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二重筒状编织物的端部连接方法

  • 专利名称
    二重筒状编织物的端部连接方法
  • 发明者
    船木信男
  • 公开日
    2010年9月29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1月4日
  • 优先权日
    2007年11月6日
  •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文档编号
    D04B1/24GK101849053SQ2008801150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一种编织方法,使用如下的横编机,该编织机在使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的各自一方侧编织物附属在前后一方侧的针床上的同时,使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的各自另一方侧编织物附属在另一方侧的针床上,来编织具有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并将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在编织宽度的两端相互连接而成的二重筒状编织物,该内侧筒部使用从第一供线口供给的第一编织线进行环绕编织,该外侧筒部使用从第二供线口供给的第二编织线进行环绕编织,该横编机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在前后方向相向的至少一对针床,并具备可以在针床之间移圈,在前后方向并列设置在针床的上方的线道轨道,将第一供线口和与第一供线口相比位于前后一方侧的第二供线口滑动自由地支承在线道轨道上,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的步骤;(1)在二重筒状编织物的一端部,用第一供线口编织内侧筒部直到一端部的步骤,(2)接续上述步骤1,用第二供线口编织外侧筒部的另一方侧编织物直到一端部的步骤,(3)接续上述步骤2,编织内侧筒部直到另一端部,使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交织而在一端部形成交织部的步骤,(4)在二重筒状编织物的另一端部,用第一供线口编织内侧筒部直到另一端部的步骤,(5)接续上述步骤4,用第二供线口编织外侧筒部的另一方侧编织物直到一端部的步骤,(6)接续上述步骤5,编织内侧筒部直到一端部,使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交织而在另一端部形成交织部的步骤,(7)按所希望的组合反复进行上述步骤(1)到步骤(3)的编织和上述步骤(4)到步骤(6)的编织,将上述交织部形成在二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宽度的两端的步骤2.—种二重筒状编织物,所述二重筒状编织物是使用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在前 后方向相向的至少一对的针床的通用的横编机编织的二重筒状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二 重筒状编织物的两端,由内侧筒部的编织线出现在外侧筒部的外侧表面而成的交织部使内 侧筒部和外侧筒部相互连接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二重筒状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内侧筒部的内侧表面和外侧筒 部的外侧表面都由正面线圈形成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二重筒状编织物的内外的编织物在两端进行连接的方法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优选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横编 机进行将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在编织宽度的端部相互连接而成的二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 该横编机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在前后方向相向的至少一对针床,并具备可以在针床之 间移圈,在前后方向并列设置在针床的上方的线道轨道,将供线口滑动自由地支承在线道 轨道上另外,筒状的编织物通过以在前后的针床之间分别连结编织宽度的两端的方式在 使编织线环绕的同时编织分别附属在前后的针床上的编织物得到毛衣等,需要将下摆、袖 口做成含有被称为下摆松紧性的肋组织的编织物在肋组织等中,由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 构成,使用前后双方的针床进行编织为了使用前后双方的针床编织筒状编织物的附属于 前后的一方的针床的编织物,必须预先卡定附属于前后的另一方的编织物,以便不对编织 产生障碍如本实施例的那样,在将筒状编织物作为二重进行编织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适 当使编织物移圈来退避以便不对编织产生障碍图1是表示由本实施例的编织方法得到的手套20的外观的概略图手套20由5 根指套(23、213、2(3、2(1、26)、四指主干部3、五指主干部4、手腕部5构成,上述的各部都形成 为二重筒状编织物除了各部形成为二重筒状编织物以外,可以由与公知的手套同样的方 法编织,在此,省略全部编织工序的说明在手套20的各部的两端,周期性地形成了交织部 6,具有刺绣风格的设计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概略的工序的图在本实施例中,用图2对内 侧筒部的内侧表面15和外侧筒部的外侧表面18都由正面线圈形成而成的二重筒状编织物 1的编织进行说明另外,图中的左边的数字是编织的工序数,拉丁字母的F和B分别表示 前针床和后针床四方形符号是内侧筒部7的线圈,圆形符号是外侧筒部8的线圈关于 线圈,白的圆形符号及四方形符号表示卡定在针床的编织针上的状态,黑的圆形符号及四 方形符号表示新形成的线圈,箭头表示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移圈另外,白的三角形符号 和黑的三角形符号分别表示向内侧筒部7供给编织线11 (第一编织线)的供线口 9(第一 供线口)和向外侧筒部8供给编织线12(第二编织线)的供线口 10(第二供线口)另外, 供线口 10与供线口 9相比支承在前侧的线道轨道上图3(a) (d)及图4(e) (f)是阶段性地表示使用于内侧筒部7的编织的编织 线11和使用于外侧筒部8的编织的编织线12交叉的状态的概略图为了容易理解,省略了针床的图示,将内侧筒部7和外侧筒部8以立体地形成二重筒状编织物的方式表示同 样与内侧筒部7的编织相关的移圈工序的图示也省略了以下,参照图2、图3及图4对本实施例的二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工序进行说明另 夕卜,在未图示的工序0以前的编织工序中,使用从供线口 9供给的编织线11编织内侧筒部 7直到一端部13在工序0中,构成二重筒状编织物1的内侧筒部7和外侧筒部8,分别将 移圈用的空针设置在相向的针床上而卡定在前后的针床的编织针上(与图3(a)相对应) 供线口 9和供线口 10与二重筒状编织物1的一端部13相比都位于纸面右侧,从各供线口 供给的编织线11及编织线12,在一端部13侧卡定在后针床的各自不同的编织针上另外, 在工序0中的内侧筒部7和外侧筒部8的每一个中,卡定在前针床的编织针上的编织物是 前侧编织物,由后针床的编织针卡定的编织物是后侧编织物在工序1中,在将由前针床的编织针卡定的内侧筒部7的前侧编织物的线圈向后 针床的编织针进行了移圈后,在工序2中从供线口 10向前针床的编织针供给编织线12来 编织外侧筒部8的前侧编织物(与图3 (b)相对应)工序3和工序4也同样,在将内侧筒部7的前侧编织物和后侧编织物的线圈列向 前针床的编织针进行了移圈后,从供线口 10向后针床的编织针供给编织线12来编织外侧 筒部8的后侧编织物(与图3(c)相对应)在此,如果着眼于图3 (c),则在一端部13侧待 机的从供线口 9向内侧筒部7的后侧编织物的端部过渡的编织线11的上方,从处于后针床 的外侧筒部8的后侧编织物的端部向供线口 10过渡的编织线12交叉着在工序5中,为了在内侧筒部7的内侧表面15上形成正面线圈,在将内侧筒部7 的前侧编织物和后侧编织物的线圈列向后针床进行了移圈后,在工序6中从供线口 9向后 针床的编织针供给编织线11,编织内侧筒部7的前侧编织物(与图3(d)相对应)同样地 在工序7和工序8中,由前针床的编织针编织内侧筒部7的后侧编织物在此,如果着眼于 图3(d),则处于图3(c)的状态的编织线11,为了编织内侧筒部7的前侧编织物而向编织针 供给,但在为了从内侧筒部7的后侧编织物进行前侧编织物的编织而将供线口 9折回时,将 从外侧筒部8的最终线圈向供线口 10过渡的编织线12包含在内侧筒部7的内侧来形成交 织部6通过从以上的工序1到工序8的编织,在内侧筒部7和外侧筒部8上分别形成环 绕的一个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并成为与工序0同样的状态(与图4(e)相对应)另外,交织 部6,只形成在二重筒状编织物的一端部13侧,在另一端部14侧不形成接着,在从工序9到工序14中,与从上述工序1到工序8的编织相比变更编织各 编织物的顺序,进行在二重筒状编织物1的另一端部14形成交织部6的编织在工序9及工序10中,与上述的工序1和工序2同样地在编织了外侧筒部8的前 侧编织物后,在接续的工序11中与上述工序6同样地编织内侧筒部7的前侧编织物(与图 4(f)相对应)另外,外侧筒部8的前侧编织物的编织和内侧筒部7的前侧编织物的编织, 无论先进行哪一个都成为图4(f)的状态在工序12中在将内侧筒部7的线圈列向前针床的编织针进行了移圈后,在工序13 中,与上述工序4同样地编织外侧筒部8的后侧编织物(与图4(g)相对应)在此,如果着 眼于图4 (g),则在另一端部14侧待机的从供线口 9向内侧筒部7的前侧编织物的端部过渡 的编织线11的上方,通过折回编织,从前针床向后针床过渡的外侧筒部8的编织线12交叉着如果在工序14中用编织线11编织内侧筒部7的后侧编织物,则将编织线12包含在内侧筒7的内侧来形成交织部6 (与图4(h)相对应)以上,通过反复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工序1到工序14,能够在二重筒状编织 物1的一端部13及另一端部14交替地形成交织部6另外,工序1到工序8的编织和工序 9到工序14的编织,也可以不是交替地反复进行而是通过所希望的组合反复进行另外,在 本实施例中,二重筒状编织物1,由于内侧筒部7的内侧表面15和外侧筒部8的外侧表面 18都由正面线圈形成,所以作为双面编织物,通常能够由正面线圈组织享受颜色、外观设计 性等不同的表里的质量风格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在一端部13形成交织部6时,如从图3(c)的状态到图 3(d)所示的那样,编织内侧筒部7直到另一端部14,但在从图3(c)的状态先进行外侧筒部 8的编织直到另一端部14的情况下,向前后的针床过渡的编织线12在从内侧筒部7向供线 口 9过渡的编织线11的上方交叉的关系也不变,能够与本实施例同样地在一端部13形成 交织部6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了内侧筒部7和外侧筒部8在相同方向进行环绕编织的 例子,但上述的编织线11和编织线12的交叉的关系,在从供线口 9过渡的编织线11卡定 在前后任何一个针床的编织针上的状态下也都不变因此,与在相同方向进行环绕编织两 个筒部的本实施例相反,即使在相互不同的方向进行环绕编织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二重筒 状编织物1的两端形成交织部6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供线口 9位于供线口 10的前后方向跟前侧,但即使在与此 相反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也是与以将图2中的各工序图旋转了 180度的状态的针插方式 实施的情况相同,如上述的实施例的那样能够在二重筒状编织物1的两端形成交织部6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内侧编织物7的内侧表面15和外侧筒部8的外侧表面 18都做成了正面线圈,但也可以由反面线圈形成内侧编织物7的内侧表面15和外侧筒部8 的外侧表面18另外,也可以由正面线圈形成内侧编织物7的内侧表面15,由反面线圈形 成外侧筒部8的外侧表面18,也可以与此相反地进行编织进而,对环绕的每个线圈横列都 以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的方式编织或者与公知的组织样式组合等,只要是在不脱离本 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当然都能够实施另外,作为横编机使用了具有在前后相向的两个针床的结构,但也可以由具有移 圈用的另外两个针床的4底座横编机进行编织在此情况下,在用于编织物的编织的两个 针床上不需要设置空针,能够做成针眼紧密的质量风格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二重筒状编织物的端部连接方法在手套、袜子等中重叠两个筒状编织物而戴用,根据专利文献1等已被公知。在专 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例子在以使两个袜子在袜口部连续的方式从一方的趾尖部编 织到另一方的趾尖部之后,将成为内侧的编织物向成为外侧的编织物的内部折入来戴用。 在这样的二重筒状编织物中,可以改变内外的编织物的纱线种类,双面编织物当然可以在 内部使用保温效果、肌肤接触感优良的纱线,同时,在外部使用具有创意的纱线、具有防刃 效果的纱线、适于涂覆的纱线等。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323608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上述那样的二重筒状编织物,在戴用时有时在内外的编织物上产生错位,给戴用 者带来不舒适感,或者在作业用手套的情况下有时因使用环境而在安全面上产生问题。虽 然也可以缝制内外的编织物来进行连接,但在此情况下,除了产生伴随缝制作业的成本以 夕卜,还存在在缝制部位伸缩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进行缝制,利用编织线彼此的交织将二重筒状编织物的内 外的编织物在两端进行连接。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编织方法,使用如下的横编机,该横编机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在前 后方向相向的至少一对针床,并具备可以在针床之间移圈,在前后方向并列设置在针床的 上方的线道轨道,将第一供线口和与第一供线口相比位于前后一方侧的第二供线口滑动自 由地支承在线道轨道上,该编织机在使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的各自一方侧编织物附属在前 后一方侧的针床上的同时,使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的各自另一方侧编织物附属在另一方侧 的针床上,来编织具有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并将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在编织宽度的两端相 互连接而成的二重筒状编织物,该内侧筒部使用从第一供线口供给的第一编织线进行环绕 编织,该外侧筒部使用从第二供线口供给的第二编织线进行环绕编织,其特征在于,包含以 下的步骤;;(1)在二重筒状编织物的一端部,用第一供线口编织内侧筒部直到一端部的步骤,(2)接续上述步骤1,用第二供线口编织外侧筒部的另一方侧编织物直到一端部 的步骤, (3)接续上述步骤2,编织内侧筒部直到另一端部,使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交 织而在一端部形成交织部的步骤,(4)在二重筒状编织物的另一端部,用第一供线口编织内侧筒部直到另一端部的步骤,(5)接续上述步骤4,用第二供线口编织外侧筒部的另一方侧编织物直到一端部的步骤,(6)接续上述步骤5,编织内侧筒部直到一端部,使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交织 而在另一端部形成交织部的步骤,(7)按所希望的组合反复进行上述步骤(1)到步骤(3)的编织和上述步骤(4)到 步骤(6)的编织,将上述交织部形成在二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宽度的两端的步骤。另外,本发明的二重筒状编织物,是使用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在前后方向相 向的至少一对针床的通用的横编机编织的二重筒状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二重筒状编织 物的两端,由内侧筒部的编织线出现在外侧筒部的外侧表面而成的交织部将内侧筒部和外 侧筒部相互连接。另外,本发明的二重筒状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内侧筒部的内侧表面和外侧筒部的 外侧表面都由正面线圈形成。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由于在由从各自不同的供线口供给的编织线形成内侧筒 部和外侧筒部而编织二重筒状编织物时,在二重筒状编织物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形成由内 侧筒部的编织线和外侧筒部的编织线产生的交织部来连接它们双方的筒部,所以能够不用 进行缝制地防止戴用时的错位。由于交织部通过将外侧筒部的编织线包含于在内侧筒部的 端部在前后的线圈之间过渡的编织线的内侧来形成,所以相互的编织线彼此不固定,不损 坏伸缩性。另外,本发明的二重筒状编织物,由于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在编织物的两端周期 性地形成交织部而相互连接,在交织部中内侧筒部的编织线出现在外侧筒部的外侧表面, 所以能够防止戴用时的错位,同时能够由周期性地形成的交织部得到在线圈纵行方向延伸 的刺绣风格的设计。另外,本发明的二重筒状编织物,由于内侧筒部的内侧表面和外侧筒部的外侧表 面都由正面线圈形成,所以能够通常以正面线圈组织享受颜色、创意性等不同的表里的质 量风格。图1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形成的手套的外观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编织方法的概略的工序的图。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形成的交织部的状态的概略图。图4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形成交织部的状态的概略图。符号说明W012]l 二重筒状编织物6 交织部7 内侧筒部8 外侧筒部9,10:供线口11,12:编织线13 一端部14 另一端部15:内侧筒部的内侧表面
16:内侧筒部的外侧表面17:外侧筒部的内侧表面18 外侧筒部的外侧表面20 手套



一种编织方法,不进行缝制,利用编织线彼此的交织在两端连接二重筒状编织物的内外的编织物。在使用向内侧筒部(7)供给编织线(11)的供线口(9)和与供线口相比位于前后方向的一方侧并向外侧筒部(8)供给编织线(12)的供线口(10)来编织由上述两个筒部构成的二重筒状编织物(1)时,按所希望的组合反复进行如下工序在二重筒状编织物的一端部(13),在从内侧筒部的编织物向供线口过渡的编织线的上方,以从外侧筒部的编织物向供线口过渡的编织线交叉的方式进行编织,接着编织内侧筒部,在一端部形成交织部(6);在二重筒状编织物的另一端部(14),在从内侧筒部的编织物向供线口过渡的编织线的上方,以外侧筒部的编织线向前后的针床的编织针过渡时交叉的方式进行编织,接着编织内侧筒部,在另一端部形成交织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