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谢培德
  • 公开日
    2012年3月7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9月4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9月4日
  • 申请人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K36/8994GK102366566SQ2011102586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桑枝观-32,怀牛膝9-15,忍冬藤12-18,黄柏9-15,薏苡仁观_32,海桐皮9_15,威灵仙9_15,苍术7_11,甘草 18-22,秦艽 8-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桑枝 30,怀牛膝12,忍冬藤15,黄柏12,薏苡仁30,海桐皮12,威灵仙12,苍术9,甘草20,秦艽 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优选采用溶液剂、颗粒剂、 丸剂和胶囊剂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痛风属中医的“痹证”、“历节风”、“腰痛”等范畴。痛风的病因是由于过食肥甘,酗酒、过劳、紧张或感受风寒湿热等邪,致气血凝滞,痰瘀痹阻,骨节经气不通而发病。西医治疗痛风多采用排酸、消炎的方法,但不能全面系统地解决问题,且副作用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其针对痛风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果。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 桑枝观-32,怀牛膝9-15,忍冬藤12-18,黄柏9_15,薏苡仁观_32,海桐皮9_15,威灵仙 9-15,苍术 7-11,甘草 18-22,秦充 8-12。本发明中成药物的机理分析桑枝苦;性平。归肝经。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本草撮要》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 桃枝洗遍身痒。怀牛膝苦,酸,性平。归肝,肾经。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本经》 记“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忍冬藤味甘;性寒。归心;肺经。清热解毒;通络。主治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本草纲目》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万变不同,未可一辙论也。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黄柏煎剂、 水浸剂于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阴道滴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薏苡仁甘;淡;微寒。脾;肺;肾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本草正》 薏该,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志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海桐皮苦辛,平。入肝、脾经。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本草求真》海桐皮,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以达病所。威灵仙辛咸,温,有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药品化义》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 或肿,或麻木。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本草求原》止水泻獪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秦艽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主治风湿痹通痛;筋骨拘挛;手足不遂。针对风湿热痹所致痛风,中医认为是风湿热邪,袭入机体,伤及卫表,则发热、汗出、咽痛;入于经络,痹阻气血,则足趾关节红肿热痛。方中之选者,祛风清热,化湿通痹,桑枝、海桐皮、威灵仙、秦艽祛风除湿,燥湿健脾,乃为主药;怀牛膝除寒湿痿痹;薏苡仁利湿健脾;忍冬藤、黄柏清热燥湿,相须为用,清热、利湿健脾;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祛风清热,化湿通痹,平衡机体阴阳。针对风湿热痹所致痛风,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发明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 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使用效果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痛风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标准,其诊断依据为(1 )多以单个趾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 )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 )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郭、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块”。( 4 )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 5 )必要时作肾B超扫描、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疗效评判标准
(1 )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2 )好转关节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 3 )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对30名痛风患者(年龄27-57)使用本发明的治疗痛风的中药,持续治疗1个疗程 (1个月),其中20例完全治愈,症状消失;9例症状明显缓解,关节肿胀消退;无效1例,总体有效率达96. 7%。治疗无毒副作用,常规化验血尿酸、尿尿酸水平恢复正常。实例
患者1 冯某,男性二8岁,常饮酒,应酬多,生活作息不规律,最近出现手指关节剧烈疼痛,并伴有红肿的现象,经常发作。医院检查,其血尿酸水平达560 umol/L。后经人介绍使用本发明的中成药,一周后症状就开始减轻,红肿消退,可以正常活动,但仍有痛感。连续治疗1个疗程,上述症状全部消失,并注意日常作息,调整合理饮食,至今无复发。患者2 梁某,男,33岁,经常劳作,导致踝关节、膝关节长期疼痛,伴有关节发热, 经常无法入眠。血尿酸水平高达480umol/L。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且价格高。后服用本发明的中成药,半个疗程后,痛风症状缓解,疼痛减轻,同时减轻劳动量,注意休息,继续服药达1疗程,症状消失,医院检查,其血尿酸恢复正常水平,至今无复发。患者3:陈某,男性,M岁,手指、脚趾肿胀疼痛,发作时难以活动、屈伸,疼痛时剧烈难当,影响工作生活。服用本发明的中成药,半个疗程后,疼痛减轻,肿胀基本消失,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关节正常活动,至今无复发。患者4:赵某,女性,47岁,手指、膝、踝关节经常发热疼痛,关节僵直和屈伸困难, 伴有头痛。医院确诊为痛风。经过一段时间西医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使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治疗,半个疗程后,关节疼痛发作频率降低,治疗期间仅有一次轻微发作,但在继续服用1 个疗程后,症状已全部消失,关节无疼痛、活动恢复正常。同时叮嘱其注意合理饮食,忌食动物内脏、水产品、豆类等高嘌呤含量食物,至今已半年未再发作。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桑枝观,怀牛膝9,忍冬藤12,黄柏 9,薏苡仁观,海桐皮9,威灵仙9,苍术7,甘草18,秦艽8。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桑枝观,怀牛膝9,忍冬藤12,黄柏9,薏苡仁观,海桐皮9,威灵仙9,苍术7,甘草18,秦艽8 ;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1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可兼用药液涂抹患部。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桑枝32,怀牛膝15,忍冬藤18,黄柏 15,薏苡仁32,海桐皮15,威灵仙15,苍术11,甘草22,秦艽12。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黄芪18,桑枝32,怀牛膝15,忍冬藤18,黄柏15,薏苡仁32,海桐皮15, 威灵仙15,苍术11,甘草22,秦艽12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 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 1.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桑枝30,怀牛膝12,忍冬藤15,黄柏 12,薏苡仁30,海桐皮12,威灵仙12,苍术9,甘草20,秦艽10。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桑枝30,怀牛膝12,忍冬藤15,黄柏12,薏苡仁30,海桐皮12,威灵仙12,苍术9,甘草20,秦艽10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用粉碎机粉碎为150-180目细粉,加入适当蜂蜜混合,制丸机制丸,低温干燥,分装,即得丸剂。实施例4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桑枝30,怀牛膝12,忍冬藤15,黄柏 12,薏苡仁30,海桐皮12,威灵仙12,苍术9,甘草20,秦艽10。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桑枝30,怀牛膝12,忍冬藤15,黄柏12,薏苡仁30,海桐皮12,威灵仙 12,苍术9,甘草20,秦艽10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 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0. 4g/粒胶囊。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桑枝28-32,怀牛膝9-15,忍冬藤12-18,黄柏9-15,薏苡仁28-32,海桐皮9-15,威灵仙9-15,苍术7-11,甘草18-22,秦艽8-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成药针对痛风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