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中药制丸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中药制丸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檀润华, 王素欣, 马力辉
  • 公开日
    2004年3月10日
  • 申请日期
    2003年7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03年7月21日
  • 申请人
    河北工业大学
  • 文档编号
    A61J3/06GK1480122SQ0313042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制丸机,主要由交流变频调速电机、托辊、搓辊、固定支撑、齿轮组成,其特征在于中药制丸机的交流变频调速电机(12)通过联轴器(1)与其上带有螺旋凹槽的托辊(10)传动连接,托辊(10)通过固定支撑(3)和托辊支撑(9)在竖直方向上固定,托辊(10)的轴向是由两个锁紧螺母(11)和轴承(5)固定在固定支撑(3)上,两个带有半圆型螺旋槽的搓辊(4)通过滑动支撑(6)和固定支撑(3)在竖直方向上固定,水平上是由两个轴承(5)固定在滑动支撑(6)和固定支撑(3)上,三个齿轮(2)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两个搓辊(4)和托辊(10)上,托辊(10)上的齿轮(2)与两个搓辊(4)上的齿轮(2)啮合并带动其转动,固定支撑(3)和滑动支撑(6)通过螺栓固定在导轨(8)上,托辊支撑(9)通过结构配合固定在导轨(8)上,药丸接收滑道(7)固装在滑动支撑(6)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中药制丸机,其特征在于两个螺旋方向相同的搓辊(4)的螺旋大径相切,搓辊(4)的螺旋方向及转向和托辊(10)的螺旋方向及转向相反,药丸(13)的外圆与两搓辊(4)的半圆型螺旋槽及托辊(10)的螺旋大径相切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中药制丸机,其特征在于托辊(10)的末端导成圆角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中药制丸机,其特征在于该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制丸直径为2~22mm,将药丸直径分成几个系列,在每个系列中只需更换搓辊(4)和托辊(10)就能生产不同直径的药丸(13)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机械,特别涉及一种中药制丸机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中药制丸机的制作方法 目前中药水蜜丸、浓缩丸的制备现普遍采用塑制法,用机械挤条、制丸。由于中药特殊的加工工艺,水蜜丸、浓缩丸的制备不能使用西药的通用加工设备,而国内则主要是以搓丸为代表机型,传统技术工艺路线如下制条成丸→静置→筛选补重→烘箱干燥→选丸→撞光上光→包装。该工艺有以下缺点1)成丸采用搓丸,搓制周期为0.7周左右,成丸表面粗糙,圆整度差,丸重差异大;2)需反复筛选、补重,直至重量合格;3)属间断式的人工生产,周期长,污染源多,不符合GMP标准要求。为此,药丸一次成型将成为水蜜丸、浓缩丸制剂发展的主要方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解决药丸圆、光、亮及连续生产一次成型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中药制丸机。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中药制丸机的结构是,交流变频调速电机(12)通过联轴器(1)与其上带有螺旋凹槽的托辊(10)传动连接,托辊(10)通过固定支撑(3)和托辊支撑(9)在竖直方向上固定,托辊(10)的轴向是由两个锁紧螺母(11)和轴承(5)固定在固定支撑(3)上,两个带有半圆型螺旋槽的搓辊(4)通过滑动支撑(6)和固定支撑(3)在竖直方向上固定,水平上是由两个轴承(5)固定在滑动支撑(6)和固定支撑(3)上,三个齿轮(2)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两个搓辊(4)和托辊(10)上,托辊(10)上的齿轮(2)与两个搓辊(4)上的齿轮(2)啮合并带动其转动,固定支撑(3)和滑动支撑(6)通过螺栓固定在导轨(8)上,托辊支撑(9)通过结构配合固定在导轨(8)上,药丸接收滑道(7)固装焊接在滑动支撑(6)上。两个螺旋方向相同的搓辊(4)的螺旋大径相切,搓辊(4)的螺旋方向及转向和托辊(10)的螺旋方向及转向相反,药丸(13)的外圆与两搓辊(4)的半圆型螺旋槽及托辊(10)的螺旋大径相切。托辊(10)的末端导成圆角。该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制丸直径为2~22mm,只需更换搓辊(4)和托辊(10)就能生产不同直径的药丸(13)。
其工作原理是两个螺旋方向相同的搓辊螺旋大径相切,搓辊的螺旋槽的法向形状为所要形成的药丸的半圆形状,药丸在两个搓辊形成的空间形状内,为了防止药丸从搓辊中掉出,药丸的底下有托辊,药丸的底部和托辊的螺旋大径相切,搓辊的螺旋方向和托辊的螺旋方向相反,托辊的托齿插入到搓辊的螺旋槽内,搓辊的齿形插入到托辊的螺旋槽内,搓辊和托辊的导程相等。两搓辊轴线和圆的药丸的水平轴线共面且水平。药丸在搓辊螺旋的推动和托辊的支撑下,具有三个互相垂直的旋转角速度,药丸的质心沿辊的轴线方向运动,在药丸达到圆、光、亮的程度时,药丸运动到托辊的末端,从两搓辊中掉下,落入药丸接收滑道。在某一系列的药丸直径中,只需更换搓辊和托辊,就能生产不同直径的药丸。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搓辊的螺旋结构,在螺旋的推动下,药丸能够连续生产,要达到丸型圆整和光亮,只需要增加螺辊的长度,以增加药丸的滚动时间,这不影响药丸的生产率,实现了药丸一次成形的要求。此结构克服了药丸滚动时间短,成丸表面粗糙,圆整度差的缺点,只要药条进入搓辊前药条的直径变化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就能克服丸重差异大的缺点,不需反复筛选、补重,直至重量合格。药丸一次成形,属连续式生产,生产周期短,污染源减少,符合GMP标准要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1)实现小丸制备工艺的一个飞跃药丸一次成型,工艺简约高效。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工艺间断式生产、工艺复杂、污染源多的缺点。
(2)要达到丸型圆整和光亮,只需要增加螺辊的长度,增加药丸的滚动时间,这不影响药丸的生产率。
(3)药丸在螺旋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下向前滚动,具有三个互相垂直的转矩,即具有三个互相垂直的转速,满足药丸成圆的基本条件,使药丸圆整均匀、色泽一致、表面光滑无裂隙、色斑,丸粒坚实,无需筛选补重,因而可作为水蜜丸浓缩丸的最终丸型。
(4)模块化设计,在某一直径系列中,更换搓辊和托辊,电机变频调速,就能生产不同直径的药丸。


图1为本发明中药制丸机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中药制丸机三辊与药丸接触线的z-y面转动示意图;图5为中药制丸机三辊与药丸接触线的x-y面转动示意图。
其中图4、图5中的M1、M2为搓辊的转矩,M3为托辊的转矩,M4为药丸x-y面的转矩。

制备直径为6mm药丸的中药制丸机的结构是交流变频调速电机12通过联轴器1与其上带有螺旋凹槽的托辊10传动连接,托辊10的外径为14mm、内径为9mm。托辊10又通过固定支撑3和托辊支撑9在竖直方向上固定,托辊10的轴向是由两个锁紧螺母11和轴承5固定在固定支撑3上,两个带有半圆型螺旋槽的搓辊4通过滑动支撑6和固定支撑3在竖直方向上固定,水平上是由两个轴承5固定在滑动支撑6和固定支撑3上,搓辊4的外径为15mm、内径为9mm。三个齿轮2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两个搓辊4和托辊10上,托辊10上的齿轮2与两个搓辊4上的齿轮2啮合并带动其转动,固定支撑3和滑动支撑6通过螺栓固定在导轨8上,托辊支撑9通过结构配合固定在导轨8上,药丸接收滑道7焊接在滑动支撑6上。两个螺旋方向相同的搓辊4的螺旋大径相切,搓辊4的螺旋方向和托辊10的螺旋方向相反,转向也相反,药丸13的外圆与两搓辊4的半圆型螺旋槽及托辊10的螺旋大径相切。托辊10的末端导成圆角。
本发明中药制丸机的工作过程是交流变频调速电机12通过联轴器1与托辊10传动连接,三个齿轮2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两个搓辊4和托辊10上,托辊10上的齿轮2与两个搓辊4上的齿轮2啮合并带动其转动。药条从固定支撑3的斜上方进入两搓辊4和托辊10形成的空间结构内,两个螺旋方向相同的搓辊4螺旋大径相切,在齿轮2的传动下,两搓辊4的转向相同,药丸13的底下有托辊10,药丸13的底部和托辊的螺旋大径相切,托辊10的螺旋方向和搓辊4的螺旋方向相反,转向也相反。药丸13和两搓辊4的螺旋槽、托辊10的螺旋大径相切,药丸13在搓辊4螺旋的推动和托辊10的支撑下,具有三个互相垂直的旋转角速度,其质心沿辊的轴线方向运动,在药丸达到圆、光、亮的程度时,药丸运动到托辊10的末端,从两搓辊中掉下,落入药丸接收滑道7。为了便于药丸的落下,且落下过程中不被托辊10划破,托辊10的末端需要导成圆角。三辊和药丸的转动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
为了使搓辊和托辊的相对位置达到制丸的要求,三辊的相对位置在装配时需要调整,托辊上的齿轮要带动搓辊上的两个齿轮,齿形和齿间的相对位置需要对应,所以初次组装时,齿轮与辊间的联结需要辊和齿轮的相对位置调整好后配做。组装时,为了防止钻孔时辊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可在药丸的位置上放和所要制药丸同直径的钢球。改变交流变频调速电机的转速,以改变制丸速度。


一种中药制丸机,属于制药机械领域。本发明解决了药丸圆、光、亮且连续生产并一次成型问题。其主要结构是交流变频调速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托辊传动连接,托辊通过支撑及轴承固定,两个搓辊通过滑动支撑、固定支撑及轴承固定,托辊上的齿轮与两个搓辊上的齿轮啮合,固定支撑和滑动支撑通过螺栓固定在导轨上,托辊支撑固定在导轨上,药丸接收滑道固装在滑动支撑上。该机可以使药丸连续生产并一次成型,制出的药丸圆、光、亮,在药丸的直径系列内,只需更换搓辊和托辊,就能生产不同直径的药丸。该机可广泛应用于中药制药行业。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