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多功能可上下楼梯助行器的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多功能可上下楼梯助行器的制造方法
  • 发明者
    王忠维, 惠恒龙
  • 公开日
    2015年3月1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1月5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1月5日
  • 申请人
    中山豪真精工制品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H3/00GK204207995SQ20142065505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多功能可上下楼梯助行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呈U形的把手管,把手管之间通过前支架管连接,所述把手管的两端套有调节管,调节管上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定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管的两个端部安装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内设有活动件、转件和拨件,所述活动件的一端为可插入定位孔内的凸头,另一端通过压簧抵接于传动盒上,所述转件枢接于传动盒上,转件转动时压向活动件上使活动件回缩,拨件活动设于传动盒内并与转件抵接,拨件向上升时带动转件转动,所述把手管的顶部设有调节件,调节件通过穿于把手管内的拉索与拨件相连,所述调节按件动作时拉动拨件上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件包括连接于拉索末端的端子、位于端子上方依次套于拉索上的微调螺丝、微调螺母以及接触弹簧,微调螺母螺接于微调螺丝上,接触弹簧与转件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按件、内动件以及内压件,内动件设于按件的下方,按件被按下时内动件被压下,所述内压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把手管两端的拉索连接,内压件枢接于把手管内,内压件设有位于内动件下方的压臂,内动件被压下时通过压臂带动内压件转动以通过拉索拉动拨件上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管的两端分别轴接于把手管上方的水平部分上,前支架管为可伸缩结构,两把手管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套有可相对把手管转动的侧支承管,两侧支承管之间连接有前支承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承管上设有沿水平布置的转动槽,把手管上设有弹出孔,把手管内设有可穿过弹出孔卡入转动槽的弹片,弹片弹出后,侧支承管和把手管实现上下位置的固定,侧支承管相对把手管转时,弹片在转动槽中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管两端之间设有U形加强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的底端设有胶垫以及内置于胶垫内的万向球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辅助器械,具体为一种助行器
  • 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上下楼梯助行器,包括把手管,把手管之间通过前支架管连接,把手管的两端套有调节管,调节管上设有定位孔,把手管的两个端部安装有传动盒,传动盒内设有活动件、转件和拨件,转件转动时压向活动件上使活动件回缩,拨件向上升时带动转件转动,把手管的顶部设有调节件,调节按件动作时拉动拨件上升。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把手管上的调节管方便地进行高度调整,从而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当将前后两组调节管调节形成高度差时,助行器能够实现上下楼梯辅助功能;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拨件上升带动转件旋转进而驱动活动件回缩的方式使得活动件的凸头从调节管的定位孔脱离,这种结构驱动时所需作用力低,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使用。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多功能可上下楼梯助行器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多功能可上下楼梯助行器的制造方法 [0002]助行器是一种供残疾人、腿脚受伤的病人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使用的器械,其能够辅助人体支撑体重,确保身体平衡,从而使得上述人群能够行走。 [0003]中国专利200820048009公开了一种助行器,此助行器能够方便地调节四个支撑脚的高低位置,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使用,另外,通过调节前后两组支撑脚的高度差,还可以满足上下楼梯使用。此产品所采用的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撑脚处,而高度调节控制机构则设置于助行器的顶端部分,需要调节时只需按下该控制机构即可,即使腿脚不方便的患者也能方便地对高度进行自行调整。但此产品所采用的高度调节机构是通过斜面与斜面进行传动的,在传动时手指要用很大的力才能调节,对老人或病人来说,调节比较费力。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可上下楼梯助行器,其调节方便,适合患者使用。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多功能可上下楼梯助行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呈U形的把手管,把手管之间通过前支架管连接,所述把手管的两端套有调节管,调节管上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定位孔,所述把手管的两个端部安装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内设有活动件、转件和拨件,所述活动件的一端为可插入定位孔内的凸头,另一端通过压簧抵接于传动盒上,所述转件枢接于传动盒上,转件转动时压向活动件上使活动件回缩,拨件活动设于传动盒内并与转件抵接,拨件向上升时带动转件转动,所述把手管的顶部设有调节件,调节件通过穿于把手管内的拉索与拨件相连,所述调节按件动作时拉动拨件上升。
[000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拨件包括连接于拉索末端的端子、位于端子上方依次套于拉索上的微调螺丝、微调螺母以及接触弹簧,微调螺母螺接于微调螺丝上,接触弹簧与转件抵接。
[000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件包括按件、内动件以及内压件,内动件设于按件的下方,按件被按下时内动件被压下,所述内压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把手管两端的拉索连接,内压件枢接于把手管内,内压件设有位于内动件下方的压臂,内动件被压下时通过压臂带动内压件转动以通过拉索拉动拨件上升。
[000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支架管的两端分别轴接于把手管上方的水平部分上,前支架管为可伸缩结构,两把手管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套有可相对把手管转动的侧支承管,两侧支承管之间连接有前支承管。
[001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支承管上设有沿水平布置的转动槽,把手管上设有弹出孔,把手管内设有可穿过弹出孔卡入转动槽的弹片,弹片弹出后,侧支承管和把手管实现上下位置的固定,侧支承管相对把手管转时,弹片在转动槽中移动。
[001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把手管两端之间设有U形加强管。
[001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管的底端设有胶垫以及内置于胶垫内的万向球。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把手管上的调节管方便地进行高度调整,从而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当将前后两组调节管调节形成高度差时,助行器能够实现上下楼梯辅助功能;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拨件上升带动转件旋转进而驱动活动件回缩的方式使得活动件的凸头从调节管的定位孔脱离,这种结构驱动时所需作用力低,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使用。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立体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图;
[0018]图4为传动盒分解状态的结构图;
[0019]图5为传动盒的剖面图,以示出其工作原理;
[0020]图6为调节件分解状态的结构图;
[0021]图7为调节件的剖面图,以示出其工作原理;
[0022]图8为利用助行器上下楼梯的使用状态图。
[0023]符号说明:1-把手管,2-前支架管,3-调节管,4-传动盒,5-调节件,6_定位孔,7-C形片,8-活动件,9-转件,10-端子,11-微调螺丝,12-微调螺母,13-接触弹簧,14-压簧,15-拉索,16-按件,17-内动件,18-内压件,19-侧支承管,20-前支承管,21-U形加强管,22-胶垫,23-万向球,24-收合件,25-弹片,26-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助行器主要包括把手管1、前支架管2、调节管3、传动盒4以及调节件5。借助本实用新型可使得行动不便的患者或老人能独立行走或依靠其站立休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对助行器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可使得助行器前后两端的高度产生高度差,从而起到辅助使用者上下楼梯的功能。
[002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管I数量为两个,其整体呈U形,两个把手管I之间相对设置。前支架管2连接于两个把手管I之间,起到支承的作用。调节管3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套于把手管I上。调节管3上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定位孔6,调节管3通过定位孔6与设于把手管I端部的传动盒4配合以适合调节管3在不同高度上固定,从而实现高度调节。
[0026]如图4和图5所示,传动盒4是有两相对的半盒对接而成的,调节管3的端部设有螺孔,传动盒4通过置于两侧的C形片7锁紧到上述螺孔上。传动盒4内设有活动件8、转件9和拨件,拨件包括端子10、微调螺丝11、微调螺母12和接触弹簧13。活动件8的一端为可插入调节管3上定位孔6的凸头,活动件8的另一端通过压簧14抵接到传动盒4上。转件9枢接于传动盒4上。拨件13是通过延伸至外部的拉索15被拉动的,其中,端子10设于拉索15末端处,微调螺丝11、微调螺母12和接触弹簧13依次位于端子10上并套于拉索15上,接触弹簧13与转件9抵接。
[0027]参照图5,工作时,拉索15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往上提,端子10同步上升,拨件动作。拨件通过接触弹簧13向转件9施力,使得转件9进行旋转(图中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件9压向活动件8,驱动活动件8回缩(图中的回缩方向为向左),使得活动件8的凸头回收到传动盒内,从而与定位孔6脱离,此时便可以对调节管3的高度进行调整。当拉索15的外力作用消失时,在压簧14和接触弹簧13的作用下所有的部件都会自动复位。
[0028]如图5所示,活动件8的位置是受接触弹簧13的位置决定的。通过调整微调螺丝11和微调螺母12的旋紧距离,可以对接触弹簧13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对活动件8的位置进行调整,在活动件卡死或凸出高度不够时,可通过调整微调螺丝11和微调螺母12的旋紧程度来进行调节,适合出厂时对产品调整使用,也适合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时维护使用。
[0029]基于传动盒4的结构,调节件5只需具有能够拉动拉索15上升的功能即可。调节件5设置于把手管I的顶部,拉索15穿过把手管I与其连接。由于调节件5是位于顶部的,因此其可以方便地供使用者进行操作。
[0030]如图6和图7所示,调节件5包括按件16、内动件17以及内压件18。按件16外露于把手管I外,供使用者操作使用。内动件17设于按件16的下方,按件16被按下时内动件17被压下。每一个把手管I内的内压件18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端的拉索15连接,以实现单个调节件5同时控制两个调节管3的功能。内压件18枢接于把手管I内,能够进行转动。内压件18设有位于内动件17下方的压臂。参照图7,当按件16被按下时,内动件17被压下,两侧内压件18的压臂同时被压下。此时,左侧的内压件顺时针转动,右侧的内压件逆时针转动,两个内压件转动都能使得拉索15被拉升,从而实现调节动作。
[0031]本实用新型的助行器优选设置为可收合的,以降低对空间的占用。如图所示,前支架管2的两端分别轴接于把手管I上方的水平部分上,前支架管2为可伸缩结构。两把手管I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套有可相对把手管转动的侧支承管19,两侧支承管19之间连接有前支承管20。把手管I与侧支承管19之间用弹片25连接,把手管I上设有弹出孔,弹片25弹出后,把手管I与侧支承管19在上下位置上实现固定。当需要进行收合时,按下收合件24,带动弹片25弹出,再将两个把手管I朝内侧弯折,如图2所示,此时两个把手管I会弯折至与前支架管2平行的位置处,并且前支架管2的小折叠管便伸缩到大折叠管中重合,以匹配把手管I之间的距离改变。侧支承管上设有转动槽26,在侧支承管19转动过程中,弹片25沿此槽中移动,完成收合动作。
[0032]另外,为了加强助行器的强度,把手管I两端之间优选设有U形加强管21,与直管相比,此U形管不易断裂,使用寿命提升。与一般的助行器相似,为了使用更加方便,调节管3的底端优选设有胶垫22以及内置于胶垫内的万向球23,优选的是,万向球设计成整体结构,增加其坚固耐用的程度。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