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将棉短绒制成絮片的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将棉短绒制成絮片的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周新月, 孟祥久, 王乃忠, 王允明, 赵连全
  • 公开日
    2009年11月11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2月24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12月24日
  • 申请人
    邹平福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D04H1/00GK201343627SQ2008202267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将棉短绒制成絮片的装置,其特征是有一个机壳,在机壳内的中间部位有一转动的吸附筒,在吸附筒的圆柱面上布满微孔,该吸附筒的内腔两端与机壳外侧的吸风管连接,在吸附筒的下侧有带拨片板的拨片辊;在机壳的顶部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的内腔与机壳的内腔相通,机壳的底部有绒片出口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进料管的前端有扩料管,扩料管的前端有过度管,过度管的前端有带进絨口的输料管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输料管的底部有展绒块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吸附筒的圆柱面可以是纱网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吸附筒和拨片辊均是同向转动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拨片板的顶端有毛刷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料管、扩料管、过度管和输料管连接成的通道是曲面通道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棉花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将棉短绒制成絮片的装置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棉短绒制成絮片的装置技术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有一个机壳,在机壳内的中间部位有一转动的吸附筒,在吸附筒的圆柱面上布满微孔,该吸附筒的内腔两侧与机壳外侧的吸风管连接,在吸附筒的下侧有带拨片板的拨片辊;在机壳的顶部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的内腔与机壳的内腔相通,机壳的底部有绒片出口。在所述的进料管的前端有扩料管,扩料管的前端有过渡管,过渡管的前端有带进绒口的输料管。在所述的输料管的底部有展绒块。所述的吸附筒的圆柱面可以是纱网。所述的吸附筒和拨片辊均是同向转动。在所述拨片板的顶端有毛刷。所述的进料管、扩料管、过渡管和输料管连接成的通道是曲面通道。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将棉短绒制成絮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美国发明人的PCT申请,该申请在我国的申请号为200580023713.9号专利申请,申请专利的名称为"使原棉短绒成为片状物的方法",该申请的方法是将棉短绒先浸泡在水溶液中形成棉短绒浆状物,然后,再用造纸的方法将棉短绒制成片状,经挤压、烘干和切割成不同形状,用于造纸或生产纤维素醚等产品。这种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均是常规的造纸设备,至于用干燥的棉短绒制成片状物,又由于棉短绒具有容易漂浮,不易梳理的特性,采用棉花加工絮片的梳棉机又不能完成对棉短绒的加工,所以,至今还没有一种将干燥的棉短绒加工成片状的设备,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将棉短绒制成絮片的装置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棉短绒容易漂浮,不易梳理的特性,利用吸附筒吸附的方法将其吸附到吸附筒的圆柱面上,在吸附筒的圆柱面上形成絮片,再用拨片辊上的拨片板将吸附筒上的絮片与吸附筒分离,制成可进一步加工的棉短绒絮片。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本方案装置的特点是有一个机壳,在机壳内的中间部位有一转动的吸附筒,在吸附筒的圆柱面上布满微孔,该吸附筒的内腔两端与机壳外侧的吸风管连接,在吸附筒的下侧有带拨片板的拨片辊;在机壳的顶部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的内腔与机壳的内腔相通,机壳的底部有絨片出口。本方案具体的特点还有,在所述的进料管的前端有扩料管,扩料管的前端有过度管,过度管的前端有带进绒口的输料管。在所述的输料管的底部有展绒块。所述的吸附筒的圆柱面可以是纱网。所述的吸附筒和拨片辊均是同向转动。在所述拨片板的顶端有毛刷。所述的进料管、扩料管、过度管和输料管连接成的通道是曲面通道。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的在机壳内有一转动的吸附筒,在吸附筒的圆柱面上布满微孔,该吸附筒的内腔两侧与机壳外侧的吸风管连接,在吸附筒的下侧有带拨片板的拨片辊;在机壳的顶部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的内腔与机壳的内腔相通,机壳的底部有絨片出口。这一结构,在机壳内吸附筒外全是负压环境,棉短绒可由进料管吸入,进入机壳内的棉短绒在吸附筒的吸附下,就会积聚在吸附筒上,在吸附筒上形成一个絮片,再用拨片辊上的拨片板将吸附筒上的絮片与吸附筒分离。由于吸附筒和拨片辊都在顺时针转动,因此,剥离的絮片就是连续的、完整的絮片,是可用于进一步加工的棉短绒絮片。另外,在进料管前端的输料管内有展绒块,该展绒块可将筒状积聚的棉短絨展开成片状积聚,再经扩料管将棉短绒片状宽度扩大到进料管的宽度,使进入机壳内的棉短绒积聚宽度接近吸附筒的宽度,这可使吸附筒上吸附的棉短绒的厚度比较均匀。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为绒片出口, 2为拨片板,3为拨片辊,4为展绒块,5为进绒口,6为输料管,7为过度管,8为扩料管,9为吸附筒,IO为进料管,ll为机壳,12为吸风管。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
,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将棉短绒制成絮片的装置,有一个机壳ll,在机壳11内的中间部位有一转动的吸附筒9,在吸附筒9的圆柱面上布满微孔,所述的吸附筒9的圆柱面也可以是纱网。该吸附筒9的内腔两端与机壳11外侧的两个吸风管12连接,使吸附筒9之外的机壳11内腔形成负压。在吸附筒9的下侧有带拨片板2的拨片辊3,在所述拨片板2的顶端有毛刷。所述的吸附筒9和拨片辊3均是同向转动,本
均是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转动时,拨片辊3上拨片板2的毛刷与吸附筒9的圆柱面接触,以防止吸附筒9圆柱面上的微孔被堵塞。在机壳11的顶部连接有进料管10,进料管10的内腔与机壳11的内腔相通,机壳ll的底部有绒片出口l。在所述的进料管10的前端连接有扩料管8,扩料管8的前端连接有过度管7,过度管7的前端连接有带进绒口5的输料管6。所述的进料管IO、扩料管8、过度管7和输料管6连接成的通道是曲面通道。在所述的输料管6的底部还有展绒块4,可将筒状积聚的棉短绒展开成片状积聚。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