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者
    宋世伟
  • 公开日
    2005年10月19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3月10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3月10日
  • 申请人
    宋世伟
  • 文档编号
    A61K36/736GK1682895SQ2005100417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的药剂麻黄 240-360份 杏仁 320-480份 厚朴240-360份陈皮 240-360份 柴胡 160-240份 紫苏叶 240-360份甘草 160-24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麻黄 270-330份 杏仁 360-440份 厚朴270-330份陈皮 270-330份 柴胡 180-220份 紫苏叶 270-330份甘草 180-22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麻黄 300份杏仁 400份厚朴300份陈皮 300份柴胡 200份紫苏叶 300份甘草 20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述说的剂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胶囊、片剂、颗粒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胶囊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装胶囊,即得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片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压片、包衣,即得片剂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即得颗粒剂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二、技术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多发呼吸系统疾患,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发病特点,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全世界大约有一亿人罹患此病,各国患病率为1%-13%不等,我国的患病率为1%-4%,美、英、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患病率相对较高,且有上升趋势;我国五大城市参加“ISSAC”国际哮喘联合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发现青少年哮喘亦呈明显上升(接近5%)的趋势美国国家卫生院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召集了17个国家23名专家,起草了《哮喘防治的全球战略》,可见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该病反复发作,有相当部分患者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乃至肺心病,因此,防治支气管哮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亦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近年研究表明,本病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然而,其发病机理尚未十分明确,临床亦无特效药物
  • 具体实施例方式
    祖国医学中并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之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病因病机、预后转归等特征,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哮证”、“喘证”等病证范畴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少的定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的药剂麻黄 240-360份杏仁 320-480份厚朴 240-360份陈皮 240-360份柴胡 160-240份紫苏叶 240-360份甘草 160-240份上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麻黄 270-330份杏仁 360-440份厚 朴 270-330份陈皮 270-330份柴胡 180-220份紫苏叶 270-330份甘草 180-220份上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麻黄 300份杏仁 400份厚 朴 300份陈皮 300份柴胡 200份紫苏叶 300份甘草 200份上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述说的剂型。上述的药剂是胶囊、片剂、颗粒剂。上述的剂型为胶囊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装胶囊,即得。上述的剂型为片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压片、包衣,即得片剂。上述的剂型为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即得颗粒剂。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如下本发明运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宣肺平喘,理气止咳的功能。用于风寒喘咳,胸腹胀满,亦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本发明用药精当,配伍合理。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平喘,理气止咳之效,临床研究证实,确有良效,且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
《内经》中虽无“哮病”病名,但有“喘鸣”等类似哮病的记载,如在《素问·阴阳别论》中说“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通评虚实论》亦有“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的记载,即是对哮病病位、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较早的描述。《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从病理角度,将哮病归属于痰饮病范畴,并具体描述了哮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膈上病痰,满喘咳止,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称本病为“上气鸣息”、“呷嗽”,对其病机的阐发更为精辟,说“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并阐明病理因素“专主于痰”。张景岳则明确提出此痰为哮病之“夙根”,《景岳全书·喘促》认为“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而《证治汇补·哮病》则把哮病病因总结为三个方面“……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困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尤为精当。《医学实在易·哮证》说“一发则肺腧之寒气,与肺膜之浊痰,狼狈相依,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气,转触其痰,鼾有声”,指出哮证之发,病位主要在肺。《时方妙用·哮证》日“哮喘之病,寒邪伏于肺俞,痰窠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伤即发,伤酒伤食亦发,动怒动气亦发,劳役房劳亦发”,详尽描述了哮病之病理因素、病因病机。明代虞搏则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为后世医家在临证诊治时所借鉴。
祖国医学认为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治疗上主张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热痰应清化肃肺,反复日久,发时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攻邪。平时应扶正固本,阳气虚者应予以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期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本发明即是在以上理论指导下,结合研制者的临床经验,并参照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而组方的,针对哮病属风寒阻肺证而设,发挥宣肺平喘,理气止咳的功效,以期达到控制哮病发作之目的。
方中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本草经疏》云“麻黄,清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本草正》认为“麻黄以轻扬之味,为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去除寒毒。”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成分有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副碱等多种生扬碱、挥发油(左旋a-松油醇)鞣质。其中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抗过敏、兴奋中枢等作用;麻黄次碱能降低血压;麻黄水提取物有镇咳作用;麻黄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以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麻黄挥发油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并有发汗作用。由此可见,前人对麻黄的认识与现代研究是一致的。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杏仁之名首见于《本草经集注》,中有“解锡、胡粉毒。”的记载。《药性论》有“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于胸膈。”前人认为本品主入肺经,苦降下行,长于降肺气,止咳喘,兼可温散肺经风寒痰湿之邪,适于多种咳嗽,尤以风寒痰咳为优。杏仁中含苦杏仁甙约3%,尚含苦杏仁酶、苦杏仁甙酶、樱甙酶等。苦杏仁甙分解后产生微量氢氰酸,能轻度抑制咳嗽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能行气消积,行气燥湿,下气,消痰涎而平喘咳。《本经》认为厚朴“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名医别录》谓其“浊中益气,消痰下气”。王好古认为厚朴能“主肺气胀满,膨而咳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厚朴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防龋、抗溃疡等作用。厚朴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煎剂的抗菌谱较广,且抗菌性质稳定,不易受热、酸、碱的破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枯草杆菌、溶血性链球杆菌、炭疽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能。陈皮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肌醇、维生素B1等。现代研究表明,陈皮提取及挥发油对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的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拮抗组胺或乙酰胆碱引起的肠道和支气管痉挛,有抗过敏作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以挥发油作用明显,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陈皮挥发油有祛痰和理气作用。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功能疏风退热,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柴胡之名首见于《本经》。《别录》有“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做浴汤。”的记载。《珍珠囊》认为“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医学启源》认为柴胡能“除虚劳烦热,解肌散热,去早晨潮热。”《滇南本草》认为柴胡为“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行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现代研究发现,柴胡主含皂甙和与之对应的皂甙元,以及甾醇、芸香甙、挥发油等。药理实验证实柴胡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并能增加大鼠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早年证明,大剂量的柴胡煎剂或醇浸膏对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对用伤寒混合疫苗引起发热的家兔,口服煎剂或浸剂也有轻度的降温作用。柴胡甙口服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并能延长睡眠;它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抗炎作用和较强的止咳作用。
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本品辛温行散,叶轻入肺,能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梗入脾胃,善于行气和中,理气安胎。故为风寒咳嗽、脾胃气滞所常用。《别录》云其“主下气,除寒中。”《本草汇言》谓“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第一神药也。”《药品化义》亦有“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湿热脚气,凡属表证,放邪气出路要药也。”的论述。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紫苏叶水煎剂有解热作用;其水提取物、挥发油及紫苏醛,均能延长巴比妥酸盐引起的睡眠,并对猫的喉上神经反射有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具有皮质激素样的抗炎作用,并有一定抗过敏作用。甘草具有解痉作用,对离体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能解除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肠管处于痉挛状态时,其解痉作用更明显。解痉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甘草又能促进咽喉及支气管的分泌,使痰容易咳出,呈现镇咳祛痰作用。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方中麻黄辛温宣散,主入肺经,作用重在开宣肺气,以外散风寒,内平喘咳,下通水道,宣散之力颇强,故方中重用麻黄为君,以宣肺散寒,平喘止咳。紫苏叶辛温,归肺、脾二经,发表散寒,理气宽中,一药而兼两用,切中病机;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气,故并为臣药。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再佐用理气燥湿之陈皮,一则协君臣行气滞以畅气机,二则化湿浊以行津液。厚朴下气,消痰涎而平喘咳,三药并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黄,又能缓和麻黄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
综观全方,用药精当,配伍合理。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平喘,理气止咳之效。经临床研究证实,确有良效。对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氨茶碱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T亚群数量、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等的变化,结果,本发明的控显率、总有效率分别高于氨茶碱组控显率、总有效率,表明本发明确有疗效,其不仅用于风寒喘咳,胸腹胀满,亦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具体病例
1、马xx 67岁 女 工人咳喘,咯痰,伴呼吸困难反复发作,20多年加重年余。
患者自述于20多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未重视,对症治疗时好时坏,且病情逐渐加重,近一年来因反复感冒,发作时哮喘伴咯浓痰,逐渐加重且伴有呼吸困难,胸闷,痰稠不易咳出。走路散步,爬1-2层楼即呼吸困难,生活不能自理。
查体T37c P 96次/分,血压正常,咽部充血,双肺布满肝啰音,水泡音及哮鸣音,呼气备延长。
x线诊断,肺气肿、肺囊肿,肺大泡,支气管扩张。
治疗叙述,经抗炎,消炎、平喘药,同时加用加用免疫调节剂一个疗程,口服定喘止咳胶囊三个疗程症状逐渐好转,巩固三个疗程,症状消失,一年及两年后连续复查,胸片除肺纹理增粗外,其他情况均,且咳喘未再现。
2、杨XX 4岁 男 2002年5月 反复哮喘三年多。
患儿自生后11个月开始,因受凉出现咳喘,先后在西安各大医院求治,反复用抗菌素,氨苯碱及对症药物治疗,不愈,每于春,秋着凉即而发作,诊断为过敏性哮喘,每次发病为前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对异味荞麦等过敏,于2002年5月来我院求治,当时哮喘发作,双肺布满肝啰音及哮鸣音,经免疫调节剂一个月,用定喘止咳颗粒治疗三个疗程临床治疗又巩固一个月,咳喘未再,现已随访五年,健康状况好,很少感冒游泳、爬山、跑步,均无不适反应。
实施例1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麻黄 375g杏仁 500g厚 朴 375g陈皮 375g柴胡 250g紫苏叶 375g甘草 250g将其制为胶囊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以上七味,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60℃)时,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挥发油,混匀,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实施例2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麻黄 240g杏仁 320g厚 朴 240g陈皮 240g柴胡 160g紫苏叶 240g甘草 160g将其制为片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以上七味,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60℃)时,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挥发油,混匀,压片、包衣,制成1000片,规格为0.4g/片,即得。用法用量一次4片,一日2次。
实施例3麻黄 360g杏仁 480g厚 朴 360g陈皮 360g柴胡 240g紫苏叶 360g甘草 240g将其制为颗粒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以上七味,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60℃)时,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g,规格5g/袋,即得。用法用量一次1袋,一日2次。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支气管炎以老年人多见,研究表明,本病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然而,其发病机理尚未十分明确,临床亦无特效药物。本发明由麻黄、杏仁、厚朴、陈皮、柴胡、紫苏叶、甘草构成,方中重用麻黄为君,紫苏叶、柴胡为臣药。杏仁、陈皮、厚朴三药并为佐药;炙甘草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因而本发明运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宣肺平喘,理气止咳的功能。不仅用于风寒喘咳,胸腹胀满,亦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临床研究证实,确有良效,且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