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多面锥体幕墙连接结构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多面锥体幕墙连接结构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邱少鹏, 崔庆辉, 刘景山, 郑晓光, 于长庆, 红国梁
  • 公开日
    2013年7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19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19日
  • 申请人
    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B2/88GK203080751SQ2012207026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多面锥体幕墙连接结构,包括同建筑主体(I)相连的连接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底座(2)上方通过螺纹(3)同旋转套(4)相连;旋转套(4)外设置有同幕墙龙骨(10)相连的连接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面锥体幕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9)包括调整板(5)和同旋转套(4)固定连接的固定板(7),调整板(5)上设置有长条孔(8),调整板(5 )同固定板(7)之间通 过长条孔(8)内的螺栓组件(6)相连;调整板(5)的端部同幕墙龙骨(10)相连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幕墙领域,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面锥体幕墙连接结构的改进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多面锥体幕墙连接结构属于幕墙领域,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面锥体幕墙连接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容易,便于调整,安装精度高的多面锥体幕墙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同建筑主体相连的连接底座,其结构要点所述的连接底座上方通过螺纹同旋转套相连;旋转套外设置有同幕墙龙骨相连的连接板。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多面锥体幕墙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目前,多面锥体造型的幕墙越来越多,此类幕墙造型新颖,具有较强的建筑艺术表现效果。但同时也给幕墙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当多面锥体造型多样或锥体的棱边较多时,要想准确的将棱锥安装在建筑上,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或者需要制作多套工装设备来辅助安装。图3为现有的多面锥体幕墙龙骨与主体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施工时,先将建筑王体I和.墙龙骨10直接连接;然后,在现场进彳丁连接角度、闻度的调整,最后将.墙龙骨10焊接固定。这种安装方式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安装的准确性也较难保证。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装容易,便于调整,安装精度高的多面锥体眷墙连接结构。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同建筑主体相连的连接底座,其结构要点所述的连接底座上方通过螺纹同旋转套相连;旋转套外设置有同幕墙龙骨相连的连接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连接板包括调整板和同旋转套固定连接的固定板,调整板上设 置有长条孔,调整板同固定板之间通过长条孔内的螺栓组件相连;调整板的端部同幕墙龙骨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幕墙龙骨设置于连接板上,通过在连接底座上旋转旋转套,可实现连接板的角度和高度的调整,从而可实现幕墙龙骨角度和高度的调整,调整方便快捷。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由具有长条孔的调整板和固定板组合而成,可通过长条孔调整幕墙龙骨进出方向的位置,使幕墙龙骨连接精确,进一步保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现有的多面锥体幕墙龙骨与主体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I为建筑主体、2为连接底座、3为螺纹、4为旋转套、5为调整板、6为螺栓组件、7为固定板、8为长条孔、9为连接板、10为幕墙龙骨。本实用新型包括同建筑主体I相连的连接底座2,所述的连接底座2上方通过螺纹3同旋转套4相连;旋转套4外设置有同幕墙龙骨10相连的连接板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连接板9包括调整板5和同旋转套4固定连接的固定板7,调整板5上设置有长条孔8,调整板5同固定板7之间通过长条孔8内的螺栓组件6相连;调整板5的端部同幕墙龙骨10相连。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首先,按照设计角度将固定板7同旋转套4固定连接,将幕墙龙骨10的端部同调整板5固定连接;现场安装时,通过旋转套4和连接底座2之间的螺纹3调整旋转套4的角度和旋转套4的高度;角度和高度均调整完成后,将幕墙龙骨10端部的调整板5同连接板9通过螺栓组件6连接一体;通过调整板5上的长条孔8,可实现幕墙龙骨10进出方向的调整;待调整完成后,将螺栓组件6锁紧即可进行幕墙下一步的安装了。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