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者
    韩世昌, 韩金帅, 韩金涛
  • 公开日
    2011年4月20日
  • 申请日期
    2010年12月2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12月2日
  • 申请人
    韩世昌
  • 文档编号
    A61K31/045GK102018936SQ2010105699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乳香50-150份 没药50-150份 血竭50-150份蛇床子50-150份方儿茶100-200份白芷100-200份 雄黄50-150份 硼砂50-150份 钟乳石50-150份 麝香1-3份 胡椒50-150份 小茴香50-150份 桂枝30-70份 番红花50-150份三棱50-150份 莪术50-150份 丁香30-70份 细辛30-70份 穿山甲100-200份肉桂30-70份 梅花冰片50-150份 白芥子50-150份,上述所有药重量1-2倍的蜂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其特征是由 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乳香100份 没药100份 血竭100份 蛇床子100份方儿茶150份白芷150份 雄黄100份 硼砂100份 钟乳石100份 麝香2份 胡椒100份 小茴香100份 桂枝50份 番红花100份三棱100份 莪术100份 丁香50份 细辛50份 穿山甲150份肉桂50份 梅花冰片100份 白芥子100份,上述所有药重量1.2-1.5倍的蜂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 下步骤(1)将固体原料洗净干燥,称取所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超微粉碎后混勻,高压灭 菌得药粉;(2)将蜂蜜置于锅内加热至沸腾,除去浮沫及杂质,再置锅中缓熬至红棕色离火;(3)将熬炼的蜂蜜倒入药粉内,边倒蜂蜜边搅动药粉,以无干药粉时停止倒蜜,揉成 药团;(4)将药团按常规方法制成蜜丸,将蜜丸制成膏贴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膏贴,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1)将固体原料洗净干燥,称取乳香100克、没药100克、血竭100克、蛇床子 100克、方儿茶150克、白芷150克、雄黄100克、硼砂100克、钟乳石100克、麝香2 克、胡椒100克、小茴香100克、桂枝50克、番红花100克、三棱100克、莪术100克、 丁香50克、细辛50克、穿山甲150克、肉桂50克、梅花冰片100克、白芥子100克,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导致妇科病的致病因素有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和体质因素,其主要 致病因素为外邪侵犯、七情内伤和素体虚弱所致的脏腑功能失调。外邪侵犯以寒、湿、 热、邪为主,女子以血为主,血得寒则凝滞,可出现白带增多、月经过少、痛经、闭经 等病症;血热则妄行,可引起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等疾患;湿邪蕴 热,夹热下注,易引发带下等病。人的精神情志(七情)变化可影响脏腑、气血的功 能活动,精神情绪刺激,能影响冲任功能的调节,可致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经前乳 胀、经行吐衄等症,所谓因郁而致病。此外,某些妇科慢性病,如崩漏、痛经、带下、 不孕症等病症,久治不愈,亦可影响精神情绪变化,出现精神抑郁或情绪易于激动等现 象。体质因素是指素体虚弱的内在因素,主要是肾、肝、心、脾的功能失调,以致气血 两虚、冲任不足、带脉不固。先天不足、肾精亏损,后天失调、脾胃虚损,大病久病之 后气血亏虚,都可引起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不孕等症。病理可概括为脏腑功 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三方面,三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脏腑功能 失常以肾、肝、心、脾为主,肾藏精,主封藏,与胞宫、胞脉密切相关,导致绝经期前 后诸症及月经先后无定期、不孕症等,还可引起胎漏、崩漏。脾,主运化,司统血,如 饮食失节,劳累过度,或忧思伤脾,久居湿地,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月经失调、闭 经、产后缺乳、乳汁不行等;如脾虚不能摄血,可引起月经过多、崩漏、胎漏;如脾虚 湿浊内停可致带下病。气血失调女子以血为本,故以血分盈满,气分充足,气机条达为 正常,所以气血失调是妇产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病机之一,由于月经、胎孕、产育、哺乳 等生理特点,易耗血,常使机体处于血分不足、气分偏虚的状态,反映在经、带、胎、 产各种病态之中。经络所伤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皆络于带脉,如三脉功能失常可致 妇科诸疾。气血不调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和冲任损伤,反之,脏腑有了病变,也必然会 引起气血失调和损伤冲任二脉。总之,不论病变起于哪个脏腑、经络,病机反应往往是 整体的。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多采用抗炎镇痛药物,疗效低,副作用大,依赖性强,一 旦停药易复发,治标不治本。中医治本,但中药煎剂的煎熬过程麻烦费时,又难服用, 旅行携带也不方便,口服疗效不迅速。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的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乳香50-150份 没药50-150份 血竭50-150份蛇床子50-150份方儿茶100-200份 白芷100-200份雄黄50-150份 硼砂50-150份 钟乳石50-150份麝香1-3份 胡椒50-150份 小茴香50-150份桂枝30-70份 番红花50-150份 三棱50-150份莪术50-150份 丁香30-70份 细辛30_70份穿山甲100-200份肉桂30-70份 梅花冰片50-150份白芥子50-150份,上述所有药重量1-2倍的蜂蜜。本发明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其优选的方案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 成乳香100份 没药100份 血竭100份蛇床子100份方儿茶150份白芷150份雄黄100份 硼砂100份 钟乳石100份麝香2份 胡椒100份 小茴香100份桂枝50份番红花100份三棱100份莪术100份丁香50份 细辛50份穿山甲150份肉桂50份 梅花冰片100份白芥子100份,上述所有药重量1.2-1.5倍的蜂蜜。本发明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固体原料洗净干燥,称取所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超微粉碎后混勻,高 压灭菌得药粉;(2)将蜂蜜置于锅内加热至沸腾,除去浮沫及杂质,再置锅中缓熬至红棕色离 火;(3)将熬炼的蜂蜜倒入药粉内,边倒蜂蜜边搅动药粉,以无干药粉时停止倒蜜, 揉成药团;(4)将药团按常规方法制成蜜丸,将蜜丸制成膏贴。治疗方法用时取一贴膏贴粘肚脐上固定,每贴贴3天,一月为一疗程,一般 1-3个疗程即可治愈。使用脐疗的原则(1)脐疗前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有无皮肤过敏者。(2)孕妇宜慎用或忌用脐疗,有堕胎或毒副作用的药物更应慎用或禁用,以免发 生堕胎流产。(3)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如疼痛、过敏反应、病情加重等,应立即去药。注意事项①治疗前先用75%酒精棉球对脐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以免发生感染,皮肤有 破损者,最好不要使用脐疗方法;②取仰卧位,充分显露脐部,用药后外敷纱布或胶布贴紧,也可用宽布带固 定,覆盖于脐部;③由于脐疗药物吸收较快,故用药开始几天个别患者(尤其用走窜或寒凉药时) 会出现腹部不适或隐痛感,一般几天后可自行消失;④本治疗法宜在室内进行,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凉,体虚者、老年人尤应注意。⑤禁忌孕妇禁用;皮肤有溃疡过敏慎用。炼制蜂蜜的目的,除去杂质,如死蜂,蜡质等破坏酶杀灭微生物,适当除去部 分水分以增强粘合力,促进部分糖的转化,增加稳定性。炼蜜程度分为嫩蜜、中蜜、老 蜜三种(1)嫩蜜将蜂蜜置于锅内,加热至沸腾,温度105_115°C,含水量约20%,相 对密度为1.34左右,色稍变深略有粘性;(2)中蜜将蜂蜜继续加热达116_118°C,含水量约10%,色呈浅红色,表面沸 腾着均勻有光泽细泡,用手捻搓有粘性,但两手离开时,无细长丝出现;(3)老蜜将蜜继续加热到119_122°C,含水量约4%,相对密度1.4以上,颜色 呈红棕色,表面翻腾着红棕色气泡,粘性强,两手指捻之,出现白色长丝,滴入水中成 珠状而不散。按药料的成分不同,炼制蜂蜜时分别熬为老蜜、中蜜或嫩蜜即药料以草根、 树皮为主,纤维多不易粘结的用老蜜(但不是‘滴水成珠’那样已超过了老蜜的粘结 度,制成的丸药干硬);药料中以含糖或含胶质或含淀粉较多容易粘结的用嫩蜜;药料 成分适中的用中蜜。而老蜜、中蜜、嫩蜜的判断,习称“看火色”,掌握不好,作出的 丸药就质量不高。炼制蜂蜜的量以所有药重量的1.2-1.5倍即可,若药料中糖质、胶质、淀粉较多 的,则以所有药重量的1-2倍为宜。蜜丸的软硬度受到炼蜜的老嫩影响,调整的方法是 太硬可适量加入已炼好的蜂蜜;太软可适量加入药粉充分反复调勻即可。将蜜丸制成膏贴后要密封,阴凉处保存。脐,位于腹部正中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 织,名为神,又称“脐中”、“气舍”、“气合”、“维合”、“环谷”、“命蒂”, 属中医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中医称脐中为“神阙”,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 天。《经穴名的考察》指出,“神”乃心灵生命力,“阙”是君主居城之门,可见,神 阙穴是生命力居住的地方。当胎儿在母体中生长、发育时,均依靠脐带的供血和营养输 送,以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所以古代中医学家把脐看做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故称 之神阙。由此可看出脐(神阙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生命的根本。《难经.六十六 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神阙穴位于大腹中央的 脐部,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所以为经气的汇海,五脏六腑之 本,并且神阙穴和人体重要的经脉、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通,从而使它能通过其特殊 性而起到独特的治疗作用。脐疗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归纳如下;(1)温通阳气,回阳苏厥,张介宾曰‘虽至阴之地,而实元阳之宅。,阳气 乃人生命之本,所谓有‘得阳气乃生,失阳气者夭’之说。脐疗以温热药物作用脐部, 通过药物的温热刺激,能兴奋呼吸中枢,加速血液循环,使阳气温通或脱阳得固,从而达到回阳复厥苏的目的;(2)通经活络,行气止痛,选用温热药物贴脐后,借助药物的温通作用,可激发 经络之气,能起通经活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通则不通’的目的;(3)通调三焦,利水消肿,三焦者主决渎,利用药物或贴法的刺激作用于脐后, 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促进气机运畅,经隧通达,使小便通利,达到消肿的目的;(4)健脾和胃,升清降浊,脐为中下焦之枢纽,脐疗通过药物或他法的刺激促进 了其吸收作用,使脾和胃肠功能旺盛,清阳得升,浊阴下降,达到健脾和胃,降逆止泻 的目的;(5)收敛止汗,固精止带,脐疗后通过药物吸收和经络的传导,调整了脏腑阴 阳之不平衡,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精气神津有归,从而起到敛汗固表、涩精固带之 效;(6)调理冲任,固经安胎,脐近冲任督带四脉,其中任为诸阴之海,主胞宫; 冲为血海,主生殖,妇人的经、带、胎、产诸疾与冲督带四脉息息相关,脐疗可起到温 补下元、调理冲任的作用;(7)强壮保健,却病延年,脐为先天之命蒂,又为后天之气舍,先后天之本源皆 归于此,以温药作用于脐中,能温肾壮阳,补中益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 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起保健、防病、益寿延年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1)脐部给药不经过消化系统,较少通过肝脏,避免了对消化道的刺激以及肝脏 代谢对药物成分的破坏,从而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2)药物刺激脐部的神经末梢,影响机体神经系统而起到调整作用。从解剖部 位看,脐部靠近腹腔和盆腔,腹腔和盆腔内有自主神经的主要神经丛存在,如腹腔丛、 肠系膜间丛、腹下丛及盆腔丛等;还有最主要的神经节,如腹腔节、肠系膜节、主动脉 肾节、肠系膜下节,它们支配所有腹腔和盆腔的脏器和血管,包括膈肌、肝、脾、胃、 肠、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卵巢、子宫(或输精管)及其所属的全部血管,因此, 脐部有较强而迅速的吸收能力,有良好的感受功能及传导功能。当用各种适宜病情的药 物施治于脐部时均能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调整机体自主 神经的机能,改善了内脏及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 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之目的;(3)脐部的皮肤较薄嫩,神阙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以母血从此处供胎儿营养、 发育,亦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 肤筋膜直接相连,这些都有利于药物的直接吸收。脐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脐疗之所以可以治疗全身上百种疾病,并有预防和保健养生的作用,还在于其 与人体的经络、脏腑存在非同一般的关系。经络是人体特有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之一, 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其沟通机体内外、上下,是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 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的各部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脐与任脉、 督脉、冲脉、带脉关系密切,为4条经脉所过之处。脐首先是“任脉”上的一个重要 穴位,任脉行腹正中,入脐中央。任脉为“诸阴之海”受纳于足三阴和手三阴脉气,经其脉气与手足各阴经交汇。在中极、关元穴与足三阴交会,在天突、廉泉穴与阴维脉 交会,在阴交穴与冲脉交会,足三阴经上交于手三阴经,故任脉联系了所有阴经,也就 是脐通过任脉与全身的阴经相通。所以,脐疗能通过经络中气血运行作用,影响其他 经脉,从而达到健脾温胃、回阳救逆、苏厥固脱、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等作 用。故任脉、督脉、冲脉、带脉以及全身的经脉发生病理改变时,出现的疝气、带下、 上腹痛、少腹痛、痔疮、泄泻、尿血、咳嗽、小便不利、呃逆、呕吐、腰痛、水肿、臌 胀、月经不调、乳胀、乳痛以及孕产疾病和胸腹部内脏机能失调、元气虚弱等病症都可 以通过对神阙穴的施治而得到治疗。神阙穴在生理上和治疗上尤对任脉、督脉、冲脉、 带脉和手足三阴经具有代表性,这种论点早已被大量的医疗实践和实验证明。此外,古人还认为脐与经脉还存在以下特殊关系脐疗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神阙穴是保健强壮常用穴,现代医学认为,神阙穴有抗炎、杀菌和增强机体免 疫力的作用,所以脐是一个具有特殊治疗意义的重要部位。古人以雄鼠粪填脐艾灸,可 延年益寿,其原因在于雄鼠粪填脐灸作用于免疫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 和抗肿瘤的作用,同样中药贴脐也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脐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 在于借助药物刺激脐部的皮肤,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使机体某些 抗体形成,免疫力提高,从而提高人体抗病防病机能。此外,现代数学理论证明,脐位 于人体黄金点,是调整人体的最佳作用点。药物经脐部吸收的途径主要有(1)通过脐部通道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和细胞间质扩散)和表皮深层转 运,而被吸收的药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2)水合作用角质层的含水量为环境相对湿度的函数,中药膏贴脐部外贴 “形附里而不离,气闭藏而不泄”,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由5%-15%增加至50%,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 穿透,实践证明药物的透皮速度可因此而增加4-5倍,同时还能使皮温从32°C增至37°C 加速血液循环;(3)表面活性剂作用蜜丸中含的皂,它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被动扩散 的吸收,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的通过率;(4)芳香性药物的促进作用梅花冰片、麝香等芳香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 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5)透皮吸收促进剂使药物呈分子状态或亚分子状态均勻地分布于基质中,以利 于迅速均勻地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既促进了外用药的吸收,又保持了血液浓度的稳 定;(6)本发明“切于脐部,御于内里,镊于吸气,融于渗液”,外治药物直接进入 血液循环系统发挥其本身的药理作用,还有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 也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对血液成分起到调速作用,促进药物的渗透吸 收和传播从而增强全身效应;(7)膏贴经脐给药方式药物从介质中释放,经脐、皮下毛细血管吸收进行体 循环。敷脐疗法是将配好的药物敷于患者的肚脐上,盖上塑料薄膜和纱布,然后用胶 布固定。中医用脐疗治病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对肚脐这个部位十分重视,称它为“神 阙”。《道藏》一书解释说“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 门,以示显贵。”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即神气升降出入、变化消长 的地方,属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能通达五脏六腑,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正如清代名 医吴师机所说,“神阙给药,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从脐部给药,有利于药物归 经,使药效循经直达病所,调整气血阴阳,以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对防治疾病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从现代医学理论看,肚脐皮肤最薄,比其他透皮给药部位更容易透人。 同时,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血管,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 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利用度高,药力可直达病所,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脐部末梢神 经丰富,感觉敏锐,通过药熨刺激,还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各脏器的功能。敷 脐疗法简便易行,既可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又可以免除内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 激,患者容易接受特别适合服药困难的婴幼儿和老年人。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 儿各科疾病。本发明的中药膏贴专门用于治疗妇科病,诸药相合使气达血行脉通,从而达到 攻补兼施的目的,临床应用安全,施于脐部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其血液浓 度,故发挥作用充分,局部疗效明显优于内治,且取效迅速,适应症广,多种药物配 伍,利用相互间的协同或抵抗作用,提高了疗效,减少了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毒副作 用少。共治疗162例,总有效率达96%。超微粉碎后混勻,高压灭菌得药粉;(2)将2460克蜂蜜置于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沸腾,除去浮沫及杂质,再置锅中用 文火缓熬至红棕色离火;(3)将熬炼的蜂蜜用勺子倒入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成圆周搅动,边倒 蜂蜜边搅动药粉,以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倒蜜,但又不能加的太多,蜜多了丸子不易成 形,调好后揉成药团;(4)将药团经搓条、和丸等常规方法制成蜜丸,和丸时可用少许芝麻油点于掌心 以使药丸光亮,将蜜丸制成6克重饼状,用规格12x 12厘米的两层膏药被子夹当中,即 成膏贴。治疗方法用时取一贴膏贴粘肚脐上固定,每贴贴3天,一月为一疗程,一般 1-3个疗程即可治愈。超微粉碎、高压灭菌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详述。
实施例2 该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乳香50克、没药50克、血竭50克、蛇床子50克、方儿茶100克、白芷100 克、雄黄50克、硼砂50克、钟乳石50克、麝香1克、胡椒50克、小茴香50克、桂枝 30克、番红花50克、三棱50克、莪术50克、丁香30克、细辛30克、穿山甲100克、 肉桂30克、梅花冰片50克、白芥子50克、蜂蜜1680克。实施例3 该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乳香150克、没药150克、血竭150克、蛇床子150克、方儿茶200克、白芷 200克、雄黄150克、硼砂150克、钟乳石150克、麝香3克、胡椒150克、小茴香150 克、桂枝70克、番红花150克、三棱150克、莪术150克、丁香70克、细辛70克、穿 山甲200克、肉桂70克、梅花冰片150克、白芥子150克、蜂蜜2990克。实施例4:临床观察(1) 一般资料本发明人于1995年至今对162例妇科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年龄16到55 岁,病程1年-12年不等。(2)治疗方法用时取一贴膏贴粘肚脐上固定,每贴贴3天,一月为一疗程,一 般1-3个疗程即可治愈。注意事项①治疗前先用75%酒精棉球对脐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以免发生感染,皮肤有 破损者,最好不要使用脐疗方法;②取仰卧位,充分显露脐部,用药后外敷纱布或胶布贴紧,也可用宽布带固 定,覆盖于脐部;③由于脐疗药物吸收较快,故用药开始几天个别患者(尤其用走窜或寒凉药时) 会出现腹部不适或隐痛感,一般几天后可自行消失;④本治疗法宜在室内进行,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凉,体虚者、老年人尤应注
辰、 ⑤禁忌孕妇禁用;皮肤有溃疡过敏慎用。(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分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4)治疗效果临床治愈122例,占75% ;显效16例,占10% ;有效18例,占11% ;无效6 例,总有效率96%。典型病例1刘某,女,18岁,患月经不调,来经时痛经,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膏贴贴 脐,每贴贴3天,一月为一疗程,一个疗程治愈至今无复发。
2王某,女,45岁,患带下,带下清冷,量多,质稀,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 折,小腹发凉,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大便溏薄,在外治疗效果不理想,使用本发明实 施例1所制膏贴贴脐,每贴贴3天,一月为一疗程,三个疗程治愈。3闫某,女,33岁,患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畏寒肢 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膏贴贴脐,每贴贴3天, 一月为一疗程,两个疗程治愈,至今无复发。4谢某,女,41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肋乳房胀痛,经量少行经 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膏贴贴脐,每贴贴3天,一月 为一疗程,三个疗程治愈,至今无复发。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膏贴,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该治疗妇科病的脐部外用药,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组分制成乳香、没药、血竭、蛇床子、方儿茶、白芷、雄黄、硼砂、钟乳石、麝香、胡椒、小茴香、桂枝、番红花、三棱、莪术、丁香、细辛、穿山甲、肉桂、梅花冰片、白芥子、蜂蜜。本发明的中药膏贴专门用于治疗妇科病,诸药相合使气达血行脉通,从而达到攻补兼施的目的,临床应用安全,施于脐部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其血液浓度,故发挥作用充分,局部疗效明显优于内治,且取效迅速,适应症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共治疗162例,总有效率达96%。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