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有拼接装置的气体喷嘴机组的制作方法WO 2005/007948 Al已经公开了前言所述类型的纺纱装置。为了拼 接纱线,在上游的牵伸装置内牵伸的纤维条经由也充当阻捻装置的纤维 条引导装置被送至轴形纱线取出管路的输入开口 。在输入开口上准备好 纱头,进而在纤维条进入纱线取出管路时,自由的纤维端部借助于环行 气流缠绕纱线取出管路的圆锥形头部。在吸入纱线的时候,缠绕纱线取 出管路的纤维螺旋形地巻绕所谓的包芯纤维。包芯纤维与包缠纤维共同 形成新的纱线。如果在纺纱装置内由于纤维条或者已纺好的纱线的断裂导致纺纱过 程中断,则在为了解决断纱的拼接过程的工作中,将已纺好的纱线的端 部穿过纺纱装置反向于运行的输送方向导回至纺纱装置,并且呈交给纤 维条。反向于输送方向引导的气流充当呈交纱头的输送介质。在此通过 一体结合到纱线取出管路内的喷射管路输送空气,所述喷射管路与纱线 取出管路连通。由连接到喷射管路上的压縮空气源生成空气。在呈交纱 头的过程中向喷射管路施加压縮空气,压縮空气导致在纱线取出管路内 出现指向牵伸装置的抽吸气流,该抽吸气流将已纺好的纱线的端部导回 到牵伸装置的输出罗拉对。已经证实的缺点在于,具有一体结合式喷射管路的这种纱线取出管 路的制造对制造工艺方面的要求非常苛刻。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前言所述类型的纺纱装置,该纺纱装置能够 简单输送纱头以继续纺纱过程,并且能够廉价地制造。根据本发明,该任务将通过根据第一方面的特征性特征的装置来解决。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是从属方面的主题。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建议,为了进行拼接可将压縮空气源连接到排 气通道上,与此同时,喷嘴组件可从压缩空气供给分离,由此在纺纱壳 体内生成气流,所述气流沿着纺纱锥体朝向纤维条供应装置的方向运动, 从而在紡纱锥体的输入开口上出现吸力,借助于该吸力能够通过纺纱锥 体反向于纺纱方向输送纱线。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纺纱装置的优点在 于,不需要必须费力地在纺纱锥体内结合喷嘴。相反,将压縮空气源连 接到膨胀室上足以生成朝向喷嘴组件方向的气流,该气流在纺纱锥体输 入开口上生成吸力。这种吸力使得位于纺纱锥体内的纱头被沿输入开口 方向吸取,以便在拼接过程的开始准备纱头。在此本发明利用了这样的情况,即,为了执行纺纱过程必须设置至 少一个排气通道,从而能够将经由喷嘴组件引入的压縮空气向外排出。 在喷嘴的意义上同时应用排气通道简化了纺纱装置,从而纺纱装置在制 造方面变得更为廉价。
按照有利方式,排气通道能够朝向喷嘴组件的方向倾斜。通过这种 简单的结构措施使得流入的压缩空气已经朝向纺纱锥体方向取向。从而 有利于在输入开口上生成抽吸效果,同时减少气流损失。
在一个有利的改进方式中可以如此切换压缩空气源,即,压縮空气 源或者为了生成纺纱时用的环行气流而向喷嘴组件施加压縮空气,或者 为了生成呈交纱头时用的抽吸气流而向排气通道施加压缩空气。如果纺 纱过程所必需的压縮空气源能够通过适当的气动线路和阀连接到排气通 道上,则可以不需要仅用于呈交纱头以使纺纱过程得以继续的额外的压 縮空气源。
在一个优选改进方式中可设有控制装置以启动压縮空气源。该控制 装置对所设的阀进行开关操作,以便例如中断经由气动线路的压縮空气 供给,从而根据在纺纱过程中的运行状况,向喷嘴组件施加压縮空气并 且阻止向排气通道供给压縮空气,或者在断纱情况下在呈交纱头期间向压縮空气通道施加压縮空气并且中断向喷嘴组件供给压縮空气。
尤其可以在输入开口区域内设置传感器以检测纱线。因而能够以简 单方式控制呈交纱头用的压縮空气供给的开始以及延续。按照这种方式, 在断纱之后,仅在呈交纱头的实际持续时间内保持切换到共同使用的压 縮空气源。如果检测到纱头,则切换到向喷嘴组件供气,在检测到断纱 情况下已经预先中断了向该喷嘴组件供应压縮空气。这使得在排除断纱 时节约了时间,由此能够提高产能。此外如果因此需要操作人员的干预, 则在没有成功检测到纱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装置以信号向外报告这 种状况。
除了在纺纱装置内部设置传感器,还可以在输出罗拉对和纱线引导 及阻捻装置之间设置具有传感器的可被施加负压的吸气管,所述传感器 负责检测纱头。与将传感器设置在纺纱装置内部相比,在该实施方式中 尤其是传感器安装所需要的安装空间是不重要的。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阐述本发明的其他细节。 附图中
图1以主视图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织机; 图2以示意性纵剖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流纺纱装置; 图3以示意性纵剖图示出图2所示的气流纺纱装置的一个另选实施 方式。
图1中以主视图示出的气流纺纱机1具有并排设置的多个工位2以 及位于气流式纺纱机的至少一个端部上的驱动单元13。
气流纺纱机的每个纺纱工位2均具有例如纺纱筒3的纤维条来源、 牵伸装置4、气流纺纱装置5、纱线取出装置6、清纱器7以及纱线横动 装置8。纱线横动装置8负责将气流纺纱装置5内制造的纱线以层间彼此 交叉的方式巻绕到络纱筒管9上。交叉巻绕筒子9保持在筒子架内,并且由筒子驱动装置驱动旋转。
图1还示出了,自动工作的服务机组IO (BedienlSufer)向气流纺 纱机1的纺纱工位2提供服务,该服务机组10在导轨11、 12上引导并 且可以沿着这些纺纱工位2移动。
图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流纺纱装置5、在纤维条延伸方向R 上游的牵伸装置4以及下游的纱线取出装置6。在此以剖面图示出气流纺 纱装置5。从图2可以看出,气流纺纱装置5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外部壳体 14、 15、膨胀壳体16、喷嘴组件17、纤维条引导及阻捻装置18以及空 心的纺纱锥体19。
在此膨胀壳体16与外部壳体的前壳部分14结合构成前环形室20, 环形室20通过气动线路21.连接到负压源22上,并且膨胀壳体16与外 部壳体的后壳部分15结合构成膨胀室28。膨胀室28通过排气通道29连 接到机器横向的吸气装置上(该吸气装置与外部环境连接),而环形室20 在气动方面持续地与设置在喷嘴组件17内的喷气喷嘴23连接。
在这里喷气喷嘴23在纺纱锥体19输入开口 35的区域内切向于纺纱 锥体19的头部24取向,使得在纺纱锥体19上调节旋转气流。纺纱锥体 19优选由例如工业陶瓷材料的高耐磨材料制成。
压縮空气源22通过气动线路30与排气通道29建立连接。为了控制 压缩空气供给,可以通过阀32、 33、 34控制气动线路21和30。在此通 过纺纱工位自身的控制装置38操作阀32、 33、 34,控制装置38通过控 制线路与这些阀连接。
以下结合图2说明借助于本发明纺纱装置5实现的纱线36的纺纱过程。
如图2所示,存储在纺纱筒3内的纤维条25在其巻绕成交叉巻绕筒 子9的路径上首先经过牵伸装置4,在那里纤维条25被牵伸。牵伸后的 纤维条25通过牵伸装置4的输出罗拉对26喂入气流纺纱装置5的输入 开口 27的区域内,并且在存在于那里的负压气流的影响下被吸入气流纺 纱装置5。
在气流纺纱装置5之内,纤维条25经由纤维条引导及阻捻装置18以及喷嘴组件17抵达空心纺纱锥体19的输入开口 35,并且通过在纺纱 锥体19中形成的纱线36被拉入纺纱锥体19。图2在纤维条引导及阻捻 装置18开口的最狭窄处示出该纤维条引导及阻捻装置18。该纤维条引导 及阻捻装置18开口的横截面基本相当于横卧的"8",通过该横截面喂入 纤维材料。在此纤维条25在纺纱锥体19的头部区域内受到旋转气流的 影响(从喷嘴组件17喷出的气流生成这种旋转气流)。打开阀32以及阀 34以将气流从压縮空气源22引导至喷嘴组件17,以便在纺纱过程中经 由喷嘴组件17流入的气流能够经由排气通道29向外流出到位于机器横 向的吸气装置,与此同时连接压縮空气源22和排气通道29的阀33是截 止的。
在离开纤维条引导及阻捻装置18之后,纤维条25的边缘纤维的后 自由端部如此承受从喷嘴组件17的喷气喷嘴23喷出的气流的影响,艮P, 所述后自由端部被从纤维条25抬起或者开松。反之,纤维前端部不开松, 这是因为前端部已经被包缠纤维捕获并喂入空心纺纱锥体19。从纤维条 25开松的自由纤维端部被旋转气流缠绕在纺纱锥体19的锥形头部24上。
由于纤维条25在纤维条延伸方向R上连续地运动,所以纤维的后自 由端部被连续拉入空心纺纱锥体19,此时边缘纤维螺旋式地缠绕纤维条 25的包芯纤维。在此产生的纱线36通过纱线取出装置6从气流纺纱装置 5抽出,随后巻绕成交叉巻绕筒子9。
通过拼接过程来解决由于纤维条25或者已纺好的纱线36的断裂而 导致的纺纱过程中断。为了执行拼接过程,需要准备好用于拼接过程的 纤维条25或者纱头。为了呈交, 一方面仍然要向气流纺纱装置5提供纤 维条25,另一方面必须将已纺好的纱线36沿纤维条延伸方向R的反向喂 入纺纱锥体19。这如此实现,即,工位2的控制装置38关闭阀32和34, 由此阻止喷嘴组件17的压縮空气供给并且阻止空气经由排气通道29向 外流出。同时打开阀33,以便经由连接在排气通道29上的气动线路30 向膨胀室28施加压縮空气。经由排气通道29输入的压縮空气同时经由 纤维条引导及阻捻装置18溢出。由于排气通道29的倾斜,产生了指向 纺纱锥体19的输入开口 35的气流。由于伯努利原理(BernoulliPrinzip),在输入开口 35上出现负压,所述负压在纺纱锥体19内部产 生抽吸作用。这种抽吸作用使得纱线36被送向纺纱锥体19的输入开口 35的方向。在此被引入膨胀室28内的压縮空气经由纱线引导及阻捻装置 18溢出。
为了保证已相应地提供纱头,在关闭阀33和再次打开阀32、 34之 前,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向膨胀室28施加压縮空气。
或者,能够在喷嘴组件17和输入开口 35的区域内,将传感器39设 置在环形室20中,传感器39确定纱头的存在。在此,传感器39与控制 装置38连接。如果检测到存在纱头,则将该信息转发至控制装置38。控 制装置38相应地启动阀32、 33、 34,以便将压縮空气源22切换为向喷 嘴组件17供气以执行拼接过程并且继续纺纱过程。
图3所示的改进方式规定,将可施加负压的吸气管40设置在牵伸装 置4的输出牵伸罗拉对26和纱线引导及阻捻装置18之间,传感器41设 置在吸气管40上,借助于该传感器41能够检测位于吸气管40内的纱头。 向吸气管40施加负压,从而吸入从纱线引导及阻捻装置18漏出的纱线。 如果纱头经过传感器41,则结束所述呈交过程。为了控制该过程,传感 器41同样与控制装置38连接,以便能够将关于存在纱头的信息转发至 控制装置38。为了启动拼接过程,将纱头从纱线取出装置6沿纱线输送 方向拉回,并同时相应地启动阀32、 33、 34,以便将压缩空气源22切换 为向喷嘴组件17供气以执行拼接过程并且继续纺纱过程。
本发明涉及借助于环行气流制造纱线(36)的纺纱装置(5),其中,纺纱装置(5)具有设置在纺纱壳体(14、15)内的空心纺纱锥体(19)以及用于生成环行气流的可被施加负压的喷嘴组件(17),纺纱壳体(14、15)具有膨胀室(28),所述膨胀室设有至少一个排气通道(29),其中,为了进行拼接能够将压缩空气源(22)连接到排气通道(29)上,与此同时,喷嘴组件能够从压缩空气供给分离,由此在纺纱壳体(14、15)内生成气流,所述气流沿着纺纱锥体(19)朝向纤维条引导装置(18)的方向运动,从而在纺纱锥体(19)的输入开口(35)上出现吸力,借助于该吸力能够通过纺纱锥体(19)反向于纺纱方向输送纱线(36)。
具有拼接装置的气体喷嘴机组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尚德吕·塞沙尔尚德吕·塞沙尔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李章雨
专利相关信息
-
徐东泌徐东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