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口径石灰窑移动式布料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口径石灰窑移动式布料 器。 [0002] 石灰生产中石灰窑的合理布料是生产石灰的重要前提,合理布料有利于窑内形成 较优的料形、料量、温度、气流分布。目前,石灰窑使用的布料器,大多将布料器焊接固定 在炉口中心,布料器上方设料斗,布料时采用料钟的提升来达到布料的均匀,这种结构的 布料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对于小口径石灰窑还适合,但对于大口径石灰窑,由于窑内横 截面较大,就会存在不能完全将物料覆盖整个横截面,尤其是底边处,导致布料不均匀、易 烧结等问题,进而造成炉内结瘤严重,浪费燃料。还有一种移动式布料器,布料器设置在窑 口正中位置,通过设置旋转管或旋转盘来使导料槽转动触伸到到窑内的各个方位,但要物 料完全均匀地撒向窑内,由于布料器导料槽伸展长度有限,所以对于大口径窑炉,也会造成 了有些地方布料不均匀,炉内结瘤严重,浪费燃料的问题。
[0003]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产品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大口径石灰窑移动式布料器,解 决上述产品存在的固定式布料器对于小口径石灰窑还适合,但对于大口径石灰窑,由于窑 内横截面较大,就会存在不能完全将物料覆盖整个横截面,尤其是底边处,导致布料不均 匀、易烧结等问题,进而造成炉内结瘤严重,浪费燃料,移动式布料器,通过设置旋转管或旋 转盘来使导料槽转动触伸到到窑内的各个方位,但要物料完全均匀地撒向窑内,由于布料 器导料槽伸展长度有限,所以对于大口径窑炉,也会造成了有些地方布料不均匀,炉内结瘤 严重,浪费燃料等问题。
[0004]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口径石灰窑移动式布料器,包括水槽、顶盖、 顶盖边、滑轮、第一料管口、料斗、第一下料管、传动齿轮、第一电机、插板阀、第二料管口、支 架、旋转齿轮、第二电机、第二下料管,所述窑口上设水槽、顶盖,所述顶盖边下端设有滑轮 且扣盖在水槽中,所述顶盖上设第一料管口、第二料管口,料斗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插板 阀、传动齿轮、第一下料管,所述传动齿轮由外设的第一电机控制转动,插板阀用于控制料 斗的下料程度,所述第一下料管贯通设于第一料管口中,所述第二料管口作为调整布料方 位的备用料管口使用,无需用时使用扣盖扣合密封,所述第一下料管底部管体为七字形,第 一下料管上设第二下料管,且两者相互形成呈一定角度和高度,便于物料撒下时相错开不 重叠,所述顶盖上方连接有顶盖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旋转齿轮、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控制旋 转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顶盖转动,第一下料管随之转动进行布料。
[000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一种大口径石灰窑移动式布料 器适用于大窑口,同时利用水封保持窑口密封性,在行走中采用滑动轮环行,处于顶盖的下 料管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设施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将导料管口相互设置形成具有一定 角度和高度,可使物料分布更均匀。
[0006]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下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0007] -种大口径石灰窑移动式布料器,包括水槽1、顶盖2、顶盖边3、滑轮4、第一料管 口 5、料斗6、第一下料管7、传动齿轮8、第一电机9、插板阀10、第二料管口 11、支架12、旋 转齿轮13、第二电机14、第二下料管15,所述窑口上设水槽1、顶盖2,所述顶盖边3下端设 有滑轮4且扣盖在水槽1中,所述顶盖2上设第一料管口 5、第二料管口 11,料斗6底部从 上至下依次设插板阀10、传动齿轮8、第一下料管7,所述传动齿轮8由外设的第一电机9控 制转动,插板阀10用于控制料斗6的下料程度,所述第一下料管7贯通设于第一料管口中, 所述第二料管口 11作为调整布料方位的备用料管口使用,无需用时使用扣盖扣合密封,所 述第一下料管7底部管体为七字形,第一下料管7上设第二下料管15且两者相互形成一定 角度和高度,便于物料撒下时相错开不重叠,所述顶盖2上方连接有顶盖2支架12,所述支 架12上设旋转齿轮13、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控制旋转齿轮13转动从而带动顶盖2转 动,第一下料管7随之转动进行布料。
一种大口径石灰窑移动式布料器的制造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闫祖升闫祖升闫祖升张兴权张兴权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王元张克海田京刚
专利相关信息
-
田京刚傅志昌傅志昌傅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