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张明富, 李润开, 张丽鈜, 张雅澜
  • 公开日
    2014年10月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5月26日
  • 申请人
    贵州梦润鹌鹑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23L1/32GK203860401SQ20142027339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剥壳系统,所述的机架(1)上 有储料区(11)、抖动进料部(12)和出料部(13),所述的剥壳系统剥壳电机(21)、变向齿轮 (22)、同心轮(23)、上滚筒组(24)、下滚筒组(25)和栏栅(27),所述的变向齿轮(22)与电 机(21)齿轮连接,同心轮(23)通过皮带与变向齿轮(22)连接,上齿轮组(24)通过皮带与 同心轮(23),所述的下滚筒组(25)通过皮带与电机(21)连接,上滚筒组(24)或下滚筒组 (25) 至少有两个滚筒组成并且安装在同一直线上,上滚筒组(24)与下滚筒组(25)平行安 装,在上滚筒组(24)与下滚筒组(25)之间有栏栅(2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滚筒组(24)包括 上滚筒a(241)、上滚筒b(242)和上滚筒c(243),上滚筒a(241)、上滚筒b(242)和上滚筒 c(243)通过皮带连接,上滚筒a(241)、上滚筒b(242)和上滚筒c(243)都是偏心轮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滚筒a(241)、下滚 筒b(242)和下滚筒c(243)的皮带轮直径依次减少,偏心距也依次减少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滚筒组(25)包括 下滚筒a(251)、下滚筒b(252)和下滚筒c(253),下滚筒a(251)、下滚筒b(252)和下滚筒 c(253)通过皮带连接,下滚筒a(251)、下滚筒b(252)和下滚筒c(253)都是偏心轮结构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滚筒a(251)、下滚 筒b(252)和下滚筒c(253)的皮带轮直径依次减少,偏心距也依次减少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的下滚筒a(251)、下滚筒 b(252)、下滚筒c(253)之间的间隙处有剥壳活动筒(26)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间隙处的剥壳活动筒 (26) 有2个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抖动进料部包括抖 动电机(121)、抖动偏心轮(122)、弹簧(123)和斜边进料导架(124),所述的弹簧(123)有 4个,分别安装在斜边进料导架(124)的底端四角上,弹簧(123)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架(1) 上,抖动偏心轮(122)安装在斜边进料导架(124)的底端中央,抖动偏心轮(122)通过皮带 与抖动电机(121)连接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部(13)是有多 个活动筒组成,并且安装在同一平面上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栏栅(27)中每块 钢片的间距为3?3. 5cm
  •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蛋壳分离设备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包括机架和剥壳系统,所述的机架上有储料区、抖动进料部和出料部,所述的剥壳系统剥壳电机、变向齿轮、同心轮、上滚筒组、下滚筒组和栏栅,所述的变向齿轮与电机齿轮连接,同心轮通过皮带与变向齿轮连接,上齿轮组通过皮带与同心轮,所述的下滚筒组通过皮带与电机连接,上滚筒组或下滚筒组至少有两个滚筒组成并且安装在同一直线上,上滚筒组与下滚筒组平行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抖动进料部件,可以及时调整鹌鹑蛋进入剥壳系统时的进入形态,避免了鹌鹑蛋被压碎,方便了剥壳工作;上滚筒组和下滚筒组的配合使用,可以很好的压碎蛋壳并且剥离蛋壳。
  • 专利说明
    一种局效蛋壳分罔设备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高效蛋壳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2] 鹌鹑蛋又名鹌鸟蛋,鹌鹑蛋被认为是"动物的人参",是营养丰富的滋补食品。蛋鹌 鹑蛋个体很小,剥壳较为不便,传统采用人工剥壳,费时费力,剥壳效率低,无法瞒住鹌鹑蛋 产业化的剥壳生产需求。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CN20265311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 种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其包括送料斗、压壳装置、剥壳装置和出料斗,压壳装置设置在剥壳 装置的正上方,并且压壳装置成上下往复运动状态,剥壳装置采用同步旋转的剥壳锟稳定 剥离由压壳装置排版多次压碎裂的鹌鹑蛋实现蛋与壳的分离。其缺点如下: [0003] 1、压壳装置上下往复的运动进行拍碎鹌鹑蛋壳,由于其压壳装置的上下往复力是 在一个区间范围内的,当鹌鹑蛋进料较少时,相同的往复力有可能直接将鹌鹑蛋整体拍碎, 增加生产成本;如果鹌鹑蛋进料多时,相同的往复力可能不能将鹌鹑蛋壳拍碎。不能达到生 产效果。 [0004] 2、剥壳装置时通过两安装在同一平面的剥壳锟进行,工作时,剥壳锟在鹌鹑蛋的 上方,剥壳锟可以将蛋壳膜搅破,但是不能将蛋壳蛋白分离,故此该剥壳机出来的还需要通 过人工将蛋壳筛选出来,工作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效蛋壳分离设备。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 -种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包括机架和剥壳系统,所述的机架上有储料区、抖动进料 部和出料部,所述的剥壳系统剥壳电机、变向齿轮、同心轮、上滚筒组、下滚筒组和栏栅,所 述的变向齿轮与电机齿轮连接,同心轮通过皮带与变向齿轮连接,上齿轮组通过皮带与同 心轮,所述的下滚筒组通过皮带与电机连接,上滚筒组或下滚筒组至少有两个滚筒组成并 且安装在同一直线上,上滚筒组与下滚筒组平行安装,在上滚筒组与下滚筒组之间有栏栅。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滚筒组包括上滚筒a、上滚筒b和上滚筒c,上滚筒a、上滚筒b 和上滚筒c通过皮带连接,上滚筒a、上滚筒b和上滚筒c都是偏心轮结构。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滚筒a、下滚筒b和下滚筒C的皮带轮直径依次减少,偏心距也 依次减少。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滚筒组包括下滚筒a、下滚筒b和下滚筒c,下滚筒a、下滚筒b 和下滚筒c通过皮带连接,下滚筒a、下滚筒b和下滚筒c都是偏心轮结构。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滚筒a、下滚筒b和下滚筒c的皮带轮直径依次减少,偏心距也 依次减少。
[0012] 进一步的,所的下滚筒a、下滚筒b、下滚筒c之间的间隙处有剥壳活动筒。
[0013] 进一步的,每个间隙处的剥壳活动筒有2个。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的抖动进料部包括抖动电机、抖动偏心轮、弹簧和斜边进料导架, 所述的弹簧有4个,分别安装在斜边进料导架的底端四角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架上, 抖动偏心轮安装在斜边进料导架的底端中央,抖动偏心轮通过皮带与抖动电机连接。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料部是有多个活动筒组成。并且安装在同一平面上。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的栏栅中每块钢片的间距为3?3. 5cm。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抖动进料部件,可以及时调整鹌鹑蛋进入剥 壳系统时的进入形态,避免了鹌鹑蛋被压碎,方便了剥壳工作;上滚筒组和下滚筒组的配 合使用,可以很好的压碎蛋壳并且剥离蛋壳,尤其是上、下滚筒组都设计成三个偏心轮的滚 筒,并且通过改变滚筒的皮带轮的直径来调节不同位置的滚筒,可以很好的压碎蛋壳的同 时不损害蛋白,每个滚筒之间有间距,可以在剥离蛋壳时,很好的将蛋壳从蛋白上分离下 来,同时蛋壳可以通过滚筒之间的间隙掉落,达到完美的分离效果。同时在下滚筒组两滚筒 之间的间隙处安装有剥壳活动筒,其可以自由的滚动,以及在量滚筒组之间安装有栏栅,有 效地避免了鹌鹑蛋在两滚筒之间的间隙处被压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抖动进料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剥壳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滚筒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栏栅的俯视图。
[0023] 图6是本实用新型栏栅的前视图。
[0024] 其中:1-机架,11-储料区,12-抖动进料部,13-出料部,21-剥壳电机,22-变向 齿轮,23-同心轮,24-上滚筒组,25-下滚筒组,26-剥壳活动筒,27-栏栅,121-抖动电机, 122-抖动偏心轮,123-弹簧,124-斜边进料导架,241-上滚筒a,242-上滚筒b,243-上滚 筒c,251-下滚筒a,252-下滚筒b,253-下滚筒c。


[002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6] -种高效蛋壳分离设备,包括机架1和剥壳系统,其中:
[0027] 如图1所示,机架1上有储料区11、抖动进料部12和出料部13,出料部13是多 个活动筒组成,并且活动筒安装在同一平面上。如图2所示,抖动进料部12包括抖动电机 121、抖动偏心轮122、弹簧123和斜边进料导架124,所述的弹簧123有4个,分别安装在斜 边进料导架124的底端四角上,弹簧123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架1上,抖动偏心轮122安装在 斜边进料导架124的底端中央,抖动偏心轮122通过皮带与抖动电机121连接;斜边进料导 架124的顶端上方时储料区11的出口,其低端下方是剥壳系统的进料口。通过在斜边进料 导架124下端的抖动偏心轮122设计,可以使斜边进料导架124不同的上下抖动,可以及时 纠正鹌鹑蛋进入剥壳系统时的摆放形态,避免了鹌鹑蛋被压碎等情况发生。
[0028] 如图1和图3所示,剥壳系统剥壳电机21、变向齿轮22、同心轮23、上滚筒组24、 下滚筒组25和栏栅27,所述的变向齿轮22与电机21齿轮连接,同心轮23通过皮带与变向 齿轮22连接,上齿轮组24通过皮带与同心轮23,所述的下滚筒组25通过皮带与电机21 连接,上滚筒组24或下滚筒组25至少有两个滚筒组成并且安装在同一直线上,上滚筒组24 与下滚筒组25平行安装。
[0029] 其中上滚筒组24包括上滚筒a241、上滚筒b242和上滚筒c243,上滚筒a241、上滚 筒b242和上滚筒c243通过皮带连接,上滚筒a241、上滚筒b242和上滚筒c243都是偏心 轮结构,下滚筒a241、下滚筒b242和下滚筒c243的皮带轮直径依次减少,偏心距也依次减 少。本实施例采用的下滚筒a241、下滚筒b242和下滚筒c243的皮带轮直径比例为4:3:2, 偏心距比例为4:3:2。
[0030] 下滚筒组25包括下滚筒a251、下滚筒b252和下滚筒c253,下滚筒a251、下滚筒 b252和下滚筒c253通过皮带连接,下滚筒a251、下滚筒b252和下滚筒c253都是偏心轮结 构,所述的下滚筒a251、下滚筒b252和下滚筒c253的皮带轮直径依次减少,偏心距也依次 减少;下滚筒a251、下滚筒b252 和下滚筒C253 的皮带轮直径比例为4:3:2,偏心距比例为 4:3:2。
[0031] 设计时,将上滚筒组24的滚筒与下滚筒组25滚筒之间的间距设计成:偏心滚动时 两滚筒的长间距为鹌鹑蛋自然平放的高度,两滚筒的最近距离比鹌鹑蛋自然平放的高度小 0. 5 ?0. 8cm。
[0032] 本技术的上滚筒a241、上滚筒b242和上滚筒c243通过换向齿轮4实现与下滚筒 a251、下滚筒b252和下滚筒c253相向运动,可以将上滚筒组24与下滚筒组25之间的鹌鹑 蛋向前推进,同时将上滚筒a241、上滚筒b242、上滚筒c243、滚筒a251、下滚筒b252和下 滚筒c253设计成偏心轮结构,可以实现滚筒的不规则运动,能够很好的压碎和剥里鹌鹑蛋 壳,在滚筒上的设计有麻花纹(如图4所示),可以增大滚筒的摩擦力,实现更好的剥壳效 果;在上滚筒组24或下滚筒组25的滚筒之间的间隙处设计的活动滚筒8,可以避免鹌鹑蛋 卡在滚筒之间的间隙处无法进行正常的剥壳工作甚至压碎鹌鹑蛋;同时每个滚筒之间有 一定的间隙,可以很好的将剥离的鹌鹑蛋壳从滚筒上掉落下去,蛋壳很好地与蛋白分离。
[0033] 本实用新型最特别之处是上滚筒组24的上滚筒a241、上滚筒b242和上滚筒c243 的皮带轮直径大小不一,在接近进料导架11的上滚筒a241直径最大,上滚筒C243的直径 最小,其直径比例为5:4:3,当电机3带动时,上滚筒a241的转速最慢,上滚筒c243转速最 快,但是上滚筒a241、上滚筒b242和上滚筒c243的偏心距依次减小,可以实现上滚筒a241 的摆动弧度最大,上滚筒c243摆动弧度最小,以此设计的主要效果在于:上滚筒a241的先 接触鹌鹑蛋,这时如果上滚筒a241转速块,很容易将压碎的蛋壳压入蛋白中,影响加工质 量,如果上滚筒a241摆动弧度小,蛋壳的有些部分就不能压碎,无法实现剥壳工作;故此将 上滚筒a241的皮带轮设计的最大,偏心距也最大,可以实现上滚筒a241慢速率,高摆动弧 度,能够很好地将鹌鹑蛋壳压碎;上滚筒b242的速率和摆动弧度都适中,可以很好地破坏 蛋壳上的蛋壳膜的完整性;当鹌鹑蛋推至上滚筒c243处时,此时的鹌鹑蛋壳已经碎裂,并 且蛋壳膜已经裂缝,需要将蛋壳与蛋白分离开,如果滚筒速率慢,不能带走蛋壳,如果滚筒 的带动弧度大,碎裂的蛋壳会被挤压进蛋白中,影响加工质量,上滚筒c243的皮带轮设计 的最小,同时偏心距也最小,可以很好地剥离已经碎裂的蛋壳。
[0034] 同样地,下滚筒组25的下滚筒a251、下滚筒b252和下滚筒c253结构部件特点和 工作原理同上。
[0035] 同时为了保证鹌鹑蛋在上滚筒组24与下滚筒组25之间能够有序地进行剥壳工 作,如图5?6所示,在上滚筒组24与下滚筒组25之间有栏栅27,栏栅(27)中每块钢片的 间距为3?3. 5cm,同时在所的下滚筒a251、下滚筒b252、下滚筒c253之间的间隙处有剥壳 活动筒26,每个间隙处的剥壳活动筒26有2个。
[0036]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本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