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成立
  • 公开日
    2012年8月8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3月27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3月27日
  • 申请人
    潍坊新力蒙水产技术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01K61/00GK102626055SQ20121008244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若干网布(I)与水体(2)底部成一定角度的设置于水体(2)中,使所述网布(I)与水体(2)底部的夹角为30° 60°,网布(I)相对于水体(2)底部的垂直高度大于水体(2)深度的5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I)的宽度为I I. 5mo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I)上设有供底栖水生动物钻过的开口(1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I)成行排列,每行网布(I)包括若干相互平行排列的网布(I)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I)设置于网布框(3)内,网布框(3)下端通过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水体(2)底部,网布框(3)上端通过吊绳(4)与水体(2)外的第一承重绳(5)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I)设置于网布框(3)内,网布框(3)下端通过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水体(2)底部,网布框(3)上端与支撑杆(6) —端连接,支撑杆(6)另一端与水体(2)底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框(3)为单层网布框(301)或多层网布框(302),网布框(3)的每层均设有一块或多块网布⑴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I)成行排列,每行网布(I)包括若干底部相互连接的第一倒V形网布(102),所述第一倒V形网布(102)的顶部通过支撑架(7)或第二承重绳(8)支撑,第一倒V形网布(102)的底部通过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水体(2)底部9.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行网布(I)之间的间距为0. 5 lm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V形网布(102)内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二倒V形网布(103)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制作方法目前在池塘、湖泊等的室外水体内养殖的底栖水生动物,如海参蟹虾等,都是利用水体的底部空间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方式属于水底平面养殖,养殖所利用的空间狭小,不易增加养殖密度和实现高产化生产。另外,由于投饵和底栖水生动物的粪便都在同一空间进行,饵料很容易被污染,更为重要的是,残饵和粪便在池底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对养殖的底栖水生动物的伤害是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养殖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养殖空间利用率低、不易增加养殖密度和实现高产化生产、饵料很容易被污染以及残饵和粪便在池底产生有毒气体对底栖水生动物造成严重伤害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将若干网布与水体底部成一定角度的设置于水体中,使所述网布与水体底部的夹角为30° 60°,网布相对于水体底部的垂直高度大于水体深度的50%。优选地,所述网布的宽度为I I. 5m。优选地,所述网布上设有供底栖水生动物钻过的开口。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网布成行排列,每行网布包括若干相互平行排列的网布。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网布设置于网布框内,网布框下端通过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水体底部,网布框上端通过吊绳与水体外的第一承重绳连接。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网布设置于网布框内,网布框下端通过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水体底部,网布框上端与支撑杆一端连接,支撑杆另一端与水体底部连接。优选地,所述网布框为单层网布框或多层网布框,网布框的每层均设有一块或多块网布。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网布成行排列,每行网布包括若干底部相互连接的第一倒V形网布。作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倒V形网布的顶部通过支撑架或第二承重绳支撑,第一倒V形网布的底部通过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水体底部。优选地,所述相邻两行网布之间的间距为0. 5 lm。优选地,所述第一倒V形网布内设有与其平行的第二倒V形网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I、实现了水体内底栖水生动物的立体养殖,提高了养殖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了养殖密度,实现了高产化生产;2、网布与水体底部的夹角为30° 60°,不仅易于底栖水生动物爬上爬下,而且便于网布接住饵料但不会大量积存粪便,从而减少了饵料污染,同时减少了残饵和粪便产生的有毒气体,降低了有毒气体对底栖水生动物的伤害;3、网布上设有开口,并且网布设置为多层,从而可以使底栖水生动物通过开口钻入网布之间,一方面便于底栖水生动物脱壳时栖息或藏匿,提高其存活率,另一方面也便于底栖水生动物从内到外或从避光处到有光处的自由活动,符合其生活习性。 4、相邻两行网布I之间设有0. 5 Im的间距,便于定期下水进行各种操作,比如捕捞已经符合标准的底栖水生动物或对网布、网布框等装置进行更换、维修。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实施例I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实施例3(使用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实施例3(使用支撑架)的俯视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实施例3(使用支撑架)的设有第二倒V形网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实施例3(使用第二承重绳)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实施例3(使用第二承重绳)的俯视图;图10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实施例3(使用第二承重绳)的设有第二倒V形网布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单层网布框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2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单层网布框的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3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多层网布框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4为本发明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的多层网布框的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I、网布;101、开口 ;102、第一倒V形网布;103、第二倒V形网布;2、水体;3、网布框;301、单层网布框;302、多层网布框;4、吊绳;5、第一承重绳;6、支撑杆;7、支撑架;8、第
二承重绳。

实施例I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I、选择宽度为I I. 5m的网布I ;2、在网布I上设置供底栖水生动物钻过的开口 101 ;3、将网布I设置于网布框3内,然后将网布I放置于水体2中,使所述网布I与水体2底部的夹角为30° 60°,网布I相对于水体2底部的垂直高度大于水体2深度的50% ;4、将网布I排列为若干行,相邻两行网布I之间的间距为0. 5 lm,同一行中的网布I相互平行;5、将网布框3下端通过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水体2底部,网布框3上端通过吊绳4与水体2外第一承重绳5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1-14所示,所述网布框3可以为单层网布框301或多层网布框302,网布框3的每层均设有一块或多块网布1,即单层网布框301内设有一块或多块网布1,多层网布框302的每层均设有一块或多块网布I。其中,多层网布框302仅顶层、底层和中间层设有网布I。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I、选择宽度为I I. 5m的网布I ;2、在网布I上设置供底栖水生动物钻过的开口 101 ;3、将网布I设置于网布框3内,然后将网布I放置于水体2中,使所述网布I与水体2底部的夹角为30° 60°,网布I相对于水体2底部的垂直高度大于水体2深度的50% ;4、将网布I排列为若干行,相邻两行网布I之间的间距为0. 5 lm,同一行中的网布I相互平行;5、将网布框3下端通过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水体2底部,网布框3上端与支撑杆6 一端连接,支撑杆6另一端与水体2底部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1-14所示,所述网布框3可以为单层网布框301或多层网布框302,网布框3的每层均设有一块或多块网布1,即单层网布框301内设有一块或多块网布1,多层网布框302的每层均设有一块或多块网布I。其中,多层网布框302仅顶层、底层和中间层设有网布I。实施例3 如图5-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I、选择宽度为I I. 5m的网布I ;2、在网布I上设置供底栖水生动物钻过的开口 101 ;3、将两块网布I的顶部连接形成第一倒V形网布102,通过设置于水体2内的支撑架7或第二承重绳8对第一倒V形网布102的顶部进行支撑,使组成第一倒V形网布102的两块网布I的底部与水体2底部的夹角为30° 60°,网布I相对于水体2底部的垂直高度大于水体2深度的50% ;4、将第一倒V形网布102的底部相互连接并且将其底部通过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水体2底部;5、将若干第一倒V形网布102排列为若干行,相邻两行网布I之间的间距为0. 5 Im0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倒V形网布102内设置与其平行的第二倒V形网布103,所述第二倒V形网布103与第一倒V形网布102除尺寸不同外,其它均相同。另外,所述每行网布I可以仅为一块网布1,网布I的中间设有若干支撑架7或第二承重绳8对其进行支撑形成波浪形,然后通过底部固定装置将每两个支撑架7或每两条第二承重绳8之间的网布I向下凹的部分设置于水体2底部,这样操作更简便。在上述实施例I 3中(I)网布I可以使用隔板或其它类似的物品代替,只要能实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即可;(2)网布I的宽度选择为I I. 5m,主要是便于管理捕捞底栖水生动物。(3)在网布I上设置的供底栖水生动物钻过的开口 101,其形状可以为圆形或长方形,只要能使底栖水生动物钻过即可,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4)所述网布I与水体2底部的夹角为30° 60°,在具体操作中,如果水体2内养殖的是有吸盘的底栖水生动物,则以偏大角度设置为宜;如果水体2内养殖的是无吸盘的底栖水生动物,则以偏小角度设置为宜;(5)相邻两行网布I之间的间距选择为0. 5 lm,主要是便于人下水操作;
(6)所述的底部固定装置,主要作用是固定网布I的下部,避免网布I在承受底栖水生动物的重量后发生移动,底部固定装置可以就地取材选择水泥块、砖等重物,或者使用挂钩等其它方式。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可以增加虾蟹等底栖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100%以上,增加海参等附着类底栖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300%以上,增加单位面积养殖产量100% 300%,海参最高可达500%,即原年亩产海参200 300斤,使用本方法后提高到1000 1500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其原理在于,将网布I与水体2底部成一定角度的设置于水体2中,且网布I与水体2底部(例如池塘底部)相连接,使网布I总的面积大于原有的水体2底部(例如池塘底部)的面积,变池底养殖为主为水体2养殖为主,即把过去以池底养殖为主的模式转为在不同的水层中养殖为主的模式,实现了水体内底栖水生动物尽可能地离开底部生存,减少和降低了残饵和粪便产生的有毒气体对养殖机体的伤害,同时提高了养殖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了养殖密度,实现了高产化立体生产,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底栖水生动物立体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将若干网布与水体底部成一定角度的设置于水体中,使所述网布与水体底部的夹角为30°~60°,网布相对于水体底部的垂直高度大于水体深度的5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水体内底栖水生动物的立体养殖,提高了养殖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了养殖密度,实现了高产化生产,减少了饵料污染,同时减少了残饵和粪便产生的有毒气体,降低了有毒气体对底栖水生动物的伤害,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