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扁茶辉锅机压扁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扁茶辉锅机压扁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马兆林
  • 公开日
    2003年11月26日
  • 申请日期
    2002年12月14日
  • 优先权日
    2002年12月14日
  • 申请人
    马兆林
  • 文档编号
    A23F3/12GK2587187SQ02293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扁茶辉锅机压扁装置,包括锅筒(12),锅筒边板(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凸轮(1),活塞套(2),主轴(3),紧固套(4),紧固杆(5),炒板(6),橡皮垫(8),活塞杆(9),压杆(10)及轴承(11),凸轮(1)一端与锅筒边板(7)活动连接,凸轮(1)另一端上的销轴(13)与设在锅筒边板(7)上的槽W(14)活动配合,炒板(6)与压杆(10)固定连接,活塞杆(9)与压杆(10)活动连接,活塞套(2)固定在主轴(3)上,活塞杆(9)与活塞套(2)及活塞套(2)内的弹簧配合连接,炒板(6)末端与紧固杆(5)活动连接,紧固杆(5)通过紧固套(4)与主轴(3)固定连接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茶辉锅机压扁装置。它包括锅筒,锅筒边板,凸轮,活塞套,主轴,紧固套,紧固杆,炒板,橡皮垫,活塞杆,压杆及轴承,凸轮一端与锅筒边板活动连接,凸轮另一端上的销轴与设在锅筒边板上的槽W活动配合,炒板与压杆固定连接,活塞杆与压杆活动连接,活塞套固定在主轴上,活塞杆与活塞套及活塞套内的弹簧配合连接,炒板末端与紧固杆活动连接,紧固杆通过紧固套与主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调整灵活可靠,噪声小,易操作,加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扁茶辉锅机压扁装置的制作方法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机械装置,尤其与扁茶辉锅机压扁装置有关。二目前,扁茶炒制辉锅均为手工,市场上还没有能真正达到手工一般炒制水平以上的扁茶辉锅机。而手工炒制辉锅的缺点在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扁茶成形的一致性差。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茶辉锅质量达到一般手工炒制水平以上的扁茶辉锅机压扁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扁茶辉锅机压扁装置,包括锅筒,锅筒边板,凸轮,活塞套,主轴,紧固套,紧固杆,炒板,橡皮垫,活塞杆,压杆及轴承,凸轮一端与锅筒边板活动连接,凸轮另一端上的销轴与设在锅筒边板上的槽W活动配合,炒板与压杆固定连接,活塞杆与压杆活动连接,活塞套固定在主轴上,活塞杆与活塞套及活塞套内的弹簧配合连接,炒板末端与紧固杆活动连接,紧固杆通过紧固套与主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合理,调整灵活可靠,噪声小,易操作。采用本实用新型扁茶辉锅机压扁装置,炒制成形的茶叶外形扁而平直,两面光滑,色泽嫩黄,达到手工炒制一般水平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每小时可产茶叶二至四公斤以上,比手工提高七倍以上,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扁茶辉锅机压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扁茶辉锅机压扁装置,包括锅筒12,锅筒边板7,凸轮1,活塞套2,主轴3,紧固套4,紧固杆5,炒板6,橡皮垫8,活塞杆9,压杆10及轴承11,凸轮1一端与锅筒边板7活动连接,凸轮1另一端上的销轴13与设在锅筒边板7上的槽W14活动配合,炒板6与压杆10固定连接,活塞杆9与压杆10活动连接,活塞套2固定在主轴3上,活塞杆9与活塞套2及活塞套2内的弹簧配合连接,炒板6末端与紧固杆5活动连接,紧固杆5通过紧固套4与主轴3固定连接。具体地说,凸轮1的A点铰连在锅筒边板7上,而B点可通过A点在槽W14内进行旋转上下调整,从而达到炒板6对茶叶炒制压扁整体控制,炒板6与压杆10固定相连,活塞杆9与压杆10通过C点铰连,而活塞套2固定在主轴3上,活塞杆9可通过活塞套2内的弹簧自由伸缩,从而达到炒板对茶叶炒制压扁的局部控制,炒板6末端通过D点与紧固杆5铰连,而紧固杆5通过紧固套4主轴3固定连接,使炒板6末端与锅筒壁接触,保证茶叶在炒制和翻滚过程中不会从炒板末端漏出,确保茶叶压扁的完整性。
使用时,先将凸轮1调整在初始位置,当锅筒温度加热到一定程度时,可放入要炒制的茶叶,使主轴3开始旋转,带动压杆10与炒板6运动。然后慢慢向下调整凸轮1位置,根据茶叶炒制压扁的要求,使其固定在一定位置上,完成对茶叶压扁程度整体初步控制。压杆10上装有轴承11,当轴承11进入凸轮轨迹时,靠活塞杆9的自由伸缩使得压杆轴承11始终在凸轮轨迹上运行。当轴承11旋转到离开凸轮轨迹时,炒板通过活塞杆9及活塞套2内的弹簧回到起始位置,这样完成炒板对茶叶压扁程度局部控制。周而复始运转,使茶叶在锅筒内不断挤压,贴扁,磨擦而后又散开,达到扁茶辉锅的目的。茶叶炒制过程中,可根据茶叶干燥程度的不同,随时调整凸轮1位置,使炒制的茶叶不易碎裂。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