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推式多功能耕整地装置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手推式多功能耕整地装置。 [0002]在田间作业过程中,根据不同农作物播种栽培的特点,经常需要进行平整土地、开沟、锄草、培土等作业。目前,农业生产中的土壤作业机械功能较为单一,要进行这些土壤作业,农民需要购买多种工具,投资成本高、存放占据空间。而一些具有多功能的农业联合机具均需畜力或动力设备来提供动力,不但成本高,而且农民使用时的投入费用大,且仅适合较大面积的田地,但无法用于山坡沟地、小面积地块和温室等类型的土壤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山沟坡土地耕作要求的手推式多功能耕整地装置,能够使农民根据不同的田间作业组装使用该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推式多功能耕整地装置,包括行进轮、主架以及通过支架连接在主架下方的土壤作业装置,所述主架的上端部设有扶手,主架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于安装行进轮的前叉体,前叉体中开叉的下部转动安装有用于固定行进轮的轮轴,所述的支架与轮轴之间连接有支撑架,且主架、支架和支撑架构成一个锐角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下部设有用于刮除行进轮外周面上粘覆土壤的刮土板。
[0005]本实用新型中的土壤作业装置具有一个锄头,所述支架的下端部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套管,套管外周面设有至少两个挂耳,锄头的尾部设有与穿设在挂耳中的连接杆连接的挂环;套管外周面的上部设有一个凸台,凸台的下部铰接有螺套,锄头通过用于调整角度的螺栓与该螺套连接;或是由犁柱和犁铧组成的铧式犁,其犁柱沿着支架的延伸方向固定安装在支架的下端部;或是由耙杆、耙架和钉齿组成的钉耙,其耙杆沿着支架的延伸方向固定安装在支架的下端部;或是固定安装在支架的下端部的芯铧式开沟器,该开沟器为现有设备,其入土角为锐角,工作时先由芯铧入土开沟,两个侧板向两侧分土形成沟体,开沟宽度大,入土性能好。
[0006]所述的前叉体由垂直固定在主架下端的连接杆、分别设在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平行杆以及转动安装在两个平行杆下端的轮轴组成,其中,所述的平行杆与主架的杆体平行设置。
[0007]所述的刮土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上,且刮土板的前端部与行进轮相切设置,该能够最大程度的刮去行进轮上所粘附的土壤,减少机具的重量,降低劳动强度。
[0008]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以手推式机架为主体设备,在实际劳作中,能够根据劳作需求在该主体设备上分别可拆卸连接不同的土壤作业装置,而为满足不同劳作需求,农民只需购买一个主体设备和多个土壤作业装置即可组装使用,降低其投资成本;该手推式装置无需使用动力和畜力即能进行耕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动力和牲畜使用紧张的情况,利于农业生产。
[0009]2、该装置在耕作时,压住主架上部的扶手,推动行进轮向前行走,同时通过扶手的位置高低来调节耕作的深度;不耕作时,向上提高扶手,使土壤作业装置离开土壤,继续推动行进轮前进即可。该耕整地装置的支架、主架和支撑架构成一个稳定的锐角三角形,能够保证手推该装置耕作时,土壤作业装置的笔直程度、深度和平衡。
[0010]3、刮土板能够连续不断地对运动中的行进轮外周面进行刮土工作,使行进轮能够在粘湿土地环境中继续行走,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劳动者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2]图2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中锄头的示意图;
[0014]图4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0015]图5为实施例3的示意图;
[0016]图6为实施例4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扶手,2、主架,3、前叉体,30、连接杆,31、平行杆,4、行进轮,5、轮轴,6、支架,7、刮土板,8、支撑架,9、土壤作业装置,90、锄头,91、铧式犁,92、钉耙,93、芯铧式开沟器,10、套管,11、连接杆,12、挂耳,13、凸台,14、螺栓,15、挂环,16、螺套。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手推式多功能耕整地装置作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
[0019]实施例1
[0020]一种手推式多功能耕整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行进轮4、主架2以及通过支架6连接在主架2下方的锄头90,锄头的结构如图3所示。主架2的上端部设有扶手1,主架2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于安装行进轮4的前叉体3,前叉体3由垂直固定在主架2下端的连接杆30、分别设在连接杆30两端的两个平行杆31以及转动安装在两个平行杆31下端的轮轴5组成,其中,所述的平行杆31与主架2的杆体平行设置,两个平行杆31的下部转动安装有用于固定行进轮4的轮轴5,所述的支架6与轮轴5之间连接有支撑架8,且主架2、支架6和支撑架8构成一个锐角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架8的下部设有用于刮除行进轮4外周面上粘覆土壤的刮土板7,刮土板7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8上,且刮土板7的前端部与行进轮4相切设置。
[0021]如图2所示,支架6的下端部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套管10,套管10外周面设有至少两个挂耳12,如图3所示,锄头90的尾部设有与穿设在挂耳12中的连接杆11连接的挂环15 ;套管10外周面的上部设有一个凸台13,凸台13的下部铰接有螺套16,锄头90的刃片上设有螺纹孔,用于调整角度的螺栓14穿过该螺纹孔后与该螺套16连接。其中,套管10与支架6可拆卸连接,由于锄头90的挂环15通过连接杆11连接在套管10的挂耳12中,可根据实际劳作情况转动锄头90,并通过螺栓14固定好锄头90,使锄头90与地表形成一定的入土夹角,提高其入土性能,节省劳动力。
[0022]实施例2
[0023]一种手推式多功能耕整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行进轮4、主架2以及通过支架6连接在主架2下方的铧式犁91,铧式犁的结构如图4所示,铧式犁91是由犁柱和犁铧组成的现有设备,其犁柱沿着支架6的延伸方向固定安装在支架的下端部。
[0024]所述主架2的上端部设有扶手1,主架2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于安装行进轮4的前叉体3,前叉体3由垂直固定在主架2下端的连接杆30、分别设在连接杆30两端的两个平行杆31以及转动安装在两个平行杆31下端的轮轴5组成,其中,所述的平行杆31与主架2的杆体平行设置,两个平行杆31的下部转动安装有用于固定行进轮4的轮轴5,所述的支架6与轮轴5之间连接有支撑架8,且主架2、支架6和支撑架8构成一个锐角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架8的下部设有用于刮除行进轮4外周面上粘覆土壤的刮土板7,刮土板7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8上,且刮土板7的前端部与行进轮4相切设置。
[0025]实施例3
[0026]一种手推式多功能耕整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行进轮4、主架2以及通过支架6连接在主架2下方的钉耙92,钉耙的结构如图5所示,钉耙92是由耙杆、耙架和钉齿组成的现有设备,其把杆沿着支架6的延伸方向固定安装在支架的下端部。
[0027]所述主架2的上端部设有扶手1,主架2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于安装行进轮4的前叉体3,前叉体3由垂直固定在主架2下端的连接杆30、分别设在连接杆30两端的两个平行杆31以及转动安装在两个平行杆31下端的轮轴5组成,其中,所述的平行杆31与主架2的杆体平行设置,两个平行杆31的下部转动安装有用于固定行进轮4的轮轴5,所述的支架6与轮轴5之间连接有支撑架8,且主架2、支架6和支撑架8构成一个锐角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架8的下部设有用于刮除行进轮4外周面上粘覆土壤的刮土板7,刮土板7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8上,且刮土板7的前端部与行进轮4相切设置。
[0028]实施例4
[0029]一种手推式多功能耕整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行进轮4、主架2以及通过支架6连接在主架2下方的芯铧式开沟器93,钉耙的结构如图6所示,芯铧式开沟器93是现有设备,包括芯铧、固定在芯铧后部的两个平行侧板以及竖直设在芯铧上部的芯柱,芯柱与支架6固定连接。工作时,先由芯铧入土开沟,两个侧板向两侧分土形成种沟,开沟宽度大,入土性能好。
[0030]所述主架2的上端部设有扶手1,主架2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于安装行进轮4的前叉体3,前叉体3由垂直固定在主架2下端的连接杆30、分别设在连接杆30两端的两个平行杆31以及转动安装在两个平行杆31下端的轮轴5组成,其中,所述的平行杆31与主架2的杆体平行设置,两个平行杆31的下部转动安装有用于固定行进轮4的轮轴5,所述的支架6与轮轴5之间连接有支撑架8,且主架2、支架6和支撑架8构成一个锐角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架8的下部设有用于刮除行进轮4外周面上粘覆土壤的刮土板7,刮土板7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8上,且刮土板7的前端部与行进轮4相切设置。
[0031]本实用新型中,主架2、前叉体3、行进轮4、支架6、支撑架8和各土壤作业装置均可拆卸。耕作时,压住扶手1,向前推动行进轮4行走,同时通过扶手1的位置高低来调节耕作的深度。扶手1和行进轮4共同保证了耕作的笔直程度、深度和的平衡。不耕作时,向上提高扶手1,使土壤作业装置离开土壤,推动行进轮4前进即可。运输和存放本装置时,可将主架2、前叉体3、行进轮4、支架6、支撑架8和土壤作业装置等拆卸,节省空间。
[0032]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进轮4的轮胎为橡胶人字形轮胎。该机具具有构造简单、成本较小、质量轻、操作简便、耕作深度可调、可拆卸,既适合山坡沟地、温室大棚等小面积土地,又适合较大面积土地的特点。
一种手推式多功能耕整地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原向阳刘梦龙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
专利相关信息
-
杉田守男杉田守男张志强张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