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新型手动培养液转移器的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新型手动培养液转移器的制造方法
  • 发明者
    葛斌, 杨智敏, 刁英
  • 公开日
    2015年4月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1月13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1月13日
  • 申请人
    遵义医学院
  • 文档编号
    C12M3/00GK204251626SQ20142067608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手动培养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把手(I)、支架(2)、卡口(3)、塑胶转轮A (4)、塑胶转轮B (5)、弹簧A (6)、弹簧B (7)、连接轴A⑶、连接轴B (9)、软塑胶管(10)、接口(11)、套管(12)、连接管(13)、按压开关(14)、移液管(15);所述把手(I)上方设有按压开关(14);把手(I)与支架(2)的连接处设有塑胶转轮A(4)和塑胶转轮B(5);所述连接轴A (8)和连接轴B (9)分别穿过塑胶转轮A (4)和塑胶转轮B (5),所述连接轴A (8)和连接轴B (9)之间通过弹簧A (6)和弹簧B (7)连接,所述连接轴B (9)还连接按压开关(14);所述软塑胶管(10) —端与接口(11)连接,软塑胶管(10)另一端穿设于胶转轮A4和塑胶转轮B (5)之间,软塑胶管(10)、胶转轮A4和塑胶转轮B (5)均设于把手(I)内;所述卡口(3)固定于支架⑵上并卡设有接口(11),接口(11) 一端与软塑胶管(10)连接,接口(11)另一端连接套管(12);套管(12)另一端与连接管(13) —端相连;连接管(13)另一端与移液管(1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培养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管(15)上设有刻度(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培养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开关(14)为机械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培养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转轮A(4)、塑胶转轮B (5)将软塑胶软管(10)夹设于中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培养液转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A(8)、连接轴B (9)均穿过支架(2)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IVF实验室的手动培养液转移器 技术背景 [0002]目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实验室所用的培养液转移器普遍为电动转液器,结构精密复杂,不但成本高而且需要随时充电胚胎的体外培养需要各种培养液精确地按不同比例混合(液体加入量范围约为0.0l-1Oml),传统电动加液器不容易控制液体的加入量,混合培养液时经常造成误差,且容易浪费,市面上的微量加液器虽然能精确控制液体加入量,但是每次转移的液体量很小,且需要不停调节,操作费时,使培养液在外部暴露时间过长而导致酸碱度发生变化,不能满足IVF实验室的要求
  • 专利摘要
    一种新型手动培养液转移器,包括把手、支架、卡口、塑胶转轮A、塑胶转轮B、弹簧A、弹簧B、连接轴A、连接轴B、软塑胶管、接口、套管、连接管、按压开关、移液管;所述把手上方设有按压开关;把手与支架的连接处设有塑胶转轮A和B;所述连接轴A和B分别穿过塑胶转轮A和B,所述连接轴A和B之间通过弹簧A和弹簧B连接,所述连接轴B还连接按压开关;所述软塑胶管一端与接口连接,软塑胶管另一端穿设于胶转轮A和B之间,软塑胶管、胶转轮A和B均设于把手内;所述卡口固定于支架上并卡设有接口,接口一端与软塑胶管连接,接口另一端连接套管;套管另一端与连接管一端相连;连接管另一端与移液管连接。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手动培养液转移器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新型手动培养液转移器的制造方法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新型手动培养液转移器 [0004]一种新型手动培养液转移器,包括把手、支架、卡口、塑胶转轮A、塑胶转轮B、弹簧 A、弹簧B、连接轴A、连接轴B、软塑胶管、接口、套管、连接管、按压开关、移液管;所述把手上方设有按压开关;把手与支架的连接处设有塑胶转轮A和塑胶转轮B ;所述连接轴A和连接轴B分别穿过塑胶转轮A和塑胶转轮B,所述连接轴A和连接轴B之间通过弹簧A和弹簧B连接,所述连接轴B还连接按压开关;所述软塑胶管一端与接口连接,软塑胶管另一端穿设于胶转轮A和塑胶转轮B之间,软塑胶管、胶转轮A和塑胶转轮B均设于把手内;所述卡口固定于支架上并卡设有接口,接口一端与软塑胶管连接,接口另一端连接套管;套管另一端与连接管一端相连;连接管另一端与移液管连接。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只需用拇指顺时针转动塑胶转轮A,就能通过连接轴A、连接轴B带动塑胶转轮B,挤压塑胶软管,产生的气压就能将培养基吸入移液管内,根据移液管上的刻度控制吸入量;同样,逆时针转动塑胶转轮A,即可排出移液管中的培养液。操作简单,不需充电,而且更换不同尺寸的连接管可以与不同型号的移液管(标有刻度)连接,最主要的是能精确控制吸入和排出的液体量(范围:0.01ml-10ml),有效避免了混合培养液时造成的误差和浪费,有利于胚胎的体外培养。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培养液转移器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A处局部放大图
[0008]图中:1_把手、2-支架、3-卡口、4-塑胶转轮A、5-塑胶转轮B、6-弹簧A、7-弹簧
B、8-连接轴A、9-连接轴B、10-软塑胶管、11-接口、12-套管、13-连接管、14-按压开关、15-移液管、16-刻度。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0]一种新型手动培养液转移器,包括把手1、支架2、卡口 3、塑胶转轮A4、塑胶转轮B5、弹簧A6、弹簧B7、连接轴A8、连接轴B9、软塑胶管10、接口 11、套管12、连接管13、按压开关14、移液管15 ;所述把手I上方设有按压开关14 ;把手I与支架2的连接处设有塑胶转轮A4和塑胶转轮B5 ;所述连接轴A8和连接轴B9分别穿过塑胶转轮A4和塑胶转轮B5,所述连接轴A8和连接轴B9之间通过弹簧A6和弹簧B7连接,所述连接轴B9还连接按压开关14 ;所述软塑胶管10 —端与接口 11连接,软塑胶管10另一端穿设于胶转轮A4和塑胶转轮B5之间,软塑胶管10、胶转轮A4和塑胶转轮B5均设于把手I内;所述卡口 3固定于支架2上并卡设有接口 11,接口 11 一端与软塑胶管10连接,接口 11另一端连接套管12;套管12另一端与连接管13 —端相连;连接管13另一端与移液管15连接。
[0011]所述移液管15上设有刻度16。
[0012]所述按压开关14为机械开关。
[0013]所述塑胶转轮A4、塑胶转轮B5将软塑胶管10夹在中间。
[0014]所述连接轴A8、连接轴B9均穿过支架2。
[0015]在使用时,移液管一端放入培养液容器内,另一端与移液器连接,拇指顺时针旋转其塑胶转轮A4,通过连接轴A8、连接轴B9带动塑胶管B5,对塑胶软管10的挤压产生的压力,培养液就能吸入移液管内,根据移液管上的刻度控制吸入量,放出培养液时,拇指逆时针旋转其中塑胶转轮A即可。由于塑胶软管10随着塑胶转轮A4的不停旋转,使用一段时间后位置会不停向上方移动,此时往下压按压开关14,可通过弹簧A6、弹簧B7和连接轴AS、连接轴B9使塑胶转轮A4和塑胶转轮B5分开,将软塑胶管10往下拉出即可重复使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