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木片洗涤机的制作方法在制浆造纸行业中,用于制浆的原料如原木、芦苇等都是从野外采伐收集的,其本 身带有木节、树皮、苇根、苇叶、苇膜等杂质,在采伐收集以及运输、堆存过程中又可能带入 泥砂、金属等杂质。原料在剥皮削片切断之前一般会经过冲洗,可以去除一部分泥土杂质, 但仍有一部分残留并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杂质混杂在一起。这些杂质若不进一步去 除,势必影响到后续处理工艺和设备,情况严重时将导致设备的堵塞和后续关键设备的过 度磨损,增加化学品消耗,并直接影响产品质量。鉴于此,在原料木片 进入主处理流程之前 都会要经过专用的木片洗涤设备即木片洗涤机进行洗涤。如图1所示,现有的木片洗涤机的洗涤过程如下储存在木片仓中的木片与水的 混合物通过卸料螺旋进入木片洗涤机的机体11内,在机体的进料口 12附近设置有喷水嘴 15进行喷水,喷水嘴15垂直于机体11设置。由于木片的比重比水小,木片总会朝上翻,不 利于洗涤,为抑制木片上翻的趋势并洗净木片,在木片洗涤机的机体内设置一个朝木片进 料口方向转动的转鼓16,转鼓16由电机驱动,转鼓16的转轮上设置四组翼片,每组包含有 四片翼片18。翼片18的作用是通过外力压制和搅动木片,既保证木片的运行方向,又能提 高洗净度。然后,被洗涤过的木片通过溢流从出料口 13进入下一工序的设备,而分离出的 泥渣则下沉至机体11底部的排渣口 14,由排渣阀将泥渣排出。上面这种木片洗涤机对浮动木片的压制和搅动作用不均勻,洗涤效果不好,洗涤 后的木片中存在较多未洗净的泥砂杂质,影响了后续处理工艺和设备,导致后续设备堵塞, 后续关键设备磨损严重,直接影响成品纸的质量。另外,上述木片洗涤机的翼片为方形扁钢条结构,翼片与转轮中心轴平行设置,两 相邻翼片组之间也没有夹角,沿转轮轴向直线布置,不能对木片起到很好的压制和搅动作 用,容易引起机体内液面的较大波动,因此不利于泥沙的沉积,同时出料量的波动也较大。
图1为现有技术中木片洗涤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木片洗涤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木片洗涤机中转鼓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第一翼片28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翼片29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_机体12-进料口 13-出料口 14-排渣口 15-喷水嘴16-转鼓21-机 体22-进料口 23-出料口 24-排渣口 25-喷水嘴26-第一转鼓27-第二转鼓28-第一 翼片29-第二翼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非限定性实施例。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木片洗涤机包括机体21,机体21的一端设有进料口 22, 其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23,机体21的底部设有排渣口 24,所述机体21内还设有喷水嘴25。 喷水嘴25倾斜向下设置在进料口 22的下方,其喷水的方向也是倾斜向下,这样有利于木片 的进料。在机体21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渣口 24,用于排出污泥。本实施例中,机体21内设有两个转鼓,所述两转鼓的形状以及尺寸完全相等,它 们在机体内呈一字形排列,靠近进料口 22 —侧的转鼓为第一转鼓26,靠近出料口 23—侧的 转鼓为第二转鼓27。两转鼓之间的中心距离应设置为使木片在脱离第一转鼓26的控制区 域后恰好落在第二转鼓27的控制区域内,即第一转鼓26与第二转鼓27之间的距离满足在 经第一转鼓26洗涤后的木片重新回到液面以后,第二转鼓27可以再次将木片压制搅拌进 入液面以下进行洗涤。本实施例中的两转鼓之间的中心距离为1700mm。转鼓包括有转轮和设置在转轮上的翼片。本实施例中,两转轮的直径均为666mm, 其沿轴向的长度为1866mm。如图4所示,每个转轮上沿转轮的轴向设置有六组翼片,每两组 翼片之间的间距为194mm。如图3所示,每组设置四对翼片,四对翼片沿转轮的圆周方向均 布,相邻两组翼片沿转轮的圆周方向错开45°。本实施例中,每对翼片包括两个翼片,即第一翼片28和第二翼片29。如图5所示, 所述第一翼片28为平板结构,其两个相对设置的长边为相互平行的直线边,两个相对设置 的短边为弧形边,其中与转轮接触的弧形边的曲率与转轮的外径曲率基本相同。本实施例 中,第一翼片28的长边长度为420mm,短边长度为183mm。如图6所示,第二翼片29为平板结构,其形状为近似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的较长的底边固定在所述第一翼片28的对称中心处,其近似直角边与第一翼片28上与转轮接触的弧形边对齐。本实施例中,该近似直 角梯形较长的底边的长度为407mm,其较短的底边的长度为318mm,其近似直角边的长度为 89mm。第二翼片29垂直焊接在第一翼片28的对称中心处,用于强化第一翼片28的强度, 第一翼片28和第二翼片29构成“T”形翼片对。在将上述翼片对固定在转轮上时,第一翼片与转轮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30°。设 在该组翼片之后并与之相邻的第二组翼片中,第一翼片与转轮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30°, 在第二组翼片之后并与第二组翼片相邻的第三组翼片中,第一翼片与转轮中心轴之间的夹 角为+30°,在第三组翼片之后并与第三组翼片相邻的第四组翼片中,第一翼片与转轮中心 轴之间的夹角为-30°……如此这样交替设置。上述结构的翼片可保证木片平稳有序的进行洗涤,减少转鼓转动对液面带来的冲击ο两转鼓各采用一个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采用变频电机和齿 轮箱组合形成的驱动机构,两个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一致。第一转鼓26和第二转鼓27的 转速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如,将第一转鼓26和第二转鼓27的转速都设为25 30转/分 钟,或将第一转鼓26的转速设为20 25转/分钟,第二转鼓27的转速设为25 30转/ 分钟。将第一转鼓26的转速设得较慢而第二转鼓27的转速设得较快时,可以避免木片在 两转鼓之间的堆积堵塞。排渣口 24用于将从木片上清洗下来的泥渣排出。本实施例中,排渣口 24采用两 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两转鼓的正下方。所述机体21底部形状为并列的两个倒锥形,该两倒 锥形的位置分别与所述两转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两个排渣口 24分别设在上述两倒锥形 的锥底位置。本实施例木片洗涤机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将原料木片从进料口 22送入机体21,送入时,喷水嘴25同时进行喷 水对所送入的木片进行冲洗;木片进入机体21的液面后(机体21内的液面高度为转鼓中 心线以上约150mm-200mm),在第一转鼓26的压制搅拌作用下与洗涤水充分接触,使泥沙和 木片分离;大约2秒后,木片从第一转鼓26的另一侧浮出液面,进入第一转鼓26和第二转 鼓27之间的区域;然后木片在第二转鼓27的压制搅拌作用下再次进入液面以下,与细小泥 沙进行二次分离;大约2秒后,木片从第二转鼓27的另一侧浮出液面,并从出料口 23进入 下一道工序,整个洗涤过程的时间约4 5秒;每过一段时间对排渣口 24定时排渣。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木片洗涤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每个转鼓上沿其轴向设 置六组翼片,每组翼片包括六对翼片,六对翼片沿转轮的圆周方向均布,相邻两对翼片之间 的夹角为60°,相邻两组翼片之间错开的角度设置为30°。因此,转鼓转动时,翼片可以均 勻地拍打液面,减少液面的波动。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木片洗涤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相邻两组翼片中的第一翼 片与转轮中心轴之间的夹角分别为+45°或-45°,也就是说,一组翼片中第一翼片与转轮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45°,则与之相邻的另一组翼片中第一翼片与转轮中心轴之间的夹 角为-45°,相邻两组翼片中两个第一翼片之间的夹角为90°。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木片洗涤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机体1内进料口22与出 料口 23之间设有三个转鼓,所述三个转鼓呈一字形排列,靠近进料口 22位置为第一转鼓 26,靠近出料口位置为第二转鼓27,第三转鼓设置在第一转鼓26和第二转鼓27之间,相邻 两转鼓之间的中心距离应设置为使木片在脱离前一个转鼓的控制区域后恰好落在后一个 转鼓的控制区域内。本实施例中,相邻两转鼓之间的中心距离为1700mm,机体1的长度比实 施例1的机体长度要长1600mm。三个转鼓各采用一个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机体1的底部设 置三个排渣口,三个排渣口对应设置在三个转鼓的正下方。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机体1内设置三个转鼓与设置两个转鼓相比较,其对木片的清洗效果更好,洗效率更高。事实上,本实用新型机体1内的转鼓可根据需要设置任意多个,转鼓设置得越多, 其对木片的清洗效果也就越好,但相应的制造成本也会增加。但是不管机体中设置几个转 鼓,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根据生产规模的需要和木片尺寸的不同,沿转鼓的轴向可以设置不同组翼 片,每组翼片也可设置不同对翼片,转鼓上的翼片并不局限于上面实施例中所述的六组,每 组中的多对翼片也不仅仅局限于上面实施例中所述的四对和六对。不管设置几组翼片,每 组翼片上设置多少对翼片,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相邻两组翼片中翼片与转轮中心轴之间的夹角可以为任意不同的角度,该角度并 不局限于上面实施例中所述的+45°或-45°,不管相邻两组翼片中翼片与转轮中心轴之 间的夹角为多少,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木片洗涤机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吕雪峰, 文超辉戴婷吴守泳吴守泳吕佩师王 华, 陈国秀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冉伊虹, 雷雅童刘振宇吕佩师安东尼·奥伯斯久野功二
专利相关信息
-
久野功二久野功二斎藤吉信冲俊宏冲俊宏朴泰仁朴泰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