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工具式安全围护栏杆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工具式安全围护栏杆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孔斯文, 刘智泉, 翟光耀, 王理, 崔忠民
  • 公开日
    2013年6月5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22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22日
  • 申请人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G21/32GK202969972SQ20122071418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工具式安全围护栏杆,包括护栏支撑杆组件和扶手横杆(4),所述护栏支撑杆组件安置在每层楼道(5)的楼道转角处,上下两层楼道上的护栏支撑杆组件之间通过扶手横杆(4)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楼道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栏支撑杆组件由围护立杆底座(I)、工具式围护立杆(2)和拐角件(3)组成;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底部与围护立杆底座(I)相连接,工具式围护立杆(2)上连接有四个拐角件(3); 所述围护立杆底座(I)为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的两个短边侧上分别设有一个起固定作用的固定孔槽;矩形钢板顶面的中部连接有圆柱管,所述圆柱管的内径与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底部圆柱外径相匹配; 所述工具式围护立杆(2)呈“干”形,在工具式围护立杆(2)杆身的顶端和中部分别设有一根分别向两端延伸的水平延伸件,所述两个水平延伸件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拐角件(3)为L形的空心钢管,所述空心钢管较短一侧的端口内径与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杆身上的水平延伸件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空心钢管较长一侧的端口内径与扶手横杆(4)的外径相匹配;拐角件(3)较短一侧与工具式围护立杆(2)上的水平延伸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安全围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立杆底座(I)的矩形钢板的厚度不小于8_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安全围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立杆底座(I)两侧的孔槽相互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安全围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式围护立杆(2)与拐角件(3)通过螺栓相连;拐角件(3)和扶手横杆(4)之间通过螺丝相连接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安装在建筑设施临边上的防护的围护栏杆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针对现有防护围杆防护不稳固、无法周转使用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式安全围护栏杆,包括护栏支撑杆组件和扶手横杆,所述护栏支撑杆组件安置在每层楼道的楼道转角处,上下两层楼道上的护栏支撑杆组件之间通过扶手横杆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楼道栏杆,其中,所述的护栏支撑杆组件由围护立杆底座、工具式围护立杆和拐角件组成;所述工具式围护立杆杆身的顶端和中部分别设有一根分别向两端延伸的水平延伸件,所述两个水平延伸件之间相互平行;本产品有益的效果是装拆简单,外形美观,且可周转重复利用,能为工程施工节约许多成本。本实用新型各组件制作简单,原材均采用常见材料,给加工使用中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工具式安全围护栏杆的制作方法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新建,安全文明施工的不断展开,在建项目的临边防护是项目不可忽视的难题之一。由于现场施工人员往往安全意识防范不够,特别是夜间施工期间,楼梯边、临边洞口是安全事故极易发生的位置,是安全隐患比较集中的地方。目前,楼梯的临边防护基本上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稳固性不好,特别是楼梯洞口位置,自起始层楼梯口伸上来,楼梯边采用2道斜向钢管,中间立杆容易左右摆动,无法固定,且楼梯口无法保证完全隔离,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装拆麻烦、夕卜型难看,无法周转使用,且楼梯左右摆动过程中对楼梯的成品保护造成很大影响。立杆的长度无法保证,影响上一层施工面的作业。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在建项目防护不稳固的安全隐患,同时考虑到传统式围护栏杆装拆麻烦,外形难看,无法周转使用等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建筑施工用工具式安全围护扶杆。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工具式安全围护栏杆,包括护栏支撑杆组件和扶手横杆4,所述护栏支撑杆组件安置在每层楼道5的楼道转角处,上下两层楼道5上的护栏支撑杆组件之间通过扶手横杆4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楼道栏杆,其中,所述的护栏支撑杆组件由围护立杆底座1、工具式围护立杆2和拐角件3组成;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底部与围护立杆底座I相连接,工具式围护立杆2上连接有四个拐角件3 ;所述围护立杆底座I为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的两个短边侧上分别设有一个起固定作用的固定孔槽;矩形钢板顶面的中部连接有圆柱管,所述圆柱管的内径与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底部圆柱外径相匹配;所述工具式围护立杆2呈“干”形,在工具式围护立杆2杆身的顶端和中部分别设有一根分别向两端延伸的水平延伸件,所述两个水平延伸件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拐角件3为L形的空心钢管,所述空心钢管较短一侧的端口内径与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杆身上的水平延伸件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空心钢管较长一侧的端口内径与扶手横杆4的外径相匹配;拐角件3较短一侧与工具式围护立杆2上的水平延伸件相连接。使用时,将围护立杆底座I固定在楼道拐角处,将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底端插入并固定在围护立杆底座I上的圆柱管内,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四个水平延伸件上分别固定有一个拐角件3 ;其中,靠近楼梯上升一侧的两个拐角件3的开口方向与楼梯上升角度相同,靠近楼梯下降一侧的两个拐角件3的开口方向与楼梯下降角度相同;通过扶手横杆4将相邻两层、对应位置的拐角件3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1、本实用新型集套管,立杆,横杆于一体,周转方便,可循环利用,适合施工过程中各类建筑楼体间安全防护;2、本实用新型拆装方便,外形美观,不易对楼梯踏步成品造成破坏。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护栏支撑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背面示意图。图中序号为:围护立杆底座1、工具式围护立杆2、拐角件3、扶手横杆4、楼道5。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工具式安全围护栏杆,包括护栏支撑杆组件和扶手横杆4,所述护栏支撑杆组件安置在每层楼道5的楼道转角处,上下两层楼道上的护栏支撑杆组件之间通过扶手横杆4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楼道栏杆,其中,所述的护栏支撑杆组件由围护立杆底座1、工具式围护立杆2和拐角件3组成;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底部与围护立杆底座I相连接,工具式围护立杆2上连接有四个拐角件3 ;所述围护立杆底座I为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的两个短边侧上分别设有一个起固定作用的固定孔槽;矩形钢板顶面的中部连接有圆柱管,所述圆柱管的内径与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底部圆柱外径相匹配;所述工具式围护立杆2呈“干”形,在工具式围护立杆2杆身的顶端和中部分别设有一根分别向两端延伸的水平延伸件,所述两个水平延伸件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拐角件3为L形的空心钢管,所述空心钢管较短一侧的端口内径与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杆身上的水平延伸件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空心钢管较长一侧的端口内径与扶手横杆4的外径相匹配;拐角件3较短一侧与工具式围护立杆2上的水平延伸件相连接。使用时,通过螺栓及围护立杆底座I上的固定孔槽将围护立杆底座I固定在楼道5的楼道拐角处,将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底端插入并固定在围护立杆底座I上的圆柱管内,工具式围护立杆2的四个水平延伸件上分别固定有一个拐角件3 ;其中,靠近楼梯上升一侧的两个拐角件3的开口方向与楼梯上升角度相同,靠近楼梯下降一侧的两个拐角件3的开口方向与楼梯下降角度相同;通过扶手横杆4将相邻两个护栏支撑杆组件上、处于对应位置的拐角件3连接在一起。此外,所述围护立杆底座I的矩形钢板的厚度不小于8_。此外,所述围护立杆底座I两侧的孔槽相互对应。[0029]此外,所述工具式围护立杆2与拐角件3通过螺栓相连;拐角件3和扶手横杆4之间通过螺丝相连接。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