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肖建军
  • 公开日
    2015年1月2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9月22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9月22日
  • 申请人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恒威机电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23F3/08GK204120124SQ20142054696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包括可逆输送总成(I)、提升输送总成(2)和振动槽总成(3),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输送总成(2)倾斜安装,下端伸入可逆输送总成(I)下方,上端置于振动槽总成(3)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输送总成(I)包括可逆输送带(11)、输送带机架(12)和双向电机(13),所述可逆输送带(11)安装在输送带机架(12)上,可逆输送带(11) 一端与双向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输送总成(2)包括提升输送带(21)、提升机架(22)和提升电机(23),所述提升输送带(21)安装在提升机架(22)上,提升机架(22) —端与提升电机(23)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槽总成(3)水平安装,包括振动电机(31)和振动槽(32),所述振动槽(32) —端与振动电机(31)输出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输送带(11)和提升输送带(21)均采用食品橡胶制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槽(32)采用不锈钢板制作
  • 技术领域
    ,包括可逆输送总成、提升输送总成和振动槽总成,所述可逆输送带水平布置,输送方向与多层翻板式发酵床的输送方向垂直,并能两个方向转换,提升输送带倾斜安装,下端与可逆输送带连接,置于可逆输送带下,上端设振动槽,振动槽与提升输送带垂直,水平伸入到茶叶自动循环发酵装置的爬坡输送带上方本技术方案实现将发酵完成的茶叶送入下一工序,或将未发酵完成的茶叶再次提升到茶叶多层翻板式发酵床的开始端,继续循环发酵,使得整个茶叶自动循环发酵装置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系统,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属于茶叶加工机械【专利说明】一种往返输送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茶叶自动循环发酵装置的往返输送装置。 [0002]红茶制作中最重要的化学变化是茶多酚类在氧化酶的催化下,被大气中的氧所氧化,这一过程就是红茶的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特征工序,是以绿叶红变为主要特征的生化变化过程,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和其它成分的深刻变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大。良好的发酵才能形成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才能形成更多的滋味和香气物质。因此,发酵是红茶生产环节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它对红茶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创造有利于发酵正常进行的环境十分重要。当发酵叶温达到高峰时,应迅速利用高温制止酶的活性,从而制成具有优良色、香、味品质的红茶,因此需要控制好发酵时间。在传统技术中,常采用渥堆方式,依靠环境微生物自然发酵方式进行发酵,这种发酵是将揉捻好的茶青原料经人工加湿、渥堆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并经过特定时间后对茶叶进行翻动,或将团状的茶叶解块,再加湿、渥堆直到发酵结束,整个过程中不仅劳动强度大,同时存在着卫生条件差、品质不稳定、生产效率低、受气候变化影响等诸多问题。实用新型专利ZL201220366367.1公开了一种自动红茶发酵生产设备,该设备发酵参数稳定可调,也采用对茶叶进行渥堆、翻转的工艺,茶叶发酵的全过程自动连续可控,但该设备只能单向循环,如果一次发酵不完全,还需要人工将茶叶从可逆输送带处转移到爬坡输送带,继续进行发酵,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往返输送装置,从而达到较好的自动化效果。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5]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包括可逆输送总成、提升输送总成和振动槽总成,所述提升输送总成倾斜安装,下端伸入可逆输送总成下方,上端置于振动槽总成上方。
[0006]所述可逆输送总成包括可逆输送带、输送带机架和双向电机,所述可逆输送带安装在输送带机架上,可逆输送带一端与双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提升输送总成包括提升输送带、提升机架和提升电机,所述提升输送带安装在提升机架上,提升机架一端与提升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振动槽总成水平安装,包括振动电机和振动槽,所述振动槽一端与振动电机输出端连接。
[0007]所述可逆输送带和提升输送带均采用食品橡胶制作;所述振动槽采用不锈钢板制作。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通过本实用新型将未发酵完成的茶叶再次提升到茶叶自动循环发酵装置的入口端,继续下一个循环的发酵,使得整个茶叶自动循环发酵装置形成了一个闭合循环系统,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0012]图中:1-可逆输送总成,11-可逆输送带,12-输送带机架,13-双向电机,2-提升输送总成,21-提升输送带,22-提升机架,23-提升电机,3-振动槽总成,31-振动电机,
32-振动槽。


[0013]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往返输送装置,包括可逆输送总成1、提升输送总成2和振动槽总成3,所述提升输送总成2倾斜安装,下端伸入可逆输送总成I下方,上端置于振动槽总成3上方。
[0015]所述可逆输送总成I包括可逆输送带11、输送带机架12和双向电机13,所述可逆输送带11安装在输送带机架12上,可逆输送带11 一端与双向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输送方向可变;所述提升输送总成2包括提升输送带21、提升机架22和提升电机23,所述提升输送带21安装在提升机架22上,提升机架22 —端与提升电机23输出端连接;所述振动槽总成3水平安装,包括振动电机31和振动槽32,所述振动槽32 —端与振动电机31输出端连接。
[0016]在茶叶自动循环发酵装置中,当茶叶随着多层往返翻板式发酵床均匀移动到翻板式输送带最下层,完成了所设定的一个周期的发酵后,茶叶从翻板式输送带翻板处落入其下方的可逆输送总成I上,茶叶发酵工程师将检查茶叶发酵的情况,若茶叶发酵完全,则拨动开关使双向电机13正转,可逆输送总成I将茶叶输出茶叶自动循环发酵装置的恒温恒湿箱,输送到下一工序,若发现茶叶发酵不完全,茶叶发酵工程师将启动往返输送装置,此时可逆输送总成I上的双向电机13反转,带动可逆输送带11逆向运转,将茶叶往提升输送总成2方向输送,茶叶从可逆输送带11末端落下,进入到提升输送总成2下端,提升输送带21将茶叶提升到上端的振动槽总成3处,振动电机31上设置一偏心轮,带动振动槽32振动,使发酵未完成的茶叶均匀散落到茶叶自动循环发酵装置的爬坡输送带上,进入再一周期的循环,对未发酵完成的茶叶继续进行发酵,如此往复直到发酵完成。
[0017]所述可逆输送带11和提升输送带21均采用食品橡胶制作;所述振动槽32采用不锈钢板制作。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