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井上元彦, 佐藤正彦, 沟渊顺也
  • 公开日
    2010年3月31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9月24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9月25日
  • 申请人
    Juki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D05B35/06GK101684596SQ2009101766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其用于带环缝制缝纫机,具有夹持单元,其夹持构成带环的带环材料;移动单元,其使所述夹持单元移动,以将所述带环材料的各缝制部位向缝制物主体供给;以及控制单元,其至少对所述移动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由所述缝纫机将所述带环材料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时,对所述移动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使得与所述缝纫机按照缝制形状输送所述缝制物主体的布料进给动作同步地,使所述夹持单元依照所述缝制物主体的输送而进行移动2. —种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其用于带环缝制缝纫机,具有夹持单元,其夹持构成带环的带环材料;移动单元,其使所述夹持单元移动,以将所述带环材料的各缝制部位向缝制物主体供给;以及控制单元,其至少对所述移动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由所述缝纫机将所述带环材料缝制在缝制物 主体上时,对所述移动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使得与所述缝纫机按 照缝制形状输送所述缝制物主体的布料进给动作同步地,使所述夹持 单元向与所述缝制物主体相同的方向移动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单元具有X方向移动单元,其使所述夹持单元在X方向上移动,该X方 向与由所述夹持单元夹持的所述带环材料的宽度方向相同,该宽度方 向与所述带环材料的长度方向正交;以及Y方向移动单元, 使所述夹持单元在Y方向上移动,该Y方向与所述长度方向相同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其向将构成带环的带环材 料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的缝纫机的缝制位置,供给带环材料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当前,例如为了在裤子或裙子的腰部、以及外套的腰部或袖部 等各种缝制物主体上,形成用于插入带子的带环,而使用将构成带环 的长条的带环材料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的缝纫机,同时,使用向该缝 邻机的缝制位置供给长条状的带环材料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具有保持带环材料的夹持单元, 一边 由夹持单元夹持带环材料的规定的部分, 一边使夹持单元移动,以使 带环材料的缝制部位配置在缝纫机的缝制位置上,或使带环材料的非 缝制部位从缝制位置退避。例如,在由直线状的直线加固类型的缝制形状,将带环材料缝 制在缝制物主体上的情况下,上述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使夹持带环材 料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附近的状态下的夹持单元移动,以使带环材料 的一端部位于缝纫机的缝制位置。然后,如果使缝纫机的压脚下降, 按压带环材料的一端部,则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使夹持单元向远离缝制 位置的方向移动,以夹持带环材料的状态待机。在该状态下,缝纫机一边按照直线加固类型的缝制形状,利甩 布料输送单元进行向带环材料的宽度方向输送缝制物的布料进给动作,以使带环材料以及缝制物主体的缝制部分位于缝纫机的缝制位 置, 一边使缝针上下移动,将带环材料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另外, 在按照锯齿状的上述加固缝制形状,将带环材料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 的情况下,缝纫机利用布料输送单元,进行一边使缝制物主体沿带环材料的长度方向锯齿形地横向摆动一边输送的布料进给动作,同时, 将带环材料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然后,如果缝纫机的缝制动作结束,则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使夹 持带环材料的夹持单元移动,以使带环材料的下一个缝制部位位于缝 制位置。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7—117770号公报

但是,根据上述现有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在利用缝纫机将带 环材料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时,缝制物主体利用布料输送单元,按照 缝制形状被输送,但使夹持带环材料的夹持单元以停止的状态待机。 因此,在通过缝制动作中的缝纫机的布料进给动作,使带环材料的被 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的部分与缝制物主体一起移动时,由于被夹持单 元夹持的部分停留在夹持的位置,所以存在两部分之间带环材料产生 扭转的问题。.
特别地,在将宽度尺寸较长的带环材料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的 情况下,由于布料进给动作中缝制物主体以及带环材料的移动距离较 长,所以存在下述问题,即,对于被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的部分拉拽 的带环材料,其被夹持单元夹持的夹持位置会发生偏差。
并且,在以上述状态继续带环材料的缝制动作的情况下,无法 将带环材料的规定的缝制部分配置在缝纫机的缝制位置上,其结果, 无法将带环材料缝制成期望的带环形状,另外,存在下述问题,艮p, 各带环形状不均等,可能发生缝制不良。
另外,如果在上述的带环材料产生扭转的状态下,通过带环材 料供给装置使夹持单元移动,以使带环材料的下一个缝制部分位于落
针点,并将带环材料的一端部弯曲为Z形状,则存在下述问题,艮P, 可能无法使带环材料的上下对齐重合,而产生一方凸出的所谓"错 位"。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其在缝纫机的布料进给动作时,防止在带环材料的被缝制于缝制物主体上的部分和被夹持单元夹持的部分之间产生 扭转,由此,可以利用缝纫机缝制出形状均等且高品质的带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带环材 料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一种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其用于带环缝制缝 纫机,具有夹持单元,其夹持构成带环的带环材料;移动单元,其 使所述夹持单元移动,以将所述带环材料的各缝制部位向缝制物主体 供给;以及控制单元,其至少对所述移动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在由所述缝纫机将所述带环材料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 时,对所述移动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使得与所述缝纫机按照缝制 形状输送所述缝制物主体的布料进给动作同步地,使所述夹持单元依 照所述缝制物主体的输送而进行移动。
稂据该技术方案l中记载的发明,由于控制单元,在由夹持单 元保持带环材料的状态下,利用缝纫机进行缝制时,可以与布料进给 动作同步地,使夹持单元依照缝制物主体的输送动作进行移动,所以 可以可靠地防止在带环材料的被夹持单元夹持的夹持部分和被缝制 于缝制物主体上的部分之间产生扭转。由此,可以防止夹持单元中的 带环材料的夹持位置发生偏差。
另外,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 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基础上,所述 移动单元具有X方向移动单元,其使所述夹持单元在X方向上移 动,该X方向与由所述夹持单元夹持的所述带环材料的宽度方向相 同,该宽度方向与所述带环材料的长度方向正交;以及Y方向移动 单元,其使所述夹持单元在Y方向上移动,该Y方向与所述长度方 向相同。
根据该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不仅在将带环材料沿其宽度
方向按照直线状的加固缝制形状进行缝制的情况下,而且在按照锯齿
状的加固缝制形状进行缝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防止在带环材料 的被夹持单元保持的部分和被缝制于缝制物主体上的部分之间产生
扭转。由此,可以防止夹持单元中的带环材料的夹持位置发生偏差。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所示,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可以防 止在带环材料的被缝制于缝制物上的部分、被夹持单元夹持的夹持部 分和被压脚按压的部分之间产生扭转,可以防止夹持单元中的带环材 料的夹持位置发生偏差。由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 可以将带环材料缝制成期望的带环形状,可以可靠地防止所谓"错位" 的产生等,通过利用该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向缝纫机供给带环材料,可 以利用缝纫机缝制出形状均等且高品质的带环。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以及将由该带环
材料供给装置供给的带环材料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的缝纫机的一个
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夹持单元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放大斜视图。
图5是表示利用由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供给的带环材料缝
制的带环的一个例子的斜视图。
图6 (a) (h)是表示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带环材料
的各供给工序的概略侧视图。
图7是表示一边通过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供给带环材料,
一边通过缝纫机将带环材料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以及缝纫机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利用由图1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供给的带环材料缝 制的带环的其他例子的斜视图。
图IO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以及缝纫机的要 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 的1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为了向
缝纫机2供给构成带环的带环材料20,具有夹持带环材料20的夹持 单元3。另外,缝纫机2具有布料输送单元30,其用于使缝制物主体 21移动。
如图3所示,夹持单元3具有第1夹持部件5,其与带环材料 20的上表面抵接;以及第2夹持部件6,其与带环材料20的下表面 抵接,第1夹持部件5以及第2夹持部件6可以以接近/分离的方式 移动。
在夹持单元3上,作为将第1夹持部件5和第2夹持部件6向 彼此接近/分离的方向驱动的驱动单元,安装气缸9。气缸9的气缸 主体9a安装在第1夹持部件5上,气缸9的活塞杆9b的前端部安装 在框架部件7的上表面,在该框架部件7上紧固第2夹持部件6的一 端部。另外,具有对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以及缝纫机2的各部分的驱 动进行控制的CPU的控制单元17,通过驱动活塞杆9b,使两个夹持 部件5、 6接近/分离,从而夹持、放开带环材料20。
另外,在图4中,与框架部件7连结的连结台8,被支撑在支撑 台15上,该支撑台15配置在夹持单元3的与缝纫机2相对一侧的相 反侧,夹持单元3经由连结台8支撑在支撑台15上,可沿上下方向 移动。
在图4中,在夹持单元3的侧方设置叉状部件25,其具有相对 于夹持单元3并列地配置的一对支撑部25a,两个支撑部25a在与自 身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叉状部件25的基部,可旋转地支 撑在叉安装台27上。另外,叉状部件25与旋转驱动单元28a以及X 方向驱动单元28b连结,其中,该旋转驱动单元28a用于经由叉安装 台27使叉状部件25旋转,该X方向驱动单元28b用于使叉状部件 25独立于夹持单元3而沿X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在叉安装台27上, 在旋转驱动单元28a以及X方向驱动单元28b的侧方,插入轴向沿X 方向延伸的引导轴29,叉状部件25 —边被引导轴29引导, 一边沿X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另外,经由叉安装台27与叉状部件25连结的旋转驱动单元28a 以及X方向驱动单元28b、以及引导轴29,由连结台8—体地支撑。 由此,支撑台15经由连结台8—体地支撑叉状部件25以及夹持单元 3c
另外,带环材料供给装置l具有X方向移动单元ll,其使夹
持单元3在X方向上移动,该X方向与被夹持单元3夹持的状态下 的带环材料20的宽度方向相同,该宽度方向与带环材料20的长度方 向正交;Y方向移动单元12,其使夹持单元3在Y方向上移动,该 Y方向与配置在缝纫机2的缝制位置上的带环材料20的长度方向相 同;以及Z方向移动单元13,其使夹持单元3沿上下方向移动。由 此,控制单元17,通过各移动单元ll、 12、 13的驱动,使夹持单元 3移动,以将带环材料20向缝纫机2的缝制位置供给,或使带环材 料20的非缝制部分从缝制位置退避。
Y方向移动单元12具有无接头环状的Y方向输送带12a, Y方 向输送带12a架设在沿Y方向彼此具有规定的间隔并配置于相同的 高度位置上的驱动带轮12b以及从动带轮12c上。驱动带轮12b紧固 在带轮侧齿轮12d上,带轮侧齿轮12d与紧固在Y方向驱动电动机 12e的未图示的电动机轴上的电动机侧齿轮12g啮合。另外,该驱动 带轮12b,通过Y方向驱动电动机12e的驱动而向正反两个方向旋转, 由此,Y方向输送带12a沿Y方向向正反两个方向旋转。
驱动带轮12b轴支撑在安装有Y方向驱动电动机12e的第l支 撑台12h上,从动带轮12c轴支撑在第2支撑台12i上,第1支撑台 12h以及第2支撑台12i均固定在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的基台16上。
在Y方向移动单元12的上方,X方向移动单元11跨越Y方向 输送带12a而设置。X方向移动单元11具有无接头环状的X方向输 送带lla, X方向输送带lla架设在彼此具有规定的间隔并配置于相 同的高度位置上的驱动带轮lib以及从动带轮llc上。驱动带轮lib 紧固在未图示的带轮侧齿轮上,带轮侧齿轮与紧固在X方向驱动电 动机lid的未图示的电动机轴上的电动机侧齿轮啮合。另外,该驱动带轮llb,通过X方向驱动电动机lld的驱动而向正反两个方向旋转, 由此,X方向输送带lla沿X方向向正反两个方向旋转。
驱动带轮llb轴支撑在安装有X方向驱动电动机lld的第1支 撑台lle上,另外,从动带轮11c轴支撑在第2支撑台llf上。第2 支撑台llf在X方向输送带lla的侧方延伸设置,与第1支撑台lie 连结,安装在一对引导导轨llg上,该一对引导导轨llg设置在X 方向移动单元11的下方,彼此具有规定的间隔并与Y方向平行地配 置。
另外,第2支撑台llf中的在X方向输送带lla的侧方延伸设 置的部分的一部分,紧固在Y方向输送带12a的一部分上,X方向 移动单元11,通过Y方向驱动电动机12e的Y方向输送带12a的旋 转,可以一边被两个引导导轨llg引导, 一边作为整体而向Y方向 移动。
另外,在X方向输送带lla上,支撑夹持单元3及叉状部件25 的支撑台15经由连结部件19而紧固,在支撑台15上插入引导棒llh, 该引导棒llh的轴向配置在X方向上,两端部分别被第1支撑台lie 以及第2支撑台llf支撑。另外,支撑台15利用X方向输送带lla 的旋转, 一边被引导棒llh引导, 一边沿X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由 此,控制单元17,通过使X方向驱动电动机lld驱动,使X方向输 送带lla旋转,从而使与X方向输送带lla连结的夹持单元3以及 叉状部件25沿X方向移动。另外,控制单元17,通过使Y方向驱 动电动机12e驱动,使Y方向输送带12a旋转,从而使与Y方向输 送带12a连结的X方向移动单元11向Y方向移动,经由支撑台15 使夹持单元3以及叉状部件25向Y方向移动。
另外,控制单元17,利用X方向移动单元11的驱动,使夹持 单元3向相对于缝纫机2接近/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从带环材料20 的供给源向缝纫机2的缝制位置供给带环材料20。
另外,控制单元17,利用Y方向移动单元12的驱动,与带环 形状对应地,使夹持单元3在将带环材料20中的规定的缝制部分向 缝纫机2的缝制位置供给的方向上移动,以将带环材料20缝制在缝制物主体21上而成为规定的带环形状。
另外,Z方向移动单元13,具有Z方向驱动气缸(未图示),Z 方向驱动气缸中的未图示的活塞杆的前端,与连结台8连结,该连结 台8轴支撑在用于支撑夹持单元3以及叉状部件25的支撑台15上, 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另外,控制单元17,利用Z方向移动单元13的 活塞杆的伸縮动作,使连结台8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使夹持单元3 沿上下方向移动。
另外,控制单元17具有存储单元18,其存储带环材料供给装置 1的各动作的程序等。
控制单元17,基于存储在存储单元18中的程序,使各移动单元 11、 12、 13驱动而使夹持单元3移动,以将带环材料20中的缝制部 分向缝纫机2的缝制位置供给。
下面,使用图6至图11,说明利用缝纫机2将带环材料20按照 锯齿形缝制的加固缝制形状缝制在缝制物主体21上,即,将如图5 所示的一端部2.0a弯曲为Z字状,将另一端部20b弯曲为U字状的 情况。此外,在图7所示的流程图内,工序(ST1)至(ST10)表示 夹持单元3以及叉状部件25的动作,工序(ST11)至(ST18)表示 布料输送单元30、压脚23、缝纫机的缝制动作。另外,(ST1)至 (ST10)和(ST11)至(ST18)中并排排列的工序,表示同时进行。
首先,通过使X方向移动单元11驱动,如图6 (a)及图7所 示,在对带环材料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20a的附近进行夹持的状 态下,使夹持单元3移动,以使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位于缝纫 机2的缝制位置(ST1)。
然后,使缝纫机2的压脚23下降,如果利用压脚23按压带环 材料20的一端部20a (ST11),则如图6(b)所示,使Y方向移动 单元12以及Z方向移动单元13驱动,使夹持单元3远离缝制位置, 在该期间内,带环材料20的被夹持单元3夹持的夹持位置,从带环 材料20的一端部20a向另一端部20b的附近移动(ST2)。
另外,如果利用缝纫机2开始上述加固缝制,则缝纫机2使缝 针上下移动,同时,如图8所示,通过使作为用于输送缝制物主体21的布料输送单元30的载置缝制物主体21的载置台31,从开始缝 制的基准位置,按照缝制形状进行移动(图8所示的箭头D),由此 输送缝制物主体21 (ST12)。由此,在缝纫机2将带环材料20的一 端部20a按照上述套结的缝制形状缝制在缝制物主体21上后,载置 台31以及压脚23移动而返回基准位置。
此时,控制单元17进行下述控制,即,使X方向移动单元ll 的X方向驱动电动机lld驱动,使X方向输送带lla旋转,同时, 使Y方向移动单元12的Y方向驱动电动机12e驱动,使Y方向输 送带12a旋转,以使得与布料输送单元30的布料进给动作同步地, 使夹持单元3依照缝制物主体21的输送动作进行移动。由此,支撑 在支撑台15上的夹持单元3,与布料输送单元30的动作同步地向相 同的方向移动,沿上述加固缝制形状即锯齿状(图8所示的箭头E) 移动(ST3)。然后,夹持单元3,与载置台31以及压脚23的向基 准位置的移动相同地,向基准位置移动。
然后,如果缝纫机2对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的缝制(第1 缝制)结束,则在使压脚23上升后,由载置台31输送缝制有带环材 料20的缝制物主体21 (ST13),以使得与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 相比稍微靠近带环材料2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的一端部20a的附近, 位于缝纫机2的缝制位置。此时,如图6(c)所示,使Y方向移动 单元11驱动,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使夹持另一端部20b的夹持单元 3,越过第1缝制的线迹(第1线迹),向右方向(箭头B的方向) 移动。由此,带环材料20,以覆盖第l线迹的方式,以U字状折返 (ST4)。
另外,如图6(d)所示,如果使缝纫机2的压脚23下降,利用 压脚23按压带环材料20 (ST14),则控制单元17,使夹持单元3 下降至缝纫机2的载置台31上,使带环材料20与缝制物主体21重 叠(ST5)。然后,如果再次由缝纫机2使缝针上下移动,同时,通 过使载置台31、压脚23按照所缝制的缝制形状移动(图8所示的箭 头D),而输送缝制物主体21 (ST15),则控制单元17与上述相同 地,通过对X方向移动单元11以及Y方向移动单元12的驱动进行
1控制,从而与载置台31、压脚23的布料进给动作同步地,使夹持单
元3依照缝制物主体21的输送动作进行移动(图8所示的箭头E)
(ST6)。然后,在缝纫机2将带环材料20缝制在缝制物主体21上 后(第2缝制),使载置台31以及压脚23移动以返回基准位置。与 此同时,使夹持单元3向基准位置移动。
然后,如果第2缝制结束,则缝纫机2使压脚23上升,利用载 置台31输送缝制有带环材料20的缝制物主体21,以使带环材料20 的另一端部20b的附近位于缝制位置(ST16)。此时,带环材料供 给装置1的控制单元17,对Y方向移动单元11以及Z方向移动单 元13的驱动进行控制,如图6 (e)所示,使夹持单元3再次向一端 部20a的左上的方向(箭头C方向)移动。此时,滞环材料20以覆 盖第2线迹的方式折返, 一端部20a被弯曲为Z字状(ST7)。与此 同时,使带环材料20的被夹持单元3夹持的夹持位置,向带环材料 20的另一端部20b移动。
然后,如图6 (f)所示,在由X方向驱动单元28b的驱动,使 叉状部件25的两个支撑部25a沿X方向移动,以位于从上下夹持带 环材料20的位置后,通过旋转驱动单元28a的驱动,使叉状部件25 如图6 (g)所示进行旋转,以将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弯曲为 U字状(ST8)。此时,夹持单元3放开对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 20b的夹持。
然后,如图6 (h)所示,使X方向驱动单元28b驱动,将叉状 部件25从带环材料20中拔出(ST9)。然后,缝纫机2使压脚23 下降,在对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进行按压后(ST17),使载 置台31按照所缝制的缝制形状进行移动,同时, 一边通过使压脚23 移动而输送缝制物主体21, 一边进行在缝制物主体21上缝制带环材 料20的缝制(第3缝制)(ST18)。在该缝制动作中,为了准备下 一个的带环材料20的供给动作,通过X方向移动单元11以及Y方 向移动单元12的驱动,使夹持单元3向下一个夹持带环材料20的位 置移动(ST10)。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根据本实施方式,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的控制单元17控制为,
在利用夹持单元3夹持带环材料20的状态下由缝纫机2进行缝制时, 使X方向移动单元11以及Y方向移动单元12驱动,以与载置台31 的布料进给动作同步地,使夹持单元3依照缝制物主体21的输送动 作进行移动。由此,由于在通过缝纫机2进行缝制物主体21的布料 进给动作时,使夹持单元3也依照缝制物主体21的移动而移动,所 以可以可靠地防止在带环材料20的被夹持单元3夹持的夹持部分和 缝制于缝制物主体21上的部分之间产生扭转。由此,可以防止夹持 单元3中的带环材料20的夹持位置发生偏差。
因此,通过由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防止在带环材料20的被夹持 单元3夹持的夹持部分和缝制于缝制物主体21上的部分之间产生扭 转,或夹持单元3中的带环材料20的夹持位置的偏差,可以将带环 材料20缝制成期望的带环形状,可以可靠地防止所谓"错位"的产 生等。由此,通过由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向缝纫机2供给带环材料 20,可以利用缝纫机2缝制出形状均匀且高品质的带环。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 种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按照上述加固缝制形状将带环材料 20缝制在缝制物主体21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 如,也可以适用于按照如图9所示的直线加固类型的缝制形状或各种 缝制形状在缝制物主体21上进行缝制的情况。在这里,在按照直线 状的直线加固类型的缝制形状将带环材料20缝制在缝制物主体21 上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只要控制单元17对X方向移动单元11 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与布料进给动作同步地,与缝制物主体21的沿 X方向直线状的输送动作(图IO所示的箭头F)相同地,使夹持单 元3移动(图IO所示的箭头G)即可。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其在缝纫机的布料进给动作时,防止在带环材料的被缝纫机的压脚按压的部分和被夹持单元夹持的部分之间产生拉拽或扭转,由此,利用缝纫机缝制出形状均匀且高品质的带环。其具有X方向移动单元(11),其使夹持单元(3)在X方向上移动;以及Y方向移动单元(12),其使夹持单元(3)在Y方向上移动,控制单元(17),在通过缝纫机(2)将带环材料(20)缝制在缝制物主体(21)上时,对X方向移动单元(11)以及Y方向移动单元(12)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与缝纫机(2)按照缝制形状输送缝制物主体(21)的布料进给动作同步地,使夹持单元(3)依照缝制物主体(21)的输送进行移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