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数据统计分析,该病(不包括肺癌)占城 市居民死亡病因的第四位(13. 1%),占农村居民的第三位(16.4%)。其形成、发展、转归涉及 多因素、多环节,且临床所用西药副作用明显,易产生耐药,且大多较贵;中药复方制剂成分 复杂甚至不清、质量不易控制、量-效/毒关系不清楚、机制不明确、疗效不稳定。迄今尚无 十分理想的药物。红管药为菊科植物三褶脉马兰Aster ageratoides Turcz.及其两个变种一异叶 三裙脉马兰Jsier ageratoides Turcz. var. heterophyllus Maxim.禾口宽序三裙脉马兰 Aster ageratoides Turcz. var. Iaticorymbus Hand. -Mazζ.的干燥全草或牛艮,主要化学 成分为黄酮、皂苷、多糖、鞣质等,黄酮类包括山奈酚,槲皮素,槲皮素鼠李唐苷等。药理研究 发现,红管药总煎剂有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改善甲状腺活力, 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作用。同时证实,槲皮素和山奈酚中枢性镇咳作 用明显,有较的祛痰作用,而皂苷则是主要祛痰成分,对离体豚鼠气管收缩有解痉作用,且 缓慢而持久。临床以红管药不同配方和剂型重点观察治疗了 2199例气管炎患者发现,有效 率达80% 94. 15%,显效率30. 66% 59. 52%。虽少数出现头晕、胃部不适等反应,但停药 数天后不适症状均可自行消失。其单方在1971年被定为全国18个有效方剂之一。然而,目前红管药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步骤复杂、使用有机溶剂种类与数量较多, 易造成环境污染。临床上也仅有其粗提物的片剂,同时应用趋势有所减弱。另外,迄今尚未 见到由其总黄酮与总皂苷配伍制备的制剂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由红管药的总黄酮部位 和总皂苷部位按1:8、1的比例混合而成。总黄酮部位是由红管药地上部分醇提物采用水 沉除色、大孔吸附树脂层析纯化等工艺制得。总皂苷部位是由红管药地下部分醇提物采用 大孔吸附树脂层析纯化工艺制得。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由下列重量比的原料组成红管药的总黄酮部位和红管 药的总皂苷部位按1:8、1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红管药的总黄酮部位的制备方法为1)溶剂提取取红管药的地上部分,阴干,粉碎,按1 15 (V/W)的料液比加入质量 分数6(Γ95%的含水醇溶液室温浸提三次,每次6天,或采用质量分数6(Γ95%的含水醇回流 提取三次,合并三次提取液,得总黄酮粗提液;2)水沉除色素将总黄酮粗提液常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4,冷却至4-5°C,放置过夜,过 滤,得滤液;3)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纯化将除色素后滤液常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3,按3:2的体积 比加入黄酮吸附型大孔吸附树脂,减压回收溶剂,得吸附有提取物的干燥树脂,将该大孔吸 附树脂上于同型号树脂充填的层析柱,蒸馏水洗脱,除去多糖、蛋白等水溶性杂质,继之以 质量分数90%含水醇洗脱,收集90%含水醇洗脱部位,减压或常压浓缩至干即得红管药总黄 酮部位。红管药总皂苷部位的制备方法为1)提取红管药的地下部分,阴干,粉碎,按1:纩1:15(V/W)的料液比加入质量分数 60^95%的含水醇溶液室温浸提三次,每次6天,或采用质量分数6(Γ95%的含水醇回流提取 三次,合并三次提取液,减压或常压浓缩,得无醇味浸膏;2)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纯化向浸膏中按1 1-1 5 (W/V)的比例加入蒸馏水,搅拌,使 溶解,滤除不溶物,滤液上皂苷吸附型大孔吸附树脂充填的层析柱,蒸馏水洗脱,除去多糖、 蛋白等水溶性杂质,继之以质量分数80%含水醇洗脱,收集80%含水醇洗脱部位,减压或常 压浓缩至干即得红管药总皂苷部位。由下列最优重量比的原料组成红管药的总黄酮部位和红管药的总皂苷部位按 1:1的比例混合而成。制剂形式为片剂、滴丸、胶囊剂、喷雾剂或气雾剂。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红管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有效组分,工 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物颜色浅、纯度高。经动物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红管药总黄酮和总皂 苷部位以1:1配比,用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整体药效作用最佳,且成分简单、质量易控,利于 制备多种剂型。
取红管药的干燥地上部分1 kg,粉碎。加入10升95%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三 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7. 5升,置入冰箱冷藏室,设置温度4-5°C,过夜。次日过滤,得滤液。 将滤液减压浓缩至1. 2升,加入0. 8升DlOl型大孔吸附树脂,减压回收溶剂,得吸附有提取 物的干燥树脂。将该大孔吸附树脂上于DlOl树脂充填的层析柱(10X40 cm), 6 L蒸馏水 洗柱,弃洗脱液。继之以12 L 90%乙醇洗脱。收集90%乙醇洗脱部位,减压浓缩至干,得红 管药总黄酮部位18. 5g,得率为1. 85%。实施实例2 红管药总皂苷部位的制备
取红管药的干燥地下部分1.5 kg,粉碎。加入15升95%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 三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无醇味流浸膏600 g。向浸膏中加入1.1 L蒸馏水,搅拌使溶解,过 滤,取滤液上DlOl型大孔吸附树脂柱(10X40 cm), 6 L蒸馏水洗柱,弃洗脱液。继之以12 L 80%乙醇洗脱。收集80%乙醇洗脱部位,减压浓缩至干,得红管药总皂苷部位144. 0g,得 率为9. 6%ο 实施实例3 红管药总黄酮与总皂苷不同配比的镇咳作用评价
材料与方法将总黄酮与总皂苷配成8 1、4 1、2 1、1 1、1 2、1 4、1 8 (质量比)的水溶 液。采用小白鼠二氧化硫(SO2)引咳法,KM种小鼠180只,18 22g,雄、雌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8 1组、4 1组、2 1组、1 1组、1 2组、1 4组、1 8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 不同配比溶液0.8g/kg,对照组给予可待因0.04 g/kg,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实验前 禁食不禁水4 h,给药1 h后进行实验。观察指标
1)小白鼠3只/次,置于引咳钟罩内,注入SO2刺激0.5 lmin,立即取出
观察至5min,计算小鼠在5min内咳嗽次数,咳嗽次数< 4次者为有效、> 5次者为无效,镇 咳率> 50%者为有效。2)小白鼠2只/次,置于引咳钟罩内,注入SO2刺激2min,咳嗽次数 ^ 2次者为阳性反应,并以第1次出现咳嗽的时间为反应时。咳嗽反应标准以腹肌和膈肌收缩,并同时伴有张口为指征。结果
红管药总黄酮与总皂苷不同配比的镇咳反应
剂量反应数 镇咳率
组别η
,(g/kg),,实4 次彡5 次 (%) I
空白组 — 20 2 18 10
对照组 0.04 20 17 3 85δδ
8:1 组,0. 8 20 16 4 80
4:1 组 0. 8 20 15 575
^ 2:1 组 0. 8 20 14 670
1:1 组 0. 814 670
1:2 组 0.8 20 11 9 55α
1:4 组,0.8 20 7 13 35“
1:8 组 0. 8 20 6 14 30ΑΑ
Γ
与空白组比较,Δ :Ρ < 0. 05,ΔΔ =P < 0. 01 ; 与对照组比较,▲ :Ρ < 0. 05,AAP < 0.01ο实施实例4 红管药总黄酮与总皂苷不同配比的祛痰作用评价
材料与方法药液制备及分组给药同“实施实例3”,采用小白鼠支气管酚红排泌实验 法,KM种小鼠72只,18 22g,雄、雌各半,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0. 03 g/kg,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0. 25%的酚红0. 5ml,再隔30min处死动物,分离气管,将注射器针头从甲状软 骨下缘插入气管(2mm),用0. 5ml的5%碳酸氢钠冲洗3次,如此操作3次,(共冲洗9次),把 冲洗液集中于标准管进行比色,计算冲洗液酚红含量。结果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由下列重量比的原料组成红管药的总黄酮部位和红管药的总皂苷部位按1:8~8:1的比例混合而成。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红管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有效组分,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物颜色浅、纯度高。经动物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红管药总黄酮和总皂苷部位以1:1配比,用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整体药效作用最佳,且成分简单、质量易控,利于制备多种剂型。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孔庆忠, 张婕张凤兰吕小波吕小波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李海诚李海诚
专利相关信息
-
严春霞戚海波, 戚克有徐平声李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