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7]青虾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它的主要食物为植物碎屑、浮游生物、腐烂菜类、饭粒、藻类、水草茎叶碎片、浮游动物、虾类、细菌、泥沙等,也食粮食类细末和枝角类、桡足类小生物;自然状态下常聚集在桥墩、水闸、塘坝、乱石堆、河边的树根及水草周围等便于隐蔽的场所进行觅食、栖息。
[0008]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在水体中适合青虾繁殖栖息的空间越来越少,青虾的食物来源也存在不足,在水域中的青虾自然产量逐年降低,限制了青虾的市场供应。
[0009]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能够投喂饲料的青虾增殖礁。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能够投喂饲料的青虾增殖礁,其特征是,增殖礁为圆筒形结构,直径50—100厘米,长2— 5米,采用PVC管和竹竿及聚乙烯网片制作,在增殖礁的两端设置直径50—100厘米的PVC管制作的圆环,圆环之间以竹竿制作的横撑连接,横撑外侧覆盖聚乙烯网片,增殖礁在水体底部设置,为避免增殖礁滚动,在增殖礁的底部设置石龙为沉子,增殖礁的上部设置材料为塑料泡沫的增殖礁浮子,在圆柱形内侧水平设置若干层聚乙烯网片为附着基,聚乙烯网片的两边缝制在增殖礁的竹竿上,在增殖礁的中间部位的上侧,聚乙烯网筒上端设置投料口,投料口直径30— 50厘米,投料口周边设置投料口圆环,投料口圆环的外围设置塑料泡沫为浮子。
[0011]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增殖礁,把增殖礁设置在水深I一3米水下的水体底部,设置多个增殖礁时,进行“品”字形叠加,以增殖礁不露出水面为准;注意投料口要浮出水面,便于投喂饲料。
[0012]使用圆筒形增殖礁,减少增殖礁与水体底部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减少青虾栖息水体底部不适的环境中。
[0013]由于增殖礁两端不设置网片,青虾从增殖礁两端进入增殖礁内栖息、觅食、繁殖,增大了青虾栖息、繁殖场所。
[0014]从投料口把饲料投到增殖礁内部,使青虾不必出增殖礁即可获得饲料,加快了青虾的生长,提高了增殖礁设置区青虾单位面积产量。
[0015]本实用新型使用材料易得、制作方法简便、使用效果良好,是湖泊青虾增殖的优质增殖礁。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0017]图中:1投料口,2浮子,3投料口圆环,4聚乙烯网筒,5增殖礁,6增殖礁浮子,7聚乙烯网片,8圆环,9竹竿,10沉子。
[0018]结合

本实用新型,能够投喂饲料的青虾增殖礁,其特征是,增殖礁为圆筒形结构,直径50—100厘米,长2—5米,采用PVC管和竹竿及聚乙烯网片制作,在增殖礁5的两端设置直径50—100厘米的PVC管制作的圆环8,圆环8之间以竹竿9制作的横撑连接,横撑外侧覆盖聚乙烯网片,增殖礁5在水体底部设置,为避免增殖礁5滚动,在增殖礁5的底部设置石龙为沉子10,增殖礁5的上部设置材料为塑料泡沫的增殖礁浮子6,在圆柱形内侧水平设置若干层聚乙烯网片7为附着基,聚乙烯网片7的两边缝制在增殖礁5的竹竿9上,在增殖礁5的中间部位的上侧,设置垂直聚乙烯网筒4,聚乙烯网筒4上端设置投料口I,投料口 I直径30— 50厘米,投料口 I周边设置投料口圆环3,投料口圆环3的外围设置塑料泡沫为浮子2。
[0019]使用本实用新型增殖礁,把增殖礁设置在水深I一 3米水下的水体底部,设置多个增殖礁时,进行“品”字形叠加,以增殖礁不露出水面为准;注意投料口要浮出水面,便于投喂词料。
[0020]使用圆筒形增殖礁,减少增殖礁与水体底部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减少青虾栖息水体底部不适的环境中。
[0021]由于增殖礁两端不设置网片,青虾从增殖礁两端进入增殖礁内栖息、觅食、繁殖,增大了青虾栖息、繁殖场所。
[0022]从投料口把饲料投到增殖礁内部,使青虾不必出增殖礁即可获得饲料,加快了青虾的生长,提高了增殖礁设置区青虾单位面积产量。
[0023]本实用新型使用材料易得、制作方法简便、使用效果良好,是湖泊青虾增殖的优质增殖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