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流体喷射三维清洗器的制作方法目前在小直径管类有一些特定的清洗机外,对于较大的储油罐及大直径管类的机 械清洗,大多还是处在利用高压空气或高压水枪,人工操作进行清洗,人工清洗除了操作人 员工作条件恶劣,特别的人身进入清洗空间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人工操作清洗 往往不能一处不漏的进行清洗,为了达到一处不漏只有多次进行重复性清洗,以达到较高 的清洗要求,这样往往需要加大清洗的遍数,从而造成了从时间上,能源上和人工上的大量 浪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流体喷射三维清洗器,它包括有外套、自转杆、回转杆和驱动装置,所述外套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法兰与高压流体源相连通,驱动装置设置在外套的未端,回转杆的前端设置有喷头,所述连接件后端通过外螺纹旋装在外套前端内,在连接件上套设有起滑配合作用的旋转连接扣、旋转隔离套和旋转副压套,所述自转杆后端依次套装在旋转副压套和旋转隔离套上,并且通过螺纹连接在旋转连接扣上,自转杆内设置有主轴支撑架,所述主轴支撑架与自转杆固接为一体,所
述外套、连接件和自转杆内设置有主轴和轴芯,所述主轴和轴芯的后端分别与驱动装置相
连接,主轴固接在主轴支撑架中,所述主轴为中空状,轴芯穿装在主轴内,其前端安装有伞
型齿轮,所述自转杆的前端为一个斜平面,回转杆设置有一个与自转杆前端相互补的斜平
面,内伞齿轮设置在自转杆后端腔内,并且与伞型齿轮相啮合,内伞齿轮的尾部穿过自转杆
前端斜平面与回转杆后端相固连,形成三维空间内的自动机械喷射。
所述驱动装置由自转风马达和回转风马达构成。 所述驱动装置由自转电机和回转电机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方案,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 员的安全性,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縮短了作业时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流体喷射三维清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流体喷射三维清洗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0010] 其中,1外套、2回转杆、3驱动装置、4连接法兰、5喷头、6连接件、7旋转连接扣、8 旋转隔离套、9旋转副压套、10主轴支撑架、11主轴、12轴芯、13伞型齿轮、14内伞齿轮、15
待清洗罐。
2和驱动装置3,外套1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法兰4与高压流体源相连通,驱动装置3设置在
外套1的未端,回转杆2的前端设置有喷头5,连接件6后端通过外螺纹旋装在外套1前端
内,在连接件6上套设有起滑配合作用的旋转连接扣7、旋转隔离套8和旋转副压套9,自转
杆后端依次套装在旋转副压套9和旋转隔离套8上,并且通过螺纹连接在旋转连接扣7上,
自转杆内设置有主轴支撑架10,主轴支撑架10与自转杆固接为一体,外套1、连接件6和自
转杆内设置有主轴11和轴芯12,主轴11和轴芯12的后端分别与驱动装置3相连接,主轴
11固接在主轴支撑架10中,主轴11为中空状,轴芯12穿装在主轴11内,其前端安装有伞
型齿轮13,自转杆的前端为一个斜平面,回转杆2设置有一个与自转杆前端相互补的斜平
面,内伞齿轮14设置在自转杆后端腔内,并且与伞型齿轮13相啮合,内伞齿轮14的尾部穿
过自转杆前端斜平面与回转杆2后端相固连。 驱动装置3由自转风马达和回转风马达构成。 驱动装置3由自转电机和回转电机构成。 喷头5活动设置在所述回转杆2的前端,便于更换喷头5。 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喷射三维清洗器在使用时,喷头5—端进入待清洗罐15,连接 法兰4与风室相连接,清洗时,自转杆可以360。旋转,回转杆2可以由初始垂直状态向上旋 转至适宜的角度,对待清洗罐15进行全面清洗或对待清洗罐15的底部、顶部以及固定点进 行分别清洗。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喷射三维清洗器能够对待清洗罐15内表面依 次进行自动清洗,不但摆脱了人工操作清洗时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大大减少了重复冲洗时 所带来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装置也可以是一个差速离合器,经一台电动机或风马达带动 差速离合器实现自转杆和回转杆的不同转速的转动,实现清洗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流体喷射三维清洗器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亨里·洛拉奇宋义燕, 刘新静盖伊·乔伊斯·科尼利厄斯, 马尔科姆·汤姆·麦基奇尼罗兰·尼德李树, 李祎明李树, 李祎明李洪达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梁兴连R·G·埃利斯, B·M·威尔金森B·M·威尔金森宫崎肇
专利相关信息
-
宫崎肇宋春辑, 宋树建关野博一宋胜捷尤斯廷·戴维斯, 雅米尔·马耶特尤斯廷·戴维斯, 雅米尔·马耶特曹东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