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食品机械中的给水装置制造方法 [0002]在食品物料的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对物料进行给水混合加工,传统的加水工艺通常是先用桶或箱量出一定数量的水,然后再将水加入食品工艺中,作业人员搬动水桶或者水箱向食品工艺中加水,费时费力,且向食品工艺中加水时,容易使得水滴四溅,破坏环境,溅落到作业人员身上,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食品工艺中能自动加水的用于食品机械中的给水装置。 [0005]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食品机械中的给水装置,所述用于食品机械中的给水装置包括第一供水箱、位于第一供水箱右上方的第二供水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连接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水泵、第一水闸、第三管道、连接架、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供水箱与所述第二供水箱通过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大致呈反Z型,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的下表面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边上设有若干滴水杆。
[0006]所述第一管道呈L型,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供水箱中,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
[0007]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供水箱中,另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
[0008]所述第一支撑架为长条状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方设有第一垫板。
[0009]所述第二支撑架大致呈长方体,其下方设有第二垫板。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食品机械中的给水装置能够自动给食品进行加水,且由于滴水杆的设置,使得水滴顺着滴水杆往下流,从而防止水滴四溅,影响工作环境。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食品机械中的给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食品机械中的给水装置包括第一供水箱1、位于第一供水箱I右上方的第二供水箱6、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4、连接第一管道2与第二管道4的水泵3、第一水闸5、第三管道10、连接架7、第一支撑架8及第二支撑架14。
[0013]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供水箱I为长方体,或者根据需要设计成其他形状,所述第一管道2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供水箱I中,所述第一管道2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泵3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呈L型。所述第二管道4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供水箱6中,另一端与所述水泵3连接。所述水泵3通过第一管道2及第二管道4将第一供水箱I中的水输送到所述第二供水箱6中。所述第二管道4插入到所述第二供水箱6中的一端设有第一水闸5。所述第一供水箱I与所述第二供水箱6通过所述连接架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7大致呈反Z型。所述第一支撑架8为长条状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架8的下方设有第一垫板9,所述第一垫板9长方体,所述第一垫板9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架8的下表面的面积。所述第三管道10大致呈L型,其一端与所述第二供水箱6的下表面连接,且所述第三管道10与所述第二供水箱6相通。所述第三管道10与所述第二供水箱6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水闸11。所述第三管道10的另一端的下表面设有若干通孔13,所述通孔13的边上设有若干滴水杆12,使得所述第三管道10中的水穿过所述通孔13顺着滴水杆12往下流。所述第二支撑架14与所述第三管道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14大致呈长方体,其下方设有第二垫板15。所述第二垫板15呈长方体,且其上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4下表面的面积。
[001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者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者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一种用于食品机械中的给水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A·弗罗里普A·弗罗里普A·弗罗里普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杉田守男朴淳五徐东泌徐东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