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勇 倪
  • 公开日
    2009年12月9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2月27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2月27日
  • 申请人
    桂林皮尔金顿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C03B23/035GK201358209SQ2009201405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包括加热炉、圈模和玻璃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空气管和喷嘴;与压缩空气泵相接的压缩空气总管(1)上安装有电磁阀(3),压缩空气总管(1)分接2~5根压缩空气分管(5),各压缩空气分管(5)均经过加热炉(7),每根压缩空气分管(5)连接2~9根压缩空气支管(9),压缩空气支管(9)安装于支撑架(11)上,支撑架(11)的内框和圈模(10)的内框相同、为水平的框架,位于加热炉(7)和圈模(10)之间;各压缩空气分管(5)上接有减压阀;每根压缩空气支管(9)上安装有8~15个朝向上方的喷嘴(12);压缩空气总管(1)上的电磁阀(3)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縮空气支管(9)相互间平行且间距相等3、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 最外侧的压縮空气支管(9)与支撑架(11)边框的距离为100mm 300mm;每根压縮空气支管(9)两端的喷嘴(12)与支撑架(11)边框的距离为50mm 400亂4、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縮空气总管(1)上还安装有球阀(2)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 压縮空气总管(1)在分接各压縮空气分管(5)前接有总管活接头(4),和/或压縮空气分管(5 )在分接各压縮空气支管(9 )前也接有分管活接头(8 )6、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压縮空气分管(5)上接有一个包括减压阀、过滤器、油雾器的三联件(6)7、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2 )包括喷嘴主体(12-1 )、射流元件(12-2 )和喷嘴帽(12-3 ), 喷嘴主体(12-1)为管形件, 一端为管接头,另一端为螺旋接口;射流元件(12-2)的环形框与喷嘴主体(12-1)的螺旋接口相配合,环形框内安装有 可旋转的射流片,射流元件(12-2)套在喷嘴主体(12-1)的螺旋接口上; 喷嘴帽(12-3)为与喷嘴主体(12-1)的螺旋接口相配合的螺帽,螺帽中心 有直径仅为0.6mm 1.2mm的射流孔,喷嘴帽(12-3)连接固定于喷嘴主体(12-3)的螺旋接口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帽(12-3)外缘为六角形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制造设备,具体为一种玻璃曲面成形系统(二)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玻璃曲面成形系统,与压缩空气泵相接压缩空气总管分接2~5根分管,经过加热炉各连接2~9根支管。支管安装于水平支撑架,位于加热炉和圈模之间。每根支管上安装有8~15个朝向上方的喷嘴。压缩空气总管上安装有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相连接的电磁阀,电磁阀的启闭控制压缩空气的进入或停止。各压缩空气分管上接有减压阀。使用方法为试验确定各减压阀开度与玻璃曲面曲率的关系,选择相应的各减压阀开度手动调节,圈模托起玻璃的同时,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各喷嘴喷气0.1~3秒后关闭电磁阀,输送装置将玻璃从圈模移出,冷却硬化定型。本系统能准确控制曲面玻璃的成形曲率,质量稳定;玻璃的曲面易调节控制;成本低,易实现。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玻璃曲面成形系统的制作方法许多汽车玻璃都是曲面玻璃,以往玻璃的曲面成形是将加热后软化后的 平板玻璃放在圈模上,其中间部位因重力下垂形成曲面。但这种成形方法很 难控制曲面的形状。当玻璃的温度稍高、或配料有改变时,都会使加热后的 玻璃软化程度不同,重力使之下垂的程度不同,曲面的曲率就不同。因此现 有装置生产的曲面玻璃很难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曲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在玻璃曲面成形模的 下方设置压縮空气喷嘴阵列,利用气流上托玻璃,控制玻璃下垂的曲面。本实用新型的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包括加热炉、圈模和玻璃输送装置,还包括压縮空气管和喷嘴。与压縮空气泵相接压縮空气总管分接2 5根压縮 空气分管,压縮空气分管经过加热炉,使其中的压縮空气加热。每根压縮空 气分管连接2 9根压縮空气支管。压縮空气支管安装于支撑架上,支撑架 为水平的框架,支撑架的内框和圈模的内框相同,位于加热炉和圈模之间。 压縮空气支管相互间平行且间距相等。最外侧的支管与支撑架边框距离为 100mm 300腿。每根压縮空气支管上安装有8 15个朝向上方的喷嘴。每根 支管的两端的喷嘴与支撑架边框距离为50腿 400im。因靠近圈模的玻璃有 圈模支撑、不需要压縮空气的上托。压縮空气总管上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 的启闭控制压縮空气的进入或停止。压縮空气总管上的电磁阀与可编程序控 制器相连接。各压縮空气分管上接有减压阀。本实用新型的玻璃曲面成形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 I 、试验各压縮空气分管不同的气流量下,即各压縮空气分管减压阀的 不同开度下,得到玻璃曲面的不同曲率,按当前生产所需要的玻璃曲面的曲 率,选择相应的各压缩空气分管的减压阀开度;II 、手动调节各压縮空气分管上的减压阀,控制各压缩空气支管的压力;III、 输送装置将玻璃移到圈模上,当圈模托起加热软化的玻璃、玻璃向下垂的同时,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
IV、 各喷嘴喷出的压縮空气流正对圈模上的玻璃的下垂面,圈模移动延 时0. 1 3秒,即玻璃下降到落在圈模上的同时,各喷嘴喷气0. 1 3秒,之 后关闭电磁阀,输送装置将玻璃从圈模移出,冷却硬化定型。
本实用新型玻璃曲面成形系统的优点为1、能准确控制曲面玻璃的成形 曲率,产品质量稳定;2、调整喷嘴喷出的空气压力即可控制对玻璃的上托 力,对玻璃的曲面易于调节控制;3、在原有设备基础即可改造,无需改动 原有的玻璃加热装置、输送装置和圈模等,简单且成本低,易于实现。


图l为本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实施例支撑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实施例支撑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实施例喷嘴结构示意图。 图内标号为
1、压缩空气总管,2、球阀,3、电磁阀,4、总管活接头,5、压縮空气 分管,6、三联件,7、加热炉,8、支管活接头,9、压縮空气支管,10、圈 模,11、支撑架,12、喷嘴,12-1、喷嘴主体,12-2、射流元件,12-3、喷 嘴帽。

本玻璃曲面成形系统实施例如图l所示,包括加热炉、圈模和玻璃输送 装置,还包括压縮空气管和喷嘴。与压縮空气泵相接的压缩空气总管1上安 装有电磁阀3,还安装有球阀2,球阀2可在安装时先关闭压縮空气。压縮空 气总管1分接3根压縮空气分管5,每根压縮空气分管5上接有一个包括减 压阀、过滤器、油雾器的三联件6。减压阀可调,使三区通过的气量不同。 各压縮空气分管5均经过加热炉7,使其中的压縮空气加热。如图2所示, 中间的压縮空气分管5连接3根压縮空气支管9,两旁的2根压縮空气分管5 各连接5根压縮空气支管9。压縮空气支管9安装于支撑架11上,支撑架11 的内框和圈模10的内框相同,支撑架11水平位于加热炉7和圈模10之间。
5如图2和3所示,压縮空气支管9相互间平行且间距相等。最外侧的压縮空 气支管9与支撑架11边框距离为200mm。压縮空气支管9与圈模10矩形的 长边垂直。每根压縮空气支管9上安装有13个朝向上方的喷嘴12。每根压 縮空气支管9两端的喷嘴12与支撑架11边框距离为200mm。本例中处于最 外侧的压縮空气支管9上只安装9个喷嘴12,每根压縮空气支管9的两端的 喷嘴12与支撑架11边框距离为400mm;最外侧的向内的第二根压縮空气支 管9上安装11个喷嘴12,每根压縮空气支管9的两端的喷嘴12与支撑架11 边框距离为300mm。压縮空气总管1上的电磁阀3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相连接。 如图1所示,压缩空气总管1在分接各压縮空气分管5前接有总管活接 头4,便于安装和调整。压縮空气分管5在分接各压縮空气支管9前也接有 分管活接头8。
本例中的喷嘴12结构如图4所示,喷嘴主体12-1为管形件, 一端为管 接头,用于与压縮空气支管9连接安装,另一端为螺旋接口,射流元件12-2 的环形框与喷嘴主体12-1的螺旋接口相配合,环形框内安装有可旋转的射流 片,射流元件12-2套在喷嘴主体12-1的螺旋接口上。喷嘴帽12-3为与喷嘴 主体12-1的螺旋接口相配合的螺帽,螺帽中心有直径仅为0. 6mm 1. 2mm的 射流孔。喷嘴帽12-3连接固定于喷嘴主体12-1的螺旋接口。压縮空气支管 9的中压缩空气经过射流元件12-2由喷嘴帽12-3的射流孔喷射出向上的倒 伞状气流, 一个喷嘴12喷出的气流可覆盖圈模10上玻璃的一圆形面积。各 压縮空气支管9安装的喷嘴12喷出的气流覆盖圈模10上玻璃的中心部位, 达到上托玻璃控制曲率的目的。为了便于紧固,喷嘴帽12-3外缘为六角形。
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 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的范 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范 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