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钢筋混凝土梁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目前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梁的钢筋均在现场绑扎,待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钢筋笼的外侧分别放置模板,并采用丝杆对穿形式将它们紧固在一起,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结构构件。存在的技术缺陷: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较低、施工质量不易保证。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梁施工方式的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较低、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提升施工质量的钢筋混凝土梁施工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施工装置,包括钢筋构架和模板,所述钢筋构架的左、右、下三侧设有模板,所述模板包括模板主体,所述模板主体上设有供联接件装配的小孔,所述小孔呈阵列方式布置在模板主体上。进一步,所述联接件包括弯钩和扳手,所述弯钩的底部铰接在所述扳手上,所述弯钩穿过所述小孔,所述弯钩上端勾在所述钢筋构架上。进一步,所述扳手上端安装销轴,所述弯钩的下端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销轴上。更进一步,所述联接件还包括密封垫和垫圈,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垫圈上,所述密封垫与所述模板主体的底面接触。再进一步,所述钢筋构架为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两根纵向钢筋和一根腹筋,所述两根纵向钢筋分别与一根腹筋的左右侧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形式的钢筋构架。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将钢筋加工从现场劳务作业改为工厂机械化生产,减少材料浪费,降低所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工程质量。图1为钢筋混凝土梁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联接件的示意图。图3为连接件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模板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照图1 图4,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施工装置,包括钢筋构架4和模板2,所述钢筋构架4的左、右、下三侧设有模板2,所述模板2包括模板主体,所述模板主体上设有供联接件装配的小孔6,所述小孔呈阵列方式布置在模板主体上;所述联接件包括弯钩7和扳手8,所述弯钩7的底部铰接在所述扳手8上,所述弯钩7穿过所述小孔6,所述弯钩7上端勾在所述钢筋构架4上。所述扳手8上端安装销轴9,所述弯钩7的下端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销轴9上。所述联接件还包括密封垫10和垫圈11,所述密封垫10位于所述垫圈11上,所述密封垫10与所述模板主体的底面接触。所述钢筋构架4为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两根纵向钢筋和一根腹筋,所述两根纵向钢筋分别与一根腹筋的左右侧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形式的钢筋构架。所述扳手为偏心夹紧机构,可以绕销轴旋转来夹紧与放松弯钩与腹杆筋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原来由木模板构成梁浇注用支撑的基础上,将钢筋桁架与钢模板分别制作,然后在施工现场用模板联接件将二者联接在一起,待现浇混凝土梁养护好后,人工从梁两侧松开联接件,即可方便地将钢模板取下,这些取下的模板及联接件可以重复利用。即方便了施工,又大幅度地节省了施工成本。本实施例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过程如下:1.在工厂将钢筋混凝土柱钢筋加工成钢筋架构;并制作专用模板及连接件。2.在施工现场将钢筋构架与模板装配后,起吊安装;或将钢筋架构起吊安装后,采用连接件连接模板。3.待装配、安装就位并检验合格后,即可浇筑混凝土。4.待现浇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旋转联接件,取下联接件与模板,并清理干净后,准备重复使用。
钢筋混凝土梁施工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袁继雄, 陈志远袁继雄, 陈志远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杨海涛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
专利相关信息
-
杉田守男杉田守男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