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建筑结构形式的多样化,使大跨度空间结构成为一种需求。目前运用较多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受到自身结构特点的限制,只能运用于小跨度框架结构中,现有技术的一种带矩形反肋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板体厚、自重大,虽然其反肋增加了板的刚度,但叠合面的抗剪能力还是很有限,降低了楼层间的净高,而且楼板也不具备保温隔热降噪性倉泛。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预制底板有圆柱体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之结构示意图;[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预制底板有六面体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预制底板钢筋布置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预制底板圆柱体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之圆柱体蜂窝孔和连续肋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预制底板圆柱体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之圆柱体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和连续肋架结构示意图。现以圆柱体蜂窝孔为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本实用新型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预制底板由钢筋混凝土下层I和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组成,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下层1.沿成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受力钢筋4,所述受力钢筋4上,垂直间隔连接有分布钢筋5 ;在所述的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其蜂窝孔K是圆柱体孔,在所述的蜂窝孔K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6,其相邻蜂窝孔间是连续关联圆柱体肋架,预制底板的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所用水泥为发泡水泥。预制底板成型后,运至施工现场装配,在预制底板的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上,浇一层现浇混凝土层3即形成本实用新型叠合板如图1、2所示。浇筑圆柱体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的方法有两种:其一,立即在钢筋混凝土下层I上,竖直间隔排布并固定圆柱体保温材料柱体,再在该圆柱体保温材料柱体的间隙中浇筑混凝土,使一次成形的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的圆柱面体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填充层;其二,立即将竖直间隔排布的圆柱体蜂窝孔模具置于钢筋混凝土下层I上,再在竖直间隔排布的圆柱体蜂窝孔间隙中浇筑混凝土,取出该模具后,即在钢筋混凝土下层I上制备形成圆柱体形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然后向圆柱体蜂窝孔中填充保温隔热材料。上述第一种一次成形的方法,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实施。制备预制底板的钢筋混凝土下层I时,当受力钢筋4采用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时,先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再沿成板宽度方向,将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时二者平行间隔设置,再在受力钢筋4上垂直间隔连接有分布钢筋5,参见图3,在垂直交叉设置连接的受力和分布钢筋上,浇筑制备混凝土下层I ;浇筑完成后立即在钢筋混凝土下层I上竖直间隔排布并固定圆柱体保温材料柱体,再在圆柱体保温隔热材料柱体的间隙中浇筑混凝土,一次成形圆柱体蜂窝孔内填充有保温隔热层6的圆柱体形的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至此即形成预制底板,见图5 ;待预制底板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将其运至现场装配并浇筑现浇混凝土层3,所述现浇混凝土层3与圆柱体形的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的表面结合形成一体叠合层,参见图1。同理,浇筑制备钢筋混凝土下层I后;立即在钢筋混凝土下层I表面水平固定放置六面体保温材料,再在六面体保温材料的间隙中浇筑混凝土形成六面体形的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即形成预制底板。本实用新型预制底板之蜂窝孔式肋架混凝土上层2的蜂窝孔几何形状不受本实例的限 制。
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袁继雄, 陈志远冷飞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叶喆宏, 陆卫明焦安亮张鹏飞
专利相关信息
-
王文喜肖燎王旭明宋运来宋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