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红光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现有的红光治疗仪是利用卤素灯为光源,经透射反射滤光后得到红光进行治疗,由于卤素灯泡寿命短等原因导致红光治疗仪要经常更换光源,而且效率低、体积较大。红色发光二极管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温升过高,将会烧毁红色发光二极管。CN1461662A《一种红光治疗仪》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用由红色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红光治疗仪,使光源寿命得以大大延长,但仅依靠散热板进行散热,将造成体积较大或功率不能加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红光治疗仪结构复杂、散热效果不好、光利用效率低、体积大和纯度不好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散热效果好、光利用效率高的红光治疗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红光治疗装置包括轴流风扇2、壳体4、散热器5、金属背衬8、半导体发光二极管9、反光碗11和前透明防尘玻璃13等部件;一壳体4,在壳体4的前部外壁开有进风孔10,一阶梯状的散热器5通过螺纹螺合在进风孔10后面的壳体4内;在散热器5的后面的壳体4内固定有轴流风扇2;一带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9的金属背衬8与散热器5接触固定连接;散热器5在与壳体相连接部分的轴向开有通风孔6,在与金属背衬8相连接部分的径向开有通风孔7;一反光碗11安装于半导体发光二极管9的红光输出端,在反光碗11的前部安装有透明防尘玻璃13,透明防尘玻璃13可以由红色透明有机玻璃制成。所述的散热器5上的轴向通风孔6和径向通风孔7是一处或一处以上。所述的壳体是圆柱形或矩形体。所述的轴流风扇外罩有轴流风扇壳1。所述的散热器5与壳体4的螺合连接处有一散热器锁紧螺母3。
所述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9通过导线与电源控制装置相连接。
所述的透明防尘玻璃13被一固定环12固定在壳体4上。
所述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波长为600~660nm。
所述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功率为6W~12W。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是采用大功率发光二极管作为红光光源,由于在散热器5的后面安装有用于向外排风的轴流风扇2,由轴流风扇2通过红光治疗装置中的散热器5对半导体发光二极管9进行强制散热,并通过进风孔10、轴向及径向通风孔,使空气不断循环,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半导体发光二极管9的散热问题,使得红光治疗装置具有寿命长、散热效果好、光利用效率高、安全可靠且红光的纯度高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轴流风扇壳2.轴流风扇3.锁紧螺母4.壳体 5.散热器 6.轴向通风孔7.径向通风孔8.发光二极管金属背衬9.发光二极管10.进风孔 11.反光碗12.固定环 13.透明防尘玻璃
实施例1请参见图1。红光治疗装置由轴流风扇壳1,轴流风扇2,锁紧螺母3,壳体4,散热器5,轴向通风孔6,径向通风孔7,发光二极管金属背衬8,发光二极管9,进风孔10,反光碗11,固定环12,透明防尘玻璃13等组成。
在壳体4前部外壁开有进风孔10,进风孔10后面的一阶梯状的散热器5通过螺纹固定在壳体4内,并通过散热器锁紧螺母3进一步将散热器5紧固在壳体上;在散热器5的后面的壳体4内固定有一带有散热孔的轴流风扇壳1的轴流风扇2;一带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9的金属背衬8与散热器5接触固定连接,半导体发光二极管9的波长为600~660nm,功率为6W~12W,半导体发光二极管9通过导线与电源控制装置相连接,散热器5在与壳体相连接部分的轴向开有通风孔6,在与金属背衬8相连接部分的径向开有通风孔7;一反光碗11安装于半导体发光二极管9的红光输出端,在反光碗11的前部安装有由红色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的防尘玻璃13,透明防尘玻璃13被一固定环12固定在壳体4上。
工作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9发出的红光经反光碗11反射或直射通过防尘玻璃13输出,同时轴流风扇2工作,空气从机壳前端进孔10进入通过散热器5多处轴向通风孔6和多处径向通风孔7,并由轴流风扇2排出,有效地保证半导体发光二极管9在连续工作时温升控制在安全范围。
红光治疗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张凤兰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李海诚
专利相关信息
-
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戚海波, 戚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