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按摩器的前后推进式揉动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按摩器的前后推进式揉动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巫东和
  • 公开日
    2007年1月31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7月7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7月7日
  • 申请人
    巫东和
  • 文档编号
    A61H7/00GK2863079SQ20052011266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按摩器的前后推进式揉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主座体及组构在主座体内的作动马达、蜗杆、蜗形齿轮与按摩体所构成;其中,主座体内部可供端固蜗杆的作动马达,及与蜗杆啮合连动的两蜗形齿轮容置;并在该蜗形齿轮上偏置位各凸设一限位传动轴,且在主座体适位另分别有对应蜗形齿轮中心的枢设杆;二顶侧为按摩面的按摩体,乃在底面分设有一定位孔及长形滑槽;将按摩体的定位孔、长形滑槽,分别与限位传动轴及枢设杆套接,俾可利用长形滑槽的滑位及定位孔依附蜗形齿轮产生旋位的操作搭配,构成按摩体连续上、下往复并左、右偏摆作动,进而达到提供模仿人手上下推进式指压,且同时左右揉动的按摩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的前后推进式揉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体顶侧按摩面设为曲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的前后推进式揉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摩体顶侧设以定轴转动的回转滚轮,提供由回转滚轮的滚动、触压,达到滑顺按摩的操作效果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种按摩器的前后推进式揉动装置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按摩器的前后推进式揉动装置,主要是由主座体及组构在主座体内的作动马达、蜗杆、蜗形齿轮与按摩体所构成;其中,主座体内部可供端固蜗杆的作动马达,及与蜗杆啮合连动的两蜗形齿轮容置;并在该蜗形齿轮上偏置位各凸设一限位传动轴,且在主座体适位另分别有对应蜗形齿轮中心的枢设杆;二顶侧为按摩面的按摩体,在底面分设有一定位孔及长形滑槽;由此,将按摩体的定位孔、长形滑槽,分别与限位传动轴及枢设杆套接,可利用长形滑槽的滑位及定位孔依附蜗形齿轮产生旋位的操作搭配,构成按摩体连续上、下往复并左、右偏摆作动,进而达到提供模仿人手上下推进式指压,且同时左右揉动的按摩效果。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按摩器的前后推进式揉动装置的制作方法现有技术一种按摩器结构改良,专利号为ZL02281993.2名称为“改良的按摩器构造”的公告本,其是包括一座体10,其内部是形成有一组装空间11;一驱动马达20,是组设在座体10的组装空间11内,其轮出轴端是组设有一蜗杆22;二蜗形齿轮30,是枢设在座体10的组装空间11内呈相对配置,该二蜗形齿轮30是与驱动马达20的蜗杆22啮合而被其传动,又二蜗形齿轮30上的偏心位置凸设有组接栓轴31;二游戏杆40,是相对置设在二蜗形齿轮30的上方,二游戏杆40的枢接点43是枢设在座体10上的在二蜗形齿轮30一间隔距离处,又二游戏杆40的第一端41对应在二蜗形齿轮30上方,该端设有长形孔44恰可枢套在蜗形齿轮30的组接栓轴31,构成二游戏杆40可随二蜗形齿轮30旋转而同步地作相对左右旋动;第一按摩轮组51,是枢设在该二游戏杆40的第一端41顶面上,得随第一端41同步旋摆;该二游戏杆40并具有跨越过其枢接点43与该第一端41呈相对状态的第二端42,构成第二端42得随着第一端41的行动而呈相反方向的旋摆状态,并在该第二端42的顶面枢设有第二按摩组。由在枢接点43的定位限制,以及回旋中的组接栓轴31受到长形孔44的拘持,迫使其游戏杆40仅能产生一定位距的左右旋动,不但无法形成广面积的按摩范围外,定点接触的旋摆作用,实际上仅能提供与按摩部位的点或线的小面积接触作用,按摩效果较差;且因接触、受力的面积较小,使用者所承受的反向压力无法分散,较容易产生疼痛的感觉,不符实用;加上,旋动中的组接栓轴31在长形孔44内产生滑位,双重的作动性将使行进位移相互干扰,俾有结构操作不顺畅的问题。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按摩结构仅能提供单一部位接触的揉捏效果予以改良;其主要是利用作动马达驱动蜗杆及啮合的蜗形齿轮连动,进而透过限位轴带动定位孔同步旋位,且使长形滑槽可在枢设杆支撑下滑位,可控制按摩体产生连续上、下往复并左、右偏摆作动,尤具有模仿人手上下推进式指压,且同时左右揉动的广面按摩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按摩器的前后推进式揉动装置;其中,本案利用按摩体连续上、下往复并左、右偏摆作动,达到广面积的按摩效果,使按摩的接触、受力点随时在变动,因此使用者不容易产生疼痛的感觉,实用效果极佳。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按摩器的前后推进式揉动装置;其中,本案利用定位孔枢设限位传动轴而长形滑槽套合枢设杆的配合关是,形成枢设点搭配一种作动性(即旋转或滑位)的应用,其动作单纯不致形成干扰,可提供较稳定的操作功效。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揉动式按摩器的改良;其中,按摩体的顶侧按摩面,并得由顶侧面设以定轴转动的回转滚轮,提供由回转滚轮的滚动、触压,达到滑顺按摩的操作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主座体及组构在主座体内的作动马达、蜗杆、蜗形齿轮与按摩体所构成;其中,主座体内部可供端固蜗杆的作动马达,及与蜗杆啮合连动的两蜗形齿轮容置;并在该蜗形齿轮上偏置位各凸设一限位传动轴,且在主座体适位另分别有对应蜗形齿轮中心的枢设杆;二顶侧为按摩面的按摩体,乃在底面分设有一定位孔及长形滑槽;将按摩体的定位孔、长形滑槽,分别与限位传动轴及枢设杆套接,俾可利用长形滑槽的滑位及定位孔依附蜗形齿轮产生旋位的操作搭配,构成按摩体连续上、下往复并左、右偏摆作动,进而达到提供模仿人手上下推进式指压,且同时左右揉动的按摩效果。
所述的按摩体顶侧按摩面设为曲弧状。
该按摩体顶侧设以定轴转动的回转滚轮,提供由回转滚轮的滚动、触压,达到滑顺按摩的操作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在连续上、下往复并左、右偏摆作动,具有模仿人手上下推进式指压,且同时左右揉动的广面按摩效果;使用者不容易产生疼痛的感觉,实用效果极佳;可提供较稳定的操作功效;提供由回转滚轮的滚动、触压,达到滑顺按摩的操作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按摩体的外观详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实施的作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实施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配合按摩装置组装应用的实施图例。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配合按摩装置组装应用的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主座体2;定位部21;枢设杆22;作动马达3;蜗杆31;蜗形齿轮4;限位传动轴41;按摩体5;按摩面51;定位孔52;长形滑槽53;回转滚轮54;按摩装置6。

首先,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主座体2、作动马达3、蜗形齿轮4及按摩体5所构成;其中主座体2,是在内部形成相对配置的定位部21且设有分别对应定位部21中心的枢设杆22;一作动马达3,是配合主座体2的内部组装,其驱动轴端固设有蜗杆31;二蜗形齿轮4,为枢设在主座体的定位部22,并与马达3的蜗杆31啮合而产生传动,且在该蜗形齿轮4上偏置位各凸设一限位传动轴41;二按摩体5,是在顶侧设有按摩面51,其底面分设有一定位孔52及长形滑槽53(详见图2示);由此,将啮合连动的蜗杆31与蜗形齿轮4隐置在主座体内,再以按摩体5的定位孔52套接蜗形齿轮4上的限位传动轴41,而长形滑槽53则是与枢设杆22套接,可组构成具有揉动效果的装置型态(如图3所示)。
请再配合图4及图5的说明所示,当作动马达3以动力驱动蜗杆31转动时,即可藉由啮合带动蜗形齿轮4产生不同旋向的回转,进而连动与限位传动轴41套接的定位孔52随的旋动,位移性将造成长形滑槽53拘持枢设杆22的滑位,藉此操作搭配构成按摩体5连续上、下往复并左、右偏摆作动(是产生相反方向的持续旋绕),其按摩面51即可在按摩器作用面,形成模仿人手上下推进式指压,且同时左右揉动的复合按摩效果。
进且,按摩体5的顶侧按摩面51除设为曲弧状(如图1、图2、图6所示),提供直接进行接触式按压外,并得由顶侧面设以定轴转动的回转滚轮54,提供由回转滚轮54的滚动、触压,达到滑顺按摩的操作效果(如图7、图8所示)。
另外,本案装置除本作为单件手持或固定型按摩装置的使用外,更可搭配组装在座型或椅型等按摩装置6上,作为其附属组件使用;可利用按摩装置6上所设携带、驱动装置的控制,提供本案装置结合长距离往复位移与前、后推进旋绕的揉动型态,形成更广面、舒适的创新按摩效果(如图6所示)。
综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