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章庆春, 尹海辉
  • 公开日
    2015年3月1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30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30日
  • 申请人
    章庆春, 尹海辉
  • 文档编号
    A61F2/07GK204207879SQ20142063564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包括人造血管(I)和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造血管(I)包括若干个直管和若干个褶皱管,直管通过褶皱管间隔相连,其中直管上均包覆有支撑架(2),人造血管(I)的两端均为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人造血管(I)包括依次相连的直管A (11)、褶皱管A (12)、直管B (13)、褶皱管B (14)和直管C(15),直管A(11)位于覆膜支架近端、直管C (15)位于覆膜支架远端,直管A (11)、直管B(13)和直管C (15)上均包覆有支撑架(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相连的褶皱管C (16)、直管D (17)、褶皱管D (18)和直管E (19),褶皱管C (16)连接在直管C (15)上,直管D (17)和直管E (19)上均包覆有支撑架(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褶皱管B (14)的褶皱密度大于褶皱管A (12),褶皱管A (12)的褶皱密度大于褶皱管C(16),褶皱管C(16)的褶皱密度大于褶皱管D (18)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为呈波浪形的金属丝,支撑架(2)的材质为记忆合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缝合或粘合在直管A (11)、直管B (13)和直管C (15)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造血管(I)为裙皱结构,人造血管(I)上缝合或粘合支撑架(2)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覆膜支架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覆膜支架无法克服回直力、实用性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包括人造血管(1)和支撑架(2),所述的人造血管(1)包括若干个直管和若干个褶皱管,直管通过褶皱管间隔相连,其中直管上均包覆有支撑架(2),人造血管(1)的两端均为直管。本实用新型具有一定的纵向拉伸形变能力,能贴合主动脉的生理弯曲,消除传统支架在弯曲后的回直力,使主动脉血管壁均匀受力。
  •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 [0002]传统的大血管腔内支架是在很薄且平整的Teflon人造血管外缝制支撑用的金属丝,支架能够进行压缩,但没有纵向拉伸能力。人的主动脉在心脏收缩与舒张时会产生横向和纵向的弹性形变,形成血管搏动,而血管腔内支架只能产生压缩,即横向形变,而基本无纵向形变能力。一旦大血管腔内支架前端靶定后,由于主动动脉与大血管腔内支架在纵向形变能力上不一致,心脏收缩与舒张时,导致支架远端在主动脉内壁轻微纵向移动,损伤主动脉内壁,严重可在支架近端或远端形成主动脉瘤。(记载于《中国介入放射学》2008, 2 ;26-29,范占明,王珏,李宇,张兆琪所著的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规范化操作及存在的问题)。 [0003]目前广泛使用的胸主动脉大血管覆膜支架为直型支架,没有纵向拉伸形变能力,其折弯后一方面易形成弯折处支架塌陷;另一方面,由于支架为覆膜支架,其置入胸主动脉后要承受血压(正常情况下主动脉内收缩血压超过140mmHg,>18.67KPa)。直型覆膜支架有回复直型结构的弹性力量,以支架中间部分作支点,其两端存在回复力,必然对主动脉壁产生局部应力,长期作用同样会导致支架近端或远端主动脉瘤形成。现在临床上报道的支架置入后动脉瘤形成部位也正是主动脉壁承受支架回复力的部位。 [0004]虽有一些技术针对覆膜支架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案,但均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例如,专利号为200410053816,专利名称为组合式可任意方向弯曲的覆膜支架,其采用支架组合设计,通过多个支架单位鱼鳞样式的组合而成,但这种方式支架制作极其复杂,并且在使用中一旦高压血流通过覆膜支架,该设计仍无法消除回复力; [0005]再如,专利号为201210191537.1,名称为一种预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其制作方法,其在制作中就采用预先弯曲的设计,但人体的胸部大血管尺寸、弯度均不相同,特别是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患者,其病变部位位于降主动脉近端,主动脉在此位置有一个近90°转弯,但不同个体的主动脉其转弯度数均不相同,而大血管覆膜支架植入后需与血管贴壁,也形成一个近90°转弯。预弯的设计无法保证可以完全适合每一个患者,即使用时无法保证覆膜支架植入后可以与血管贴壁,在手术过程中更是存在支架无法准确到位的问题;
[0006]再如,专利号为201110303760.6,名称为一种覆膜支架,其通过裸支架缓冲回直应力,但是在覆膜支架和裸支架的结合部,仍然存在回直力,回直力的问题仍未消除。
[0007]如何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能完全克服回直力的覆膜支架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覆膜支架无法克服回直力、实用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包括人造血管和支撑架,所述的人造血管包括若干个直管和若干个褶皱管,直管通过褶皱管间隔相连,其中直管上均包覆有支撑架,人造血管的两端均为直管。
[0011]人造血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直管A、褶皱管A、直管B、褶皱管B和直管C,直管A位于覆膜支架近端、直管C位于覆膜支架远端,直管A、直管B和直管C上均包覆有支撑架。
[0012]还包括依次相连的褶皱管C、直管D、褶皱管D和直管E,褶皱管C连接在直管C上,直管D和直管E上均包覆有支撑架。
[0013]所述的褶皱管B的褶皱密度大于褶皱管A,褶皱管A的褶皱密度大于褶皱管C,褶皱管C的褶皱密度大于褶皱管D。
[0014]所述的支撑架为呈波浪形的金属丝,支撑架的材质为记忆合金。
[0015]所述的支撑架缝合或粘合在直管A、直管B和直管C上。
[0016]所述的人造血管为褶皱结构,人造血管上缝合或粘合支撑架。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纵向拉伸形变能力,能贴合主动脉的生理弯曲,消除传统支架在弯曲后的回直力,使主动脉血管壁均匀受力。通过皱纹管的设计,不会对主动脉血管壁产生局部异常应力,长期置入不损伤血管壁,可预防支架置入后动脉瘤形成。由于消除了支架在弯曲后的回直力,支架置入后自身不存在侧方异常应力,支架扩展更自然、更充分,能更好的贴服主动脉血管壁,预防血液沿支架与主动脉壁间向血管破口反流,减少支架内漏。由于支架具有纵向延展能力,能更好的贴合主动脉在心脏收缩与舒张时的生理形变,不会导致支架金属结构的细微移位,对支架置入部位的主动脉壁不产生较大的影响。
[0019]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人造血管的结构立体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人造血管的结构立体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立体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主动脉夹层上使用的立体图;
[0025]其中,1-人造血管、2-支撑架、3-主动脉夹层、11-直管A、12-褶皱管A、13_直管B、14-褶皱管B、15-直管C、16-褶皱管C、17-直管D、18-褶皱管D、19-直管E。


[0026]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00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胸部大血管腔内的覆膜支架,包括人造血管I和支撑架2,支撑架2为现有技术内容,是对人造血管进行支撑的部件,缝制在人造血管I外,组合在一起形成覆膜支架。如图2所示,人造血管I包括若干个直管和若干个褶皱管,直管通过褶皱管间隔相连,即形成直管、褶皱管、直管、褶皱管的结构。其中直管上均包覆有支撑架2,人造血管I的两端均为直管。人造血管I包括依次相连的直管All、裙皱管A12、直管B13、褶皱管B14和直管C15,直管All、褶皱管A12、直管B13、褶皱管B14和直管C15之间均相通。直管Al 1、直管B13、直管C15为普通的外表光滑的人造血管管道;褶皱管A12和褶皱管B14为具有褶皱结构的人造血管管道,褶皱结构可以实现褶皱管A12和褶皱管B14的压缩、拉伸,即在使用时在实现横向变形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纵向变形。直管AU、直管B13和直管C15上均包覆有支撑架,即通过支撑架在直管All、直管B13和直管C15上的固定,整体上形成覆膜支架。
[0028]将人造血管设计成直管411、褶皱管412、直管則3、褶皱管814和直管(:15的顺序,是为了配合在覆膜支架在主动脉夹层3中的设计,如图5所示,直管All位于覆膜支架近端、直管C15位于覆膜支架远端,即直管All位于覆膜支架的起始端,直管C15位于覆膜支架的末端。直管All和褶皱管A12统称为第一段人工血管,位于支架起始段,用于主动脉夹层3的近端;直管B13和褶皱管B14统称为第二段人工血管,位于支架近中段,用于主动脉夹层3的弓部;直管C15则为第三段人工血管,位于支架中远段,用于主动脉夹层3的下部延伸。由于主动脉夹层3的下部延伸没有大范围的角度弯曲,近似位直段,此段的纵向拉伸能力仅为整个覆膜支架的20%,因此可以采用普通的直管设计。当然为了更好的贴服主动脉血管壁,第三段人工血管还可以包括依次相连的褶皱管C16、直管D17、褶皱管D18和直管E19,即直管C15上连接褶皱管C16,再依次连接直管D17、褶皱管D18和直管E19。同样的,在直管D17和直管E19上均包覆有支撑架2,用于整体上形成覆膜支架。通过褶皱管C16、直管D17、褶皱管D18和直管E19的设计,可以使覆膜支架更好的贴服于主动脉夹层3的下部延伸。
[0029]在覆膜支架近中段,即第二段人工血管。由于覆膜支架置入后要贴合主动脉夹层3的弯曲,这段覆膜支架的纵向延展较大,人造血管设计的横纹皱褶逐渐变密集,使得这段支架的纵向拉伸长度接近于支架直径(在2.5?3cm左右),因此褶皱管B14的褶皱密度大于褶皱管A12。而在第一段人工血管处,对支架纵向拉伸能力要求较低,人造血管I设计的横纹皱褶逐渐变稀、变浅,因此褶皱管A12的褶皱密度大于褶皱管C16。在第三段人工血管,即主动脉夹层3的下部延伸,近似直血管段,对支架纵向拉伸能力要求更低,纵向拉伸长度在f 1.5cm左右,因此褶皱管C16的褶皱密度大于褶皱管D18。当然在第二段人工血管中,只设计了一个褶皱管,由于第二段人工血管位于支架弯曲部,此段纵向拉伸能力为整个人工血管直劲的70%,使此段支架能弯曲70度左右,因此,还可以配合多个直管和褶皱管设计,即直管-褶皱管-直管-褶皱管-直管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大角度的弯曲。
[0030]支撑架2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设计均可,直接缝合或粘合在直管All、直管B13和直管C15上,起到支撑作用即可。当然,可以直接缝合或粘合在直管D17和直管E19上。支撑架2最好可以使用常用的呈波浪形的金属丝,支撑架2的材质为记忆合金,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保证长期使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了将使用范围更广,更好的应用于大血管腔内,如图3所示,人造血管I为褶皱结构,整体上为褶皱管的设计。如图4所示,在人造血管I上缝合或粘合支撑架2,组合成覆膜支架。在整个覆膜支架中可以随意地、方便地实现弯曲,这样不光可以应用于主动脉夹层3,还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其它大血管腔内。
[0031]实际使用时,将覆膜支架安装在大血管腔内,通过覆膜支架上的褶皱管设计,很好的形成覆膜支架的纵向拉伸。如图5所示,特别适用于主动脉夹层3,覆膜支架植入后,直管All和褶皱管A12位于主动脉夹层的近端,直管B13和褶皱管B14位于主动脉夹层3的弓部,直管C15位于主动脉夹层3的直管部,很好的贴服于血管壁,且针对不同主动脉夹层3之间的细微差别,也可以达到自动调整的目的,从而保证保证覆膜支架植入后可以与血管贴壁。
[00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