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名称
一种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谢铁桥, 艾铁岭, 谢辉宗, 刘小平, 谢崇虎, 程宇光
-
公开日
2013年6月19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7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2月7日
-
申请人
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C5/08GK203008237SQ20122067846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包括棒体(I)和所述棒体(I)表面连续的凸起螺旋肋(2),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I)的公称直径为16_ 25_,其表面带有四条连续凸起的螺旋肋(2),所述四条螺旋肋(2)在所述棒体(I)的横截面处互成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肋(2)单肋宽度为3.5 7.0mm,所述螺旋肋(2)导程为65 130mm,所述螺旋肋(2)倾角为 32° 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I)的材料为45Si2Cr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I)的基圆直径及偏差为(15.75 24.53)謹土(0.05 0.12)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I)的外轮廓直径及偏差为(16.70 25.93) mm土(0.10 0.22) mm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所述的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I)的公称直径为16mm,所述螺旋肋(2)单肋宽度为3.5 4.5mm,所述螺旋肋(2 )导程为65 75mm,所述螺旋肋(2 )倾角为35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所述的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I)的公称直径为18mm,所述螺旋肋(2)单肋宽度为4.0 5.0mm,所述螺旋肋(2 )导程为80 90mm,所述螺旋肋(2 )倾角为33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所述的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I)的公称直径为20mm,所述螺旋肋(2)单肋宽度为4.5 5.5mm,所述螺旋肋(2)导程为90 100mm,所述螺旋肋(2)倾角为33°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所述的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I)的公称直径为22mm,所述螺旋肋(2)单肋宽度为5.0 6.0mm,所述螺旋肋(2)导程为100 110mm,所述螺旋肋(2)倾角为33°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所述的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I)的公称直径为25mm,所述螺旋肋(2)单肋宽度为6.0 7.0mm,所述螺旋肋(2)导程为120 130mm,所述螺旋肋(2)倾角为32°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钢棒,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包括棒体和所述棒体表面连续的凸起螺旋肋,棒体的公称直径为16mm~25mm,其表面带有四条连续凸起的螺旋肋,所述四条螺旋肋在所述棒体的横截面处互成90°。旋肋单肋宽度为3.5~7.0mm,所述螺旋肋导程为65~130mm,所述螺旋肋倾角为32°~35°。所述棒体的基圆直径及偏差为(15.75~24.53)mm±(0.05~0.12)mm。所述棒体的外轮廓直径及偏差为(16.70~25.93)mm±(0.10~0.22)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突破了国标公称直径13mm的局限,采用更大的直径,拥有极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各项性能指标理想,能满足各种施工条件下的性能要求。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包括棒体和所述棒体表面连续的凸起螺旋肋,所述棒体的公称直径为16_ 25_,其表面带有四条连续凸起的螺旋肋,所述四条螺旋肋在所述棒体的横截面处互成90°优选地,所述螺旋肋单肋宽度为3.5 7.0mm,所述螺旋肋导程为65 130mm,所述螺旋肋倾角为32° 35°优选地,所述棒体的材料为45Si2Cr优选地,所述棒体的基圆直径及偏差为(15.75 24.53)mm土(0.05 0.12)mm优选地,所述棒体的外轮廓直径及偏差为(16.70 25.93) mm土(0.10 0.22)mmD优选地,所述棒体的公称直径为16mm,所述螺旋肋单肋宽度为3.5 4.5mm,所述螺旋肋导程为65 75mm,所述螺旋肋倾角为35°优选地,所述棒体的公称直径为18mm,所述螺旋肋单肋宽度为4.0 5.0mm,所述螺旋肋导程为80 90mm,所述螺旋肋倾角为33°优选地,所述棒体的公称直径为20mm,所述螺旋肋单肋宽度为4.5 5.5mm,所述螺旋肋导程为90 100mm,所述螺旋肋倾角为33°优选地,所述棒体的公称直径为22mm,所述螺旋肋单肋宽度为5.0 6.0mm,所述螺旋肋导程为100 110mm,所述螺旋肋倾角为33°优选地,所述棒体的公称直径为25mm,所述螺旋肋单肋宽度为6.0 7.0mm,所述螺旋肋导程为120 130mm,所述螺旋肋倾角为32°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突破了国标公称直径13mm的局限,采用更大的直径,拥有极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各项性能指标理想,能满足各种施工条件下的性能要求
专利名称:一种超大直径高强度螺旋肋预应力钢棒的制作方法预应力螺旋肋钢筋由于拥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我国从90年代初期就研制成功,并且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和桥梁建设中。但现在执行的国标最大公称直径为13_,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还是有限,随着国家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运输岩石锚固的发展,对螺旋肋钢筋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急需一种更大直径、更高强度的螺旋肋钢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45Si2Cr制成的棒体I和所述棒体I表面四条连续的凸起螺旋肋2,所述四条螺旋肋2在所述棒体I的横截面处互成90°,所述棒体I的基圆直径及偏差为(15.75 24.53)mm土(0.05 0.12)mm。所述棒体I的外轮廓直径及偏差为(16.70 25.93)mm土(0.10 0.22)mm。所述棒体I的公称直径为16mm,所述螺旋肋2单肋宽度为3.5 4.5mm,所述螺旋肋2导程为65 75mm,所述螺旋肋2倾角为35度。本实用新型的力学性能如下:抗拉强度在1230 1570MPa,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在1100 1420MPa,弯曲160° —180°时弯曲处无裂纹,弯曲直径为所述棒体I公称直径的10倍,初始强度为公称抗拉强度的70%,IOOOh松弛率不大于2.0%,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小于3.5%,断后伸长率不小于10%。本实用新型突破了国标公称直径13mm的局限,采用更大的直径,拥有极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屈强比不小于90%,各项性能指标理想,能满足各种施工条件下的性能要求。实施例2:所述棒体I的公称直径为18mm,所述螺旋肋2单肋宽度为4.0 5.0mm,所述螺旋肋2导程为80 90mm,所述螺旋肋2倾角为33°。其他同实施例1。实施例3:所述棒体I的公称直径为20mm,所述螺旋肋2单肋宽度为4.5 5.5mm,所述螺旋肋2导程为90 100mm,所述螺旋肋2倾角为33°。其他同实施例1。实施例4:所述棒体I的公称直径为22mm,所述螺旋肋2单肋宽度为5.0 6.0mm,所述螺旋肋2导程为100 110mm,所述螺旋肋2倾角为33°。其他同实施例1。实施例5:所述棒体I的公称直径为25mm,所述螺旋肋2单肋宽度为6.0 7.0mm,所述螺旋肋2导程为120 130mm,所述螺旋肋2倾角为32°。其他同实施例1。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