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真皮进入装置的制作方法例如,从美国文献US7 556 615 B2已知一种微针进入装置,该微针进入装置设置有突出的环形的皮肤预压(pre-stressing)装置。该皮肤预压装置围绕微针,紧随着微针通过接触而使皮肤变形、并且在刺破皮肤之前,该皮肤预压装置接触病人的皮肤表面。利用环形的皮肤预压装置,将皮肤表面的变形减到最小,这使得微针的刺入更为精确。此外,从国际专利申请公布WO 2007/061972 A2已知一种用于可注射物质的进入装置,该进入装置设置有具有足够长度以刺入病人的皮肤的空心针。进入装置设置有用于控制空心针的刺入深度的限定器以及与限定器相距一定距离的稳定器。利用稳定器避免了刺破位置附近的组织变形,从而物质被注入的深度完全通过空心针的长度来确定。美国文献US 2004/0147901 Al公开了一种皮内施加装置(intradermalapplication device),其设置有真空腔室,以在皮肤上实现用于空心针的基本平坦的刺破区域。该装置的轴线与皮肤之间的角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45°,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角度可以是30°到60°之间的任何角度。此外,从国际专利申请公布WO 2009/086463 Al已知一种用于施加物质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有密封包装,该密封包装具有容纳物质的可挤压的贮存器。此外,设想了一种用于施加物质的空心针,其中该物质为治疗用液体。
_7]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问题是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善了的真皮进入装置。特别地,该真皮进入装置将提供可靠且精确的皮内注射。此外,利用该真皮进入装置的注射应当使病人感觉舒适。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所有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均仅用于改善可读性的目的,而不具备限制作用。为解决该问题,本发明教示了具有权利要求I的特征的真皮进入装置。用于流体注射的真皮进入装置应理解为用于利用刺破病人皮肤的空心针来注射用于医疗目的的流体的设备。关于本发明,术语液体注射还包含液体的医疗输注。借助于注射,可以将活性药物成分、特别是药剂注射给病人。为了刺破病人的皮肤,空心针通常设置有针尖。在本发明中,针尖是空心针的背离滑动件的端部。经由针尖处的开口,液体可以在注射过程中从针流出并被注射到组织中。为了更便于刺破皮肤,已知的空心针在针尖处倾斜地截有切面。由于该斜切面,空心针在针尖处具有锐角,并且针尖开口沿空心针在特定延伸范围内开口。该斜切面的角度通常测得为15°。在注射或输注过程中,液体能够从流体储存器通过空心针到达针尖,以注射到病人的组织中。因为滑动件可动地连接于支承块,有利地,滑动件相对于支承块的移动使配置于滑动件的空心针也相对于支承块移动。通过如预期地使用真皮进入装置,将支承块固定于病人的皮肤,使得在致动过程中滑动件将相对于支承块移动并且空心针将刺破皮肤。因为在刺破皮肤时空心针具有不超过25°的相对于皮肤表面的刺破角度,所以,如果例如医生利用空心针来刺破皮肤以进行皮内注射,可以实现真皮进入装置以医生也将选择的刺破角度来刺破皮肤。有利地,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刺破角度能够可靠地到达皮下组织上方的皮肤部分,从而能够进行可靠且精确的皮内注射。从本发明的意义上来说,皮内注射是对皮下组织上方的皮肤部分进行的注射。典型地,真皮(皮下组织上方的皮肤层)和·皮下组织之间的界线位于I. 5至2. 5mm的深度处;例如参见A ·劳伦等,“通过高频超声进行成人皮肤厚度的回声测量,以评估用于疫苗的皮内注射的合适的微针长度”,疫苗,2007,25 卷,34 期,第 6423-6430 页(Laurent A. et al. , “Echographic measurement of skinthickness in adults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to assess the appropriatemicroneedle length for intradermal delivery of vaccines,,, Vaccine, 2007,Vol. 25,Issue 34,pp. 6423-6430)。对于经由空心针通常以超过30°的角度刺破皮肤的机械系统的皮内注射而言,当使用标准空心针时,出现如下困难由于针尖的刺破深度太浅及针尖开口的横向尺寸,液体在刺破位置处横向漏出。这通常通过使用特别细的空心针来解决,其中针尖开口的横向尺寸小于空心针的刺破深度。与之相反,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刺破角度使得能够利用例如直径可以达到0. 3mm的标准空心针进行皮内注射。于是,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角度,刺破通道的长度大到足以使被刺破的皮肤从刺破位置到针尖开口充分地密封刺破的空心针。根据本发明,可以利用如下事实标准空心针比特制针容易制造或购买。此外,标准空心针可以具有高稳定性,该高稳定性能够便于对空心针和/或真皮进入装置进行操作。有利地,真皮进入装置的使用不限于进行皮内注射,在适当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被用于其他类型的注射,例如用于皮下或肌肉注射、或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例如W02004/098676A2 已知的对“连接层(junctional layer)”的注射。W02004/098676A2 的相应内容通过引用而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待施行的注射类型例如可以通过空心针的为了能够达到指定组织(例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而具有的长度来确定。有利地,可以通过纯机械系统来实现期望的注射类型。此外,用于解决问题的本发明教示了一种具有权利要求2的特征的真皮进入装置。从本发明的意义上来说,止动器是在真皮进入装置的指定用途中用于限制滑动件沿至少一个移动方向的移动的部件。根据本发明,在空心针处于第一和第二刺破位置时,空心针至少部分地位于病人的皮肤内。换句话说,空心针尖以皮肤表面位于针尖和真皮进入装置之间的方式位于第一和第二刺破位置。由于在空心针处于第一刺破位置时滑动件在第一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被第一止动器限制的事实,所以,有利地,能够防止滑动件在第一移动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沿第一移动方向,空心针可以例如刺破皮肤,其中进入皮肤的最大刺破深度通过第一止动器来确定。换句话说,空心针尖在位于第一刺破位置时具有进入皮肤的最大刺破深度。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止动器可以实现的优势为,在刺破皮肤的过程中形成的鼓起能够恢复松弛,以对病人进行舒适的注射。借助于第二止动器可以实现在利用空心针刺破皮肤之后,空心针可以沿第二移动方向稍微缩回,这样可以使皮肤恢复松弛。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真皮进入装置使得在利用空心针刺破的过程中首先形成鼓起,但是之后该鼓起有利地通过刺破过程的部分反转(reversion)而减小甚至完全消除。因此,当空心针位于第二刺破位置时,可以实现在刺破位置处以使皮肤放松的方式对病人进行舒适的注射。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有利的实施方式和改善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可以单独地或彼此结合地使用这些有利的实施方式和改善。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刺破皮肤时空心针和皮肤表面构成不超过25。的刺破角度,其中更为优选地是,该刺破角度与处于第一和/或第二刺破位置时空心针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角度一致。更为优选地,刺破角度不超过20°,更为优选地不超过15°。更为优选地,测得刺破角度为5°到15°之间。更为优选地,刺破角度为大约10°,该角度尤其适合于皮内注射。有利地,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刺破角度,能够经由滑动件沿第一移动方向的移动而以该刺破角度施加空心针,其中医生也会使用该刺破角度来进行皮内注射。更为优选地,在注射过程中使空心针尖位于皮肤表面以下小于I. 5mm的位置,更优选地为Imm或更小。更为优选地,在注射过程中使针尖位于皮肤表面以下大于O. Imm的位置,更优选地为0.35_或更大。典型地,使针尖位于皮肤表面以下大约O. 5_的位置。更为优选地,在注射过程中使空心针位于第二刺破位置。此外,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刺破角度,可以获得长的刺破通道,使得通过皮肤能够实现对空心针的非常好的密封。这样,在注射过程中可以避免液体通过刺破通道漏出。优选的止动器是机械止动器。弹性元件(例如橡胶缓冲器或弹簧)例如也可以作为止动器,优选地,该弹性元件一方面位于滑动件、而另一方面位于真皮进入装置的一部分或位于皮肤上;为此目的,更优选地,将弹性元件固定于滑动件和/或另一方面固定于真皮进入装置的一部分或固定于皮肤上,或者将弹性元件与滑动件或其他部分制造成为一体。这种弹性元件可以例如通过其优选的伸长(elongation)(即没有外力施加于弹性元件时弹性元件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伸长)来限制滑动件的移动,以提供第二止动器。另外,这种弹性元件可以例如通过其最大压缩(当因为弹簧的所有线匝均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或者当突出部已到达橡胶缓冲器中被压缩的最大深度,使得弹簧不能被进一步压缩时)来限制滑动件的移动,以提供第一止动器。更为优选地,通过触到第一止动器,滑动件在不同于第一移动方向的其他方向上、更为优选地在第二移动方向上可动。为了进行注射,可以使空心针首先到达第一刺破位置然后到达第二刺破位置,其中第一刺破位置与第二刺破位置的不同在于滑动件相对于支承块的位置。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触到第二止动器,滑动件在不同于第二移动方向的其他移动方向上、更为优选地在第一移动方向上可动。在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将至少两个空心针配置于滑动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液体不是注射于某一点而是分布于某个区域。有利地,该区域可以通过配置于滑动件的空心针来确定。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空心针处于第二刺破位置时,滑动件位置能够相对于支承块固定。更为优选地,在空心针处于第二刺破位置时,滑动件位置相对于支承块可拆装地固定。更为优选地,滑动件位置利用锁止机构而相对于支承块可拆装地固定。这样,可以实现在处于第二刺破位置时空心针在皮肤内不能够移动,当根据本发明的真皮进入装置固定于病人皮肤时更是如此。这可以使得对病人进行更舒适的注射。此外,通过在空心针处于第二刺破位置时滑动件的固定,可以避免空心针意外地从皮肤拔出。有利地,空心针在第二刺破位置的固定是可拆装的,从而在进行注射之后可以将空心针从皮肤移除。根据本发明,进行了如下设想空心针设置有针尖,并且与处第二刺破位置时相t匕,在处于第一刺破位置时该针尖到支承块的距离较大。更为优选地,在处于第一刺破位置时针尖与支承块相距第一距离,在处于第二刺破位置时针尖与支承块相距第二距离。更为优选地,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有利地,这使得注射点靠近皮肤表面,从而能够进行皮内注射。这里,注射点是在注射过程中针尖在皮肤内部所处的位置。·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真皮进入装置设置有用于可动地连接滑动件和支承块的引导装置。有利地,引导装置可以确定滑动件如何相对于支承块移动以及空心针将如何刺破皮肤。换句话说,引导装置可以限定空心针在滑动件的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轨迹。借助于引导装置,还可以确定空心针和病人皮肤之间的刺破角度。更为优选地,引导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弓I导轴,更为优选地弓I导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弓I导轴。更为优选地,至少一个引导轴被配置于支承块。更为优选地,滑动件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引导装置的引导轴对应的松配轴承(loose bearing)。更为优选地,配置于滑动件的松配轴承的数量等于引导装置的引导轴的数量。有利地,借助于引导轴,滑动件和空心针能够相对于支承块或分别相对于病人皮肤进行直线运动。当然,本发明还包括至少一个引导轴配置于滑动件并且至少一个松配轴承配置于支承块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包括至少一个引导轴配置于滑动件并且至少一个引导轴配置于支承块、并且滑动件和支承块根据引导轴相应地设置有松配轴承的实施方式。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真皮进入装置设置有重调装置,通过该重调装置能够使空心针从第一刺破位置复位至第二刺破位置。更为优选地,重调装置通过弹性元件来提供。弹性元件可以同时提供一个以上的止动器。弹性元件可以是例如橡胶缓冲器或弹簧。有利地,当空心针到达第一刺破位置时,空心针自动地、不需要使用者的任何交互地、经由重调装置转到第二刺破位置。更为优选地,只有当到达第一刺破位置时,重调装置才可以将空心针从第一刺破位置复位至第二刺破位置。更为优选地,重调装置配置于支承块并作用于滑动件。因为重调装置作用于滑动件,作用于机械上通常更为敏感的空心针的力得以减小。橡胶缓冲器优选地由弹性材料构成,更优选地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例如借助于二组分注射成型(two component injection moulding),可以将橡胶缓冲器和支承块制造成为单件。在本发明的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滑动件设置有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球形突出物(knob)来实现的一个或多个突起。当使滑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该突起或该多个突起被压入橡胶缓冲器内。优选地,橡胶缓冲器在随后的脱离过程中将该突起推出,以使得滑动件到达第二刺破位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支承块和滑动件是独立的部件。本发明也可以存在例如借助于注射成型将支承块和滑动件制造成为单件的实施方式;在这方面,唯一重要的是,形成为单件的支承块组分和滑动件组分彼此可以相对移动,例如,如果支承块和滑动件经由至少一个柔性铰链进行连接,使得支承块、滑动件和柔性铰链成为一个组件,这是可以实现的。此外,在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例如锁鼻和锁舌等锁止和分离机构与它们的指定组件设置成单件,特别地,支承块和滑动件分别适当地与一个或多个柔性铰链设置成单件。因此,有利地实现了通过若干注射成型步骤或仅通过一个注射成型步骤来制造支承块、滑动件、锁止和分离机构的系统。优选地,根据本发明进行了如下设想空心针可以位于息止位置,并且在处于该息止位置时,空心针配置于支承块的相应的针引导装置内。更为优选地,在该息止位置,将空心针存储于真皮进入装置内。有利地,通过针引导装置保护空心针在处于息止位置时不受机械影响。此外,因为空心针配置于针引导装置内部,所以,可以避免在使 用真皮进入装置的过程中由于突出的针尖而受伤的风险。此外,可以实现在空心针还未刺破皮肤时先将支承块安放于皮肤上。有利地,通过致动真皮进入装置,空心针可以离开针引导装置并且可以刺入到皮肤中。更有利地,空心针在固定于病人皮肤的下表面离开支承块。更为优选地,空心针至少部分地位于滑动件内。在滑动件内可以产生流体通道,通过该流体通道可以将液体从流体储存器输送至空心针并且通过空心针输送至针尖,以便在针尖处注射。更为优选地,空心针向滑动件内伸进一定距离,其中流体通道被连接至该滑动件。考虑到节约真皮进入装置的空间,滑动件内的液体的路径优选地具有弯曲或褶皱的形状。例如,滑动件内的通道可以以一定角度附接到空心针的端部。为进一步改善本发明,优选地进行了如下设想真皮进入装置设置有固定装置,通过该固定装置将支承块固定于皮肤表面。更优选地,在下表面在皮肤表面的情况下,可以经由固定装置来固定支承块。利用该固定装置可以实现从各个方向作用于真皮进入装置的不期望的力均被接收并被传递至皮肤。此外,利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在将空心针刺入到皮肤中的过程中可以减小皮肤的鼓起。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可以例如由双面胶带和/或固定创可贴来提供。固定装置还可以具有配置于支承块的侧部的翼。例如可以利用固定创可贴将翼固定于皮肤。可能的固定装置的另外的示例还可以是围绕人体的相应部位捆扎的、与手表表带类似的带子。当然,上述示例的结合也是可行的。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检查装置配置于支承块,以用于观察空心针的刺破位置。更为优选地,检查装置位于支承块的上侧。更为优选地,检查装置设置有透镜。更为优选地,透镜上配置有读数线(cross line)。有利地,利用该检查装置,能够对刺破位置进行选择和/或精确地确定。有利地,能够根据皮肤纹理来定位真皮进入装置,使得能够实现最优化的刺破位置。除了选择最优刺破位置以外,还可以在注射过程中观察刺破位置,以便在复杂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措施。为了进一步改善本发明,优选地进行了如下设想将连接装置配置于滑动件,以便将空心针与流体储存器接合。也可以将连接装置说成流体连接部。更为优选地,连接装置位于空心针的背离针尖的端部。更为优选地,连接装置配置于滑动件的背离皮肤表面的一侦U。连接装置例如可以是流体储存器能够与之联结的平坦区域。本连接装置的另外的可行的实施方式可以是鲁尔锁(luer-lock)连接器、简单的椎体或管夹。存在具有连接装置的可行的其他实施方式,其中连接装置将通至流体储存器的管道与空心针紧密地连接。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装置设置有过滤器。通过使用过滤器,可以避免杂质颗粒堵塞空心针甚至被注射到皮肤中。根据本发明,优选地进行了如下设想真皮进入装置设置有用于存储待注射的流体的流体储存器。这样,能够提供完整的注射系统。更为优选地,流体储存器设置为袋。更为优选地,流体储存器被连接至滑动件。更为优选地,流体储存器被不可分开地连接至滑动件。 以下将借助于包括三个典型实施方式的附图对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下列图中示意性地示出图I以截面图示出的真皮进入装置;图2空心针处于息止位置的真皮进入装置;图3空心针处于第一刺破位置的真皮进入装置;图4空心针处于第二刺破位置的真皮进入装置;图5滑动件和弓丨导轴的截面;图6滑动件处于第二刺破位置时,滑动件和引导轴的截面;图7滑动件和引导轴的截面;图8滑动件处于第二刺破位置时,滑动件和引导轴的截面;以及最后图9以截面图示出的具有流体储存器的真皮进入装置。借助于三个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在对本发明的三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组件。以下将借助于图1-6对典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I中示出用于流体注射的真皮进入装置1,该真皮进入装置I具有用于将真皮进入装置I固定于病人的皮肤5的支承块3以及可动地连接于支承块3的滑动件7。用于刺破皮肤5的空心针9配置于滑动件7处,该空心针至少部分地位于滑动件7内部。空心针9设置有针尖11,该针尖11设置有斜切面13以用于改善对皮肤5的刺破。测得该斜切面为15°。针尖11是空心针9的背离滑动件7的端部。通过位于针尖11处的开口,可以将液体注射到皮肤5中。因为空心针9配置于滑动件7处,滑动件7可动地连接于支承块3并且支承块3固定于病人的皮肤5,所以,当滑动件7沿第一移动方向35移动时空心针9刺破皮肤表面15。当刺破皮肤5时,空心针9和皮肤表面15之间产生测量结果为大约10°、因此不超过25°的刺破角度17。通过采用该小的刺破角度17,特别地,能够可靠地到达皮下组织上方的皮肤层,以便能够注射待施加到皮层内的流体。真皮进入装置I还设置有固定装置19,利用该固定装置能够将支承块3固定于皮肤表面15。支承块3的底侧经由固定装置19固定于皮肤表面15,使得在致动滑动件7时能够使空心针9安全地刺破皮肤5。此外,从各个方向作用于真皮进入装置I的不期望的力均被固定装置19接收并被传递至皮肤5。此外,真皮进入装置I设置有用于可动地连接滑动件7和支承块3的引导装置21。这里,引导装置21设置有配置于支承块的两个引导轴23。由于视角原因,在图I中仅示出这些引导轴中的一个。滑动件7设置有两个实施为筒形钻孔的松配轴承25,该两个松配轴承分别对应于引导装置25的一个引导轴23。引导轴23可以穿过松配轴承25滑动,这使得滑动件7相对于支承块3做直线运动。此外,空心针9进入皮肤5的刺破角度17由引导装置21来确定。图2示出空心针9处于息止位置(resting position)的真皮进入装置I,其中空心针9配置于支承块3的相应的针引导装置27内。当位于息止位置时,空心针9在支承块3的针引导装置27内部被保护。特别地,针尖11没有从支承块3中伸出。因此,能够避免在操作真皮进入装置I的过程中受伤的危险。此外,在将支承块3安放于皮肤5的过程中,能够防止空心针9不期望的刺破。 图3示出空心针9处于第一刺破位置的真皮进入装置I。在图4中示出空心针9处于第二刺破位置的真皮进入装置I。从图3和图4可以明显看出,当如预定地应用真皮进入装置I时,针尖11位于病人的皮肤5内的第一和第二刺破位置。通过滑动件7相对于支承块3的定位使第一刺破位置与第二刺破位置的不同。在处于第一刺破位置时,针尖11与真皮进入装置I接触皮肤的部分(即固定装置19的底侧)的距离为第一距离29。在处于第二刺破位置时,针尖11与真皮进入装置I接触皮肤的部分的距离为第二距离31,测得该第二距离31为O. 5_。在空心针9处于第二刺破位置时,可以对病人进行皮内注射。从图
3和图4可以明显看出,第一距离29大于第二距离31,使得与处于第二刺破位置时相比,在处于第一刺破位置时针尖11与支承块3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真皮进入装置I设置有止动器33,该止动器33被实施为用于在空心针9的第一刺破位置处限制滑动件7的第一移动方向35的机械止动器。这里,第一移动方向35是如下方向需要沿该方向推动滑动件7,以使空心针9从息止位置转为第一刺破位置。由于第一止动器33,空心针9只能从息止位置移动至第一刺破位置而不能移动至更远的位置。第一止动器通过支承块3来提供,当滑动件7到达第一刺破位置时支承块3使滑动件7停止沿第一移动方向35移动。此外,真皮进入装置I设置有第二止动器37,该第二止动器37与第一止动器33不同,被实施为用于在空心针9的第二刺破位置处限制滑动件7的第二移动方向39的第二机械止动器。第二移动方向39是如下方向需要使滑动件7沿该方向移动,以使空心针9从第一刺破位置转为第二刺破位置。在图5和图6中勾画出实施第二止动器37的机构。这里,滑动件7设置有锁止元件41,该锁止元件41具有位于松配轴承25之一处的倾斜面43。引导轴23还设置有锁止槽45,锁止槽45也具有与锁止元件41对应的倾斜面43。当滑动件从第一刺破位置朝向第二移动方向39移动时,随着到达第二刺破位置,锁止元件41经由弹簧47被压入锁止槽45,由此滑动件7沿第二移动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这在图6中示出,其中,在图6中绘出了滑动件7的如下位置在该位置,空心针9定位于第二刺破位置。由于锁止元件41的倾斜面43和锁止槽45,滑动件7朝向第一移动方向的移动不受锁止槽和锁止弹簧的限制。真皮进入装置I还设置有用作重调装置(readjusting device)49的弹簧,通过该重调装置能够使空心针9从第一刺破位置转到第二刺破位置。由于配置于支承块3并且作用于滑动件7的重调装置,使滑动件7自动地转到第二刺破位置,这意味着不需要使用者更多的交互。因此,在触到第一止动器后,不需要使用者将滑动件7拉回。实施为具有读数线的透镜的检查装置51被配置于支承块3,以用于观察空心针9进入皮肤5的刺破位置。因为检查装置51被实施为透镜,所以,可以根据皮肤表面15上的纹理来对准真皮进入装置1,使得能够选择空心针的最优刺破位置。通过使用检查装置也可以在注射过程中对刺破位置进行观察。为了将部分地位于滑动件7内部并且呈现弯曲轮廓53的空心针9和流体储存器55结合,将实施为平坦区域的连接装置57配置于滑动件7。连接装置57被配置于滑动件7的背离皮肤表面15的一侧。借助于连接装置57,将提供空心针7和待被附接的流体储存器55之间的连接。为了将可能的污染物过滤出待被注射的流体,将过滤器59配置于连接
>j-U ρ α
装直。·在图7和图8中示出的第二典型实施方式中,在空心针9处于第二刺破位置时,滑动件7可拆装地固定于支承块3,其他方面与第一典型实施方式没有不同。这里,锁止元件41以及锁止槽的截面设置为方形,使得在到达空心针9的第二刺破位置时,滑动件7既不能朝第一移动位置35移动、也不能朝第二移动位置39移动。这在图8中示出。为了使固定分离,设置未示出的分离机构。将保持机构配置于滑动件7,以防止滑动件7在沿第一移动方向35从息止位置向第一注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不期望地固定于支承块3。借助于保持机构,避免了将锁止元件41压入锁止槽45中。一到达第一刺破位置,保持机构就不再起作用,使得在沿第二移动方向39移动的过程中能够经由锁止元件41和锁止槽45将滑动件7固定于支承块3。由于视角原因,在图中未示出保持机构以及分离机构。在图9示出的第三典型实施方式中,真皮进入装置I设置有用于存储待注射的液体的流体储存器55,其他方面与第一和第二典型实施方式没有不同。流体储存器55被实施为袋并且被不能分开地连接至滑动件7。在以上说明、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被公开的特征,以任意组合的方式以及单独地对于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实现本发明具有重要性。附图标记I3支承块5 皮肤7滑动件9空心针11 针尖13锋切面15皮肤表面17刺破角度19固定装置21引导装置23引导轴25松配轴承
27针引导装置29第一距离31第二距离33第一止动器35第一移动方向37第二止动器39第二移动方向41锁止元件·43倾斜面45锁止槽47弹簧49重调装置51检查装置53弯曲轮廓55流体储存器57连接装置59过滤器
一种用于流体注射的真皮进入装置(1),其具有用于将真皮进入装置(1)固定于病人的皮肤(5)的支承块(3)、可动地连接于支承块(3)的滑动件(7)以及配置于滑动件(7)的用于刺破皮肤(5)的空心针(9),其中,在刺破皮肤(5)时,空心针(9)产生不超过25°的相对于皮肤表面(15)的刺破角度(17)。此外,一种用于流体注射的真皮进入装置(1),其具有用于将真皮进入装置(1)固定于病人的皮肤(5)的支承块(3)、连接于支承块(3)的可动的滑动件(7)以及配置于滑动件(7)的用于刺破皮肤(5)的空心针(9),其中,真皮进入装置(1)设置有第一止动器(33),第一止动器(33)用于在空心针(9)的第一刺破位置处限制滑动件(7)的第一移动方向(35),其中,真皮进入装置(1)设置有第二止动器(37),不同于第一止动器(33),第二止动器(37)用于在空心针(9)的第二刺破位置限制滑动件(7)的第二移动方向(39)。
真皮进入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M·福塞勒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韩仕银, 韩宏宇韩仕银, 韩宏宇韩仕银, 韩宏宇
专利相关信息
-
徐东泌徐东泌姜凯姜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