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设有构造柱与圈梁的砖混结构预应力抗震体系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据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及建筑体 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砖混结构由于具有选材方便、 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因此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的一种建筑形式。但砖 混结构多采用砖砌体和混合砂浆砌筑,其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脆性性质和变形 能力小的问题存在,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构造柱与圈梁的砖混结构预应力抗震体系加固装置, 该装置可提高房屋抗震性能,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实用新型包括设有构造柱和圈梁的建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内侧布设有纵向加 强连接杆件机构,所述连接杆件机构由抗压钢管和穿设于钢管体内的抗拉预应力钢索构成, 所述纵向加强连接杆件机构上端部穿过各楼层上圈梁后与顶楼实现固定连接,下端部固定于 底层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在于在原砖混结构的体外进行抗震体系加固,与传统的构件加固 概念不同,不仅可对已有的建筑体进行加固,且加固构件本身是同时具有抗拉和抗压的功能。该装置包括两种型式 一种适用有开窗或开洞的墙体结构;另一种适用于无开窗与开洞 的墙体结构,安装后仅需对原墙体作适当的外装修。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示意图。
参照图l.,本实用新型包括设有构造柱1和圈梁2的建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内
侧布设有纵向加强连接杆件机构3,所述连接杆件机构由抗压钢管4和穿设于钢管体内的抗 拉预应力钢索5构成,所述纵向加强连接杆件机构上端部6穿过各楼层上圈梁后与顶楼实现 固定连接,下端部7固定于底层基础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靠近建筑墙体墙面的一对相互交叉且分别位于前、后两个相互 平行的平面上的斜向连接杆件机构8,所述斜向连接杆件机构一侧端9固定于一旁侧构造柱 10与墙体下圈梁11的交接处,另一张拉端12固定于另一侧构造柱13与墙体上圈梁14的交 接处,所述斜向连接杆件机构两端部分别经圈梁和构造柱交接处的加工孔道穿出建筑体而实现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歩加固,上述建筑圈梁底侧还设有加强连接杆件机构15,所述加强连接杆件机 构两端穿出两侧立柱加工孔道后与建筑体实现固定连接。
为了防止预应力钢索的腐蚀,所述钢管两端封闭,所述钢管体内填充有防腐填充剂16。 但所述防腐填充剂不与预应力钢索粘结成一体,以确保预应力钢索的功用。
本实用新型对设有圈梁和构造柱的砖混结构,通过体外施加一定的预加力以提高结构的 抗震性能。该装置的特点在于
1) 在原结构的体外进行抗震体系加固,与传统的抗震构件加固概念不同;
2) 装置本身是同时具有抗拉和抗压的加固体系,至今未见有这种加固装置;
3) 本装置的抗震体系加固的预加力施加的程度是通过对具体的抗震加固对象进行抗震性 能分析后确定的,对原结构抗震性能的提高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施工简便。当前需要抗震加固的砖混结构的建筑数量很 大,因此,本抗震体系加固装置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设有构造柱与圈梁的砖混结构预应力抗震体系加固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房贞政房贞政叶喆宏, 陆卫明杨雪平王文喜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和田一郎和田一郎O·米尔盖, R·L·M·戈斯米尼O·米尔盖, R·L·M·戈斯米尼二宫彰秀, 请川一夫代学猛
专利相关信息
-
代学猛代学猛张春雨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