设置有控制该卡档的按钮。控制装置控制各支架的开合,从而当本实用新型安置和收割时,各支架是闭合的,便于安置及收割;当本实用新型在水中用于净化水体时,各支架是打开的,增大植物处理水体的面积。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种植框、支架以及撑杆的数量为4-6个。兼顾植物处理水体的能力与投放的便利性。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种植框的底部设置有人工水草。进一步增大处理水体的深度。
[0010]进一步地,在内管的上端形成具有防滑凸沿的手持部。便于操作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握持和操作。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种植框和第二种植框均呈方形,数个第二种植框的横截面积之和与第一种植框的横截面积相等。方形种植框具有最大的种种面积;同时,方便安置和取出种植框的植物。
[0012]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种植框和第二种植框、以及人工水草,可对污染水体的上层、中层以及下层水体进行净化,水体净化能力强;同时,方便植物的安置和收割。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001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17]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浮岛的水生植物生态种植装置,包括种植框,所述种植框包括用于种植浮水植物的第一种植框I和用于种植藻类的、位于第一种植框下方的第二种植框2,在第一种植框I内形成贯穿的腔道,一外管3设置于该腔道内,外管内套设有一内管4,内管4的下部通过第一套环5枢接有数个支架6,支架6的末端设置第二种植框2,在内管4上还设置有控制所述支架6开合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一端设置于各支架、另一端通过第二套环7滑动连接于内管下部的数个撑杆8,第二套环7位于第一套环5的下方,第一套环5和第二套环7之间设置有一弹簧9,在内管4上还设置有一可卡合第二套环从而限制其滑动的卡档10,在内管的上部设置有控制该卡档的按钮11。从而当本实用新型安置和收割时,各支架是闭合的,便于安置及收割;当本实用新型在水中用于净化水体时,各支架是打开的,增大植物处理水体的面积。
[001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种植框2、支架6以及撑杆8的数量均为4个。在每一第二种植框2的底部设置有人工水草12。在内管4的上端形成具有防滑凸沿的手持部41。第一种植框I和第二种植框2均呈方形,在本实施例中,四个第二种植框的横截面积之和与第一种植框的横截面积相等或大致相当。方便安置和取出种植框的植物。
[0019]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