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防止痰液吸入口中的吸痰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防止痰液吸入口中的吸痰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孙其菊, 曲家灵
  • 公开日
    2003年6月4日
  • 申请日期
    2002年7月19日
  • 优先权日
    2002年7月19日
  • 申请人
    孙其菊, 曲家灵
  • 文档编号
    A61M1/00GK2553752SQ022684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止痰液吸入口中的吸痰器,包括储痰体(1)及其端部连通有软管(2);其特征在于导液管(3)一端悬空置于二次储痰筒(4)内腔,其另一端与二次储痰筒(4)端部相接,并通过连接管(6)与储痰体(1)相连通;二次储痰筒(4)另一端连有吸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痰液吸入口中的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悬空置于二次储痰筒(4)内腔的导液管(3)的高度,至少是二次储痰筒(4)内腔高度的1/3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医生救治病人用的吸痰器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痰液吸入口中的吸痰器,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储痰体(1)及其端部连通的软管(2)。改进在于导液管(3)一端悬空置于二次储痰筒(4)内腔,其另一端与二次储痰筒(4)端部相接,并通过连接管(6)与储痰体(1)相连通;二次储痰筒(4)另一端连通有吸管(5)。在救治婴儿吸取其口中痰液(和/或羊水)过程中,当出现储痰体痰液过满或因较满痰液的储痰体倾斜,造成痰液将要吸入医生口中时,痰液可通过悬空置于二次储痰筒内腔的导液管,进入二次储痰筒内腔底部积存,同已有技术相比,消除了原来痰液易通过吸管进入医生口中,实现了救治婴儿,吸取痰液(和/或羊水)既卫生又方便。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防止痰液吸入口中的吸痰器的制作方法现有技术中,妇产科医生在接生新生婴儿时,为及时清除其口中的痰液(和/或羊水),通常用人工吸痰器吸取其婴儿口中的痰液。所述的吸痰器是由储痰体及其端部连通有的两根软管构成。在吸取婴儿口中痰液的过程中,先将其中之一软管插入婴儿口中,医生口含另一根软管向外吸取痰液,吸取的痰液进入储痰体后,常因储痰体痰液过满或摆放较满痰液的储痰体倒斜,使储痰体内的婴儿痰液(和/或羊水)被医生吸入到自己的口中,既影响了卫生,又给操作带来十分不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医生在救治婴儿吸取其口中痰液(和/或羊水)时,常因储痰体过满或摆放较满痰液的储痰体倒斜,使储痰筒内的婴儿痰液被医生吸入到自己的口中,造成工作既不卫生又不方便。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这种防止痰液吸入口中的吸痰器,包括储痰体及其端部连通有软管;其改进在于导液管一端悬空置于二次储痰筒内腔,其另一端与二次储痰筒端部相接,并通过连接管与储痰体相连通;所述二次储痰筒的另一端与吸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在医生救治婴儿吸取其口中痰液过程中,当出现储痰体痰液过满或因较满痰液的储痰体倒斜,而造成痰液将要吸入医生口中时,痰液(和/或羊水)可通过悬空置于二次储痰筒内腔的导液管进入二次储痰筒内腔底部积存,同已有技术相比,消除了原来痰液易通过吸管进入医生口中,实现了救治婴儿,吸取痰液(和/或羊水)既卫生又方便。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局部剖视主视图。

图1所示。这种防止痰液吸入口中的吸痰器,包括储痰体及其端部连通有软管2。它是将导液管3一端悬空置于二次储痰筒4内腔;其另一端与二次储痰筒4端部相接,并通过连接管6与储痰体1相连通;二次储痰筒4另一端连通有吸管5。使用时,软管2一端插入婴儿的口中,医生口含吸管5端部吸取婴儿口中的痰液(和/或羊水),当储痰体1痰液过满或因较满痰液的储痰体1倒斜时,痰液进入连接管6内,如医生对吸管5继续进行吸取时,易将连接管6内的痰液通过导液管3吸进二次储痰筒4内腔,由于悬空的导液管3高度通常选择在二次储痰筒4内腔高度的2/3,受重量的影响,痰液(和/或羊水)落入并存积在二次储痰筒4内腔的底部,不会通过吸管5吸入医生的口中,实现了救治婴儿,吸取痰液(和/或羊水)卫生方便。本实用新型通常为一次性使用。软管2、连接管6、吸管5通常采用柔软材料构成;储痰体1、二次储痰筒4为透明材料构成。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