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组合物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组合物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黄业武, 吴任枝
  • 公开日
    2014年7月30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13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5月13日
  • 申请人
    黄业武, 吴任枝
  • 文档编号
    A61P31/00GK103948857SQ20141020036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的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24-36份、茯苓24-36份、砂仁10-20份、薏苡仁10-20份、白术10-20份、白芍10-20份、藿香6-14份、佩兰6-14份、石菖蒲7_13份、升麻7_13份、白芷7_13份、炙甘草4-8份、陈皮2-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的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27-33份、茯苓27-33份、砂仁12-18份、薏苡仁12-18份、白术12-18份、白芍12-18份、藿香8-12份、佩兰8-12份、石菖蒲6_12份、升麻6_12份、白芷6_12份、炙甘草5-7份、陈皮3-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的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30份、茯苓30份、砂仁16份、薏苡仁15份、白术15份、白芍15份、藿香10份、佩兰10份、石菖蒲9份、升麻9份、白芷9份、炙甘草6份、陈皮4份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中的应用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以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24-36份、茯苓24-36份、砂仁10-20份、薏苡仁10-20份、白术10-20份、白芍10-20份、藿香6-14份、佩兰6-14份、石菖蒲7-13份、升麻7-13份、白芷7-13份、炙甘草4-8份、陈皮2-6份为活性成分,克服现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药物的不足,提供一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效果较好的药物组合物。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组合物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组合物。[0002]慢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头晕、头闷痛、嗅觉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学习、生活。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局部致病菌感染、机体变态反应性增高、微循环障碍口鼻道复合体畸形及全身免疫力低下等,导致鼻粘膜水肿、增厚及息肉样变、囊性改变,或纤维组织增生、血管阻塞,腺体萎缩,粘膜萎缩。治疗上西医主要为对症治疗如:局部滴药(常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在正规的保守治疗无效后方可采用鼻腔病变手术以解除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的阻塞,改善鼻窦引流和通气,促进鼻窦炎症的消退,如中鼻甲、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等。[0003]鼻窦内窥镜手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病因的多样性和病理生理学转归的复杂性,鼻内镜手术后,术腔内存在不良因素如术腔感染、操作部位出现肉芽、囊泡、粘膜水肿、粘膜纤毛清除系统功能受损、分泌物潴留等,影响了创面及黏膜的恢复,为了创面及黏膜的恢复,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是重要一环。目前临床上,术后多采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冲洗术腔,具有鼻腔存留时间短、药液易蒸发、鼻腔较干燥及长期激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应用易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等缺点,且使用后仍有较多患者术后发生黏膜水肿、囊泡、肉芽、息肉再生及鼻腔粘连等病变,导致手术失败。鼻内镜手术后除了鼻腔清洁换药外,常规应用鼻内激素、抗生素和抗组胺药等治疗,但价格较贵,且长时间用药给患者带来并发症和副作用。选用合适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组合物,将有助于提高术腔清理和冲洗的效率,促进黏膜上皮化和功能恢复,缩短术腔愈合 的时间。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的不足,提供一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组合物。[0005]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各组分的用量是发明人经过大量实践总结得出的,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0006]黄芪24-36份、茯苓24-36份、砂仁10-20份、薏苡仁10-20份、白术10-20份、白芍10-20份、藿香6-14份、佩兰6-14份、石菖蒲7_13份、升麻7_13份、白芷7_13份、炙甘草4-8份、陈皮2-6份。
[0007]优选地,它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
[0008]黄芪27-33份、茯苓27-33份、砂仁12-18份、薏苡仁12-18份、白术12-18份、白苟12-18份、藿香8-12份、佩兰8-12份、石菖蒲6_12份、升麻6_12份、白]E 6-12份、炎甘草5-7份、陈皮3-5份。
[0009]更优选地,它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
[0010]黄芪30份、茯苓30份、砂仁16份、薏苡仁15份、白术15份、白芍15份、藿香10份、佩兰10份、石菖蒲9份、升麻9份、白芷9份、炙甘草6份、陈皮4份。
[0011]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可以是胶囊、片剂、喷剂、汤剂等医学上可接受的剂型,它们的制备方法、辅料用量按现有常规工艺进行。
[0012]本发明还包括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3]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组方中:
[0014]黄苗,别名棉苗,绵苗,绵黄芪等,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苗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的乾燥根。成份:主要含有阜苷、黄酮等。阜苷主要成分为黄苗皂苷1、II,膜荚黄芪另含膜荚黄芪皂苷A、B,蒙古黄芪另含黄芪皂苷IV、大豆皂苷I ;黄酮中主要成分为芒柄花黄素和毛蕊异黄酮等。尚含氨基酸、甜菜碱等;蒙古黄芪还含黄芪多糖1、I1、III等。功能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0015]茯苓,别名:茯菟、茯灵、茯奪、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木薯、松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成份:菌核含茯苓聚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 β-羟基羊毛留三烯酸。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留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 -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功能主治: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浙,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瞷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0016]砂仁,别名:缩砂仁、缩砂蜜(《药性论》)、缩砂蓄(《海药本草》),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缩砂的成熟果实或种子。成份:缩砂种子含挥发油1.7-3%,主要成分为d-樟脑,一种萜烯(似柠檬烯,但非柠檬烯),d-龙脑,乙酸龙脑酯,芳樟醇,橙花叔醇。阳春砂,叶的挥发油与种子的挥发油相似,含龙脑、乙酸龙脑酯、樟脑、柠檬烯等成分。又阳春砂含皂甙0.69%。同属植物草豆蘧,其种子含有砂仁香气的挥发油4-6%。功能主治: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①《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②《本草拾遗》:“主上气咳嗽,奔豚,惊痫邪气。”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④张元素:“治脾胃气结滞不散。”⑤杨士瀛:“和中,行气,止痛,安胎。”⑥《本草蒙筌》:“止恶心,却腹痛。”⑦《纲目》:“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⑧《医林纂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0017]薏苡仁,又名:解蠡、起英、赣米、感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赣珠、薏米、米仁、薏仁、苡仁、玉秣、六谷米、珠珠米、药玉米、水玉米、沟子米、裕米、益米,为禾本科薏苡属。成份:含薏该仁酯(coixenolide),粗蛋白13-14%,脂类2-8 %。脂类中三酰甘油
61-64%, 二酰甘油6-7%,一酰甘油4%,甾醇酯9%,游离脂肪酸17-18%。在三酰甘油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含量可达25_28%,在游离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为27_28%,游离脂肪酸还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顺_8_十八碳烯酸(cis-8-oc-tadecenoic acid)即油酸等。一酰甘油中有具抗肿瘤作用的&alpha ;单油酸甘油酯(&alpha-monoolein),甾醇酯中有具促排卵作用的顺_、反-阿魏酰豆留醇(cis-、trans-feruloyIstigmasteroI)和顺-、反-阿魏酸菜油留醇(cis-、trans-feruloylcampesterol)等。种仁还含抗补体作用的葡聚糖和酸性多糖CA-1、CA-2及降血糖作用的薏苡多糖(coixan)A、B、C。种子挥发油含69种成分,其中主要的有已醒(hexanal),已酸(hexanoic acid), 2_ 乙基 _3_ 羟基丁酸已酷(2-ethyl-3-hydroxy-hexylbutrate),&gamma 壬内酯(&gamma ;_nonalactone),壬酸(nonanoic acid),辛酸(octanoic aid),掠榈酸乙酯(ethylpalmitate),亚油酸甲酯(methyllinoleate),香草醒(vanillin)及亚油酸乙酯(ethyllinoleate)等。蛋白质、维生素B1、B2。功能主治: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治泄湾,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池,白带。①《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②《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③《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④《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⑤《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 “杀蛔虫。”⑥《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⑦《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⑧《国药的药理学》:“治胃中积水。”⑨《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0018]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白术多年生草本,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0019]白芍,别名: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白芍(《药品化》),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成份: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_谷留醇和三萜类,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_甲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功能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痔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④《唐本草》:“益女子血。”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紐,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0020]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成份: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约占52-57% ;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奥醇、广藿香吡啶、表愈创吡啶;另有多种其他倍半萜如石竹烯、榄香烯、别香橙烯、Y-广藿香烯、β -古芸烯、α -愈创木烯、瓦伦烯、α -古芸烯、Y -毕澄爺烯、δ -愈创木烯、α -广藿香烯、二氢白菖考烯等。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占80%以上,并含有茴香醚、茴香醛、d-柠檬烯,以及对-甲氧基桂皮醛、α -菔烯、β -菔烯、辛酮_3、辛醇-3、对-聚伞花素、辛烯-1-醇_3、芳樟醇、1-石竹烯、β -榄香烯、β -潷草烯、α -衣兰烯、β -金合欢烯、Y-毕澄茄烯、二氢白菖考烯等。我国东北产藿香风干材料,全草含挥发油0.54%,并含微量鞣质及苦味质。功能主治: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0021]佩兰,别名:茴(《诗经》)、兰(《毛诗传》)、兰草、水香(《本经》)、都梁香(李当之《药录》)、大泽兰(《雷公炮炙论》)、燕尾香、香水兰(《开宝本草》)、孩儿菊、千金草(《续古今考》)、省头草(《唐瑶经验方》)、女兰、香草(《纲目》)、醒头草(《得配本草》)、石瓣、针尾凤(《广东中药》),为菊科植物兰草的茎叶。成份:兰草全草含挥发油1.5-2%,油中含:对-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醇酯和5-甲基麝香草醚,前两者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及麝香草氢醌。大麻叶泽兰的叶,花中都含泽兰苦素和一倍半萜内酯,叶中又含泽兰甙。上述两种植物的根中都含有兰草素。功能主治:清暑,辟秽,化湿,调经。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①《本经》:“主利水道,杀蛊毒。”②《翟公炮炙论》:“生血,调气与荣。”③《别录》:“除胸中痰癖。”④《开宝本草》:“煮水以浴,疗风。”⑤李杲:“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胆〃字疑为〃脾〃字)瘅。”⑥《纲目》:“消痈肿,调月经。”⑦《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性健胃、发汗、利尿药。用于冒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等。”⑧《中药志》:“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口中甜腻,口臭。”
[0022]石菖蒲,别名,昌本、菖蒲、昌阳、昌草、尧时薤、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菖蒲、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为天南里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成份:根茎和叶中均含挥发油(0.11-0.42% ),其主要成分是β -细辛醚63.2-81.2%,细辛醚8.8-13.7%,其次为石竹烯、α -潷草烯、石菖醚等。还含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功能主治: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②《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③《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④《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⑤王好古:“治心积伏粱。”⑥《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⑦《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⑧《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精神病。”(11)《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
[0023]升麻,别名周升麻(《本经》),周麻(《别录》),鸡骨升麻(陶弘景),鬼脸升麻(《纲目》),绿升麻(《医学广笔记》)。药用部位:为毛茛科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状茎。功能主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升举阳气,收气还元,止头痛。
[0024]白芷,别名: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苣(《别录》),香白芷(《夷坚志》),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成份:含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欧前胡素(imperatorin)、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等。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浙血、腰腹痛;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軒疵瘢。”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0025]炙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PREPARATA),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俗称炮制,就是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C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治疗功效。
[0026]陈皮,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27] 从中医的角度,慢性鼻窦炎属于中医学慢性鼻渊范畴,多由外邪侵犯,引起肺脾胃胆之病变而发病;或因肺脾脏气虚损,邪气久羁,滞留鼻窍,以致病情缠绵难愈,发病率较高。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虽然可切除病变组织,但是可损伤正常组织,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不但耗伤气血,气血两虚,而且易致气血凝聚,气滞血瘀;手术创伤及抗生素、激素和抗组胺药物应用,更易损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精微生化不足,鼻窍失养,加之脾虚不能升清化浊,湿浊内生,困聚鼻窍致鼻黏膜水肿、囊泡、分泌物多。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按以下中医辨证分型:术后第I周以气血两虚证为主;术后第2周以气滞血瘀证为主、脾胃湿热证为辅;术后3-10周以脾胃湿热证为主、肺经湿热证为辅;术后10-12周后以脾气虚弱证为主、肺气虚寒证为辅。
[0028]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的治疗,以健脾化浊通窍为主,方中党参、黄芪归脾肺经,补气益气为君药;白术既助党参、黄芪补益脾胃肺之气,又助脾运化,为臣药;茯苓、薏苡仁,以渗利湿浊,且使参、术补而不滞,而砂仁、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行气,细辛辛温入肺,温肺散寒,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共奏补脾肺之气温肺散寒之功效。

[0029]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0]实施例1
[0031]黄苗240g、获茶360g、砂仁100g、薏该仁200g、白术100g、白苟200g、藿香60g、佩兰140g、石菖蒲70g、升麻130g、白]E 70g、炎甘草80g、陈皮20g。[0032]称取以上各原料,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两倍量的水,每次煎煮一个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
[0033]实施例2
[0034]黄苗360g、获茶240g、砂仁200g、薏该仁100g、白术200g、白苟100g、藿香140g、佩兰60g、石菖蒲130g、升麻70g、白]E 130g、炎甘草40g、陈皮60g。
[0035]按配比量称取以上各原料,干燥、粉碎,过80目筛,用50度米酒40kg浸泡2个月,过滤去渣,取上清液加入常规用量的的渗透剂和防腐剂摇均匀即成喷剂。
[0036]实施例3
[0037]黄苗270g、获茶330g、砂仁120g、薏该仁120g、白术180g、白苟120g、藿香120g、佩兰80g、石菖蒲120g、升麻60g、白]E 120g、炎甘草50g、陈皮50g。
[0038]按配比量称取以上各原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70°C时测)的浸膏,加入常规用量的蔗糖粉,混匀制成颗粒。
[0039]实施例4
[0040]黄苗330g、获茶270g、砂仁180g、薏该仁180g、白术120g、白苟180g、藿香80g、佩兰120g、石菖蒲60g、升麻120g、白]E 60g、炎甘草70g、陈皮30g。
[0041]按配比量称取以上各原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70°C时测)的浸膏,加入常规用量的硬脂酸镁辅料,按常规工艺成片剂,规格0.5g/片。
[0042]实施例5
[0043]黄苗300g、获茶300g、砂仁160g、薏该仁150g、白术150g、白苟150g、藿香100gJIi兰100g、石菖蒲90g、升麻90g、白]E 90g、炎甘草60g、陈皮40g。
[0044]按配比量称取以上各原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70°C时测)的浸膏,加入常规用量的糊精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胶囊,0.5g/粒。
[0045]实验例: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的临床疗效[0046]实验材料: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药物组合物。
[0047]实验地点:广西浦北当地医院。
[0048] 1、一般资料:2008年-2014年04月以来,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收治门诊术后患者180例,其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I年,最长20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病程、病情无显著差异。
[0049]2、诊断标准:术后3个月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
[0050]3、治疗方法:
[0051]对照组:90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液冲洗术腔,每日I次,4周为I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0052]治疗组:90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口服;4周为I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0053]4、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0054]治愈: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
[0055]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0056]无效:症状改善,鼻内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0057]5、临床结果
[0058]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