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关节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一般由于运动伤害、意外事故及疾病等原因,使得关节处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或细菌侵袭而严重的损伤,譬如车祸造成之膝盖关节伤害,使得伤者必须于膝盖关节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或人工关节的植入,于手术完成后更需要依照医护人员的指示,接受各种不同阶段的复健安排,复健期间内应避免不当的姿势或是大腿及小腿间发生过大的相对活动,而使膝盖过度屈伸,影响伤处的愈合及复健的进度。因此,为避免发生上述的情况,部分的病人便会于伤处外使用固定架、支架及固定带等方式予以限位,不使其伤处周围相关之肢体产生相对的活动,对关节予以最妥善保护,而其他的病人,则可能采用弹性绷带、护膝等柔性辅助器材包覆于伤处外,使其肢体在活动时可有某一程度的束制,降低直接产生对关节不利影响的机率。采用固定限位方式保护伤处的病人,由于肢体受到固定架等之束制,关节处无法作适当的活动,除了产生无法活动之不便外,对于受伤后及手术期间未能有充分运动的肌肉及关节而言,可能会造成萎缩及挛缩,或减缓复原的速度,此时所引起的疼痛及不便便会加深。此外,弹性绷带及护膝等柔性辅助器具,虽可提供肢体较自由的活动范围,但是当膝盖关节无预警地产生过大屈伸时,亦无法立即加以限位,使得患者仍有遭受二次伤害的可能,复续的治疗及复健工作变得更加麻烦。
因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将肢体中二肢部的相对活动加以调节束制而避免关节过度屈伸的关节限位装置。于是,本实用新型关节限位装置,可拆离地附着于一脊椎动物的一肢体的一侧边上,肢体包含二肢部及一结合二肢部的关节,关节限位装置包含二分别具有一连结端的连接单元,及一具有至少一限位件且分别连结两连接端的关节单元,且连接的至少一连接单元可相对地枢动,并通过与限位件的顶抵,提供二连接单元可相对转动的束制。当二连接单元分别附着于二肢部的同一侧边上时,关节单元大略是位于相对于关节位置的肢体旁。使用时,依伤者关节治疗及复健之情况,决定关节可屈伸之角度的范围,于关节单元上即由限位件作调节束制,然后将关节限位装置附着于伤者肢体的侧边上,使得关节限位装置可随着肢体运动,此时两连接单元分别与关节相邻之两肢部连结。伤者活动时,两肢部间可产生相对的转动,且连动两连接单元以关节单元为中心枢转,当转动的幅度过大且超过装置上的设定时,连接单元便顶抵于关节单元之限位件上,连带使得设有关节限位装置之肢体限位。本实用新型关节限位装置,利用关节单元上可对两连接单元作相对转动之设定,使得两连接单元可由不枢转时作为固定架使用,到任意角度间的相对转动以配合各种不同程度的病人,除可满足部分不使关节活动之病人的需求外,亦可使其他希望关节得以活动之病人,针对病况及康复情形随时调整角度,以增加关节之屈曲度、改善循环及肌肉紧张度,更可预防因意外及不预警之因素造成关节处的过度屈伸而增加伤者的病情,达到关节限位之功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关节限位装置设于腿部的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关节限位装置之立体分解图;图3是上述关节限位装置之侧视图;图4是上述关节限位装置中调整延伸板长度之部分视图,说明延伸板长度可即由松弛及锁紧固定螺丝加以调整及锁固;图5是上述关节限位装置之部分视图,说明爪型卡掣体于腿部伸展时其爪部顶抵于一限位销上而产生腿部限位;图6是一类似图3之视图,说明爪型卡掣体于腿部曲缩时其爪部顶抵于图7是上述关节限位装置中具有二弧形嵌插孔之调节器的立体分解图;及图8是上述关节限位装置中具有二角度限位挡之调节器的立体分解图。图中11 大腿 329 枢接孔12 小腿 41关节单元13 关节 411 角度调节器2固定器 412 限位销31 连接单元 413 调节盘311 上基板 414 接合孔312 上内侧螺栓孔 415 枢杆313 上盖体 416 角度调节孔314 上插槽 417 防掉带315 上延伸板 418 盘体连接段316 上外侧螺栓孔 419 保护盖317 上挡抵壁 420 容室318 上盖体连接段 421 缺口319 上调节孔 422 嵌插孔320 上固定螺丝 423 嵌插凸块321 上套垫 424 角度限位挡322 上本体 31’ 下连接单元323 上套设段 311’ 下基板324 上穿设孔 312’ 下内侧螺栓孔325 上魔鬼粘 313’ 下盖体326 爪型卡掣体 314’ 下插槽327 爪部 315’ 下延伸板328 臂部 316’ 下外侧螺栓孔317’ 下挡抵壁 322’ 下本体318’ 下盖体连接段 323’ 下套设段
319’ 下调节孔 324’ 下穿设孔320’ 下固定螺丝 325’ 下魔鬼粘321’ 下套垫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在以下之说明中必须注意的,对于相类似之元件将采用相同的编号,且本关节限位装置之设置位置以人的腿部来作说明,但不以此为限,亦可为人的手部等其他动物的肢体。
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关节限位装置2于本实施例中为一可调节式之固定器2,包含一上连接单元31、一下连接单元31’,及一连结上、下连接单元31、31’之关节单元41。设置时,可分别将上连接单元31及下连接单元31’分别附着于大腿11及小腿12之同一侧边上,且关节单元41是大略位于关节13的侧边。
上、下连接单元31、31’之构造相同,以下将对上连接单元31之构造做详细的说明,为便于了解,下连接单元31’之构件与上连接单元31相同者使用相同的编号,惟均加上“’”;上连接单元31为了可调整其与腿部的附着长度,其本体通常为一中空可嵌入一延伸构件的长条体,此长条体于本实施例中包括一扁平长方体之上基板311及一连结于上基板311上且共同界定出一上插槽314之上盖体313。上基板311通常为一金属体,且于其远离关节单元41之一端形成一贯穿之上内侧螺栓孔312,并于外表面侧连结上盖体313,上基板311的主要作用在于连结其他元件,并于腿部产生运动时可相对于关节单元41产生枢转。上盖体313为一截面为U字型之长条体,其材质于本实施例中为塑胶,但亦可为其他材质。上盖体313以U字型开口之一端可拆离地附着于上基板311上,并与上基板311共同界定出一上插槽314,供一上延伸板315可滑动地嵌入及移出,用以调节与腿部附着的长度,增加固定器2之稳定性。此外,上盖体313于远离关节单元41之一端形成一对应于上内侧螺栓孔312,且连通上插槽314之贯穿的上外侧螺栓孔316,供调节上延伸板315时固定使用,并于另一端缘设有一上挡抵壁317以封闭上插槽314。上挡抵壁317之外壁面上向关节单元41之方向垂直地延伸一上盖体连接段318,用以与上基板311可拆离地连结。
上延伸板315为一可与上基板311相同材质之金属体,可对应地嵌入上插槽314内,且沿其长度方向上形成一对应上内侧螺栓孔312、上外侧螺栓孔316且贯穿之上调节孔319。上延伸板315可配合腿部的长度,调整嵌入上插槽314内之长度,并利用上固定螺丝320依序穿过上外侧螺栓孔316、上调节孔319及上内侧螺栓孔312,将上盖体313、上延伸板315及上基板311加以紧密地螺固(见图4)。
上基板311于其接近关节单元41之一端的内壁面上、上延伸板315于远离关节单元41之一端的内壁面上各连结一上套垫321,上套垫321主要是作为一平顺的连结界面,使腿部于设置固定器2时有较佳之舒适感。上套垫321具有一对应腿部之形状且其截面略呈部分环型之上本体322,及一位于上本体322之外表面上之上套设段323。上本体322以其内表面顶抵于腿部,并与上套设段323共同界定出一供固定带穿设以将固定器2紧于腿部之上穿设孔324。当腿部上绑有弹性绷带等其他治疗复健用品时,可于与腿部接触之上本体322的内表面上增设一魔鬼粘325等粘固元件,以增加固定效果。
于本实施例中,下连接单元31’亦具有与上述之上连接单元31相同之组成构件及构造,唯一不同处乃上、下连接单元31、31’附着于腿部之不同部位,因此其与上连接单元31中附着于腿部之相同构件,例如下基板311’、下盖体313’及下延伸板315’,在长度上将不同,但不以此为限,于此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一附着于关节单元41且即由与关节单元41间之卡抵作用以提供腿部屈伸束制之爪型卡掣体326,连结于上基板311靠近关节单元41之一端上,为一金属扁平体,并具有一爪部327及一与爪部327连结之臂部328。爪部327中央形成一枢接孔329,以供与关节单元41连结。臂部328以其远离爪部327之一端可拆离地与上基板311连结。
关节单元41主要用以连结并设定两连接单元31,31’间可相对转动的角度,间接限位腿部之活动,其包括一角度调节器411及二可插设于角度调节器411上之限位销412。角度调节器411具有二左右对应且间隔设置之圆扁形调节盘413,每一调节盘413中央形成一对应枢接孔329且贯穿之接合孔414,爪型卡掣体326可嵌入两调节盘413间,以枢杆415穿设于接合孔414及枢接孔329,将卡掣体326可转动地连结于二调节盘413间。此外,于每一调节盘413之一直径方向上且相对应于接合孔414之两侧,分别设有贯穿且等间隔之角度调节孔416,一侧之角度调节孔416用以设定上连接单元31及下连接单元31’间可相对伸张的角度,另一侧之调节孔416则用以调节两单元31、31’间可屈缩之角度。两限位销412可由外而内穿过两调节盘413之角度调节孔416,其中之一限位销412用以限定伸张角度,另一限位销412则用以设定屈缩角度,使卡掣体326之爪部327于两调节盘413间转动时,前后可遭受束制(见图5及图6)。两限位销412可分别以一防掉带417连结于枢杆415上,防止于调整限位角度时,限位销412抽离角度调节孔416而掉落于地上。
再者,每一调节盘413之周缘相对应地向远离接合孔414之方向凸伸一盘体连接段418,使下基板311’接近关节单元41之一端,可嵌入于两盘体连接段418间,并即由固接元件可将下连接单元31’及关节单元41连结。
于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孔416交错间隔地位于调节盘413上,且每二个调节孔416与盘体圆心间所形成的夹角为10度,但不以此为限,依实际之使用性而定。此外,关节单元41亦可为其他能样之角度调整构件,不以本例中之具调节孔416之角度调节器411为限,例如可为具有弧形嵌插孔422之调节盘413(见图7)及具有限位挡424之调节器411(见图8),此时限位销412可更换为分别设于卡掣体326之爪部327之相对两端上的嵌插凸柱423。
另一方面,为避免设定角度之限位销412从接合孔414中松脱,可另设置一附着于外侧调节盘413上且可枢转之透明保护盖419。保护盖419即由枢杆415连结于角度调整器411上,为一配合调节盘413形状且界定出一与外侧调节盘413间之圆柱体容室420之压克力透明盖,盖设时可使插设于角度调节孔416之限位销412位于容室420内而不致脱落。此外,为方便角度之调整,保护盖419上形成一连通容室420之缺口421,可经由此缺口421来调整限位销412的位置,以定出限位的角度。
使用时,将固定器2水平放置,并将保护盖419上的缺口421分别转向两限位销412的上方,依关节13可屈伸的角度分别将两限位销412插设于接合孔414两相对侧之角度调节孔416上,分别对可伸张及可屈缩的角度作一设定,然后将缺口412转向使其不与两限位销412之任一个相对,避免限位销412于腿部活动时松脱。其次,依大腿11及小腿12之长度,决定绑设的长度,可分别松脱两连接单元31、31’之固定螺丝320、320’,调整延伸板315、315’外露之长度,再将固定螺丝320、320’予以锁固。接着以固定带等其他相关之固定物件,穿过穿设孔324、324’,将两连接单元31、31’分别固定于大腿11及小腿12之一侧边上,此时,角度调节器411之位置大致是位于对应关节13的旁边。当使用者之大、小腿11、12产生相对运动时,两连接单元31、31’将随之连动,一但屈伸角度过大时,爪型卡掣体326之一爪端将顶抵于一限位销412上,使连结于关节单元41之两连接单元31、31’间无法继续产生相对之转动,连带地对大腿11、小腿12之相对运动产生一束制之作用,使关节13不致产生过大之屈伸,造成二次之伤害。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之关节限位装置具有可调整角度之调节器411,利用限位销412于调节器411作转动角度的设定,可使分别连结于调节器411上之二连接单元31、31’,于产生相对转动时因卡掣体326卡抵于其中之一限位销412上而产生活动上之限制,使设有本装置之关节13不致产生过大之屈伸。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之关节限位装置亦可于骨折情况下作为固定折肢之限位装置,使伤者于就医过程中其伤肢得以获得安全的保护,故确实能达到实用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围内。
关节限位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陈建宇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杉田守男袁伟清, 骆建明徐东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