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自动变速拨禾轮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自动变速拨禾轮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冯振科, 刘建洪, 李宁, 杨正国
  • 公开日
    2012年10月3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31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2月31日
  • 申请人
    现代农装株洲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01D69/06GK202455858SQ2011205706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变速的拨禾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拨禾轮、带轮传动系统和行走变速箱传动机构,所述拨禾轮通过带轮传动系统与行走变数箱传动机构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动变速的拨禾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传动系统包括第一级变速带轮、过渡轮和第二级变速带轮,所述第一级变速带轮安装在收割机输送槽旋转中心上,第一级变速带轮与行走变数箱传动机构连接,第一级变速带轮再通过过渡轮与第二级变速带轮连接,第二级变速带轮再和拨禾轮连接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收割机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的拨禾轮装置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变速的拨禾轮装置包括拨禾轮、带轮传动系统和行走变速箱传动机构,所述拨禾轮通过带轮传动系统与行走变数箱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带轮传动系统包括第一级变速带轮、过渡轮和第二级变速带轮,所述第一级变速带轮安装在收割机输送槽旋转中心上,第一级变速带轮与行走变数箱传动机构连接,第一级变速带轮再通过过渡轮与第二级变速带轮连接,第二级变速带轮再和拨禾轮连接,实现拨禾轮的转速时刻保持与行走速度具有固定的传动比,自动调节变速。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与联合收割机行走速度同步变化的拨禾轮装置,实现转速自动调节的自动变速的拨禾轮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变速的拨禾轮装置包括拨禾轮、带轮传动系统和行走变速箱传动机构,所述拨禾轮通过带轮传动系统与行走变数箱传动机构连接,实现拨禾轮的转速时刻保持与行走速度具有固定的传动t匕,自动调节变速优选的,所述带轮传动系统包括第一级变速带轮、过渡轮和第二级变速带轮,所述第一级变速带轮安装在收割机输送槽旋转中心上,第一级变速带轮与行走变数箱传动机构连接,第一级变速带轮再通过过渡轮与第二级变速带轮连接,第二级变速带轮再和拨禾轮连接在工作中由行走变速箱机构的输出轴输出传动,由于工作时,割台会上下移动,也就是说输出轴与拨禾轮的中心距是不断变化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的设置带轮传动系统连接拨禾轮,使其转速时刻保持与行走速度具有定传动比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变速拨禾轮装置的制作方法联合收割机作为农业机械领域最为复杂的机械,其作业对象和环境复杂多变,这就需要其相应的工作部件速度可变,来适应不同的作业对象和环境。对于拨禾轮的转速调节,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用两组不同传动比的带轮,是拨 禾轮具有低速和高速两个档位。虽然这种调节方式可以满足大部分谷物的收获,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尤其是作物有间断式的倒伏,联合收割机的行走速度较低,而拨禾轮的速度却无法再下降,造成直立作物割台掉谷严重,使收割机的总损失率提高,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亟需对目前的拨禾轮装置进一步加以改进。
图I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附图所示,一种自动变速的拨禾轮装置包括拨禾轮I、带轮传动系统和行走变速箱传动机构2,所述拨禾轮I通过带轮传动系统与行走变数箱传动机构2连接;所述带轮传动系统包括第一级变速带轮3、过渡轮4和第二级变速带轮5,所述第一级变速带轮3安装在收割机输送槽旋转中心6上,第一级变速带轮3与行走变数箱传动机构2连接,第一级变速带轮3再通过过渡轮4与第二级变速带轮5连接,第二级变速带轮5再和拨禾轮I连接,实现拨禾轮的转速时刻保持与行走速度具有固定的传动比,自动调节变速。在工作中由行走变速箱机构的输出轴输出传动,由于工作时,割台会上下移动,也就是说输出轴与拨禾轮的中心距是不断变化的,本实施例通过巧妙的设置带轮传动系统连接拨禾轮,使其转速时刻保持与行走速度具有定传动比。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