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制作方法
  • 发明者
    任宝双
  • 公开日
    2013年7月3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31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31日
  • 申请人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任宝双
  • 文档编号
    E04B5/23GK203034657SQ20122074896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纵向桁架肋,其中所述桁架肋在其内部设有轻型钢桁架或普通钢筋桁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肋包括上弦杆、与所述上弦杆平行且与所述底板结合的下弦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之间的多个桁架肋腹杆,其中所述多个桁架肋腹杆之间形成多个孔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底板内部设有钢筋,其包括作为主要受力筋的纵向钢筋以及垂直方向的构造筋,根据工程需要,所述纵向钢筋和/或所述构造筋可伸出或不伸出所述底板的端面或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桁架肋内部设有的所述轻型钢桁架是由一对Z型格构型钢拼装组合而成,其中所述Z型格构型钢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翼缘以及连接在所述翼缘之间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型钢腹杆,而且所述一对Z型格构型钢以正反面叠合的方式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一对Z型格构型钢是以焊接的方式拼装组合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翼缘的截面形状为一字形,所述多个型钢腹杆之间的孔格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其中所述翼缘与所述多个型钢腹杆所形成的平面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翼缘的截面形状为带卷边形,所述多个型钢腹杆之间的孔格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其中所述翼缘邻近所述多个型钢腹杆的部分与所述多个型钢腹杆所形成的平面垂直,所述翼缘的卷边部分朝所述多个型钢腹杆(323)折卷成与所述多个腹杆所形成的平面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Z型格构型钢是由带钢通过平面外拉伸一体形成,所述带钢在被拉伸前具有多条切割的平行缝隙用以在拉伸后形成所需的型钢构形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其包括一道或多道所述桁架肋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多个孔洞的形状为三角形和/或梯形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多个孔洞各自的角部设有圆弧形倒角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底板的边沿可设局部倒角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底板的顶面为麻面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下弦杆的截面高度相当或略大于所述底板的厚度15.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叠合板与另一叠合板通过相邻侧面拼接而形成拼合叠合板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拼合叠合板所包括的两个叠合板的相邻侧面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为约30mm至约100mm,并且在所述缝隙内设有沿着所述缝隙方向的绑扎筋,用以通过吊模浇筑混凝土,以增强所述拼接的叠合板的整体性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合板,其中所述叠合板在施工现场拼装后,在所述孔洞内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布置与所述桁架肋垂直的横向上受力钢筋和横向下受力钢筋,并在避开桁架肋处布置与所述桁架肋平行的纵向上部钢筋,从而能够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厚度与所述桁架肋总高度一致的双向受力叠合板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合板,当楼板总厚度大于所述桁架肋的总高度时,在所述桁架肋上方附加设置一定 厚度的叠合层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尤其是一种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桁架肋内部可设有轻型钢桁架或普通钢筋桁架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垂直的纵向桁架肋,其中所述桁架肋在其内部设有轻型钢桁架或普通钢筋桁架。所述桁架肋包括上弦杆、与上弦杆平行且与底板结合的下弦杆、连接在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的多个桁架腹杆,以及多个腹杆之间形成的孔洞。所述桁架肋是由一对Z型格构型钢拼装组合而成,其中所述Z型格构型钢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翼缘以及连接在所述翼缘之间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型钢腹杆,而且所述一对Z型格构型钢以叠合的方式组合。所述预制叠合板在现场拼装,布置纵向上部钢筋以及横向上下受力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所述叠合板适用于叠合板楼盖、阳台等结构。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的制作方法目前,传统的结构工程尤其是住宅工程,楼板大多采用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要先支设模板和支撑系统,再绑扎钢筋,铺设板内设备管线,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拆除模板和支撑系统。这种传统的施工技术所要求的现场工序繁杂,施工周期长。随着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严格,上述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难以适应我国不断深化推广的住宅产业化政策。为此,预制叠合板技术开始受到业界的重视,有必要开发便于生产加工、易于施工安装并且结构性能良好的新型预制叠合板。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所述叠合板具有自重轻、纵向刚度大、施工方便、整体性好、双向受力性能好等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纵向桁架肋,其中所述桁架肋在其内部设有轻型钢桁架或普通钢筋桁架。所述桁架肋包括上弦杆、与所述上弦杆平行且与所述底板结合的下弦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之间的多个桁架肋腹杆,其中所述多个桁架肋腹杆之间形成多个孔洞。所述底板内部设有钢筋,其包括作为主要受力筋的纵向钢筋以及垂直方向的构造筋。所述桁架肋内部设有的所述轻型钢桁架是由一对Z型格构型钢拼装组合而成,其中所述Z型格构型钢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翼缘以及连接在所述翼缘之间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型钢腹杆,而且所述一对Z型格构型钢以正反面叠合的方式组合。其中所述Z型格构型钢是由带钢通过平面外拉伸一体形成,所述带钢在被拉伸前具有多条切割的平行缝隙用以在拉伸后形成所需的型钢构形。根据需要,所述预制叠合板可包括一道、两道或多道所述桁架肋。多道纵肋能进一步增加预制板的刚度,且减少拼缝,可提高板的整体性,并加快施工速度。桁架肋的设置使得预制板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减小在吊装和安装过程中的变形。由于桁架肋的总高度与预制叠合板的总厚度相同,桁架肋的孔相对较大,在其内部便于穿设横向钢筋,同时便于楼板内设备管线的铺设,布置上部纵向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后可形成双向受力性能好的预制叠合板。为加强所述叠合板的适用性,当楼板总厚度大于桁架肋的总高度时,也可以在桁架肋上方附加设置一定厚度的叠合层。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技术还涉及上述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拼接和浇筑方法。所述预制叠合板可通过相邻侧面拼接而形成拼合叠合板。相邻预制板侧面拼接处,混凝土底板可设局部倒角,相邻预制板侧面之间优选地可以留有缝隙,并且在所述缝隙内可以设有沿着所述缝隙方向的绑扎筋。板缝内设置纵向绑扎筋并可在后续工艺中采用吊模浇筑混凝土,以增强板的整体性。拼装后,在所述孔洞内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布置与所述桁架肋垂直的横向上受力钢筋和横向下受力钢筋,并在避开桁架肋处布置与所述桁架肋平行的纵向上部钢筋。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厚度与所述桁架肋总高度一致的双向受力叠合板。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I)采用桁架形式的钢筋混凝土肋,使其受力合理,纵向刚度和承载力较大,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不易变形。(2)桁架肋上形成的孔洞尺寸较大,能够有效减轻预制板自重,方便钢筋及楼板内设备管线的穿设施工,且孔型简单,便于工厂生产和加工。(3)相邻板侧面拼接处,底板可设局部倒角,现场施工时预制板间可留板缝,板缝内设置纵向绑扎筋并采用吊模浇筑混凝土,整体性好。(4)预制叠合板的总厚度与预制板桁架肋的总高度一致,施工方便,易于保证叠合板的厚度和板面的平整度,提高施工质量。(5)钢筋配置合理,能够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后保证叠合板的抗裂性能及双向受力性能好。(6)桁架肋内部的轻型钢桁架制作简单、节省材料,可实现工业化生产。(7)与基于预制构件的承重墙体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工程的产业化水平和施工速度,减少现场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提高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的住宅产业化政策。基于前述有关发明内容的简要介绍,并根据后述针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在此提供下面的附图以便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特征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的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的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描述了图1或图2所示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的桁架肋内部设有的轻型钢桁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显示的一对Z型格构型钢,用来拼装组合成为图4所示的轻型钢桁架。图5为由两道图1所示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拼合构成的拼合叠合板示意图,其中还示意地显示了钢筋布置。[0030]图6A为图5所示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在浇注混凝土之后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6B为图5所示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在浇注混凝土之后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技术方案和具体特征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下文中提供针对本发明
的描述,用以对本发明的内容和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带有一道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如图1所示,本例的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100具有一道桁架肋120。该叠合板100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110和与底板110垂直的纵向桁架肋120,其中桁架肋120在其内部设有轻型钢桁架420。所述桁架肋120包括上弦杆121、与上弦杆121平行且与底板110结合的下弦杆122、以及设置于上弦杆121和下弦杆122之间的多个桁架肋腹杆123,其中所述多个桁架肋腹杆123之间形成多个孔洞124。优选地,所述多个孔洞124的形状为三角形和/或梯形。多个孔洞124各自的角部可以设有圆弧形倒角。所述底板110内部设有钢筋,其包括作为主要受力筋的纵向钢筋130以及垂直方向的构造筋140,根据工程需要,纵向钢筋130和/或构造筋140可伸出或不伸出底板110的端面或侧面。桁架肋120内部设有的轻型钢桁架420 (图4)是由一对Z型格构型钢320 (图3)以焊接的方式拼装组合而成,其中所述Z型格构型钢320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翼缘321以及连接在所述翼缘321之间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型钢腹杆323,而且所述一对Z型格构型钢320以正反面叠合的方式组合。所述翼缘321的截面形状为带卷边形(图3),这样,翼缘321邻近多个型钢腹杆323的部分与多个型钢腹杆323所形成的平面垂直,翼缘321的卷边部分朝多个型钢腹杆323折卷成与多个腹杆323所形成的平面平行。所述翼缘32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一字形,多个型钢腹杆之间的孔格形状为平行四边形324,其中翼缘321与多个型钢腹杆323所形成的平面垂直。所述Z型格构型钢320是由带钢通过平面外拉伸一体形成,所述带钢在被拉伸前具有多条切割的平行缝隙用以在拉伸后形成所需的型钢构形。根据需要,所述底板110的顶面可以设计为麻面。底板110的边沿可以设有局部倒角115。另外,所述下弦杆122的截面高度可以设计为相当或略大于所述底板110的厚度。实施例2.带有两道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如图2所示,本例的带桁架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叠合板200具有两道桁架肋120。该叠合板200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110和与底板110垂直的两道纵向桁架肋120,其中桁架肋120在其内部各自设有轻型钢桁架420。所述桁架肋120包括上弦杆121、与上弦杆121平行且与底板110结合的下弦杆122、以及设置于上弦杆121和下弦杆122之间的多个桁架肋腹杆123,其中所述多个桁架肋腹杆123之间形成多个孔洞124。优选地,所述多个孔洞124的形状为三角形和/或梯形。多个孔洞124各自的角部可以设有圆弧形倒角。所述底板110内部设有钢筋,其包括作为主要受力筋的纵向钢筋130以及垂直方向的构造筋140,根据工程需要,纵向钢筋130和/或构造筋140可伸出或不伸出底板110的端面或侧面。本例的叠合板200的其它结构元素,包括桁架肋120内部设有的轻型钢桁架420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实施例3.拼合叠合板如图5所示,实施例1所提供的预制的叠合板100与另一叠合板100通过相邻侧面拼接而形成拼合叠合板500。拼合叠合板500所包括的两个叠合板的相邻侧面之间留有缝隙639。优选地,所述缝隙的宽度为约30mm至约100mm。在所述缝隙639内设有沿着所述缝隙方向的绑扎筋180,用以通过吊模浇筑混凝土 625,以增强所述拼接的叠合板的整体性。实施例4.叠合板的现场安装或拼装以及混凝土浇筑如图5所示,将实施例1所提供的预制叠合板100吊装就位,并绑扎钢筋。在孔洞124内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布置与桁架肋120垂直的横向上受力钢筋150和横向下受力钢筋160,并在避开桁架肋120处布置与桁架肋120平行的纵向上部钢筋170。拼装叠合板(如实施例3所述的),将两个或多个叠合板100进行相邻侧面拼接,板间预留30 IOOmm板缝,板缝内设置纵向绑扎筋180。现场浇筑混凝土,如图6A和6B所示,形成厚度与所述桁架肋120总高度一致的双向受力叠合板。安装局部吊模及侧模,浇筑叠合层混凝土。接缝处采用吊模,待模板安装完毕,浇筑混凝土至桁架肋2顶标高处。在本文的描述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产品和方法描述为特殊的形状、材料或工艺顺序,并且针对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为了说明的目的提供了一些详细的参数。然而,应该理解这些具体描述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作用;也就是说有关形状、材料或工艺顺序的更改和变通仍然被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上述的
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进行示例描述和解释,并非用来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任何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做的等效结构或材质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