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和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和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小笠原吉一, 浜田聪
  • 公开日
    2012年5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10年7月8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7月8日
  •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F13/15GK102470052SQ2010800304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造一次性尿布的方法,所述一次性尿布包括复合织物,所述复合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叠加并粘接在所述第一织物上的第二织物、和以曲线图案夹在并粘接在所述第一织物与所述第二织物之间的连续弹性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具有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沿加工方向延伸的第一侧缘、和在与所述加工方向垂直的交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缘相向隔开的第二侧缘,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给所述第一织物的所述第一面涂覆粘接剂以限定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侧缘朝向所述第二侧缘延伸的粘接区域、和在所述加工方向上沿着所述第二侧缘延伸的非粘接区域;(B)利用摇臂沿所述交叉方向摇动所述连续弹性部件,从而把所述连续弹性部件以所述曲线图案配置在所述第一织物的所述第一面上,使得所述连续弹性部件具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一侧缘凸状弯曲的山部、分别被限定在一对相邻的所述山部之间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缘凹状弯曲的谷部、以及连接所述山部与所述谷部的中间部;(C)利用第一加压辊使所述连续弹性部件仅通过所述山部和所述中间部附接到所述第一织物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粘接区域内;以及(D)利用第二加压辊把所述第一织物和所述第二织物叠加并粘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方法,还包括步骤(E)把与所述连续弹性部件的所述中间部相交且沿着所述加工方向延伸的连续辅助片材,利用涂覆在所述连续辅助片材的面向所述第一织物的所述第一面的表面上的粘接线粘接到所述第一织物的所述第一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限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弹性部件和所述连续辅助片材利用所述第一加压辊基本同时附接到所述第一织物的所述第一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限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实施所述步骤(C)的第三站至实施所述步骤(D)的第四站的距离,被设定为大于实施所述步骤(A)的第一站和实施所述步骤(B)的第二站之间限定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站和所述第三站之间限定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限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步骤中,至少所述步骤(C)和⑶在同一旋转鼓上实施6.一种用于制造一次性尿布的装置,所述一次性尿布包括复合织物,所述复合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叠加并粘接在所述第一织物上的第二织物、和以曲线图案夹在并粘接在所述第一织物与所述第二织物之间的连续弹性部件,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至少包括适于实施把所述连续弹性部件附接到所述第一织物上的步骤的旋转鼓、和被设置为与所述旋转鼓处于面对面关系的加压辊;所述连续弹性部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一织物的所述第一面的涂覆有粘接剂的粘接区域内的部分、和在所述第一织物的所述第一面的未涂覆粘接剂的非粘接区域内保持自由的部分;所述加压辊为一端侧上具有小径部的圆筒形,所述小径部与另一端侧上的部分相比直径较小且适于不实施加压步骤;以及在所述连续弹性部件已设置于其上的第一织物在所述旋转鼓与所述加压辊之间受挤压的步骤中,所述小径部保持与所述连续弹性部件的处于所述非粘接区域内的区域相向隔开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此一次性尿布具有从一个腿部开口的周缘横过胯部区域至另一腿部开口的周缘的弹性部件,还涉及用于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利用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获得的一次性尿布10的透视图,图2是平整展开状态下的一次性尿布10的局部切除俯视图,以及图3是一次性尿布10 的分解透视图且表示彼此分离的外侧部件11和液体吸收构件12一次性尿布10具有纵向Y、垂直于纵向Y的横向X、肌肤面对侧和非肌肤面对侧, 且包括限定短裤状外形的外侧部件11、附接到该外侧部件11的内表面上的液体吸收构件 12、前腰部区域13、后腰部区域14、以及在这两腰部区域13,14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15液体吸收构件12附接到外侧部件11的内表面上,以横过胯部区域15进一步延伸到前后腰部区域13,14内在外侧部件11中,前后腰部区域13,14采用适当技术沿着各自的横向相对侧缘平整放置并连接到一起,该适当技术从例如热封、超声波密封或热压花一类的各种已知热粘接技术中选择,由此限定腰部开口 17和一对腿部开口 18a,18b外侧部件11包括前方部20和后方部21,其中,前方部20由前腰部区域13和胯部区域15的一部分限定,后方部21由后腰部区域14和胯部区域15的其余部分限定前方部20包括位于肌肤面对侧上的内面片材22A、位于非肌肤面对侧上的外面片材22B和弹性部件23A,23B,该弹性部件23A,23B均包括被夹在内面和外面片材22A,22B之间且与各腿部开口 18a,18b的前半周缘有关的多股弹性线弹性部件23A,23B沿着各腿部开口 18a,18b的前半周缘经由热熔粘接剂与内面片材22A和/或外面片材22B的内表面连接以分别弯曲后方部21包括位于肌肤面对侧上的内面片材25A、位于非肌肤面对侧上的外面片材25B和弹性部件27,该弹性部件27包括被夹在内面和外面片材25A,25B之间且与各腿部开口 18a,18b的后半周缘有关的多股弹性线弹性部件27沿着各腿部开口 18a,18b的后半周缘经由热熔粘接剂附接到内面片材25A和/或外面片材25B的内表面上与各腿部开口 18a,18b的后半周缘有关的弹性部件27总体表现为这样一种图案, 该图案从后腰部区域14朝向胯部区域15凸出且包括沿着各腿部开口 18a,18b的后半周缘 28弯曲的横向相对侧缘部27a,27a、和横向越过胯部区域中央延伸以限定基本直线部的中央部27b后方部21包括沿横向X延伸的较窄辅助片材30辅助片材30被夹在内面和外面片材25A,25B之间且经由热熔粘接剂(未表示)固定于两者之间如随后将要更详细说明的,辅助片材30提供用以防止弹性部件27的中央部27b在尿布10生产过程中朝向前腰部区域13移位液体吸收构件12呈现在纵向Y上较长的矩形,且包括体液吸收芯材32、位于该体液吸收芯材32的肌肤面对侧上的透液性顶部片材33、以及位于该体液吸收芯材32的非肌肤面对侧上的不透液性背部片材34更具体的,体液吸收芯材32包括利用薄纸把短纤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混合物包裹为整体形成的吸液芯件顶部片材33和背部片材34延伸到体液吸收芯材32的外周缘的外方、被平整放置,并利用热熔粘接剂(未表示)在体液吸收芯材32的外周缘的外方粘接到一起图4是表示用于制造尿布10的装置100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为了以预定图案在第一织物102上涂覆热熔粘接剂而在装置100内实施的步骤(A) 101的局部俯视图,图6(a)是表示采用横移机构103把连续弹性部件104配置在第一织物102上的步骤 (B) 103的俯视图,以及图6(b)是连续辅助片材115的局部放大视图,表示被涂覆在该连续辅助片材115上的粘接线135a,135b的细节图4表示在尿布生产过程中外侧部件11的后方部21的制造步骤在此步骤中,作为外面片材25B的材料的第一织物102被输送到组装站内的旋转鼓108的外周面109上, 并在已知的抽吸机构(未表示)的作用下保持与该外周面109紧密接触接着,作为与各腿部开口 18a,18b的后半周缘有关的弹性部件27的材料的连续弹性部件104附接到第一织物102和作为内面片材25A的材料的第二织物105上在包含图4在内的附图中,第一织物102被送进的加工方向用MD指示,与此加工方向MD相垂直的交叉方向用⑶指示还应理解的是,第一织物102的纵向(加工方向MD)对应于尿布10的横向X,第一织物102的宽度方向(交叉方向CD)对应于尿布10的纵向Y第一织物102具有第一面102A、同第一面102A相反的第二面、沿加工方向MD延伸的第一侧缘106、以及在交叉方向⑶上同第一侧缘106相向分隔的第二侧缘107从进料辊(未表示)输送来的第一织物102利用压延辊(未表示)在交叉方向CD上拉伸,并在此拉伸状态下沿加工方向MD被输送然后,第一织物102利用导辊110转向,以引导至适于在步骤(A)中把热熔粘接剂涂覆到第一面102A上的粘接剂涂覆机构101接着,第一织物102利用导辊111转向,以送入被限定在旋转鼓108与面向该旋转鼓108的第一加压辊112之间的辊隙在步骤(B)中,连续弹性部件104在横移机构103的摇臂113的作用下沿交叉方向⑶摇动并被配置到第一面102A上,并且在步骤(C)中,连续弹性部件104在第一加压辊和旋转鼓108之间与利用导辊114引导的连续辅助片材115挤压到一起连续弹性部件104和连续辅助片材115已按照这种方式附接于其上的第一织物 102,进一步地沿着加工方向MD被送入被限定在旋转鼓108和第二加压辊118之间的辊隙内,该第二加压辊118在与第一加压辊112相隔距离L的旋转鼓108的下部即下游区域内面向该旋转鼓108在步骤(D)中,利用压延辊119在交叉方向CD上拉伸的第二织物105 受导辊120引导,以送入被限定在第二加压辊118与旋转鼓108之间的辊隙内并利用该第二加压辊118和旋转鼓108与第一织物102挤压到一起按照这种方式,这两织物102,105 接合到一起,以形成被进一步送向下游的复合织物122下面将按顺序说明步骤㈧101、步骤⑶103、步骤(C) 200和步骤(D) 201的细节< 步骤(A) >参照图4和5,在步骤㈧101中,按照波状图案给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上涂覆热熔粘接剂130以限定粘接区域131和非粘接区域134,该粘接区域131在交叉方向 ⑶上从第一侧缘106向第二侧缘107延伸,该非粘接区域134限定在粘接区域131与第二侧缘107之间且沿着加工方向MD延伸尽管非粘接区域134在交叉方向⑶上的宽度尺寸 W可依据因素例如所要制造的尿布10的整体尺寸适当地选择,但此宽度尺寸优选在约IOmm 至约20mm的范围内这是因为第一织物102在生产过程中沿着加工方向MD输送时有时可能沿交叉方向CD稍微地移位,IOmm或更小的宽度尺寸会导致最终产品的连续弹性部件104 从第一织物102中向外露出尽管在所示实施例中粘接区域131利用涂覆成波状图案的热熔粘接剂130限定, 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也可按照各种已知图案例如喷射图案、螺旋图案或点状图案涂覆热熔粘接剂130参照图4,涂覆有热熔粘接剂130的第一织物102利用导辊111转向,以被送向旋转鼓108的外周面109<步骤⑶>连续弹性部件104在利用压延辊(未表示)以预定比率拉伸的同时被输送至横移机构103连续弹性部件104优选包括三股扁平弹性线这里应理解的是,连续弹性部件 104的各种因素例如形状、拉伸比和弹性线的股数可依据张力需求来适当地选择如自图4显而易见的,摇臂113包括远端113a和近端113b,该远端113a具有适于保持和引导所插入穿过的弹性部件的装置(未表示),该近端IHb与远端113a相对且直接固定在包括伺服电机等的控制机构136的摇臂轴136a上摇臂113的摇动方向(用双头箭头R指示)、速率和摇动范围受控制机构136控制,使得该摇臂113可以以预期的高速率摇动摇臂113相对于在旋转鼓108上行进的第一织物102基本呈直角延伸参照图4和6(a),连续弹性部件104在摇臂113的作用下沿交叉方向⑶以预定速率摇动,以在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上描绘一种在交叉方向⑶上重复振幅的波状曲线,并按照此图案附接到该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上按照这种方式附接到第一面 102A上的连续弹性部件104包括朝向第一侧缘106凸出的粘接山部104a、分别限定在各对相邻山部10 之间以相对于第一侧缘106凹进的谷部104b、以及分别连接山部10 与谷部104b的粘接中间部l(Mc谷部104b延伸到第一织物102的第二侧缘107之外的旋转鼓108的外周面109上,从而不粘接到第一面102A上具体的,谷部104b位于非粘接区域134上和/或旋转鼓108的外周面109上,使得该谷部104b不固定到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上而保持自由连续弹性部件104的张力被施加给谷部104b以平行于加工方向MD拉直该谷部104b结果,谷部104b随着时间经过逐渐地从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上的初始位置(用双点划线指示)朝向该第一织物102的中央移动在经过预定时间段后,谷部104b移动至实线所示的连续辅助片材 115的位置考虑到此,即便谷部104b在横移步骤103中伸出产品宽度之外,也不需要使第一织物102宽到足以支持该谷部104b换句话说,减少了第一织物102的材料浪费再次参照图4,在连续弹性部件104的山部和中间部被配置、附接并粘接到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上的基本同时,由纤维无纺布制成的连续辅助片材115经由导辊114 转向以送入第一加压辊112与旋转鼓108之间的辊隙内连续辅助片材115沿加工方向MD延伸、具有较小的宽度尺寸且与连续弹性部件 104的中间部l(Mc相交,更具体的,其宽度尺寸在约20mm至约40mm的范围内参照图6 (b), 连续辅助片材115的面向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的表面被线性涂覆有热熔粘接剂,以形成沿加工方向MD延伸的两条粘接线135a,13 连续辅助片材115在第一加压辊112与旋转鼓108之间受挤压,从而通过粘接线135a,135b固定到第一织物102的粘接区域130 上按照这种方式,连续辅助片材115通过所涂覆的双重粘接剂即粘接区域131和粘接线 135a, 135b固定到第一织物102上,因此该连续辅助片材115可靠地固定在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上图7是沿图6(a)中的线VII-VII的剖视图< 步骤(C) >第一加压辊112为沿交叉方向⑶延伸的基本圆筒状,且包括面向第一织物102的第一侧缘106且适于负责步骤(C)的相对大径部141、和面向第二织物105的第二侧缘107 且适于不负责步骤(C)的相对小径部142大径部141和小径部142之间的分界利用阶状部143限定第一加压辊112具有穿过其内部延伸且受轴承145支持的转轴144在步骤(C) 200中,如自图7显而易见的,连续弹性部件104的谷部104b延伸到阶状部143之外,即非粘接区域134内和旋转鼓108的外周面109上第一加压辊112的不负责加压步骤的小径部142与连续弹性部件104以及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隔开结果,连续弹性部件104的谷部104b不被第一加压辊112压向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 该谷部104b相对于第一面102A保持自由连续弹性部件104的谷部104b在收缩力的作用下必然向内方移动,以恢复与加工方向MD平行的初始直线状态然而,即便施加在谷部104b上的收缩力较大,此移动也受到利用连续辅助片材115固定的中间部l(Mc的有效限制最终,谷部104b与连续辅助片材 115接触,从而阻止其进一步朝向第一侧缘106移动到连续辅助片材115之外由于热熔粘接剂130在步骤(C)中会不可避免地粘附到第一加压辊112的外周面上,所以该第一加压辊112的外周面可覆盖适当的可交换的非粘接部件例如硅橡胶或压敏粘接带图8是表示在步骤(D)中第一织物102和第二织物105彼此粘接以形成复合织物 122的步骤的视图,图9(a)和(b)是表示连续弹性部件104的谷部104b在紧邻第一织物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在一次性尿布的连续生产过程中,公知给沿加工方向行进的连续织物供应在与该加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摇动的连续弹性材料,并在张紧状态下使该连续弹性部件附接到连续织物上。例如,JP2006-141642 A公开了一种复合织物的制造方法,该复合织物包括均为连续纤维状无纺布形式的第一和第二织物以及固定夹在该第一和第二织物之间以弯曲的第一和第二连续弹性部件。在一次性尿布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呈波状图案配置在连续织物上的连续弹性部件中横过胯部区域中央延伸的区域希望以非张紧状态位于同加工方向平行的基本线性位置上或者被切断。为具体实现此预期状况,JP 2006-141642 A公开了一种尿布制造方法。依据JP 2006-141642 A公开的方法,紧邻在压送辊之间挤压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之前,第一和第二连续弹性部件利用粘接剂呈曲线图案附接到这两织物的各自内表面上。然而,此情况下,由于在适于横过胯部区域中央延伸的区域收缩为直线状之前这些连续弹性部件被夹在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之间,即便该区域未利用粘接剂粘接到织物上,被夹在这两织物之间的该区域也难以呈直线状。引用文献[专利文献 1] JP 2OO6-HlM2A
利用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制造的一次性尿布由复合织物组成,该复合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叠加并粘接在该第一织物上的第二织物、和夹在并粘接在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之间以弯曲的连续弹性部件,其中,第一织物具有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沿加工方向延伸的第一侧缘、和在与加工方向垂直的交叉方向上与第一侧缘相向隔开的第二侧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方法,包括步骤(A)给第一织物的第一面涂覆粘接剂以限定在交叉方向上从第一侧缘朝向第二侧缘延伸的粘接区域和在加工方向上沿着第二侧缘延伸的非粘接区域;(B)利用摇臂沿交叉方向摇动连续弹性部件,从而把连续弹性部件以曲线图案配置在第一织物的第一面上,使得连续弹性部件具有各自朝向第一侧缘凸状弯曲的山部、各自被限定在一对相邻山部之间且相对于第一侧缘凹状弯曲的谷部、以及连接山部与谷部的中间部;(C)利用第一加压辊将包括山部和中间部但除谷部以外的连续弹性部件附接到第一织物的第一面的粘接区域内;以及(D)利用第二加压辊把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平整放置并接合在一起。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至少包括适于实施把连续弹性部件附接到第一织物上的步骤的旋转鼓和被设置为与旋转鼓处于面对面关系的加压辊; 连续弹性部件具有被附接到第一织物的第一面的涂覆有粘接剂的粘接区域内的部分和在第一织物的第一面的未涂覆粘接剂的非粘接区域内保持自由的部分;加压辊为一端侧上具有小径部的圆筒形,小径部与另一端侧上的部分相比直径较小且适于不实施加压步骤;以及在连续弹性部件已设置于其上的第一织物在旋转鼓与加压辊之间受挤压的步骤中,小径部保持与连续弹性部件的处于非粘接区域内的区域相向隔开。图1是采用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制造的尿布的透视图。图2是平整展开状态下的尿布的局部切除俯视图。图3是尿布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4表示尿布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步骤(A)的俯视图。图6(a)是表示横移步骤的俯视图,以及图6(b)是表示粘接线的细节的局部放大视图。图7是表示第一加压步骤的局部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第二加压步骤的局部的俯视图。图9(a)和9(b)是表示在沿着距离L行进过程中连续弹性部件的谷部如何动作的视图。
7102和第二织物105彼此粘接之前受其自身的重力作用而下垂的视图。〈步骤(D)>参照图8,在连续弹性部件104和连续辅助片材115已通过第一加压辊112与旋转鼓108的协作而固定到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上后,第一织物102现在沿加工方向 MD传送到旋转鼓的下方区域(参见图3)。第二织物105的表面面向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且涂覆有热熔粘接剂150。当第一织物102和第二织物105在第二加压辊118与旋转鼓108之间受挤压时,这两织物102,105通过热熔粘接剂150粘接到一起。在依据本发明的生产过程中,实施步骤(C)的站与实施步骤(D)的站之间的距离L 被设定为比任何其它两个连续步骤间的距离长。这是为了在保持自由的谷部104b恢复初始线性位置之前确保充足的时间。更具体的,如果第一织物102和第二织物105彼此粘接而不等待经过谷部104b恢复初始线性位置所需的时间,则仍然处于张力作用下的谷部104b 将被夹在这两织物102,105之间。结果,仍然处于张力作用下的谷部104b将附接到尿布10 的胯部区域15上。谷部104b的收缩将导致吸液芯材35的非预期变形,从而导致吸收性能下降。然而,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允许谷部104b在第一织物102和第二织物105彼此粘接之前恢复初始线性位置,使得连续弹性部件104在这些谷部104b内的张力可以保持得尽可能得低。如自图9 (a)和9 (b)将显而易见的,当连续弹性部件104的保持自由的谷部104b 移动至旋转鼓108的下方区域时,此谷部104b受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从旋转鼓108的外周面 109下垂。参照图9(a),利用旋转鼓108的外周面传送的连续弹性部件104的谷部104b逐渐朝向内方移动(如箭头Q所示)以恢复其初始线性位置。在从实施步骤(D)的站200至实施步骤(D)的站201的距离L上移动的过程中,谷部104b逐渐朝向第一侧缘106移动,且在第二步骤或站201内,紧邻谷部104b在第二加压辊105与旋转鼓108之间受挤压之前, 该谷部104b基本恢复其初始线性位置(参见图9(b))。谷部104b可在被传送过距离L的过程中恢复其初始线性位置而不与第一织物102 的第一面102A接触。换句话说,谷部104b免受任何接触阻力并能充分地发挥谷部104b的收缩力,而不使谷部104b中的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产生任何皱纹且不使体液泄漏。 从外观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优选的。即便谷部104b自身施加试图进一步朝向内方移动的收缩恢复力,利用所涂覆的双重粘接剂牢靠固定的辅助片材115也可以作为适于阻止该谷部104b进一步朝向内方即朝向前腰部区域13移动的定位装置。对于依据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10的各组件,可采用相关技术领域中普遍采用的公知材料而不受限制。依据本发明的尿布10的构造不限于所示的短裤式尿布的构造,只要该尿布由包括连续弹性部件104的复合织物122形成且该连续弹性部件104以描绘预定曲线的方式被夹在和粘接在作为外侧部件11的后方部21和/或前方部20的材料的第一织物102和第二织物105之间即可。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沿着腰部开口的周缘附接多个腰部环绕弹性部件以沿着尿布10的横向X延伸,或者按照与后方部21内的与各腿部开口的后半周缘有关的弹性部件27相同的方式配置前方部20内的与各腿部开口的前半周缘有关的弹性部件23A,23B。上述本发明的方面可列在至少以下项中
(i) 一种用于制造一次性尿布的方法,该一次性尿布包括复合织物(122),该复合织物(12 包括第一织物(102)、叠加并粘接在该第一织物上的第二织物(105)、和以曲线图案夹在并粘接在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之间的连续弹性部件(104),其中,第一织物具有第一面(102A)、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沿加工方向(MD)延伸的第一侧缘(106)、和在与加工方向垂直的交叉方向(CD)上与第一侧缘相向隔开的第二侧缘(107),该方法包括步骤(A)给第一织物的第一面涂覆粘接剂(130)以限定在交叉方向(⑶)上从第一侧缘朝向第二侧缘延伸的粘接区域(131)和在加工方向上沿着第二侧缘延伸且具有宽度尺寸W 的非粘接区域(134);(B)利用摇臂(11 沿与加工方向相交的方向摇动连续弹性部件,从而把连续弹性部件以曲线图案配置在第一织物的第一面上,使得连续弹性部件具有分别朝向第一侧缘凸状弯曲的山部(104a)、分别被限定在一对相邻山部之间且相对于第一侧缘凹状弯曲的谷部(104b)、以及连接山部与谷部的中间部(104c);(C)利用第一加压辊(11 使连续弹性部件仅通过所述山部和中间部附接到第一织物的第一面的粘接区域内;以及(D)利用第二加压辊(118)把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叠加并粘接在一起。(vi) 一种用于制造一次性尿布的装置,该一次性尿布包括复合织物(122),该复合织物(12 包括第一织物(102)、叠加并粘接在该第一织物上的第二织物(105)、和以曲线图案夹在并粘接在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之间的连续弹性部件(104),该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装置至少包括适于实施把连续弹性部件附接到第一织物上的步骤的旋转鼓 (108)、和被设置为与该旋转鼓处于面对面关系的加压辊(112);连续弹性部件具有被附接到第一织物的第一面的涂覆有粘接剂(130)的粘接区域内的部分、和在第一织物的第一面的未涂覆粘接剂的非粘接区域(134)内保持自由的部分;加压辊为一端侧上具有小径部的圆筒形,该小径部与另一端侧上的部分相比直径较小且适于不实施加压步骤;以及在连续弹性部件已设置于其上的第一织物在旋转鼓与加压辊之间受挤压的步骤中,小径部保持与连续弹性部件的处于非粘接区域内的区域相向隔开。上述项⑴和(vi)中所述的本发明的方面可提供以下一个或多个有利效果(a)采用此布置,第一加压辊在一端侧上具有与另一端侧上的部分相比直径较小且适于不实施加压步骤的小径部,且在连续弹性部件已设置于其上的第一织物在旋转鼓与加压辊之间受挤压的步骤中,小径部保持与连续弹性部件的处于非粘接区域内的区域相向且隔开。换句话说,连续弹性部件的谷部不在第一加压辊和旋转鼓之间受挤压而保持自由。 这便于谷部恢复初始线性位置。即便摇臂向外摇动至第一织物以外,连续弹性部件的谷部也像上面所述的那样可靠地恢复初始线性位置,因而不需要第一织物具有与收缩至初始线性位置之前的谷部对应的额外宽度尺寸。从而,减少材料浪费。另外,依据其它方面提供以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ii)该方法还包括步骤(E)把与连续弹性部件的中间部相交且沿着加工方向延伸的连续辅助片材(115)利用涂覆在该连续辅助片材的面向第一织物的第一面的表面上的粘接线粘接到第一织物的第一面上。(iii)连续弹性部件和连续辅助片材利用第一加压辊基本同时附接到第一织物的
第一面上。(iv)从实施步骤(C)的第三站至实施步骤(D)的第四站的距离,被设定为大于实施步骤(A)的第一站和实施步骤(B)的第二站之间限定的距离以及第二站和第三站之间限定的距离。(ν)在各步骤中,至少步骤(C)和⑶在同一旋转鼓上实施。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区分类似部件。


本发明旨在改进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和装置,使得连续弹性部件的预定横过胯部区域中央延伸的区域可以以预期状态附接到连续织物上。一次性尿布(10)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A)给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涂覆粘接剂(130)以限定在交叉方向(CD)上从第一侧缘(106)朝向第二侧缘(107)延伸的粘接区域(131)和在加工方向(MD)上沿着第二侧缘(107)延伸的非粘接区域(134);(B)利用摇臂(113)沿交叉方向(CD)摇动连续弹性部件(104),从而把连续弹性部件(104)以曲线图案配置在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上,使得连续弹性部件(104)具有分别朝向第一侧缘(106)凸状弯曲的山部(104a)、分别被限定在一对相邻山部(104a)之间且相对于第一侧缘(106)凹状弯曲的谷部(104b)、以及连接山部(104a)与谷部(104b)的中间部(104c);(C)利用第一加压辊(112)使包括山部(104a)和中间部(104c)但除谷部(104b)以外的连续弹性部件(104)附接到第一织物(102)的第一面(102A)的粘接区域(131)内;以及(D)利用第二加压辊(118)把第一织物(102)和第二织物(105)平整放置并粘接在一起。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