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目前,例如在裤子(短裤)或裙子的腰部、以及大衣的腰部或 袖部等衣服上,缝制用于插入带子的带环。已知一种缝纫机,其为了 在衣服(缝制物)上形成该带环,将构成带环的长条状的带环材料缝 制到缝制物主体上。并且,在该缝纫机中设置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其 向缝纫机的缝制位置供给前述带环材料。如上所述,作为利用缝纫机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的带环的形状,例如,如图9所示,有带环材料51的两端部分别被以U字状弯折的 形状,或如图10所示,带环材料51的一端部51a被以Z字状弯折, 而另一端部51b被以U字状弯折的形状等。在这里,在形成图9所示的形状的带环的情况下,己知例如专 利文献l所述的装置。带环材料供给装置至少具有夹持单元,其夹 持带环材料51,使其向缝纫机的缝制位置移动;以及一对叉形部件, 其用于将利用夹持单元移动至缝纫机的缝制位置的带环材料51的两 端部以U字状弯折。两个叉形部件分别具有一对轴形状的支撑部,其沿厚度方向夹 持带环材料51,各支撑部配置为,使它们的轴向与带环材料51的长 度方向相交叉。这种带环材料供给装置,通过在两个支撑部之间夹持 带环材料51,并使两个叉形部件中的一个叉形部件向一个方向旋转, 使另一个叉形部件向另一个方向旋转,而使带环材料51的两端部分 别向带环材料51的里侧(缝制物主体侧)以U字状弯折。并且,缝纫机在利用一对压脚分别按压带环材料51的弯折的两端部之后,使一对缝针同时上下移动,将带环材料51的两端部同时 缝制到缝制物主体52上。另外,在形成图IO所示形状的带环的情况下,已知八a》公司 制的MHA-B400。带环材料供给装置通过使夹持带环材料51的夹持 单元,向平行于带环材料51的长度方向的Y方向移动,同时利用缝 纫机使带环材料51的缝制位置移动而进行缝制,从而将带环材料51 的一端部51a以Z字状弯折,并将其缝制到缝制物主体52上。此外,已知一种在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上设置一个叉形部件的装 置,该叉形部件具有用于将带环材料51的另一端部51b以U字状弯 折的一对支撑部。这种带环材料供给装置,通过使夹持单元在Y方 向上移动,将带环材料51的一端部51a以Z字状弯折,然后,在带 环材料51的另一端部51b处将叉形部件插入带环材料51中,以使两 个支撑部上下夹持带环材料51,并使其向旋转,从而将另一端部51b 向带环材料51的里侧以U字状弯折,将其缝制到缝制物主体52上。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0 — 42273号公报
但是,根据前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因为不 具有夹持带环并使其相对于缝制物主体52在带环材料51的缝制位置 上适当移动的夹持单元及移动单元,所以不能将带环以Z字状弯折, 从而无法形成图IO所示形状的带环。
另外,在八a ^公司制MHA — B400中公示的带环材料供给装 置中,只具有一个叉形部件及使该叉形部件旋转的旋转致动器。作为 该旋转致动器,可以使用比较便宜的空压驱动式或螺线管驱动式,但 它们的旋转角度是固定的。因此,使用一个旋转致动器,因为只能获 得将带环两端中的一侧以U字状弯折所需的旋转角度,因而无法将 带环两端以U字状弯折,所以无法形成图9所示形状的带环。
因此,存在为了形成图9及图IO所示的带环形状,需要与各带 环形状相对应的多台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因而不经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几点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环材料供给装置,该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可以利用一台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灵活 地对应带环形状的变更,可以形成多种带环形状。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涉及的带环材料供 给装置,具有夹持单元,其夹持构成带环的带环材料;单一的叉形 部件,其夹持前述带环,通过以一个轴为中心旋转,使前述带环材料 的端部弯折;旋转驱动机构,其使前述叉形部件旋转;移动单元,其 使前述夹持单元及叉形部件至少沿缝制物主体移动;以及控制单元, 其至少进行前述夹持单元、前述旋转驱动机构及前述移动单元的控 制,其中,前述旋转驱动机构构成为,可以使前述叉形部件从旋转方 向的初始位置向正反方向旋转,前述控制单元,在前述带环材料的两 端部弯折为U字状的状态下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的情况下,在使前 述带环材料的一端弯折时,使前述叉形部件从前述初始位置向正反方 向中的某一个方向旋转,在使前述带环材料的另一个端部弯折时,使 前述叉形部件从前述初始位置向前述正反方向的另一个方向旋转。
根据该技术方案l所述的发明,叉形部件可以从成为旋转方向 基准的初始位置向正反方向旋转,在使带环材料的一端弯折时,使叉 形部件从初始位置向正反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旋转,在使带环材料 的另一端弯折时,使叉形部件从初始位置向前述正反方向的另一个方
向旋转,从而可以以将带环材料的两端部以U字状弯折的形状,将 其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由此,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利用一个叉形部 件及使该叉形部件旋转的旋转致动器,不但可以形成带环材料的一端 部以Z字状弯折,另一端部以U字状弯折的形状,还可以形成带环 材料的两端部分别被以U字状弯折形状的多种形状的带环。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特征 在于,在技术方案l所述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具有存储单元, 其存储缝制程序,该缝制程序与U字状或Z字状等前述带环端部被 缝制到前述缝制物主体上时的弯折形状的缝制相对应;以及操作单 元,其可以从存储在前述存储单元中的前述带环的弯折形状中,选择
任意的前述带环的弯折形状,前述控制单元根据由前述操作单元选择 的前述带环的弯折形状的缝制程序,控制前述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以使前述叉形部件向正反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旋转。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存储单元中存储与多个不同形 状的带环的缝制相对应的缝制程序,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可以通过利用 操作单元,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各带环形状中选择任意的带环形 状,而控制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形成所选择形状的带环。因此, 根据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可以通过操作单元选择操作者所期望的带环 形状,可以容易地变更带环形状。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特征
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前述旋转驱动
机构具有两个旋转致动器作为旋转驱动源,前述旋转致动器分别使前 述叉形部件从前述叉形部件的旋转方向的初始位置向不同的方向旋 转。
根据该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利用一个叉形部件弯折带环 的两端时,因为具有与在各端部不同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各旋转致动 器,所以可以用一个叉形部件将带环的两端以U字状弯折,可以形 成多种形状的带环。
此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 置的特征 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前述旋转驱动 机构具有可以控制旋转相位的电动机作为旋转驱动源。
根据该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用一个叉形部件弯折带环两 端时,因为可以对应于在各端部不同的旋转角度进行电动机的旋转相 位控制,所以可以用一个叉形部件将带环的两端以U字状弯折。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可以利用一 台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弹性地对应带环形状的变更,从而提高经济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及将由该带环材 料供给装置供给的带环材料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的缝纫机的一个实
7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夹持单元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叉形部件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图4的叉形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各移动单元的斜视图。 图7 (a) (h)是表示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带环材料
的各供给工序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8 (a) (f)是表示使用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带环材
料的各供给工序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
图9是表示带环形状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斜视图。
图IO是表示带环形状的其它例子的概略斜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中
的叉形部件的斜视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 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具有夹持 单元3,其为了将构成带环的带环材料20供给至缝纫机2而夹持带 环材料20。夹持单元3具有第1夹持部件5,其与带环材料20的 上表面抵接;以及第2夹持部件6,其与带环材料20的下表面抵接, 通过使第1夹持部件5及第2夹持部件6接近,夹持带环材料20。
如图3所示,在夹持单元3上安装气缸9作为驱动单元,其向 彼此接近/分离的方向驱动第1夹持部件5和第2夹持部件6。气缸9 的气缸主体9a安装在第1夹持部件5上,气缸9的气缸杆9b的前端 部安装在夹持单元框架7的上表面,在前述夹持单元框架7上紧固第 2夹持部件6的一端部。利用控制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及缝纫机2各 部分的驱动的CPU 37,使两个夹持部件5、 6接近/分离,以夹持或 松开带环材料20。另外,夹持单元框架7经由连结台8与支撑台15连接,前述连
结台8配置在夹持单元3中的后侧,g卩,与缝纫机2相对一侧的相反 侧,且该连结台8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轴支撑在支撑台15上。由此, 夹持单元3可以经由连结台8及夹持单元框架7,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夹持单元3的侧方,与夹持单元3并列地设置叉形部件25, 叉形部件25具有由一对轴状部件构成的支撑部25a。两个支撑部件 25a的轴向配置在由夹持单元3夹持的带环材料20的宽度方向上, 叉形部件25的基部,可以旋转地配置在叉安装台27上,该叉安装台 27配置在叉形部件25的后方。
另外,如图4至图6所示,叉形部件25经由叉安装台27与用 于使叉形部件25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26d连结。旋转驱动机构26 配置在叉形部件25的后方,且位于连结台8的侧方,控制单元17 在将带环材料20配置在两个支撑部25a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使叉形 部件25旋转,使带环材料20的端部20a、 20b以U字状弯折。
旋转驱动机构26具有2个由空压驱动的旋转致动器,其沿与被 夹持单元3夹持状态下的带环材料20的宽度方向相同的X方向并列 配置,该X方向与带环材料20的长度方向正交。2个旋转致动器配 置为,使该旋转致动器自身的旋转轴与X方向平行。两个旋转致动 器中,位于叉形部件25 —侧的前方致动器26a配置为,以叉形部件 25的两个支撑部25a在上下方向并列的状态为初始位置,使前方致 动器26a的旋转轴26b从初始位置正向旋转驱动90。。另外,两个旋 转致动器中,另一个后方致动器26c配置为,使后方致动器26c的旋 转轴26d从初始位置反向旋转驱动90°。
前方致动器26a的旋转轴26b与致动器侧齿轮26e连结,致动 器侧齿轮26e可旋转地支撑在叉安装台27上。另外,在叉形部件25 的可旋转地支撑在叉安装台27上的基部,固定叉侧齿轮26f,致动 器侧齿轮26e与叉侧齿轮26f啮合。该致动器侧齿轮26e及叉侧齿轮 26f,形成速比为3:1的尺寸。并且,控制单元17利用前方致动器26a 的旋转驱动而使旋转轴26b正向旋转90。,从而经由致动器侧齿轮26e 及叉侧齿轮26f,使叉形部件25反向旋转270。。在前方致动器26a的与后方致动器26c相对的表面上,连结凸 缘26g,凸缘26g与后方致动器26c的旋转轴26连结。并且,控制 单元17通过利用后方致动器26c的旋转驱动使旋转轴26d反向旋转 90°,从而使前方致动器26a的整体反向旋转90。,由此,经由致动器 侧齿轮26e及叉侧齿轮26f,使叉形部件25正向旋转270°。
由此,控制单元17可以利用旋转驱动机构26的驱动,使叉形 部件25向正反方向旋转,以将带环材料20的端部20a、 20b向带环 材料20的背面侧以U字状弯折。
此外,在叉形部件25的后方设置X方向驱动气缸28,其作为X 方向驱动单元,使叉形部件25独立于夹持单元3而在X方向上往复 移动,X方向驱动气缸28的气缸杆28a与叉安装台27连结。在叉安 装台27上,在旋转驱动机构及X方向驱动气缸28的侧方,插入轴 向沿X方向延伸的引导轴29。控制单元17利用X方向驱动气缸28 中的气缸杆28a的进退动作,由引导轴29沿X方向引导叉安装台27, .从而经由叉安装台27,使叉形部件25沿X方向往复移动。另外,X 方向驱动气缸28中的气缸主体28b及引导轴29,支撑在配置于叉形 部件25的后方的叉框架33上,叉框架33可在上下方向转动地轴支 撑在连结台8上。
此外,在叉形部件25的后方,设置作为Z方向驱动单元的Z方 向驱动气缸30,其用于使叉形部件25独立于夹持单元3而沿Z方向 上下移动,Z方向驱动气缸30的气缸杆30a与叉框架33的下端部连 结。并且,控制单元17通过使Z方向驱动气缸30的气缸杆30a从 气缸主体30进退,而使叉框架33在上下方向移动,并经由引导轴 29及叉安装台27使叉形部件25沿Z方向往复移动。
由此,叉框架33经由引导轴29及叉安装台27与叉形部件25 连结,同时经由连结台8与支撑台15连结。由此,支撑台15 —体地 支撑夹持单元3及叉形部件25。
另外,带环材料供给装置l具有X方向移动单元ll,其使夹 持单元3及叉形部件25沿缝制物主体的上表面、且在带环材料20 的宽度方向即X方向上移动;Y方向移动单元12,其使夹持单元3及叉形部件25沿缝制物主体的上表面,且在与带环材料20的长度方 向相同的Y方向上移动;Z方向移动单元13,其使夹持单元3及叉 形部件25在上下方向上移动。X方向移动单元ll、 Y方向移动单元 12以及Z方向移动单元13构成移动单元。
X方向移动单元11与一体地支撑夹持单元3及叉形部件25的 支撑台15连结,Y方向移动单元12经由X方向移动单元11与支撑 台15连结,Z方向移动单元13与连结台8连结。各移动单元11、 12、 13使由夹持单元3及叉形部件25构成的夹持单元组件10 —体 地移动。并且,通过各移动单元11、 12、 13的驱动,使夹持单元3 移动,以将带环材料20供给至缝纫机2的缝制位置,或使带环材料 20的非缝制部分从缝制位置退避。
此外,控制单元17具有存储单元18,其存储带环材料供给装置 1的各动作的缝制程序等,在该存储单元18中存储与多种不同形状 的前述带环缝制相对应的缝制程序。并且,CPU37经由1/0接口 38 连接第1电磁阀39,其驱动前方致动器26a;第2电磁阀40,其 驱动后方致动器26c;叉X方向电磁阀41,其驱动X方向驱动气缸 28;以及叉Z方向电磁阀42,其驱动Z方向驱动气缸30。另夕卜,CPU 37经由1/0接口 38分别连接夹持单元电磁阀43,其驱动气缸9; X方向驱动电动机lla,其驱动X方向移动单元11; Y方向驱动电 动机12a,其驱动Y方向移动单元12;以及组件Z方向电磁阀48, 其驱动Z方向移动单元13的组件Z方向气缸13a。
另外,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具有操作单元35,该操作单元35 具有作为输入单元的未图示的触摸面板,其输入带环材料供给装置 l各部分的操作设定;以及未图示的显示面板,其显示前述各设定。 控制单元17对显示面板输出显示信息,根据利用触摸面板输入的各 设定信息,控制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及缝纫机2的各部分。在该操作 单元35中,通过根据显示面板的显示操作触摸面板,可以从存储在 存储单元18中的各带环形状中,选择任意的带环形状。
控制单元17根据在操作单元35中选择的带环形状的缝制程序, 驱动各移动单元ll、 12、 13而使夹持单元3移动,以将带环材料20中的缝制部分供给至在缝纫机2中进行缝制的缝制位置。另外,控制
单元17,如果开始由缝纫机2进行的缝制动作,则根据前述缝制程 序驱动各移动单元ll、 12、 13而使夹持单元3移动,以一边由夹持 单元3夹持带环材料20, 一边使由夹持单元3夹持带环材料20的夹 持位置移动,或将带环材料20的两端部弯折为希望的形状。
此外,控制单元17根据前述缝制程序控制旋转驱动机构26的 驱动,以使叉形部件25向规定的正反方向旋转,或控制X方向驱动 气缸28及Z方向驱动气缸30的驱动。
下面,对于利用缝纫机2,以使一端部20a以Z字状弯折,使另 一端部20b以U字状弯折的方式,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 21上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单元17通过驱动X方向驱动单元11,如图7(a) 所示,使夹持带环材料20长度方向的一端部20a附近的状态下的夹 持单元3移动,以使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位于缝纫机2的缝制 位置。
然后,如果缝纫机2的压脚23下降,按压带环材料20的一端 部20a,则控制单元17如图7 (b)所示,通过Y方向移动单元12 及Z方向移动单元13的驱动,使夹持单元3从缝制位置离开,这期 间,使夹持单元3夹持带环材料20的夹持位置从带环材料20的一端 部20a移动至另一端部20b附近。
并且,如果缝纫机2开始缝制,则缝纫机2通过使缝针上下移 动,同时使载置了缝制物主体21的载置台31移动,输送缝制物主体 21,从而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第l缝制),前述 载置台31作为布料输送单元,用于输送缝制物主体21。
如果第l缝制结束,则缝纫机2在使压脚23上升之后,移动载 置台31,输送缝制了带环材料20的缝制物主体21,以使下述一端部 20a的附近位于缝纫机2的缝制位置,前述一端部20a的附近与带环 材料20的一端部20a相比,稍微靠近带环材料20的长度方向中央侧。 此时,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的控制单元17,如图7 (c)所示,驱动 Y方向移动单元12,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使夹持另一端部20b的夹持单元3向右方向(图7 (c)所示的箭头B方向)移动,越过由第 1缝制形成的线迹(第1线迹)(图7 (c))。由此,带环材料20 以覆盖第1线迹的方式折返为U字状。
此外,如图7(d)所示,如果缝纫机2的压脚23下降,而使带 环材料20被压脚23按压,则控制单元17使夹持单元3下降至缝纫 机2的载置台31上方,使带环材料20与缝制物主体21重叠。并且, 缝纫机2再次使缝针上下移动,同时通过移动载置台31而输送缝制 物主体21,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第2缝制)。
如果第2缝制结束,则缝纫机2在使压脚23上升之后,移动载 置台31,输送缝制物主体21,以使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附近 位于缝制位置。此时,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的控制单元17,控制Y 方向移动单元12及Z方向移动单元13的驱动,如图7 (e)所示, 使夹持单元3再次向一端部20a的左上方(图7 (e)所示的箭头C 方向)移动。由此,带环材料20以覆盖第2线迹的方式折返,使一 端部20a以Z字状弯折。
与此同时,使夹持单元3移动,以使夹持单元3夹持带环材料 20的夹持位置,移动至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
并且,控制单元17,如图7 (f)所示,驱动X方向驱动气缸28, 使叉形部件25向接近带环材料20的方向移动,以成为下述位置,即, 在两个支撑部25a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将带环材料 20夹在叉形部件25的两个支撑部25a之间的位置。然后,控制单元 17通过将前方致动器26a正向旋转驱动90°,经由致动器侧齿轮26e 及叉侧齿轮26f,如图7 (g)所示,使叉形部件25反向(在图7 (g) 中是逆时针方向)旋转270°。由此,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向 带环材料20的背面侧弯折成为U字状。此时,夹持单元3对带环材 料20的另一端部20b的夹持松开。
然后,控制单元17,如图7 (h)所示,驱动X方向驱动气缸 28,仅使叉形部件25向从带环材料20分离的方向移动,将其从带环 材料20上抽出,然后,将前方致动器26a反向旋转驱动90°,使叉 形部件25返回初始位置。然后,在缝纫机2使压脚23下降,按压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之后, 一边通过移动载置台31而输送缝制 物主体21, 一边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第3缝制)。 由此,可以利用缝纫机2,以使一端部20a以Z字状弯折,而另一端 部20b以U字状弯折的方式,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 上。在该缝制动作中,控制单元17为了准备下一个带环材料20的供 给动作,通过X方向移动单元11及Y方向移动单元12的驱动,使 夹持单元3移动至夹持带环材料20的位置。
以下,对于利用缝纫机2,以使两端部20a、 20b以U字状弯折 的方式,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的情况进行说明。与 以使前述一端部20a以Z字状弯折,使另一端部20b以U字状弯折 的方式,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的情况相同的动作, 省略详细说明。
首先,控制单元17在使带环材料20移动,以使带环材料20的 缝制部分位于缝纫机的缝制位置之后,驱动X方向驱动气缸28,如 图8 (a)所示,使叉形部件25向接近带环材料20的方向移动,以 成为下述位置,即,在两个支撑部25a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将带 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的附近夹持在叉形部件25的两个支撑部25a 之间的位置。
然后,控制单元17通过使后方致动器26c反向旋转驱动90°, 而经由凸缘26g使前方致动器26a与后方致动器26c的旋转轴26d — 体地反向旋转90°,经由致动器侧齿轮26e及叉侧齿轮26f,如图8 (b)所示,使叉形部件25正向(在图8 (b)中是顺时针)旋转270°。 由此,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向带环材料20的背面侧以U字状弯折。
然后,控制单元17驱动Z方向驱动气缸30,使夹持单元3及 叉形部件25 —体地下降,将带环材料20载置到载置台31上。并且, 如图8 (c)所示,如果带环材料20在一端部20a以U字状弯折的状 态下被压脚23按压其一端部20a附近,则控制单元17驱动X方向 驱动气缸28,仅使叉形部件25向后方移动,将其从带环材料20上 抽出。并且,缝纫机2 —边通过移动载置台31而输送缝制物主体21, 一边使缝针上下移动,从而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第l缝制)。在此期间,控制单元17使后方致动器26C正向旋转驱动
90°,使叉形部件25返回初始位置。
如果第l缝制结束,则缝纫机2在使压脚23上升之后,输送缝 制物主体21,以使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附近位于缝制位置。 此时,控制单元17如图8 (d)所示,在由夹持单元3夹持带环材料 20的另一端部20b的状态下,使夹持单元3向将带环材料20的一端 部20a以U字状弯折的方向移动。并且,控制单元17驱动X方向驱 动气缸28,使叉形部件25向接近带环材料20的方向移动,以成为 下述位置,S卩,在两个支撑部25a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将带环材 料20夹在两个支撑部25a之间的位置。
然后,控制单元17通过将前方致动器26a正向旋转驱动90°, 经由致动器侧齿轮26e及叉侧齿轮26f,如图8(e)所示,使叉形部 件25反向(在图8 (e)中是逆时针)旋转270°。由此,带环材料 20的另一端部20b向带环材料20的背面侧以U字状弯折。
并且,在由压脚23按压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之后,控 制单元17如图8 (f)所示,驱动X方向驱动气缸28,仅使叉形部 件25向后方移动,将其从带环材料20抽出,使前方致动器26a反向 旋转驱动90°,使叉形部件25返回初始位置。然后,缝纫机2通过 移动载置台31, 一边输送缝制物主体21, 一边使缝针上下移动,将 缝制物主体21缝制到带环材料20上(第2缝制)。由此,可以利用 缝纫机2,以使两端部20a、 20b以U字状弯折的方式,将带环材料 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
下面,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利用旋转驱动机构26,使叉形部件25 从初始位置向正反方向旋转,以使带环材料20的端部20a、 20b与带 环材料20的背面接触。由此,带环材料供给装置l,可以形成带环 材料20的两端部20a、 20b分别以U字状弯折的形状,或带环材料 20的一端部20a以Z字状弯折,而另一端部20b以U字状弯折形状 等多种形状的带环。
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可以灵活地应对带环形状的变更,不需要对每种带环形状设置单独的带环材料供给装 置1。
另外,在存储单元18中,存储与多种不同形状的带环的缝制相
对应的缝制程序,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可以通过利用操作单元35, 从存储在存储单元18中的各带环形状中选择任意的带环形状,从而 控制旋转驱动机构26的旋转驱动,形成所选择的形状的带环。因此, 根据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可以通过操作单元35选择操作者所期望 的带环形状,可以容易地变更带环形状。
下面,对于本发明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的第2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是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由两个空压驱动的旋转致 动器替换为可以控制旋转相位的电动机的方式。如图11所示,旋转 驱动机构26,取代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前方致动器26a、旋转轴26b、 后方致动器26c、旋转轴26d、凸缘26g,具有可以控制旋转相位的 电动机26h,电动机26h的旋转轴26i与致动器侧齿轮26e连结。
控制单元17通过向正反方向旋转驱动电动机26h,使叉形部件 25也向正反反向旋转。
在使用第2实施方式,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 的情况下,与第l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仅是将控制单元17驱动前方 致动器26a、后方致动器26c的方式,取代为驱动电动机26h。
艮口,在以使两端部20a、 20b以U字状弯折的方式,将带环材料 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的情况下,在使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 弯折时,通过控制单元17驱动电动机26h,使旋转轴26i反向旋转 90°,经由致动器侧齿轮26e及叉侧齿轮26f,如图8 (b)所示,使 叉形部件25正向(在图8 (b)中是顺时针方向)旋转270°。
另外,在弯折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时,通过控制单元17 驱动电动机26h,使旋转轴26i正向旋转90°,如图8 (e)所示,使 叉形部件25反向(在图8 (e)中是逆时针)旋转270°。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两种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 种变形。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其可以灵活地应对带环形状的变更,形成多种带环形状。在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旋转驱动机构(2个旋转致动器),可以使叉形部件从成为旋转方向基准的初始位置向正反方向旋转,控制单元,在依照将带环材料的两端部以U字状弯折后的形状将其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的情况下,在弯折带环材料的一端时,使叉形部件从初始位置向正反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旋转,在弯折带环材料的另一个端部时,使叉形部件从初始位置向正反方向的另一个方向旋转。
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井上元彦, 沟渊顺也井上元彦, 沟渊顺也井上元彦, 沟渊顺也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北田贤治, 安田俊介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井上元彦, 沟渊顺也井上元彦井上元彦, 沟渊顺也井上元彦, 沟渊顺也井上元彦, 沟渊顺也塚原慎也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井上元彦井上元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