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气体吸入鼻夹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气体吸入鼻夹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治南
  • 公开日
    2015年4月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2月2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2月2日
  • 申请人
    天津市河床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刘治南
  • 文档编号
    A61M15/08GK204246629SQ20142073979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气体吸入鼻夹,包括筒状吸气管(I)和连接在吸气管(I)外壁的鼻卡(2),其特征在于,吸气管(I)的端部具有气管接口(3),所述的鼻卡(2)为两个一组相向设置的倒“L”型,鼻卡(2)设置向内侧延伸且具有间隔凸起部(4),还具有与鼻卡(2)同侧设置且联通吸气管(I)内部的吸气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孔(5)两个一组设置在鼻卡(2)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孔(5)两个一组贯穿鼻卡(2)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孔(5)垂直于吸气管(I)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卡(2)的两个倒“L”型向内侧倾斜1° -45°角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管接口(3)设置在吸气管(I)的一端,吸气管(I)另一端为盲端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管接口(3)设置在吸气管(I)的两端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管(I)内壁由气管接口(3)向内缩径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卡(2)的棱具有圆角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为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气体吸入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气体吸入鼻夹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吸入鼻夹,属于便携式气体吸入装置,包括筒状吸气管和连接在吸气管外壁的鼻卡,而吸气管的端部具有气管接口,所述的鼻卡为两个一组相向设置的倒“L”型,鼻卡设置向内侧延伸且具有间隔凸起部,还具有与鼻卡同侧设置且联通吸气管内部的吸气孔。这样设计的气体吸入鼻夹,通过鼻卡的凸起部挂持在使用者鼻小骨两侧,使用者在活动时不会造成意外脱落,并且吸氧鼻塞由于挂持受力在鼻中隔软骨至鼻小柱两侧,使用者体感压力小,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 专利说明
    气体吸入鼻夹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气体吸入鼻夹的制作方法 [0002]一般来讲,传统的气体吸入鼻夹连接输气管,在使用时采用卡扣或者胶带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使用者鼻腔侧壁或者头部。在便携式气体吸入装置领域,使用者需要经常活动,而传统气体吸入鼻夹的固定方式容易脱落,且长时间佩戴会造成使用者不适,甚至产生皮肤的不良反应。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气体吸入鼻夹。 [0004]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气体吸入鼻夹,包括筒状吸气管和连接在吸气管外壁的鼻卡,而吸气管的端部具有气管接口,所述的鼻卡为两个一组相向设置的倒“L”型,鼻卡设置向内侧延伸且具有间隔凸起部,还具有与鼻卡同侧设置且联通吸气管内部的吸气孔。 [000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0007]这样设计的气体吸入鼻夹,通过鼻卡的凸起部挂持在使用者鼻小骨两侧,使用者在活动时不会造成意外脱落,并且吸氧鼻塞由于挂持受力在鼻中隔软骨至鼻小柱两侧,使用者体感压力小,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具体施例一的正视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具体施例一俯视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具体施例一立体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具体施例二的正视图;
[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具体施例二俯视图;
[001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具体施例三的正视图;
[001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具体施例三、四的俯视图;
[001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具体施例四的正视图;
[001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具体施例五的正视图;
[0017]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具体施例六的正视图。
[0018]其中:
[0019]1:吸气管2:鼻卡
[0020]3:气管接口4:凸起部
[0021]5:吸气孔。


[0022]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3]根据图1~10所示,一种气体吸入鼻夹,包括筒状吸气管I和连接在吸气管I外壁的鼻卡2,而吸气管I的端部具有气管接口 3,所述的鼻卡2为两个一组相向设置的倒“L”型,鼻卡2设置向内侧延伸且具有间隔凸起部4,还具有与鼻卡2同侧设置且联通吸气管I内部的吸气孔5。
[0024]所述的吸气孔5两个一组设置在鼻卡2两侧。
[0025]或者所述的吸气孔5两个一组贯穿鼻卡2内部,所述的吸气孔5垂直于吸气管I设置。
[0026]所述的鼻卡2的两个倒“L”型向内侧倾斜1° -45°角。
[0027]所述的气管接口 3设置在吸气管I的一端,吸气管I另一端为盲端。
[0028]或者所述的气管接口 3设置在吸气管I的两端。
[0029]所述的吸气管I内壁由气管接口 3向内缩径。
[0030]所述的鼻卡2的棱具有圆角结构。
[0031]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为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
[0032]具体实施例一:
[0033]如图1~3所示,一种气体吸入鼻夹,包括筒状吸气管I和连接在吸气管I外壁的鼻卡2,而吸气管I的端部具有气管接口 3,所述的鼻卡2为两个一组相向设置的倒“L”型,鼻卡2设置向内侧延伸且具有间隔凸起部4,还具有与鼻卡2同侧设置且联通吸气管I内部的吸气孔5 ;
[0034]所述的吸气孔5两个一组设置在鼻卡2两侧;
[0035]所述的气管接口 3设置在吸气管I的一端,吸气管I另一端为盲端;
[0036]所述的吸气管I内壁由气管接口 3向内缩径;
[0037]所述的鼻卡2的棱具有圆角结构;
[0038]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为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
[0039]本具体实施例吸气管I的一端具有气管接口 3,吸气管I另一端为盲端,气管接口3连接气管,由于具有向内缩径的结构,气管连接牢固,不易脱落;两个倒“L”型组成的鼻夹2可以夹持在鼻小骨两侧,受力小,使用舒适;吸气孔5设置在鼻卡两侧,吸气孔5对准鼻孔,气体由吸气管I的通过吸气孔5排出后进入鼻腔,供使用者吸入。由于气管仅设置在头部一侧,使用者活动便捷,且连接牢固,不需要胶带粘接,与人体接触部位皆使用圆角结构、材质为已知的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使用舒适,对人体无害。
[0040]具体实施例二:
[0041]如图4~5所示,一种气体吸入鼻夹,包括筒状吸气管I和连接在吸气管I外壁的鼻卡2,而吸气管I的端部具有气管接口 3,所述的鼻卡2为两个一组相向设置的倒“L”型,鼻卡2设置向内侧延伸且具有间隔凸起部4,还具有与鼻卡2同侧设置且联通吸气管I内部的吸气孔5 ;
[0042]所述的吸气孔5两个一组贯穿鼻卡2内部,所述的吸气孔5垂直于吸气管I设置。
[0043]所述的气管接口 3设置在吸气管I的一端,吸气管I另一端为盲端。
[0044]所述的吸气管I内壁由气管接口 3向内缩径。
[0045]所述的鼻卡2的棱具有圆角结构。
[0046]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为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
[0047]本具体实施例吸气管I的一端具有气管接口 3,吸气管I另一端为盲端,气管接口3连接气管,由于具有向内缩径的结构,气管连接牢固,不易脱落;两个倒“L”型组成的鼻夹2可以夹持在鼻小骨两侧,受力小,使用舒适;吸气孔5两个一组贯穿鼻卡2内部,吸气孔5探入鼻腔,气体由吸气管I的通过吸气孔5排出后直接进入鼻腔,供使用者吸入,提高氧气使用率;吸气孔5垂直于吸气管I设置,便于生产加工,降低开模成本;由于气管仅设置在头部一侧,使用者活动便捷,且连接牢固,不需要胶带粘接,与人体接触部位皆使用圆角结构、材质为已知的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使用舒适,对人体无害。
[0048]具体实施例三:
[0049]如图6~7所示,一种气体吸入鼻夹,包括筒状吸气管I和连接在吸气管I外壁的鼻卡2,而吸气管I的端部具有气管接口 3,所述的鼻卡2为两个一组相向设置的倒“L”型,鼻卡2设置向内侧延伸且具有间隔凸起部4,还具有与鼻卡2同侧设置且联通吸气管I内部的吸气孔5 ;
[0050]所述的吸气孔5两个一组贯穿鼻卡2内部,所述的吸气孔5垂直于吸气管I设置。
[0051]所述的鼻卡2的两个倒“L”型向内侧倾斜1° -45°角。
[0052]所述的气管接口 3设置在吸气管I的一端,吸气管I另一端为盲端。
[0053]所述的吸气管I内壁由气管接口 3向内缩径。
[0054]所述的鼻卡2的棱具有圆角结构。
[0055]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为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
[0056]本具体实施例吸气管I的一端具有气管接口 3,吸气管I另一端为盲端,气管接口3连接气管,由于具有向内缩径的结构,气管连接牢固,不易脱落;两个倒“L”型向内侧倾斜1° -45°角组成的鼻夹2可以夹持在鼻小骨两侧,并且结构更加牢固,受力小,使用舒适;吸气孔5两个一组贯穿鼻卡2内部,吸气孔5探入鼻腔,气体由吸气管I的通过吸气孔5排出后直接进入鼻腔,供使用者吸入,提高氧气使用率;吸气孔5垂直于吸气管I设置,便于生产加工,降低开模成本;由于气管仅设置在头部一侧,使用者活动便捷,且连接牢固,不需要胶带粘接,与人体接触部位皆使用圆角结构、材质为已知的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使用舒适,对人体无害。
[0057]具体实施例四:
[0058]如图7、8所示,一种气体吸入鼻夹,包括筒状吸气管I和连接在吸气管I外壁的鼻卡2,而吸气管I的端部具有气管接口 3,所述的鼻卡2为两个一组相向设置的倒“L”型,鼻卡2设置向内侧延伸且具有间隔凸起部4,还具有与鼻卡2同侧设置且联通吸气管I内部的吸气孔5 ;
[0059]所述的吸气孔5两个一组贯穿鼻卡2内部,所述的吸气孔5垂直于吸气管I设置。
[0060]所述的鼻卡2的两个倒“L”型向内侧倾斜1° -45°角。
[0061]所述的气管接口 3设置在吸气管I的两端。
[0062]所述的吸气管I内壁由气管接口 3向内缩径。
[0063]所述的鼻卡2的棱具有圆角结构。
[0064]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为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
[0065]本具体实施例吸气管I的两端都具有气管接口 3,吸气管I另一端为盲端,气管接口 3连接气管,增大气体输入量,由于具有向内缩径的结构,气管连接牢固,不易脱落;两个倒“L”型向内侧倾斜1° -45°角组成的鼻夹2可以夹持在鼻小骨两侧,并且结构更加牢固,受力小,使用舒适;吸气孔5两个一组贯穿鼻卡2内部,吸气孔5探入鼻腔,气体由吸气管I的通过吸气孔5排出后直接进入鼻腔,供使用者吸入,提高氧气使用率;吸气孔5垂直于吸气管I设置,便于生产加工,降低开模成本;由于气管设置在头部两侧,连接更加牢固,增大气体输入量;不需要胶带粘接,与人体接触部位皆使用圆角结构、材质为已知的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使用舒适,对人体无害。
[0066]具体实施例五:
[0067]如图9所示,一种气体吸入鼻夹,包括筒状吸气管I和连接在吸气管I外壁的鼻卡2,而吸气管I的端部具有气管接口 3,所述的鼻卡2为两个一组相向设置的倒“L”型,鼻卡2设置向内侧延伸且具有间隔凸起部4,还具有与鼻卡2同侧设置且联通吸气管I内部的吸气孔5 ;
[0068]所述的吸气孔5两个一组设置在鼻卡2两侧;
[0069]所述的气管接口 3设置在吸气管I的两端;
[0070]所述的吸气管I内壁由气管接口 3向内缩径;
[0071]所述的鼻卡2的棱具有圆角结构;
[0072]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为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
[0073]本具体实施例吸气管I的一端具有气管接口 3,吸气管I另一端为盲端,气管接口3连接气管,由于具有向内缩径的结构,气管连接牢固,不易脱落;两个倒“L”型组成的鼻夹2可以夹持在鼻小骨两侧,受力小,使用舒适;吸气孔5设置在鼻卡两侧,吸气孔5对准鼻孔,气体由吸气管I的通过吸气孔5排出后进入鼻腔,供使用者吸入。由于气管设置在头部两侧,连接更加牢固,增大气体输入量,不需要胶带粘接,与人体接触部位皆使用圆角结构、材质为已知的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使用舒适,对人体无害。
[0074]具体实施例六:
[0075]如图10所示,一种气体吸入鼻夹,包括筒状吸气管I和连接在吸气管I外壁的鼻卡2,而吸气管I的端部具有气管接口 3,所述的鼻卡2为两个一组相向设置的倒“L”型,鼻卡2设置向内侧延伸且具有间隔凸起部4,还具有与鼻卡2同侧设置且联通吸气管I内部的吸气孔5 ;
[0076]所述的吸气孔5两个一组贯穿鼻卡2内部,所述的吸气孔5垂直于吸气管I设置。
[0077]所述的气管接口 3设置在吸气管I的两端;
[0078]所述的吸气管I内壁由气管接口 3向内缩径;
[0079]所述的鼻卡2的棱具有圆角结构;
[0080]所述的气体吸入鼻夹为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
[0081]本具体实施例吸气管I的一端具有气管接口 3,吸气管I另一端为盲端,气管接口3连接气管,由于具有向内缩径的结构,气管连接牢固,不易脱落;两个倒“L”型组成的鼻夹2可以夹持在鼻小骨两侧,受力小,使用舒适;吸气孔5两个一组贯穿鼻卡2内部,吸气孔5探入鼻腔,气体由吸气管I的通过吸气孔5排出后直接进入鼻腔,供使用者吸入,提高氧气使用率;吸气孔5垂直于吸气管I设置,便于生产加工,降低开模成本;由于气管设置在头部两侧,连接更加牢固,增大气体输入量,不需要胶带粘接,与人体接触部位皆使用圆角结构、材质为已知的硅胶材料或无毒塑料制成,使用舒适,对人体无害。
[0082] 本实用新型针对便携式气体输入设备而设计通过鼻卡的凸起部挂持在使用者鼻小骨两侧,使用者在活动时不会造成意外脱落,并且鼻塞由于挂持受力在鼻中隔软骨至鼻小柱两侧,使用者体感压力小,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